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国奖!保研人大!热爱支撑可抵“研”岸
她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连续6学期平均绩点位列专业第一
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
通过本科优异生培养计划选拔
她目标明确,潜心学术
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现已被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
她就是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1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陈春吉
“既然选择了学术深造的这条道路,我就会坚持走下去。”走过长达大半年的保研历程后,9月28日,陈春吉成功获得推免资格,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陈春吉本科在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读,连续6学期平均绩点位列专业第一,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努力终得回报,成功“上岸”后,她将踏上新的学术之路,回望本科的学习,她对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该怎么做、将来想要什么”有了新的感触。
“做学术研究时自我效能感最强”
大三时,陈春吉上了一门课——管理学院王虹老师讲授的《组织行为学》,这门核心必修课为她打开了学术科研启蒙的窗户。王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提供实际案例,学生需要从案例出发完成一份研究设想,在这样一次次的作业实践中,陈春吉得到了学术的启蒙训练。
“学术研究的过程可以让我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以前我们都是学习别人的观点,但自己做学术研究时可以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然后用科学的范式去论证它,并得到认可。”陈春吉认为,这就是学术研究带给她的“兴奋点”。
陈春吉确立了继续深造的目标。保研的战线从大三拉开,她意识到自己的比赛情况与奖项较少,于是积极参加“挑战杯”、通过了本科优异生培养计划的选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比赛,在此基础上参与了企业管理领域学生科研项目2项,导师科研项目2项。
在课堂上习得学术研究的基本思路后,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为陈春吉提供了科研实践的机会。在课余阅读时间里,陈春吉读到北大社会学系博士后陈龙关于外卖骑手的博士论文,引起了她对零工工作者的关注。
“现在国内很多学者都在关注算法和人工智能的主题,我也不断思考新技术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于是,陈春吉将刚学到的组织行为学知识与此结合,并在今年3月以“零工工作者在算法管理背景下的幸福感知”为主题参加了大创项目。
图书馆讨论室的白板上,记录着陈春吉组织行为学小组作业讨论的过程
实际上,这次大创项目的申报和参评在陈春吉看来像是一次充满挑战却最终得以完成的“奇迹”。课题的雏形只是一次课程中期作业,但在陈春吉和她的4位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最终成为大创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级的立项。
“当时只剩10天的时间准备申报,我们小组每天晚上就挤出1个小时开会,进行任务分工,有点像军训一样。”尽管如此,陈春吉依然觉得“每天晚上的讨论都让自己醍醐灌顶,每晚都有新的想法”,在压力与紧迫中获得了快感。
“时间管理是很爽的”
考试、作业、比赛、学习……在多线任务行进的学习生活中,陈春吉有着自己管理时间的一套“法宝”。
陈春吉大二开始辅修法学,每周末早上6点多,她要从番禺校区坐车到石牌校区上课,一直到晚上10点才回到宿舍。“我的时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我意识到需要比较规律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陈春吉先把自己经常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像拼拼图一样把它们固定在某个时间段。例如,每周四下午是她学习学术知识、看文献或者学习统计软件的的时间;跆拳道社团的训练则是在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规律运动1个小时。
另一件“法宝”就是——控制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我尽量一天都不看社交媒体,只有在睡觉前才看一下,这样我的精力会更专注。”无论是学习、阅读还是上课,陈春吉都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把手机的网络关闭,到吃饭再集中处理信息。这样也使得她可以把学习的知识都消化好,而不需要在下课后再花时间复习。
“这有点像运动,想着要做的时候很痛苦,但一旦开始做了就会发现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保持自律和时间管理让陈春吉直呼上瘾。
远离社交媒体还让她避开了社会面上的各种焦虑信息,她得以更坚定地追求当下的目标。
在她的同学黄莹纯看来,陈春吉是一个有追求、努力且自律的人,晚上在黑暗的宿舍里,陈春吉的座位时常还亮着台灯,“春吉一直追求卓越,会为了达到目标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
在课余时间,陈春吉也会打跆拳道、学街舞,或者听听音乐剧,激烈的运动和音乐成为她放松的一大方式。“我会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
陈春吉在跆拳道协会,下排右起第五位为陈春吉
“学习需要长期主义”
陈春吉喜欢尝试新东西,不止在于课余爱好。从辅修法学,到参加各类实习和比赛,再到选择应用心理学读研,陈春吉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中,“抓住每个机会试试看,最后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摄影也是陈春吉课余的爱好之一
大一大二时,她也曾到猎头公司参加实习,快节奏、拼搏的工作氛围让她反思这份工作与自己性格的适配性。“对比来说,我觉得学术研究可能是长期耕耘的过程,对我来说可能更适合。”
在外人看来似乎比较“卷”的陈春吉,实际上只是在坚持自己的目标,“我觉得我是很少跟他人进行比较的”,在一起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她会主动地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也希望在讨论中听到别人的想法。
尽管在专业课上获得了优异成绩,但她只是觉得大家的目标不一样,有其他规划的同学也各有优秀,“进入大学之后我们有很多选择,而我只是在学术方面有我想达成的成就。”
陈春吉把“卷”理解为“一种无意义的内耗,她觉得不是所有人走的路就是正确的道路。对于将来想要保研或考研的学弟学妹,她建议还是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深造的目标是什么,而不仅是朝着竞争最激烈的方向走。
保研“上岸”,对于陈春吉来说只是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那天也似乎只是平凡的一天,过后还是继续学习,完成毕业论文。”回望本科的学习,陈春吉最大的收获是习得了“长期思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想要得到成果。“不管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学习的路还可以很长。”
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她依然充满期待。陈春吉想起一位学姐曾对她说的一句话:动荡的时代,学校是最好的避风港。她不想过于担心以后的生活,而是可以享受学习、更自由地探索自己。“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热爱和能力达到自洽的程度。”陈春吉这样总结自己的研究生阶段目标。
人生路漫漫
陈春吉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找到自己的热爱
并为之努力
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亲爱的暨南人
祝你也可以寻到心中所爱
一路奔赴 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采写 | 陈婉雯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田卓颖
责编 | 杜明灿 李梅
审核 | 苏运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点亮“赞”和“在看”
祝你找到心中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