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区中国 | 上市三年,土地储备下降60%,光谷联合怎么搞的!

2016-03-26 火花S-Park 园区中国

欢迎关注中国产业地产首席公众号:

园区中国(park_china)


通告

“2016中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评选活动现已正式启动,报名、调研、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sixdays6沟通。


3月24日,光谷联合发布2015年年报。整个年报业绩不温不火,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可言,无论是总收入还是毛利率都连续两年下降,如果不算上出售资产的收益,全年的核心净利润将下降28.1%,总体而言,这是一份很难让投资者满意的报表。





更为关键的是,3年前上市时,光谷联合顶的可是“中国最大的主题园区开发运营商”的光环面对资本市场的啊,当时的土地储备为718万平方米,很是像样。然而3年后,它的土地储备只剩下299万平方米,减少了近60%,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问:光谷联合怎么搞的啊?


问题都出在2015年。这一年回顾下来,可算是多事之秋。年初我们在进行产业地产30强调研面访光谷联合董事长黄立平的时候,一切都还很平静。黄立平为我们详细勾画了光谷联合转型“新产业综合服务提供者”的蓝图。




然而接下来,风云突变。


首先是光谷联合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了武汉金融港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光谷节能科技园有限公司的股权。理由是3年了,一直没有获得相关的土地使用权。


这次出售资产是光谷联合自上市以来的最大动作,因为这两个公司在武汉一共拥有6块土地,那可几乎是光谷联合在武汉全部的未来。这些土地的出售换来了5.36亿元,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光谷联合2015年的业绩。


也正是因为这次出售,让光谷联合的土地储备遭受了重创。


紧接着,更惊人的是,黄立平试图仿效当年的王石和沈国军,引财大气粗的国资企业进入成为大股东,自己则退居二线。




2015年末,与中国电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洽谈收购协议,与中电控股订立协议收购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股份,以及中电科技在西安、北海、海口三个城市的在建土地和土地储备。


如果该交易完成,中国电子将持有光谷联合31.9%的股份。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子将取代黄立平,成为光谷联合新的控股股东。目前该交易由于涉及触发要约收购的条款,仍在申请清洗豁免当中。


很多分析者给光谷联合的这笔交易描绘了一个异常美妙的前景:公司可增加区域上互补的海口、北海、西安4个产业园至12个,已建物业面积将达487万平方米,管理服务面积将达2005万平方米,一跃成为中国产业地产的龙头企业。


光谷联合也可发挥中国电子品牌、资金、资源优势和产业协同效应,向DHC、信息安全、售电等服务领域转型,进而为公司全面转型轻资产运营平台奠定基础。 


更有说法称,目前属于中电体系内但未在上市公司体内的浦东软件园、南方软件园、长沙中电软件园、东莞产业园等园区资产,未来大概率会整合进入光谷联合。


但这毕竟还是属于虚无缥缈的未来,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眼下,光谷联合仍然与天安数码城、亿达中国的情况类似,都在走着轻重资产并行的转型道路。


目前,光谷联合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题产业园区的开发及相关业务(包括轻资产的咨询管理、定制和代建业务);为园区客户提供的商业运营服务(物业管理、能源服务、创业孵化、人力资源及培训等十几项服务)和投资物业的租赁业务(包括OVU创客星运营业务,目前为武汉和青岛创业团队提供1万余平米的创业空间和创业服务)。


光谷联合还在年报中提出,2016年将着重于四方面能力的打造:空间建设能力、空间运维能力(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形成智能化运维能力)、空间经营能力(3C:客户、资本、咨询)和资源孵化能力(OVU基金为纽带,形成产业O2O孵化能力)。




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光谷联合在重资产领域的意兴阑珊,黄立平本身的兴趣关注点似乎已经转移到产业孵化、产业投资、互联网经济、文创产业等新领域中。或许把上市公司卖给中国电子,正是他想要的卸担之举吧。


想一次性全景式了解产业地产五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欢迎添加工作人员微信sixdays6。


推荐阅读:


园区中国 | 2016中国产业地产30强评选正式启动


园区中国 | 为什么跳槽后的产业地产经理人,90%都活不过第三集?


园区中国 | “万科物流地产锁定300万方?”我就呵呵呵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园区中国最近发布的30篇最火爆文章。


园区中国
让园区流动起来

中国产业地产首席资讯与交易平台


ID:park_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