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有裂纹,是大病前兆?真相其实是……
孩子吐舌头的样子萌萌的,每每总能惹得爸爸妈妈们忍俊不禁,但当看到孩子的舌头上持续存在着不可消除的裂纹/沟纹时,家长们总是很难淡定。
据民间传说这是一种“大病将至”的表现,还有一说是脾胃燥火、津液匮乏,需要补血补脾,那么这些说法有依据吗?
舌头上有裂纹是什么问题?
这些裂纹/沟纹或长或短,或浅或深,或位于舌体的正中线,或遍布于整个舌面,在医学上这样的舌头还有一个特别形象的名字——裂纹舌(又称为沟纹舌,或皱襞舌,或阴囊舌)。
裂纹舌是一种发育异常,患病率约为 8.8% 。最常见的裂纹舌有一个明显的前后向中心裂沟,由此发出许多小裂沟向侧面呈放射状分布,但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些裂纹持久而固定的存在,与牙齿在舌头侧面上留下的齿痕不同(齿痕舌),与舌苔部分脱落露出红色舌质的地图舌也不同,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上:齿痕舌;中:地图舌;下:裂纹舌
裂纹舌有哪些类型?
依据形态可分为叶脉状舌(有 1~2 条前后向纵形主脉及两侧的若干支脉组成)、脑纹状舌(舌沟裂迂回,舌背状似大脑沟回或阴囊,舌体一般较大)和裂边状舌(为沿舌的边缘区域出现较短而平行排列的沟裂)。
依据裂纹占舌体前表面面积(舌体依人字沟从前到后横向分为 3 等份)及沟纹深浅可分为轻度(沟纹仅发生在 1 个区域段沟深不超过 3mm)、中度(沟纹发生在 2 个区域段及沟深不超过 3mm)和重度(沟纹发生在 2~3 个区域段及沟深已超过 3mm)。
依据症状又可以分为自发痛型(不进食或饮淡盐水时疼痛)、刺激痛(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和无症状(平时及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无症状)三类。
为什么会出现裂纹舌?
从电镜观察来看,裂纹舌可能存在上皮细胞的功能或代谢异常,但具体引起裂纹舌的病因尚且不详。
有认为病因是先天性舌发育异常所致,亦认为是遗传因素(在某些家族性病例中,裂纹舌显示出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不排除后天因素,如地理环境、饮食营养、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有研究者认为裂纹舌可能与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核黄素、铜)、某些食物的食用(辛辣、油腻、过于坚硬),以及某些疾病(银屑病、糖尿病等)等相关。
但目前现存相关研究年代较为久远,样本量较小,且部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故尚需更多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解释。
有裂纹舌正常吗?
裂纹舌可以是一种成人的舌正常变异(“正常”但不同于“常人”的表现),也可见于唐氏综合征或梅-罗综合征等某些特殊遗传性疾病的患者。
有研究表明裂纹舌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虽然成年人发生裂纹舌比儿童多见,但裂纹舌是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一种常见表现。
一项 71 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病例系列研究发现其中有 20%的患儿存在裂纹舌。而梅-罗综合征患者除了裂纹舌以外,还伴有面瘫及面部肿胀。
裂纹舌如何治疗?
对于大多数没有症状的裂纹舌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患者及家长不必过于恐惧和焦虑。
但由于裂纹舌较深的沟裂中可滞留食物残渣,这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或继发真菌感染从而引起舌炎或者口臭,所以建议裂纹舌患者每日刷牙时需注意舌面的清洁。
具体可使用牙刷轻刷舌面,尤其是要注意去除沟裂缝隙中嵌入存留的食物颗粒,也可使用口腔冲洗器来辅助清洁。
对于中、重度存在症状的患者需要至口腔医生处评估是否存在舌炎等感染问题以及其他的口腔合并症(牙列问题或牙周问题等),必要时可采用消炎含漱剂漱口等治疗。
临床上也有报道过对于极少数严重裂纹舌伴舌体肥大、影响舌功能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以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但这类手术尚没有在儿童领域开展。
综上所述,目前儿童出现的裂纹舌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并不是“大病将至”的表现,大多数轻症的裂纹舌对宝宝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家长们不用过度担忧。
只不过对于存在症状的宝宝将来在长大后的择业上可能会需要面临一定的筛选,比如在飞行员招聘体检中对轻度、可以治疗的裂纹舌患者可以予以保留,但对于中、重度,不易治愈以及影响功能的裂纹舌患者则可能会淘汰。
参考文献
[1]口腔病变.UpToDate
[2]儿童口腔软组织病变.UpToDate
[3]银屑病患者口腔病变的调查.中华皮肤科杂志
[4]代谢综合征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广东医学
[5]招飞体检中对19200名学生裂纹舌检查结果分析.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6]严重裂纹舌手术治疗初步报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7]常见舌疾病.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8]裂纹舌的扫描电镜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裂纹舌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0]969例裂纹舌的临床分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1]99例维吾尔族百岁老人裂纹舌的初步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策划制作
来源丨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id:D-HealthExpress)
作者丨贺贝贝 重庆医科大学学士 卓正儿科、儿童保健科医生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推荐
1.身体出现这 4 个迹象,是在给你警告:你的心理可能出问题了
5.这件事许多人都在做,但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不是过度摄入糖)
点亮“在看”
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