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暨南人,原来这样过暑假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2022-05-05

暨南大学

公众号ID:jinandaxue1906

关注



化学与材料学院李丹教授和宁国宏教授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封面论文



近日,化学与材料学院李丹教授和宁国宏教授团队以暨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顶级化学材料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影响因子52.758)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题为“Coinage-Metal-Based Cyclic Trinuclear Complexes with Metal-Metal Interactions: Theories to Experiments and Structures to Functions”的综述论文,化学与材料学院讲师郑霁为第一作者。该论文结合李丹教授研究团队15年的研究成果积累,对铸币金属环三核单元体系的研究历史、进展,从理论到实验,从结构到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Chemical Reviews封面)

(论文首页截图)


本综述对环三核体系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内容涵盖该体系的合成、结构、电子结构本质、发光性能和潜在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广东省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计划的资助。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曾辉教授团队

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重要成果



近日,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第一层次领军人才、血液科主任曾辉教授团队在白血病耐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医学1区,IF=11.059)在线发表了题为“Roles of hsa-miR-12462 and SLC9A1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研究成果。曾辉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展会恩主治医师为主要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该研究首次揭示miR-12462通过靶向SLC9A1在AML耐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难治/复发AML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项目得到了李扬秋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人才启动基金的支持,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麦耀华团队Advanced Science上

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团队在硒化锑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planar n-i-p Sb2Se3solar cells enabled by oriented one-dimensional trigonal selenium structures”为题,发表于著名综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影响因子:15.84)。沈凯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麦耀华教授和沈凯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截图)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发展了新的高结晶质量Sb2Se3薄膜制备技术,针对Sb2Se3薄膜表面存在的Se缺失问题,引入活性三方晶系硒(t-Se)改善Sb2Se3表面缺陷和能带弯曲。并进一步通过沉积(101)择优取向的p型t-Se功能层构建晶格取向和能级结构匹配的n-i-p结构的Sb2Se3薄膜太阳电池。基于该结构的Sb2Se3太阳电池可有效钝化吸收层表面缺陷、促进界面空穴传输和抑制载流子界面复合,电池器件转换效率提升至7.45%。同时,该电池的全无机和元素兼容的组分特性使得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001013





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在 

Advanced Materials 发表综述论文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李宝军、辛洪宝、李宇超等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肖云峰、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刘永椿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影响因子:27.398) 发表综述论文。这是我校纳米光子学研究院2018年7月和2020年6月分别在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影响因子:71.189) 和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 (影响因子:26.625) 发表综述论文后的又一篇高水平综述论文。



李宝军教授团队结合前期的工作基础,与合作者系统总结了光力从基础研究到生物光子学中的应用,回顾了光力在体外及体内应用的发展,概述了不同光力的新型物理机制与纳米精准操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探讨了用光力精准操控单个生物目标物和组装活体生物光子学探针的新见解,展望了推进光力在生物医学领域发展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辛洪宝和副教授李宇超,通讯作者是我校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李宝军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肖云峰。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1994





基础医学院张灏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研究成果



7月,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张灏团队在美国癌症学会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试验。该研究表明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在杀伤病人肿瘤细胞之前,已经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了重编程改造。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食管癌小鼠模型进行了更详细的验证和延伸,并结合细胞实验对二甲双胍编程免疫微环境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论文截图)


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硕士生王姝宏和博士生林宇晟。合作单位包括汕头大学、荷兰格罗尼根大学等。本课题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章链接: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07/09/1078-0432.CCR-20-0113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专家团队

揭示亨廷顿舞蹈症特异性

神经细胞死亡机制



8月3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在线发表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题为"Loss of Hap1 selectively promotes striatal degeneration in Huntington diseas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亨廷顿舞蹈症神经细胞死亡特异性的机制。


(抑制亨廷顿病小鼠大脑纹状体的Hap1表达造成神经细胞死亡(左侧),野生型小鼠(右侧)为对照。)


该研究是李晓江团队2020年发表的第6篇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琼博士后和成思颖博士,李晓江为通讯作者。该研究的资助包括国自然重点及面上基金。


鉴于大动物与人类更相似及更能模拟人脑疾病的病理变化,李晓江教授目前在国内致力于用大动物模型(猴和猪)进一步探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30/2002283117





基础医学院费嘉教授团队

发表中药小檗碱研究成果

受到芝加哥大学教授同刊撰文热评



近年来中药活性成份小檗碱因其功能多样性备受人们的关注,基础医学院费嘉教授团队于8月1日在ClinicalCancer Research(IF:10.107) 正式发表研究论文,发现小檗碱通过激活自噬机制靶向降解BCR-ABL1T315I突变的融合蛋白,进而揭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药的新机制。DOI:10.1158/1078-0432.CCR-19-2460


(论文截图)


该论文受到芝加哥大学Shannon Elisabeth Elf教授同刊撰文热评,评论表示:此文章发现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小檗碱诱导BCR-ABL癌蛋白的完全降解作为克服TKI治疗耐药性的机制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代表了针对BCR-ABL阳性CML和潜在ALL的TKI治疗的有希望的替代方法。DOI:10.1158/1078-0432.CCR-20-0829


基础医学院费嘉教授为本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阴钊、硕士研究生黄桂萍和博士研究生古春明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02/25/1078-0432.CCR-19-2460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庆瑜、李斌研究团队

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

食管癌治疗药物的重要发现



7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庆瑜、李斌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IF=15.84) 上发表了“Direct targeting of CREB1 with imperatorin inhibits TGFβ2-ERK signaling to suppress esophageal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此文从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和潜在临床意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2)在食管癌转移中的重要角色,并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小分子药物欧前胡素可显著抑制肿瘤转移。


(TGFβ2的表达和食管癌的转移显著相关)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许雯雯副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黄智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何庆瑜、李斌、许雯雯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505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551, 81973339, 31770888, 81672953, 81773085)、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基金(2013Y113)、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基金(ZH01110405160015PWC)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0925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学子

在CCF A顶级会议VLDB 2020 workshop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数据库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VLDB 2020公布投稿论文录用情况以及Challenge竞赛获奖情况。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张继连副教授的指导下,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7级本科生汪佳维、叶海洲、黄健辉同学(贡献相同,排名不分先后)的研究论文“An Extensible Block Scheme-based Method for Entity Matching”被VLDB的DI2KG (Data Integration to Knowledge Graphs) workshop录用,同时该三位同学组成的JNU_Cyber队在实体联接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VLDB创办于1975年,是Very Large Data Bases的简称,是数据管理、数据库领域的三大国际顶级会议之一,是数据库研究人员,供应商,参与者,应用开发者,以及数据库用户一年一度非常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工业论坛。该会议发表了专家系统、查询优化、SQL查询语言、快速关联规则挖掘、NoSQL列存储、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工作。


汪佳维、叶海洲、黄健辉同学的研究论文聚焦于电子商务、自然语言处理、多源数据融合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实体联接(Entity matching)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高效的实体联接方法,能够在海量数据中根据实体的描述信息来鉴别相同的数据实体。该研究成果能够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推荐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实际应用场景。




- THE END -

来源 | 暨南大学新闻网

微信编辑 | 李梅

责编 | 李梅 杜明灿 李伟苗


推荐阅读

1.最近,暨南园有这些好消息!

2.脑洞大开!你是暨南的emoji达人吗?

3.平均绩点4.06!暨南大学这个高颜值的学霸宿舍不简单!

4. 电台主持、跨专业考研、致力华语传播……这位暨南博士生不一般

5. 绝美!暨南专属壁纸,等待有缘的你

6. “侨校”+“侨乡”!暨南大学对口帮扶五邑大学,带来哪些新变化?


为暨南,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