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保国是怎么成为大师的?

留恋说 留恋说 2021-09-06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继小姐、教授、专家等名词之后,大师也堕落了。


还记得几年前有位叫王林的大师么?在这位同志任大师的时代,虽然他变戏法的水平不能令人信服,但是人家的政治智慧确实是高人一筹的。身边围绕的都是马爸爸、小燕子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称一声大师,也还般配。


而且,人家死的方式都很大师(一篇旧文:心脏骤停是一种修为)。


最近的大师就只有打脸的份儿了,是真的打脸,咣咣咣那种。马保国同志一分钟之内被咣咣咣了三次,然后就正直的躺下去了。


马大师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认知里,是几年前他和徐晓冬约战,网上传了一些他练功的视频。我才疏学浅不敢妄议,但是在所有对传武感兴趣的微信群里面,没见有人夸他的功夫好。


这就有些蹊跷了:一个业务水平在行业内没有得到认可的人,是如何得到大师的名号的呢


首先,Mr.马确实是非常努力的给自己定制了一顶大师的帽子。比如他专门请了英国的一位MMA比赛选手来拍录像,在小电影里面把对方轻松玩弄,以证明自己武艺高强;比如他经常点评一些搏击人物,口气大的像外交部发言人。


其次,Mr.马的亲友弟子当然要努力配合塑造他的大师形象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


第三,Mr.马的对手也许也会努力的把大师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的。这样输了不丢人,赢了有面子,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第四,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组织比赛的平台和各种媒体。平台有了大师,就有了关注度;媒体有了大师,就有了浏览量。


以前有个叫田野的妄人,完全没有武术根基,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叫“里合腿”,于是也被包装成传武大师。


平台和媒体是真不懂吗?我觉得不是。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太聪明了。


在网络上拉几个信口雌黄、同时又长了几斤横肉的牛二,塞给他们大师的名字和几贯盘缠,既便宜实惠,又夺人眼球,还顺应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划算的很。


吃瓜群众们每天都在消费来自六合八荒的各种八卦,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搏击和功夫?群众们不会知道张伟丽、李景亮、刘文擘、韩飞龙都是干什么的,更不会知道这些人如何在八角笼里努力的学习和使用传武的技法。吃完平台和媒体端上桌的瓜,笑骂一句传武傻逼,然后留下一地的瓜皮就地散去。


不论是马保国自己、还是他的亲友对手,乃至平台媒体,共同堆砌出一个“大师”来,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了变现的可能。只不过Mr.马聚集了流量,没变成人民币反而砸了自己的脸,平台和媒体们则是吃到了沾血的馒头。


回首向来萧瑟处,大师这个词的倒下,是早就注定的了。


公众号里回复“潜艇”二字,看看关于另一位“大师”的故事。




有趣?

关注一下!

留恋说


往期文章:

相互扶持,既是佛陀。

后浪是个满身槽点的失败品?非也!

后浪切莫复前浪

面对疫情,人类自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