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通过电视频道、CGTN客户端、官方微博等,推出了《Our Story: Yemeni volunteer contributes to fighting COVID-19 in China》的视频报道。该报道讲述了我校也门留学生Sana疫情期间在广州的学习、生活和做志愿者的故事。节目同时在欧洲、北美、非洲等地的电视端落地播出,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也做了推送。5月8日,新华社以《也门留学生逐梦中国医学路》为题,再次报道了我校也门留学生Sana来中国学医、在暨南求学的事迹,讲述了她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想和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
作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个新闻实践团队,“我是记者”团队切实做好教学实践活动,仅2019年,在校的团队成员就获得了8个国家(国际)级的视频大赛奖项,例如:在人民网主办的“时代新人说”微视频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在中国外文局、人民网、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作品奖,这是从全球投稿的30万个短视频中评选出的;在腾讯新闻、病痛挑战基金会主办的“生而不凡,公益新力量”影像大赛中荣获纪实长片特等奖和短纪录片一等奖,以及有作品荣获央视网《青春中国》视频大赛入围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入围奖、第三届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纪录片二等奖、上海2019 One Show中华创意大赛铜奖等。
近日,国际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和《自然通讯》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分别发表了题为“Sympathetic nerves positively regulate eosinophil-driven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via α1-adrenergic receptor signaling“和”Acute tobacco smoke exposure exacerb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corneal wounds in mice via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的原创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工作分别以眼表过敏和角膜创伤模型揭示了交感神经如何通过表达于炎症细胞表面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调节眼表炎症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眼科研究所刘俊副研究员和再生医学硕士研究生肖程聚,通讯作者为我院李志杰教授。
相关成果以题为“Interfacial Electric FieldEnhanced Charge Density for Robust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by TailoringMetal/Perovskite Schottky Junction”发表在能源领域顶级刊物Nano Energy(影响因子:15.548)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王猛博士后,段加龙副研究员和唐群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成果以题为“Charge Boosting and Storage by Tailoring Rhombus 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arrays for Robust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no Energy杂志(影响因子:15.548)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杜健博士后,段加龙副研究员、杨希娅副研究员和唐群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成果以 “Cumulative charging behavior of water droplets driven freestanding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oward hydrodynamic energy harvesting”为题发表在材料和化学领域重要刊物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10.733)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赵磊磊硕士生,通讯作者为杨希娅副教授、山东科技大学王建伟副教授和唐群委教授。
5月,我校基础医学院兰雨研究员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研究员(暨南大学讲座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研究员在造血干细胞发育领域的合作研究成果“Embryonic endothelial evolution towards firs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vealed by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d functional analyses”荣登Cell Research(生物1区,IF=17.8)当期封面论文。兰雨、汤富酬和刘兵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00-2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0-0300-2
理工学院孟辉教授课题组在能源领域
顶级期刊ACS Energy Letters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理工学院孟辉教授课题组本科生曾鸿彬在能源领域顶级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中科院JCR 1区,影响因子16.33)发表题为“Electron density modulation of metallic MoO2 by Ni doping for excellent hydrogen evolution and oxidation activities in acid”的学术论文,2016级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曾鸿彬和2017级硕士生陈诗琪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主要由金彦烁博士负责指导并作为通讯作者,陈晓波副研究员,孟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校文学院哲学所张德伟副教授的英文专著Thriving in Crisis: Chinese Buddhism and Political Disruption, 1522-1620 (兴盛于危机:中国佛教与政治动荡,1522-1620年),已于近日由美国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兴盛于危机》是一项跨学科的突破性研究,为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该书出版获罕见殊荣,受到国际上5位中国研究一流学者的隆重推荐。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六卷本《哈佛中国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的主编卜正民(Timothy Brook)教授,称赞该书是“明代佛教近十年来仅见的直入肯綮又充满原创性的研究”。英国伦敦大学中国佛教研究著名学者巴瑞特(T. H. Barrett)教授说“读罢掩卷,罕有读者不会对中国历史的这个重要时代获得远为深入、更加平衡的了解”。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系主任魏雅博(Albert Welter)教授则就本书的长久影响力指出:“《兴盛于危机》是开创性著作,将为未来的明代研究提供范式。” 此外,哥伦比亚大学以研究明清佛教知名的于君方教授以及加拿大McMaster大学宗教系系主任贝剑铭(James Benn)教授,也都对本书做出了很高评价(http://cup.columbia.edu/book/thriving-in-crisis/978023119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