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扬州传说25:青蛙案

本号笔友 丁中广祥 2019-04-16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19:献宝记

老扬州传说20:杨先生打猎

老扬州传说21:吝啬财主遇犟僧

老扬州传说22:奇症遇名医

老扬州传说23:贪塾师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深思。——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杜海

青蛙案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年轻时从事企业管理,近些年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有诗词、散文、民间故事等散见于报刊,著有《老扬州传说》。


清乾隆年间,兴化人郑板桥中进士,这年他 43 岁,此前已是扬州八怪中的领军人物,誉满大江南北。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山东范县县令,四年后调任潍县县令。


郑板桥自幼丧母,家境贫寒,饱尝了底层百姓的甘苦,养成了怜贫憎恶的性格,在任中始终保持廉洁奉公,执法严明,因此触撞了当时朝廷的赈灾大吏,任期未满就丢官回乡。郑板桥回到扬州,寄情于山水,潜心于书画艺术,经常往来于扬州、兴化的水乡之间。


有一年深秋季节,郑板桥雇了一艘乌蓬小船,从扬州驶往兴化,刚行入兴化界面,东西向的盐邵河由此弯向北面,突然小船四周蛙声一片,手划双桨的船夫惊叫道:“怪事来了,这种节令,青蛙都已蛰伏冬眠,这里哪来这许多的青蛙呢?”板桥先生正坐在舱中看书,此时也弯腰探头观看,但见周围水面,凫着拳头大小的青蛙若干,一股劲地“呱呱”鸣叫,感觉到十分奇怪,再细细察看,发现每只青蛙的脊背上都有五个黑豆大小的点状伤疤。板桥先生闭目沉思:这些青蛙都受到过重伤,古书记载,动物有时甚通灵性,此一不正常现象,内中必有隐情。于是轻声告诉船夫,停船不动,看看有何新的情况出现。不一会,蛙群全部游向船的前方,一段距离之后,蛙群又停在水面“呱呱”鸣叫,郑板桥让船夫跟着蛙群行船。


船行不远,蛙群转入一条不长的汊河沟,原来是个僻静的沟头。青蛙全部沉入水底,霎时不见了踪影。郑板桥跨上沟头岸边,沿着水面,细心观察起来。沟水甚为清澈,忽然发现沟底似有一物,就让船夫拿来船篙,将沟底之物拖上河边,此物沉重,船夫费了好大劲,才拖出水面,原来这是一具用绳索捆着石头沉水的死尸。看上去尸身沉水已有一段时间,但并未腐烂,面目仍清晰可辨,从服饰着装看,应是一位书生。板桥先生请船夫将其翻转两遍查验,胸中已知死者死因的大概,请船夫上岸寻找地方里长,并请里长向兴化县报案。


兴化知县听闻出了命案,又听说是老前辈郑板桥所发现,丝毫未敢怠慢,乘快船赶来现场。见了面,二人一番寒暄,板桥先生详述了发现此尸的经过,兴化知县也感觉十分惊奇,随后认真查勘,反复琢磨,认为是一具无名尸体,可能是自己捆石跳河自杀,打算买一具棺木把他掩埋罢了。板桥先生一声咳嗽:“我看此案并非自杀,应是他杀!”兴化知县闻言惊骇:“请教老前辈,何以见得?”“为我引路的青蛙,脊背上都有五眼伤疤,此遇难书生脖背上也有五眼血伤,这就是他的致命之处,凶器应是鱼叉!”兴化知县闻听得确有道理,接口问:“那这凶手是谁呢?”“应该走访附近,查找戳青蛙的嫌疑之人!”

数日之后,该乡里长前来禀报,案发汊河沟不远的瓦庄,有一光棍汉黄三,一向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常以戳青蛙卖钱度日。近两月,黄三忽然神气起来,常时上街沽酒买肉,出手阔绰,前几日还托请媒婆,准备娶个老婆,其状较为反常。


兴化知县即刻派出捕快,前去捉拿黄三。黄三正在家中自斟自饮,脸红眼细,醉意朦胧,见有客来,“嘿嘿”傻笑。捕快上前,将其套上铁索,不由分说,拉着就走。到得县衙大堂,知县将惊堂木猛拍:“大胆的黄三,两月前,你用鱼叉戳死秀才,速速从实招来!”黄三早已酒醒,还不知捕快捉他所为何事,县太爷这一喝问,听得他如雷击顶,自知罪行败露,暗忖自己此事做得天衣无缝,神鬼难觉,居然还被县老爷识破,恐为天意,又见旁边衙役凶神恶煞,为免皮肉之苦,不如照实招供。


黄三少年时父母双亡,两个哥哥也早早与他分家,因无手艺,又不愿吃苦,只好守着两间土坯草房,靠戳青蛙卖几个小钱,或偶尔偷鸡摸狗度日。两个多月前,他在汊河沟边戳青蛙,当日运气不错,整整戳了一大篓。青蛙生命力顽强,往往都是伤而不死,装入后背上的竹篓里,一直在“呱呱”地鸣叫。


却逢河边路上,走过一位身背包袱的年轻书生,听到竹篓里青蛙鸣叫,知道这些生灵将会成为别人的盘中之菜,劝黄三将这些青蛙放生。黄三斜着眼睛说:“你这人说话倒轻巧,我是靠这个卖钱过日子的,放掉它们,你给我钱吗?”书生语塞,只好继续赶路。谁知那篓中青蛙鸣叫更加响亮,仿佛是在求救。书生于心不忍,返步回来说:“你放掉它们,我付你银子!”黄三十分高兴,故意报了个大价钱,书生认价,打开背着的包袱,摊在河沟边拣着碎银两。黄三从背后看得两眼发光,自己一辈子都没见过这许多银两,顿时起了杀心,看看四周无人,一不做,二不休,乘其不备,提起鱼叉,使劲扎向书生的后脑勺,书生顷刻丧命。


黄三收拾起包袱,扔掉装满青蛙的大竹篓,找来一块石头,解开叉竿末端捆绑鱼叉头的小麻绳,将石头与尸体用麻绳捆住,推入河沟。又用鱼叉竿顶推,让其慢慢沉入河沟中心水底,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全天下都无人知晓。回到家中,打开包袱,取出银两,再把那些没用的书本扔进床肚底下。掂掂银子,暗自奸笑,足够自己逍遥自在,快活多少年,孰料恶行暴露。


黄三招供,使满衙之众听后为遇难书生感到彻骨痛心。黄三谋财害命,令人发指,知县让他签字画押,又急差人去瓦庄黄家收查。从收来的书籍手稿中,查明了书生之来龙去脉。遇难者姓吴,南通县秀才,北去赴考途径此地,遭遇黄三毒手。县衙发文书致南通吴家,前来兴化收尸,并领取抚恤。兴化知县将凶案上报朝廷刑部,等待批复问斩。知县又亲自登门郑府,向板桥先生为民昭雪除恶致谢。后来,民间将此案流传为里下河地区的三大历史奇案之一。

(配图:沈江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