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以为父》译者——孙平访谈:“父亲创伤”及其修通

孙平 孙平的Psychology
2024-08-22



上个月在休假前,也是工作最紧张的状态中,在健身的间隙,接受了两位非常专业的国内同行的采访。她们分别是:
1. 不二,心理学发烧友,小红书@不二wonder,即刻、微博、公众号@富于理性,专栏「富于理性」
2. 赤赤,协和医学博士在读,小红书@赤赤_问题不大NBD
她们的“小宇宙”博客名叫“问题不大”。
在没有任何事先准备的访谈中,两位interviewers基本上最大程度上激活了我对“父亲缺席及其修通”这个议题的聊天兴趣。
在这个访谈中,你将听到:
03:47 父亲的情感缺席,其表现形式如何?
08:30 丈夫在妻子怀孕时出轨,可能和自己的创伤有关?
13:44 父母亲对孩子的“自恋劫持”指的是什么?
21:14 若想疗愈自己,需要先了解父母遭受过的创伤吗?
26:35 父亲缺席,会如何影响子女后来的生活状态?
30:20 什么时候,「父亲饥渴」成了问题?
33:02 与缺席的父亲相对的一个概念,什么是“足够好的父亲”?
38:57 养育女儿时,父亲要面临什么样的独特挑战?
44:27 曾遭遇父亲缺席,如何修通、如何疗愈?
56:15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如何减轻父亲缺席对孩子的影响?


谢谢两位主播的专业态度,和问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听之后,我有两个点想要再画个重点:
一、
今天是父亲节,我把这段访谈的内容给大家奉上,我相信自己在访谈中,已然表达出来,但却很想再次强调的一个点是:父性(fatherhood)是一整套心理品质,它以“保护性-指导性-理解性”等品质为核心,既可以为生理上的女性所具备,亦可为男性所具备。
我在访谈中谈到了生理上的父亲,既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亲生父亲;但我,以及《何以为父》这本书想突出的重点,在于帮助人们修炼到,并且传递出——难能可贵的“父性”。

二、
对父亲缺席的看见,对父亲暴力或其他残忍行为的倾诉乃至不原谅,对父女/父子关系的深度失望;和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感激,对父爱的珍视——一样,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体验。
我们无需在父亲节,被“浓浓的父爱”绑架,以至于忘却了我们自己的伤痛,正如我在访谈中所言:最需要被原谅与和解的那个人——永远是那个哪怕经历过缺失和创伤,却一直在追寻和疗愈的自己。
祝各位,过一个敢爱,敢恨的父亲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孙平的Psycholog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