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金庸有关的日子

绿茵陈 绿茵陈 2022-04-26

金庸先生去世了,值得尊敬的大师级的人物又少了一个。

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深刻影响了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生人的阅读趣味以及价值观也不为过。

有人说,看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名人,要看这个人生前身后养活了多少人,多少人凭借他的名字吃饭。要按这个标准,金庸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名人,他的小说及衍生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多少人呢?数不胜数吧,影响更是亿万众。我最爱的公众号之一《六神磊磊读金庸》,以他的小说为解读对象,写出来的文章竟然也能百读不厌。

具体到我自己,是小学时开始接触武侠小说作品,最先读的是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到了中学,才开始读金庸的作品。在初中时有机会读到的都是同学之间相互传阅的作品,我没钱买书,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当时主要读了《碧血剑》《越女剑》《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等并非他巅峰状态的作品,所以,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名声比古龙还要大,当时也读柳残阳、诸葛青云等的书,就觉得都是武侠小说罢了。

年轻时容易被老师等权威人士的话影响,老师们都批评武侠小说没有什么文学价值,读了是浪费时间,不如读世界名著,内心深处不由得觉得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重点不在文学,在“俗”。

那时候,还有点装高雅的倾向,觉得痴迷武侠、言情小说有点丢人,但手捧《呼啸山庄》《白衣女人》读不下去,那些俗书却让人手不释卷。

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些翻译过来的名著又高雅到哪儿去了呢?金庸的小说媲美大仲马,大仲马的小说在他的时代也不过是通俗作品而已。

高中时,读了《鹿鼎记》,才知道金庸小说别有天地。大学时,读了《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这些书,才明白,大师气象,果然非凡。

通过小说以及各种改编的影视作品,潜移默化,金庸独立构建了一个名为江湖的世界,就像JK罗琳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后来认识了宝爸,我们都爱看书,买书、看书有一部分趣味是重合的,包括对武侠小说的喜爱。我觉得他对金庸的爱更多些,因为金庸的小说他在中学、大学时期全部看过,工作后,又购买了一整套的三联版,以示尊敬。

这套书一直高高地方放在书柜的最顶层,简称束之高阁。爱过,并依然喜欢。但我们知道,自己是不会再去看了,不会再像当年那样废寝忘食地读这些书了。武侠梦,以及读这些书时的阅读快感,和那些热血中二的青春时光一样一去不返了,这些成人童话、儿女初心,被封存在记忆深处。

我特别想让小宝读这些书,还怪宝爸为什么不拿下来。他说:拿《射雕英雄传》给小宝看过,他根本不感兴趣。

但我们在某些时候还谈论和金庸有关的读书往事,在那一刻,小说模糊了岁月流逝,甚至模糊了有关时间的概念,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染力。

前年春节,我们开车回家,晚上九点多路过华山。冬天的这个时候,高速路上黑漆漆的,过往车辆都很少见。远处的山影模模糊糊。我心里时不时有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们俩就不停聊天,主题就是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主要就是金庸。

我们说眼前的华山,华山论剑成为永久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它只是金庸的虚构。我们说书中的各种人物,感叹刀光剑影的世界曾是我们共同的向往。

其实我们几乎在同一年龄段读过聊斋志异,金庸、琼瑶,但是,那种环境下,谈聊斋,说琼瑶,都有点不合时宜,只有金庸那铿锵阳刚的江湖能给我们壮胆。

金庸先生创造了武侠的世界,自己一生也堪称侠义,我们看他的照片,却总是透出一种感人的温润。他之谢幕让人伤感,但一想到,他还在许多许多人的心中不会消逝,就又觉得“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是对的。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一个续命的方式,通过爱,通过创造,在别人的心里,作品里,活下去,甚至永生。

每个人都是一辈子,但能有几人能做到像金庸先生那样呢?当然这要求对我们凡人来说可能太高了。就做个守信用的普通人好了。

桃花影落,碧海潮声,浮生行旅百年梦;北地家山,南天风雨,江湖犹唱一统歌。先生英明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