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然容得下万骨枯,何妨多一个罗玉凤

刘炼 留恋说 2021-09-07

有个同学,是太祖的粉丝。


太祖一介布衣而面南称帝,自非凡人。和同学最大的争议,在于太祖建国后三十年间的功过。以同学看来,我看不到太祖的雄才伟略和伟大抱负;而我不能理解,千万百姓的枉死、整个国家文化精英的覆灭怎么能够轻描淡写。


一将功成万骨枯,社会规律。他仰望万人之上的伟岸,我垂泪一人之下的枯骨。


前一阵朋友圈刷罗玉凤,这位同学转发了篇知乎的文章并做评论。



我因此粗略了解了一下凤姐的经历。以我看来,同学所崇敬的太祖和所鄙视的凤姐,在某些方面其实是蛮一致的。


想当年太祖行事,对民国政府有鞭挞时有效忠时有对抗时;对知识分子有敬仰时有拉拢时有践踏时;对战友有依靠时有赞誉时有杀戮时。所谓的底线,是因时而异的。


再看凤姐,以卖丑起家,以卖无知出名;为美国绿卡而步入民运阵营;绿卡在手反身打造励志剧情。为了心目中更富足更亮丽的生活,迎着万千口水奋斗不止。


这一大一小两位人物都是为了实现目标,坚韧不拔、方法用尽的高手。同样的坚韧,一个用来与天斗与地斗,一个用来换户口换绿卡。既然对以万千枯骨换来的伟大可以包容,又何不妨多容下一个用自尊换来的逆袭呢?对了,这两位的文章都写的不错,但也传闻都是有人代笔的。


我不是要给凤姐洗地,我只是借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件事物,出现的时间、地点或者其所附着的人变化了,我们的情感也就随之变化了。比如都是持续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褒奖的说这是“持之以恒”,也可以贬低的说这是“贼心不死”。这种矛盾性,我猜每个人都会有,只是有时候我们未必意识到了。


思维上的局限性和矛盾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对于公众人物的判断上,也存在于我们对于平时的待人接物当中。心智的成长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与矛盾,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的评价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改善在日常社交中的行为。除了工作、读书、交友、旅行等方式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更有效的自我成长的方式呢?


在北京,有一门“心灵成长课程”:

授课以小团体形式呈现,是在一个非常安全的设定原则下,情景再现你所有的人际关系模式。

你在团体当中,会遇到像你妈妈的人、像你爸爸的人、像你兄弟姊妹的人......团体是一个实验环境,提供你一个机会去了解自己是怎样和某类人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团体里,你会学习如何适当的表明自己、和旁人建立合适的链接并保持合适的距离。


授课老师是我的幼儿园兼小学、初中同学齐悦宁,她有如下的炫目资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十二五心理学学科推广项目负责人、国家外专局心理学引智项目学科负责人、安定医院国合基地精神分析学组学科负责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企业EAP讲师、亚龙团体治疗师、心理咨询课程专家讲师 、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资深音乐治疗师、悦宁心理工作室创办人及首席治疗师。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获取更为详细的课程介绍。报名的时候提这篇文章或者我的名字,不会打折,但是有可能她会因此请我吃饭,而我会领你的情:)


本公众号是刘炼的原创文章自留地,如果不嫌庙小,不妨把你的原创也拿来分享一下。欢迎不同观点的碰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