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一首宋词谈】素面朝天的李清照 ▏龚静染

2015-08-30 白夜 白夜谭


文/图:龚静染


素面朝天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 《如梦令》



宋代是什么样?很多年前,我曾站在开封的铁塔上了望曾经的宋都汴京。然而我看见的只是铁塔下面,被冻成冰的湖里一群正在溜冰的孩子,宋代已经过去了,他们欢快的声音里已经找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

我们有无数热爱宋代的理由,而宋词是一种形而上的力量,它把宋代留在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正如这首李清照的《如梦令》让我们唤起的记忆,诗歌的场景是曼延的,没有时间的阻隔,我们又在相隔千年之后,读到了一个时代的妩媚。

作为首句“常记溪亭日暮”的“常”很有讲究,既是叙述的开始,也是入诗的关键之处。一首诗的语言氛围基本上是在说出第一句后就定下了。“常”是曾经的意思,可以想象诗人对“溪亭日暮”的这次醉饮记忆深刻,直白道来,像是对一个老朋友在说话。第四句一转,故事有了情节,“误入”二字引出精彩:不是有意去采莲,但却闯入藕花荡中,场景与心境在对撞,在跌宕起伏。很多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轻巧尖新、清丽哀婉,如“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和“人比黄花瘦”。但实际上她也不乏豪气,常有高亢之声,比如有“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样的句子,性情而洒脱,在浩渺的宋词中时时露出男儿英气。

一个女人可以喝酒到酩酊忘归,足见其可爱。更何况它还让我们在大堆的离恨别怨的套路中长长地舒上一口气。读李清照的词常常感到其别出机杼,宋词里有大堆的陈词滥调,你会感到有很多宋词是在互相抄袭和模仿,或是闺中相思,或是长亭闲愁,情和景都鲜有新意。而李清照的词则属于她自己,她的发声方式纯正而率性,让那个不安的宋代有了一滩恣意而忘情的“鸥鹭纷飞”。

在藕花深处荡舟是美的,更有晚风沉醉。浆声在水面上回响,清澈而悠远。这是世界深处的大喜悦。李清照就这样轻轻地将它道出,但她却不拘泥于空灵禅境的抒写上,因为有“兴尽”和“争渡,争渡”,人从境后站了出来,一切变得鲜活而率真。人微薰,被“惊起”的鸥鹭在黄昏中翻飞,自由在尽情释放。这是一首隐藏在静谧中的快乐的诗,李清照复原了一个时光的幻像,时间之上,人性升华,莲花盛开。

整首词没有一个形容词,完全白描,素面朝天。现在有些人认为形容词是诗歌的烹饪之物,常常在抒情中大把大把地撒,常常败坏味口,而这首《如梦令》却“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很不一般。看李清照的其他诗歌作品,可以说她本身就是个善于制造名句的煽情高手,信手拈来并被后人应用得滚瓜烂熟。诗歌到了宋代就有了奢华的倾向,但在这首词里并没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东西,一切浑然天成。

诗歌是简单的。









龚静染


诗人、作家。1967年冬生,乐山五通桥人,现居成都。著有诗集《影子》,随笔集《小城之远》《桥滩记》、中长篇小说《浮华如盐》《民国少年》《光阴交错》等,主编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不得随意编辑、修改、转载。授权使用,转载请联系664847007@qq.com





白夜


白夜诗会▪白夜读书会▪白夜音影会▪白夜艺廊展


白夜是一家经营已达十七年的艺术酒吧,从玉林西路85号到窄巷子32号,白夜举办了无数的文化活动:诗歌朗诵会,新书发布会,绘画雕塑装置展,独立电影放映,音乐分享等,为中外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和读者观众间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微信号:baiye_98

新浪微博:白夜酒吧

豆瓣小站:白夜谭

联系邮箱:66484700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