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扶贫攻坚 | 庆化隆脱贫摘帽,念北地七年同心

初心不改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10-07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的安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2013年起,定点扶贫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


2013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扶在“面”上、扶在“点”上、扶在“事”上、扶在“根”上、扶在“心”上的工作原则,以及“广、实、特、精”的工作要求,在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科技扶贫、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引进帮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教育扶贫

打造精品项目



针对化隆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校探索出教育精准扶贫四大品牌项目:“大山里的蒲公英”支教、“化隆学子进北京”游学、“雪莲花”系列捐资助学、“启智育能”系列培训,形成了“转变落后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学生帮扶”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同时,实施教育设施改造项目,建设多媒体教室,捐赠教学仪器设备,改造取暖设施,极大改善了当地教育硬件条件。

▲“大山里的蒲公英”大学生社会实践团

▲“化隆学子进北京”活动参观物理实验室

▲发放“雪莲花”助学金结对帮扶贫困学子

▲“筑梦春蕾”中学生访京研学

▲电暖改造后的教室

▲贫困母亲培训

▲乡村振兴培训班




干部扶贫

打开扶贫工作新局面



2015年起,学校选派扶贫干部赴化隆县进行干部挂职和驻村帮扶,已有白浩、荣聪贤、董铁柱、张磊、杜鹏5名干部先后赴任。扶贫干部赴任以来,克服诸多实际困难,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用真心真情与村民坦诚相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扑下身子,融入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攻坚克难,为青海化隆甩掉贫困帽子、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浩与知海买小学生在一起

▲荣聪贤走访脱贫摘帽户

▲董铁柱获2019年度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张磊与穿上新校服的孩子们

▲杜鹏填写知海买村脱贫出列材料




消费扶贫

助推产业升级



我校针对化隆地区招牌产业品牌观念淡薄、产业化进程慢、资金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积极打造“规划设计+人才实训+消费扶贫”的帮扶组合拳,多维举措帮扶招牌产业。开展了“集中采购”、“拉面进食堂”、“青食工坊”、“我为扶贫做贡献”等项目,建立知海买村合作社实体店铺,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精准助力化隆产业提档升级,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农特产品营销店正式营业

▲直播带货

▲领取2018、2019年扶贫产业分红

▲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

▲集中采购 消费扶贫

▲产业扶贫建设冷链

▲学生食堂开辟拉面窗口

▲学校内设置扶贫超市

▲到青藏冰泉公司进行产业指导




科技扶贫

创建特色扶贫模式



学校充分挖掘学科、科研和人才等优质资源,发挥行业类高校的比较优势,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产业培育和脱贫增收为导向,本着变“输血式”为“造血式”的帮扶原则,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扶贫实践,包括地质灾害防治、产业调研与咨询指导、“党建+”扶贫项目和组建扶贫联盟。

▲拉面产业调研

▲启动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

▲化隆地质调研

▲旅游扶贫调研

▲搭建青食工坊




党建扶贫

汇聚校县合力



我校派驻的扶贫干部在化隆县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校县对接的桥梁,实现支部共建。2020年5月,学校开展“我为扶贫做贡献”暨“四个一”主题活动,积极在教育部“e帮扶”平台选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全校师生校友共购买扶贫产品140余万元。同年,学校划拨102万元党费作为扶贫专项经费同时开展“党建+”扶贫项目,遴选7个二级党委对接化隆县6个乡镇党委,实现组建一支团队、打造一个项目、带动一批贫困户的帮扶模式。

▲机关党委党建活动

▲知海买村小朋友快乐过六一

▲为2020年春节回乡的村民拍全家福

▲珠宝学院捐赠爱心图书室

▲海洋学院在化隆县新区中学

   开展“西望知海”科普活动

▲教育部“e帮扶”消费扶贫


七年来,学校累积投入资金82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973万元、培训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3400多名、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100余万元。在校县双方共同努力下,化隆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5.1%下降至2019年底的0.005%,并于2020年4月20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脱贫摘帽”。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封面 / 狄开颜

素材来源 / 学校办公室

美编 / 王可

责编 / 吕松卓 李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