查看原文
其他

老扬州传说9:专业券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19-04-16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4:趣少爷

老扬州传说5:明中来,暗中去

老扬州传说6:隔山斗牛

老扬州传说7:巧贞

老扬州传说8:好不过是原配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深思。——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杜海

专业券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年轻时从事企业管理,近些年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有诗词、散文、民间故事等散见于报刊,著有《老扬州传说》。


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必须的粮票、油票、布票外,小到香烟、火柴、白糖、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都须持有若干种票证方可购买。不需要票证的东西,必须要排队购买,有时排队几小时,临到自己买时,东西却已卖完了,只好自认倒霉。几乎所有的城市中,只要街上出现排队,还弄不清楚卖什么,立即就会有许多人挤上去跟着排。


有一位老大妈,提着菜篮上街买菜,见有一条长龙队伍,立即跟着上去排队。当她的后面又接了几十米的人众后,她问前面的人是买什么?别人回答“螃蟹”。她非常高兴,想不到今天还能为儿孙们买到好菜。好不容易排到了窗口,兴奋又迫不及待地高喊着:“买二斤!”窗口内答复她“不好论斤卖。”“螃蟹怎么不论斤卖啊?”“我们这是卖电影票,今天的电影片名叫‘螃蟹’!”老大妈听后,哭笑不得。


上海当时是全国的日用品生产基地,去上海购买时新的服装、手表和铝质锅盆等,还须持有专用的“专业券”。那时社队工业已全面兴起,六十年代下放到农村的一些老工人,被安排到土工厂当技师。农村的许多青年被选拔进厂当学徒,出众一点的,能说会道的,或是有一定社会关系背景的,就可以提拔当一名采购员。当时的市场是卖方市场,短缺经济,只要有产品都不愁卖,不需要推销促销员,采购员是当时的热门职业。工业物资如钢材、木材、纸张等,都需要供应计划,社队工业需要的生产原料,没有国家下达的计划,只能靠采购员“打擦边球”和“走后门”,或是以物调剂,才得以供应。


住在江都镇后街的小青年王大奎,依靠当物资局局长舅舅的背景,轻飘飘地当上了厂里的采购员,经常采购押运物资原料回厂,门路越走越宽,领到的差旅补助费和一些小奖金也愈来愈多,日子过得比同年龄段的小伙伴们光鲜,也常有机会逛逛农村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城市。

这年春节期间,王大奎看到舅舅身穿购自于上海的涤卡中山装,鲜丽挺括,气派非常,心中羡慕不已。春节后,王大奎出差来到上海,下得火车,就急匆匆地直奔南京东路第一百货商店。来到服装柜面,看到柜台后面的橱壁上,一件件的时新服装整齐地排挂着,其中灰色和藏青色的涤卡布中山装特别显眼,每件标价16 . 88元。王大奎看得满心激动,迅速从腰间皮夹里拿出所有钞票,1 元1 角地数着,16 . 88 元钱是够数了,便怯生生地喊过那漂亮的女营业员,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问:“我要买一件一米七八身高的涤卡中山装,十六块八毛八对吗?”女营业员微笑着用上海话答着:“对咯!”那时普通话在全国尚未普及,而上海人大都以说上海话为骄傲,懒于学习普通话。王大奎赶忙两手递上钞票:“请给我拿一件吧!”营业员并未接这钞票,而是微笑着说:“要专业券。”这上海方言“专业券”,扬州人听起来就以为是“转一圈”。王大奎一听,心想这上海人真够逗的,我买一件衣服还要让我转一圈,随即爽快地就地三百六十度转了一圈,又双手递上钞票。只见她又认真地说:“勿是咯,还要专业券。”王大奎愣了一下,只好正儿八经地又转了一圈。营业员见他误会了意思,连喊带摇手:“勿是咯,勿是咯!”王大奎急了,提高起嗓门:“你要我转一圈,我就转一圈,这都转两圈了,为什么还摇手喊不行?”营业员也提高了嗓音:“要上海市专业券!”王大奎傻眼了,这上海市是多大的范围?绕着上海市转一圈,岂不把人给转瘫了?这是成心地跟我过不去!他不干了,大吵大嚷起来:“怪不得在家里就听说上海人喜欢欺侮乡下人,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我拿钱买东西有什么不行?你得给我个说法!”


服装柜面负责人见有顾客吵嚷,赶过来问明情况后,不觉好笑起来,耐心地用标准普通话向王大奎解释道:“小同志,你误会了。我们这位营业员说不好普通话,我代表她向你道歉。买这衣服须要“专业券”,而不是‘转一圈’,上海市专业券,是专门对本市市民发放的,光有钱,没有券,确实不好购买这类商品,还请你谅解。”待王大奎听得明白,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满脸通红地点头陪着笑脸,不好意思地赶紧离开了百货商店。

(配图:沈江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