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广祥 | 带父母进城

张广祥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麾村中秋节   摇会

秋收谷里话山芋

八月桂花遍地开

带父母进城

扬州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他们肯定会对邻居眉飞色舞地说起他们孙子的新房子、繁华富庶的南京城,得意扬扬地显摆那件抵得上他们身上几件的衬衫;当然,他们这一次出远门也劳顿疲惫了的吧。

儿子在南京读研,身为父母,我们便给他在南京买了房。国庆期间,我们计划到南京新房小住数日。国庆前半个月模样,我回老家跟老父老母提起这事,临时起意,邀请他们也到南京。他们问:“是不是进宅?”我说:“什么进宅不进宅的,我们不搞这形式。就是去看看呗。”他们答应了我的提议。看来,他们是很乐意的。


我说的不是谎语。近几年,我几乎每年外出旅游,到厦门、北京,登泰山、黄山,有时不免想,何时也带上我的父母出来走走看看?他们常年蜗居在农村,连扬州都未好好地玩过。然而,我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一次,因而时有愧疚之情。这次好了,他们孙子在省城有了房子,他们爱孙子,必定也想看看孙子的房子;那么,我也可以带他们在大城市稍稍逛逛,让他们散散心、见见外面的世界。


于是,国庆前三四天,我跟一个专门跑南京的人约好了车子,由人家在国庆次日送他们至南京。我和妻子则在国庆当天先行,为的是要安置一些家具。



父母到了南京,随身还带来了万年青、芝麻杆。这些都是进宅的必需品,自然有美好的寓意。他们总是想得很周到,为了他们的孩子。


踏进陌生的新房,他们立即看这看那,摸这摸那,问这问那。白净的客厅,整洁的卧房,崭新的家具,都让他们啧啧赞叹,苍老的脸上浮动着孩童般天真的面容。我想,他们一定很满足,很骄傲。


当天傍晚,我们打的赶往夫子庙。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儿子房子在北外滩)时,父亲显得很激动,伸长脖子左顾右望着滔滔江水,告诉母亲:“这就是长江大桥!”这个大桥,他们是听说过的。


南京是一个旅游景点众多的城市,其中夫子庙最为著名。十里秦淮河,千年夫子庙。幽幽秦淮河水,流淌着一个个朝代的兴衰。历史上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文化底蕴异常深厚。对于这些千年文化内涵,父母自然不会了解,但这里毕竟是南京的一张名片,我还是要带他们来游玩一下的。我们一家老少五人,走古街,穿乌衣巷,临秦淮河,在如潮的人流中缓缓而行。华灯已上,光彩闪烁,我们才离开那歌舞声色。



次日,我们又带着父母来到滨江风光带和弘阳广场。滨江风光带位于长江北岸,紧邻长江大桥。漫步如彩带一般的滨江风光带,可最近距离地见江亲水。远眺隐隐约约的江对岸、飞架南北的大桥,近观波光粼粼的江水,听着轮船的呜呜鸣笛,吹着清新的江风,父母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意。弘阳广场是南京浦口区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包括购物中心、主题街区、“未来世界”主题乐园等各种板块,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我们的餐桌、沙发、卧具等就是在这里买的。带父母到这里,是让他们感受另一种异样的气氛。



原计划还想带他们到玄武湖等地走一走闲一闲的,但考虑到他们的身体与情绪,在10月4日,我带着他们返回到老家。


离开住处去往汽车站时,我特地选择了地铁。对于这个新兴的交通工具,他们还没有体验过,甚至对这个概念都不能理解,我只能跟他们解释:地底下的火车。最好的孝顺,或许是让父母跟上这个时代,就让他们乘坐一次地铁吧。地铁上人很多,父母紧紧抓着扶手,有点紧张,但总的显得平静,特别是父亲,很注意观察车内设施与环境。


父母在南京仅仅住了两宿,其实他们原来只想当日来回的,后又要求只住一晚的。一方面,既然来南京了,难得一次,总不能太过匆匆;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他们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住两晚,大概是一种折中的做法。



真的,父母都有七十大几的年纪了,他们的身体已经显得老态龙钟。有人说,上了年纪的人就是瞎子、聋子、瘫子。尤其是“瘫子”,他们走不动了。无论走在哪里,走往哪里,我都得放慢与他们一样慢的脚步。特别是在夫子庙、弘阳广场,人流熙熙攘攘,我生怕他们跑丢了,时不时回头看他们。上下台阶,都得开口提醒,或者来搀扶。乘电梯,他们迈脚不稳,几番欲倒,我们始终扶持着他们,指导着他们。对于新事物,他们明显显得茫然无知,比如在小区乘电梯,他们不知道按哪个键,更不要说乘地铁了。当然,我们都是落后于科技的步伐,想当初,我哪里又会乘地铁呢?我不敢笑话他们,只能够好好地照顾他们,尽可能带着他们接触新事物,但又不会伤了他们的尊严。


父母,他们身在农村,应该绝对是适应不了城市的环境。快疾的节奏,热闹的氛围,他们适应不了。他们不觉得夫子庙、弘阳广场有什么意思,无非是人多、店铺多、商品多。回到新房,他们觉得无所事事。父亲更是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发呆,既不走动也不多言,令我些许伤感。即便是美食美味,他们也没有欲望。在夫子庙、弘阳广场,他们对于丰盛的五颜六色的美食不感兴趣(我也如此),我只能为他们点上一些小米粥、汤包、盐水鸭之类他们吃得来的。为此,我也批评了点菜的儿子,要他不能只关注自己的胃口。一个晚上一个早晨,在家烧的稀饭,外加锅贴、包子、茶叶蛋,他们吃得很香。


更重要的,父母都是节俭惯了,对于城里的高消费,他们接受不了。一小盘青菜20元,一小笼四只小汤包28元,一小盘盐水鸭88元,在他们看来绝对是无谓的奢侈。在弘阳广场,拟给他们各买一件衣服。一听说价格,他们便扯开嗓门:“贵了!贵了!”“不买!不买!”最终在“先斩后奏”的情况下成功地给母亲买了一件260元的衬衫,父亲却怎么也不配合着试穿衣服,跟你玩“躲迷藏”,或者执意要下楼。他们或许想,在南京多呆一天,就会给我们增加一天巨大的开支吧。


非但如此,他们拘囿于文化层次,对景点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像夫子庙这样的所在,父亲说:“有什么意思啊?”是的,秦楼楚馆、烟花柳巷,他们感受不了历史余韵;飞檐翘角、画舫凌波,他们感受不到审美愉悦。或许在他们看来,家门口的河才是最灵动的,最亲切的。那么,带他们游玩景点,是一定要做的吗?一定要做多次吗?


所以啊,我想,带父母外出,时间要趁早,不要让他们年老走不动了再带他们,那费他们的神啊;带父母外出,要多体贴父母,时刻留意他们的吃穿住行;带父母外出,更要体谅父母,多多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多多顺着他们的心意,他们内心踏实、轻松了,就好。就后一点,我想,做子女的尤其大意不得。我们有时候总以为为父母做得越多越好,带他们玩,给他们好吃的,就是一种可以求得心灵上慰藉乃至炫示他人的孝顺,其实这只是从自身角度考虑而已,未必想到父母是不是因此而感到不适。从某种意义上说,给父母安心、开心,比给父母金钱都要强上几倍。


父母说:“能够来这一趟南京,很知足了。”也许是吧。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作为他们的儿子,我不能算作大孝子,但内心深处何尝不想让他们活得快乐和骄傲?都说养儿防老,父母均年近八十,头顶斑白,身体佝偻,步履蹒跚,依然忙碌在家前屋后,自给自足,还不时地让我们回去拿菜;我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小家,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就算回去也多是取菜劳他们操心,我能算尽多大的孝呢?这次带他们到南京,总算尽了一次特别的孝。他们肯定会对邻居眉飞色舞地说起他们孙子的新房子、繁华富庶的南京城,得意扬扬地显摆那件抵得上他们身上几件的衬衫;当然,他们这一次出远门也劳顿疲惫了的吧。


(父母在南京三天,我妻子和儿子对老人呵护关爱,态度温顺和善。在这里,我给妻子和儿子点个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