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院一品 | 海洋学院:风起浪涌 向海而生

阔步新征程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3-05-27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多维度充分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官微特别设立“一院一品”专栏,带大家重温各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在对奋斗成就的回望中坚定自信,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在那个海洋地质长期落后

海洋油气勘探无人问津的艰苦年代

有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

扛起了海洋物探的大旗

作为我国第一支海洋物探队队长

我校教师刘光鼎带领团队进入渤海

完成了新中国海上找油的创举

也开启了北地长达64年的涉海历史

刘光鼎(前排中)等创办我校第一个海洋物探教研室

1960年,北地首开先河

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教研室

后相继开设了

海洋物探、海洋地质与勘探本科专业

为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

培养了众多行业尖兵

1986年,郝诒纯(左)在电子显微镜室为博士研究生郑洪(中)和万晓樵(右)讲解微体古生物化石留影

39年后,在郝诒纯院士的推动下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成立

承担起多项国家863、973项目

2000年,海洋地学研究中心

“211工程”一期建设圆满结束

我校“海洋项目”荣获集体奖

同年,海洋地质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成立

在老一辈地大人的接续奋斗下

2003年,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海洋地质博士学位点

和海洋化学硕士学位点顺利获批

2004年6月,海洋学院

——这个北地最年轻的学院之一正式成立

关于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的决定

建院伊始,百业待兴

建院初期,海洋学院多次搬迁

经历了教二楼、学19楼

和科研楼的漂泊之旅

特别是在学19楼期间

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3间办公室、1间图书室和4间实验室

就构成了学院的全部

长桌一摆就是办公桌

长桌一拼就算会议室

师生在同一个屋檐下办公

在走廊喊一嗓子全院都能听见

宣布海洋学院成立

纵然条件艰苦

海洋人向来是破浪前行

仅有的10名教师承担起

学院教学、科研

行政和管理等多种职能

“一人主讲10多门

跨越 4 个不同学科的课程

每年指导10多名

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在这部充满兴奋和喜悦

光荣和骄傲、使命和责任的

学院奋斗史里

方念乔、苏新、胡克、丁旋等

学术带头人成为了

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

苏新在大洋一号上

方念乔在鄂霍次克海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2008年,学院获批设立了

“近海资源环境”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2011年,“海洋科学”

一级博士授权点申报成功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成

海洋学院获评学校先进党组织

海洋学院赴知海买村进行党建扶贫活动

2011年,海洋学院党委成立

学院的各项工作有了中流砥柱

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学院始终旗帜鲜明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体教师戮力同心、拼搏奋斗

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荣获

北京市红色“1+1”先进党支部

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学校先进党组织

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海洋科学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海洋科学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

相继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立足地球科学学科优势

瞄准海洋学科国际前沿

将地球科学与海洋科学有机结合

逐渐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

层次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

海洋科学专业再上新台阶

海洋学院在学科建设等方面蓬勃发展

课堂

发展至今,学院共有教职工53名

他们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

国务院政府津贴、北京市师德榜样

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名师等

荣誉和称号获得者

由最初的10人已发展成为

年龄梯队合理、专业结构全面

研究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院开展以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

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资源

为核心的海洋地学的教学与科研

逐渐成为我校海洋科学建设的

基本方向和主要特色

同时积极拓展在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固体矿产

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等

基础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并向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等分支学科进行辐射

吴怀春教授在决心号IODP368航次古地磁实验室

学院充分立足学科特色

将海洋科普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打造海洋知识竞赛

海洋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组建由专业教师指导

学生志愿者参与的“蓝色海洋讲师团”

面向高校、北京、京津冀

和西部地区等地区开展海洋知识科普

西望知海、大洋与极地科考展等

特色活动多次受到《中国网》

《中国海洋报》、《自然资源报》

《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多次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奖和优秀活动奖

海洋文化日益繁荣

全国涉海高校公益慢跑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

将我国的海洋事业推向一个

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也为海洋学院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地大海洋人的足迹

海洋学院教师苏新教授作为大洋30航次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赴印度洋参加科考

穷海之极、尽地之渊

沧海横渡为求索

作为国内较早参与国际和国内

海洋科学综合调查航次的单位之一

海洋学院先后超200人

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

国家大洋环球航次等

重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

覆盖了海洋科学的多个领域

足迹遍布我国南海、渤海

东海、黄海等各个海域

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世界三大洋和南北两极

2021年,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成立

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战略发展咨询研讨会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瞻远瞩、乘势而上

向海图强赤子心

2021年,学院整合海洋与极地领域

学科资源与师资力量

创立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

聚焦海洋关键矿产资源

海洋生命与环境

极地科学三大研究领域

设立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

海洋技术与工程、极地科学与技术

海岸带生态与环境、海洋科学大数据

海洋科学与极地实验

六大分中心,进行专项研究

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依托中心成功申请到

“极地地质与海洋矿产”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立项

将我校海洋事业推向了全新的战略高度

海洋学院院徽、院训及学院发展目标

海阔天作岸,吞满天星斗

洋深地为顶,纳九派江河

海洋学院在国家实现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

宏伟目标的途中从未缺席

一代代海洋人勇立潮头

“地负海涵、笃行求真”的精神作风

和“地质报国、海洋建功”的价值追求

像大海的波涛般,生生不息


推荐阅读

一院一品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山河赓续地质梦

一院一品 | 信息工程学院:笃信求真 致工万方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海洋学院

文字整理 / 吴柘锟 吕松卓 才谨豪

封面 / 牛铭

美编 / 吕松卓

校审 / 吕松卓 才谨豪

责编 / 王启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