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意中国 | 40孟浩然: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诗词世界 丁中广祥 2021-09-06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这一代 | 合集7集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重要声明

本文已获诗词世界授权。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老夫广祥”—“精品资源” 


作者:叶寒   主播:刘炜


百期经典“诗意中国”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友情提示:文末有音频


在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统计:


在唐朝绵延300多年的历史中,有名有姓的诗人约有2536位。其中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然而终其一生未曾做过一官半职者,只有孟浩然一人。


他的一生以归隐开始,以归隐告终。


他也曾有过鸿鹄志向,渴望用才华做出一番事业。但无奈,一颗自由的灵魂,终究不愿被官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当他放弃了近在咫尺的功名富贵,选择回归田园,那颗曾流离飘荡的心灵终于有了归宿。



01青年隐居山野


公元689年,孟浩然生于襄阳城中一户书香之家,家里虽然算不得地方豪强,却也略有一些薄产。


少年时的孟浩然,豪迈自信,乐观旷达。他曾写下一首《洗然弟竹亭》,寄托自己的鸿鹄志向。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然而天下局势,却不是个人能够掌控。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还位于唐中宗李显。中宗性格懦弱,在帝位仅五年多,便被人毒害,唐睿宗李旦登临权力顶峰。


在孟浩然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重要时期,皇权几度更换,世道也趋于混乱。



也许是深受儒家“天下有道则见(xian),无道则隐”的熏陶,孟浩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并在公元711年,同好友张子容一起隐居鹿门山。


山野生活清净而自在,孟浩然渐渐爱上了这样一种生活。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夜归鹿门歌》,主要描写了孟浩然从老家涧南园回归隐居处途中看到的情景。


暮色降临,山寺的钟声悠悠回荡。渔梁渡口是一派喧闹的场景,人们争先乘船,想要快些赶回家中。


诗人却远离人群,独自乘着小舟向鹿门山行去。朦胧的月色下,连树都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轻烟。那些岩扉松径不知寂寞了多少年,看着那些甘愿摒弃尘俗的人在山中往来穿梭。


02中年坎坷求官


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大唐政治走向清明。


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好友张子容要去应考进士,孟浩然写下一首《送张子容进士举》,依依惜别。


也许是受朋友的影响,彼时已23岁的孟浩然,那颗功名之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从25岁到35岁间,他开始辞亲远行,在长江流域一带漫游,四处交接朋友,并干谒公卿名流,希望能够得到进身仕途的机会。


公元717年,孟浩然来到洞庭湖,并深深被那种雄浑壮阔的气势所打动。


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此后流传千古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两句写洞庭湖的磅礴气势,云蒸霞蔚、巨浪排空,涵容天地。尤其“蒸”字与“撼”字,更是新奇警拔,有如画龙点睛之笔。


后两句,则是孟浩然迫切入仕希望得到张丞相引荐之意。他比喻自己就像一个想要渡河却没有船桨,想要钓鱼却没有鱼竿的人,只能徒然羡慕那些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人。


丞相张说为他的才华叹服,答应向上举荐。但也许运气不到,也许命运如此,孟浩然并没能因此一举登临朝堂。


他只得开始了第二次吴越之旅。


公元727年,孟浩然第一次赶赴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那一年,他39岁,却惨遭落榜。


那时的他,已经在外飘零了数十年。鹿门山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闲适隐居生活,已经遥远得如同一场故梦。



眼看鬓边白发渐生,自己满脸风霜却仍是一事无成,他忽然觉得很累,觉得疑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即便考中了当了官又能怎样?他这样一个爱慕自由、向往闲适生活的人,真的能够应对权力斗争的诡谲吗?真的愿意从此规行矩步,接受名利场的种种束缚和种种污浊吗?


他一遍遍地想,不,他做不到!


因此当那一年,他苦苦寻求的登临仕途的机会终于近在咫尺时,他却神差鬼使般地选择了放弃。


落榜后,他结识了王维。在王维的劝说下,他决定两人一起留在长安献赋,谋求赏识的机会。


一天,孟浩然在丞相张说府中饮酒时,玄宗皇帝突然到来。在当时,平民百姓是不能亲见皇帝的。


情急之下,孟浩然藏到了床底,却还是被皇帝发现了。当他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凭借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句名动京师的孟浩然时,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十分高兴,要孟浩然当即赋诗一首。


孟浩然原该欣喜若狂的,可他竟在这时有片刻恍惚,沉默半晌,他缓缓吟出了《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很明显的牢骚诗,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年老归隐的哀伤。


表面上似乎是在为“明主”、“故人”开脱,因为自己“不才”和“多病”,而遭弃用、疏离,实际上却是隐含了对朝廷不用人才、故人不加援引的怨愤。



玄宗皇帝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大怒,说:“你自己不去求取功名,我从来没有弃用你,为什么要诬陷我?”说罢,便拂袖而去。(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新唐书·孟浩然传》)


得罪了皇帝,仕途之路似已再无着落,但孟浩然却感到了内心期盼已久的释然。


自由,自由,他想,是多么珍贵的一种东西。他已经浪费了许多时光,余下的岁月就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吧!


03晚年任随自然


回到故乡襄阳,做了短暂停留后,孟浩然开始了第三次吴越之旅。然而此时的他,心境已然大变。


曾经,他四处飘荡,寻求当官的机会,内心始终被焦灼苦闷占满,再好的风景也无心赏玩;而如今,逃脱心灵的牢笼,他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穷极山水之胜”。


公元730年,孟浩然沿着浙江西游来到了建德县境内。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冲淡到极致也隽永到极致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莽苍,江流宛转,一叶轻舟在江天一色的苍茫中飘忽不定。在这暮色四合、万籁俱寂的时刻,浓烈的思乡的愁绪忽然涌上诗人心头。


前两句写诗人心中郁结,后两句却是通过对江上夜景的细致描摹,抒发诗人在寂寞中求得解脱的豁达心境。


旷野苍茫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月华笼罩,倒映在清澈江水中的月影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在这暮色苍茫的秋江之上举目四望,云淡江阔,只有诗人一人,是何等清冷、荒凉!但诗人并不寂寞,因为他发现,至少还有一轮明月会永远陪伴着他。



诗句到此,戛然而止,但那开阔苍茫、千秋邈远的意境却如一抹月光,温柔着诗人曾备受创伤的心灵。


宇宙是那样广袤,天地是那样悠远,千年岁月也不过弹指,一时的失意、人生的落寞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元738年,孟浩然因患背疾,终于重新回到了襄阳。


两年后的一天,诗人王昌龄因遭贬官路过这里,就去特意拜访了孟浩然。两人相见交谈甚欢,孟浩然很高兴,便忘了大夫的嘱咐,吃了不该吃的海鲜,背疾复发,就此离世。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孟浩然的诗歌特色,那便是“淡”。


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启者,孟浩然擅于以心灵体悟自然,然后用极其平淡的笔墨书写出来。


南朝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以雕琢求自然”,而孟浩然却是深受陶渊明的影响,无论在内容、感情还是在诗的兴味上,都力求境界浑融,纯是天然。


而他的人,就如他的诗,冲淡平和,向往自由自在、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


青年时隐居山野,中年时坎坷求官,晚年时任随自然,孟浩然的一生算不得得意,他用大半生的时光,在浩淼的人世中打捞真正的自己。


幸运的是,他做到了!【公告】如果你需要康震、郦波、蒙曼、杨雨、王立群等解读古诗词的音频,请联系我(微信:jddzzgx)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