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三全五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访党委副书记林善园

实施“落地”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10-07

“学生工作到底干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不断在工作中回答这个问题”。日前,在记者的采访中,党委副书记林善园谈到分管的学生工作时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全部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的全部的焦点与重心都聚焦到立德树人上来”。


立德树人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新时代地大学子”,这为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厘定了目标。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职能是培养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工作都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原始创新能力。“年轻人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林善园说,“在一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加把劲努点力,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实效与贡献度。”


“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

育人是个系统工程,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

林善园介绍,2020年学校制定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推进24个重点改革项目,明确了221项工作举措和281项重点任务台账清单。

传承校史文化,挖掘地学特色,把地质人的五大“传家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草帽、记录本作为载体,2020年学校实施了“传家宝”育人工程;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为基础,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融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精准育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2020年学校在思政工作上的一系列顶层设计、思路谋划,立起了学生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林善园说。


“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五育是一项全校范围的工作,不囿于某一个部门,也不限于学生思政工作,五育并举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做好日常思政工作,助力德育培养。林善园指出,日常思政工作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不足。在工作中,他逐渐思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途径:探索制订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程,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载体;探索构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把日常思政工作按照专业化建设的要求进行课程化建设;探索建立基于信息化、大数据以及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写实性过程性德育评价体系,完成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评价。林善园说,未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打造思政工作的三驾马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从而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完整体系的构建。

强化学风引领作用,助力智育培养。学风是一所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需要通过全程化的教育引导、规范化的行为管理和专业化的学业辅导而形成。发挥校院两级学业指导中心的作用,着力抓“五个率”,即上课出勤率、听课抬头率、考试(学术)诚信率、学业合格率、考研升学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以点带面,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课堂、学业上来,营造“爱学”“会学”“比学”氛围。

秉持身心健康理念,助力体育培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林善园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打造了“健康北地”品牌,协同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体系,支持体育类社团建设,参与构建覆盖全体同学的赛事体系,鼓励每一名同学至少学会一项运动技能、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比赛。“体育是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完善人格”,将体育工作与心理工作结合起来,是林善园经过思考而提出的一个创新举措,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体验;建立心理网络空间互动平台,完善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挖掘自然文化资源,助力美育培养。“地大有得天独厚的开展自然美育的条件,实习实践的过程就是天然的进行美育的过程。”对于美育,林善园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引科学入美育”,强化专业课程自然美育渗透,培育格物志趣与环境美德,提升自然审美素养。学校原创文艺精品《北地组歌》,唱响了地质报国的永恒旋律,打造新时代地质人厚植爱国情怀、传播自然文化、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生动美育教材。

弘扬躬行实践精神,助力劳育培养。劳动教育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善园认为,学校应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在专业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就业创业稳住疫情防控“压舱石”

就业创业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被社会的接纳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矿行业“遇冷”的复杂背景下,就业更成为“六保”“六稳”民生之首。林善园说,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

坚持“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理念,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坚持“双轮”驱动,形成“三全”格局。以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为双目标牵引,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以就业反馈招生培养,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坚持早研判、早谋划、早行动的“三早”原则,开展以投身西部为荣、以服务基层为荣、以成才创业为荣的“新三光荣”教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氛围,建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校院两级立体多元的工作模式,积极打造与学校办学层次相对等的就业创业影响力,不断塑造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1.41%。


特色文化提升“北地”品牌含金量

“北地不是前身,北地就是自身”“北地有诗意,北地有文化,北地有张力,北地有故事”,林善园认为,马俊杰书记这些关于“北地”的论断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北地”对地大人来说,就像是出生证、身份证,是同一个谱系的特征。“北地”里蕴含的诗意、文化、张力、故事具有深厚、鲜活、生动的育人元素,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任湘笔记本上题写的“开发矿业”,刘少奇同志接见毕业生代表赠送猎枪并寄语“做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话剧《年青的一代》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地大人献身地质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新时代,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大地办地大,讲好北地故事,繁荣北地文化,传承北地精神,培育北地新人。

2020年学校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地”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荣誉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北地”文化建设工程,出版系列“北地”文化著作,推出系列“北地”文化作品,布设系列“北地”文化景观,将“北地”文化融入到学校育人工作之中,创建出广大师生校友共同关注、塑造和弘扬“北地”文化的良好局面。

在梳理规范学校现有各类荣誉表彰奖项基础上,构建以“北地先锋”为品牌的学校荣誉体系,设立“北地先锋”校长特别奖、“北地先锋”十佳奖项、“北地先锋”系统奖项、“北地先锋”教师职业荣誉奖四大类,用榜样力量影响人、鼓舞人、引领人。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结合实际,“抓队伍、建体系、树品牌、创一流”,林善园最后说,今后他也将继续沿袭这一总体思路,围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谋篇布局,推进学生工作进一步夯实、落地。



推荐阅读


学党史 励初心 | 看北地人的“久久初心”

学党史 励初心 |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启动“学史明志 砥砺前行”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

春暖花开,欢迎回家 | 阿卡贝拉版《北地之歌》全新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自然文化研究院湘西分院成立

全员返校!春暖花开,“犇”向新学期

直击!北地新冠疫苗接种现场

建议收藏 | 北地新冠疫苗接种,你需要了解这些!

此地同行 | 围观!北地人行李箱开箱时间到!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观看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美编 / 吕松卓

责编 / 吕松卓 李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