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已知的命运,完成预定的人生
昨天,产检归来,和宝爸、小宝一起看了电影《降临》。
这是近期我比较想看的电影,此前已经看了原著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并看了电影剧情简介和几篇影评。
我看电影从不怕剧透,或者说,对于剧情非常了解的电影,只要符合我的趣味,我也一样会去看。
《你一生的故事》太富有哲理了,情节并不紧张,宛若水流缓缓淌过,本质上不适合影像化,更适合阅读文字。
但是电影的改变是很成功的。增加了戏剧冲突,尤其是关于中国元素的运用是很精彩的,美国人用英语和外星人建立对话,中国人则用麻将。
电影很好看,也广受好评,小说则更引人思考。
小说的作者叫Ted Chiang,姜峰楠,1967年出生在美国,是一名华裔。
小说的语言很朴实,结构则是双线并行。
人类是比较奇怪的,明明同类之间都不能好好沟通,和平共处,总是幻想着能和外星人好好沟通,和平共处。外星人降临地球的小说、电影很多,但一般是开场没多久,外星人和地球科学家们就都带上了翻译器,双方欢快地用英语或其他地球语言交谈起来。《你一生的故事》则通篇都在讲地球人如何学习外星语言,因为语言的差别是表象,思维模式的差异是根本。
小说的主人公路易斯是一名女语言学家,另外的主要角色是和她搭档工作的男性理论物理学家伊恩。电影里表现路易斯学习外星语的过程是借助了数学手段,但小说里,她自称数学很差,而物理学家学习语言的能力则比较弱,两者的组合堪称完美,所以他们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虽然不曲折离奇,故事还是很引人的,情感也很动人,但让人读完之后陷入迷乱的却是其中的科学或者哲学思想。
几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记住这些句子:“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通俗地说,这是因为路易斯通过学习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从原来的线性思维改变至非线性思维,能直接感知时间,具备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但还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对于七肢桶和路易斯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同时存在的,时间是一个闭环。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有了过去,形成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对于非线性时间来说,未来已经存在,就像一个预知的目的。
小说里,人类为了七肢桶进一步沟通,展示了古往今来发现的各种数学定律,包括引用了费尔马时间律(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是小说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他要表达的思想)。
费尔马时间律:如果要穿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光走的路径必然是耗时最小的,即时间最短的一条。如果光是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废话;如果光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那么这句话实在是太cool了。这就是费尔马的最少时间律。简单画一个示意图假设一下,光束AO(非垂直)射向空气与水的界面,O是射线与界面的交点,光束沿OB射出,我们在射线AO上取一个点A,在射线OB上取一个点B,那么,A与B两点之间,光会选择耗时最小的路径AOB,而非路程最短的AB,或是其他。
正如小说中所说,科学家们都很惊诧外星人为什么唯独会对这个定律有反应。这个定律的数学描述,必须用到复杂的变微积分,科学家们认为他们的沟通远没到这个地步。费尔马的这一定律,说是最少时间律,其实还不够全面,它只是一项变分原理,因为在某种情况下,光会循着一条耗时最多的路线。
太复杂了,把伊恩的解说完全搬过来:“这种变分原理……物理学的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几乎每一项物理定律都可以称作变分原理,区别仅仅是看某一属性取的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在光学领域,也就是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的应用领域,取极值(最大或最小)的属性是时间。如果换了力学领域,则取另一属性。电磁学当然又会取其他属性。但从数学角度来看,所有这些定理全都是相似的。”
这个有点古怪的定律是最终的突破口。因为人类习惯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虑光的折射:接触水面是因,产生折射改变方向是果。而费尔马定律在于它从目的、以及达成目的的手段这个角度来描述光。用伊恩的话说,就是好像有谁向光下了一道圣旨:“令尔等以最短或最长时间完成尔等使命。”
用费尔马定律说明了在人类通常认知的因果论之外,存在目的论,确认了到访的外星人和人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是非常精彩的,也是全书最为核心的硬科幻部分,在电影里是看不到的,可能没办法表现。
老实说,我并不能理解费尔马时间律的“超级漂亮”之处,但是对于Ted Chiang提出的目的论感觉目眩神迷。生,我们不能控制,死,我们也无法避免,这不就是说明结局早已写就吗?
以往看的书里也有提到过类似的思想,但更多是宗教领域,比如宿命论。Ted Chiang的八部作品也常常醉心于宗教的探讨,但是总有一根“科学”的线在暗中支撑。
读完小说,我们不能不想:假如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所有的选择,上天已规定其目的,所谓的主观能动性只是幻觉,那人类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小说作者开心地回答:当然没有啦,一点意思都没有呢。不过,他不是在这篇小说里说的,而是在另一篇《前路迢迢》里说明了这个意思。
文章开头就是一句“进退维谷间……”接下来是一篇类似说明书的文章,作者说这是一个“警告”。这个警告是关于一种叫做“预测器”的产品的,这种产品跟小孩儿玩具似的。
它是个小小的装置,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硕大的绿色发光二级管。你揿按钮,绿灯就闪亮。唯一特殊之处是灯会在你揿按钮前一秒钟亮起。这像一个游戏,游戏目的是在看见闪光之后揿按钮,容易得很。但当你起意想打破规则时,却会发现无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见闪光前揿按钮,闪光立刻就会出现,无论你动作多快,也无法在亮光过后一秒钟内揿按钮。如果你想等待闪光,意图避免事后揿按钮,那么闪光便永远不会出现。无论你做什么,闪光总是先于揿按钮。你无法愚弄预测器。
预测器的核心是一个负延时电路——它向过去发送信号。预测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志这玩意儿。
说明书继续警告大家:一般来说,玩家会着魔般地鼓捣预测器好几天,拿给朋友们看,绞尽脑汁瞒骗装置。人们或可假装对它失去兴趣,但无人会忘记个中涵义——接下来的几周中,关于“未来无法改变”的意念深入脑海。有些人意识到他们的抉择毫无意义,从此拒绝再做任何决定。他们停止进行任何自发性活动。到头来,三分之一的预测器玩家必须入院治疗,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自行进食。终极状态进入运动不能性缄默(醒状昏迷的一种),他们的眼球能追踪动作,他们偶尔改变姿势,但仅是这些了。运动能力依然存在,但动因却已消失。
作者最后说:
然而我却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志是个幻觉,那么谁将坠入运动不能性缄默谁将不坠入是已注定的。对此谁都无能为力——你无法选择预测器对你起何种作用。有人将倒下,有人将不,而我送出这个警告也无法改变两者比例。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送出呢?因为我并无选择。
真是一篇无懈可击的科幻小品呢。
Ted Chiang的作品中更经常提到的是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哥德尔。哥德尔提出的逻辑悖论曾经让很多科学家抑郁,Ted Chiang也是为了让全人类抑郁吗?看完他的小说就知道,他其实很善良的,尤其是《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这篇,似乎是为了解《你一生的故事》《前路迢迢》的毒。
《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语言风格模仿《一千零一夜》,里面也是故事中套着故事,可读性很强,同样地,哲理也是意味深长。这篇讲的是人们通过“年之门”,可以自由地穿梭到20年前和20年后。年之门相当于时间机器。小说通过几个故事告诉人们: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早已注定。这似乎和前两篇是一个调调了,但是读完你就发现,仁慈的作者给了你一个最宝贵的教益:没有什么能抹掉过去。但你可以忏悔,可以赎罪。你可以得到宽恕。只有这些,但这已经足够了。
同时也说明,虽然目的论可能是人生的真相,不是有因才有果,而是因和果同时存在,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但是人生还是有意义的,这意义在于,你在这一段旅途中尽力去理解,去感知,去完成。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你一生的故事》的女主,既然知道自己的女儿将在25岁时因登山而亡故,她依然选择了和物理学家相爱并生下女儿,因为她的一生,快乐是痛苦的原因,痛苦也是快乐的原因。
如果明知失去,你会害怕拥有吗?如果明知离别,你会拒绝相遇吗?
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且也知道无法改变它,那么,你是否还有必要再去经历这场命运? 作者再一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因为预先知道,并不等于已经实现。他举例说,就像一场婚礼上,大家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句“我现在宣布你们结为夫妻”,但这预知不是事实。重要的是,主婚人必须说出这句话,说出的时候,结为夫妻这件事才成为了事实。
所以,即便你已经知道一切,却仍然需要亲自去完成它,它才能够成为真实。就像耶稣,他对自己的命运一清二楚,却仍然需要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十字架。就像七肢桶,它们对地球上即将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却依然认真地对待和人类的每一次接触。
迎向已知的命运,完成预定的悲剧。这是多么的不自由,却又是多么的自由。
如果真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也不必为曾经的选择而懊恼,以为是当初的选择导致了今日的结局。明白的那一刻,你也就得到了自由。
回到最初提到的小说和电影上来,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还有一点:与电影改编后的外星人相比,小说里的外星人更加超脱,电影里它们来地球还有个原因“我们要教会你们我们的语言,以便3000年后你们拯救我们”,小说里呢,外星人对于地球人询问“你们来地球干什么”,一直说是“我们来,我们看”,直到最后它们变透明,走了,也没说有什么具体的原因。似乎它们就是一群无所事事的太空观光客,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星球生物,只有人类和它们相似,出于好玩的目的,教了人类一招。
P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个老游戏《仙剑奇侠传》,这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共同回忆了。从一开始,游戏玩家们把自己代入李逍遥的探险和情感中,依照程序的设定,一路打怪,一路走下去,直到最后那个悲剧大结局到来。玩的时候,有人问我:既然你都知道游戏的情节和结局,那玩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我想每一个玩过的人都能回答她:我知道这结局,但是我还是要去体会,去感受。
正如Ted Chiang所说:“我开始知道,每个事件都有其必然性,我全身心融入,彻底理解这些必然性。它们一定是这样的。如果不知必然,那么我的一生都将浅尝辄止,跟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为这些事件所裹胁。这是无可避免的。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呢?”
长按下边的二维码可识别并关注
即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完全了悟。生命究竟有多精彩,取决于你能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