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发!去南半球!

脚踏实地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4-04-19

寒假期间、学期初

2月16日-3月2日

我校“燕山书院”和“求真班”的8名学生

远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

开启了一段难忘的

跨国野外地质实习之旅



此次跨国地质野外考察由塔斯马尼亚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Sebastien Meffre教授、澳大利亚国家优秀矿床研究中心(CODES)主任David Cooke教授、张乐骏教授全程安排和指导,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张静教授参与组织和指导,这也是我校首次在南半球开展的本科生跨国野外实践教学活动。

实习路线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边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岛上从元古代到第四纪的岩石均有发育,经历了多期造山和构造运动,地层、构造、岩浆、变质、蚀变及矿化等各类地质现象丰富且典型,且保留有众多更新世冰川活动遗迹,诸多地区纳入世界遗产区。

野外教学Queenstown地区的不整合界面

岛上两年一度的艺术节“The Unconformity”就是根据西海岸独特的地质构造而命名:Queenstown地区出露清晰且大规模延伸的不整合面,下伏寒武纪的火山/火山碎屑岩单元,其内发育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型铜铅锌等矿床;上覆为晚寒武世-奥陶纪的0wen群沉积岩系(砾岩单元,含大量石英-石英岩角砾,发育交错层理)。

Sebartien  Meffre教授野外教学粗玄岩及柱状节理

该岛中部和东部大部分高山均被粗玄岩覆盖,它们在早侏罗世晚期(~180Ma)以岩席和岩墙的形式侵入到石炭系-三叠系地层中,厚度可达500米,柱状节理是其标志性特征。

David Cooke教授野外讲授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UST结构

岛上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历史悠久的Queenstown、Zeehan等世界著名矿产地,矿床类型以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等岩浆热液矿床占主导。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花岗岩中,可观察到发育完好且典型的单向固结结构(UST)——标识岩浆-热液过渡过程的一种特殊结构。

Robert Scott教授讲授岩芯编录及岩芯构造测量

张乐骏教授野外讲授岩性识别及构造观察测量

与塔斯马尼亚大学学生共同在西海岸进行分组地质填图


通过为期16天的跨国野外地质实习,同学们不仅观察到了独特、典型地质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地质实践技能,还了解到诸多澳大利亚的文化以及人文地理知识,增强了自身的实践和英文交流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习师生们的图片记录和心得体会,分享他们的成长与收获吧~



带队教师感言

张静,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

(图中第一排左三)

实践教学和国际化是我校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特色内容,本次实习是响应我校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去年7月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具体举措。

在此次野外地质实习中,同学们横穿塔斯马尼亚岛,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观察到了从元古代以来各地质时期发育的典型而独特的地质现象,了解了岛上的特色矿产资源,学到了新的地质实践技能。同时,在与塔大师生朝夕相处、深度学习交流的两周里,同学们还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提升了专业英语和口语交流能力,与国外老师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激发了对于地质专业的热爱。

总之,通过跨国野外地质实习,学生们拓宽了国际视野,加深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更坚定了对地质专业的热爱,牢固了地质报国的信念,有力地助力了拔尖创新学生的培养与成长。



学生难忘瞬间

张大明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记录师生情谊

那天我们在塔州东海岸跟罗伯特老师参与岩芯的编录,从上午9:00开始一直忙碌到下午4:30,非常疲惫,但是大家都没有丝毫懈怠。罗伯特老师也特别负责和有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演示,当天还很认真地批改了我们的岩芯编录作业。

那天我们在西海岸进行野外填图,同组的澳洲小伙伴们非常照顾我,会降低语速、用一些关键词给我讲解,还一直担心我有哪里不明白。后来我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最前面的女生是Obelia ,右一蓝衣服是Aili,中间是Danie,左边是我。

佟旭航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学习调研,取长补短

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塔斯马尼亚大学里参观学习,感觉他们校园里的地质标本做得更加精致、描述得更加具体,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来到霍巴特参观了塔马尼亚大学的南极考察点,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很多停靠在岸边的南极科考船和一些研究设备,了解了塔马尼亚大学在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时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收获实用技能

在塔斯马尼亚岛岩芯库进行岩芯编录实习时,学习到了一种测算岩芯中地层产状的方法,这是CODES设计的一个带有刻度的塑料套筒,可以非常直观地比对岩芯断面和层面的角度,让我感到设计的巧妙。

在塔斯马尼亚岛西海岸实习的最后一天,图中是返程路上我们的最后一个点位,是观光性质的一条密林中的瀑布,想到结束了一周的实习,大家在美景中都感到放松惬意。

周家名

工程技术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大三学生

留下难忘见闻

图中是塔大矿床学实习课所用标本,标明了岩矿石在矿床成矿模式图中的位置。塔大的矿床学实习内容是自己抽取一块标本观察,然后给所有人描述标本,指明标本来自什么成矿模式的哪个分带。

这是著名的Iron Blow大采坑,是Mount Lyell矿集区最早开发的一个矿床,也引领了铜矿开采的热潮。这可能是实习过程中最能打动我的一张照片,我们看的所有地质现象:岩性、侵入岩、断层、褶皱等,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矿产资源服务的。我想所有人站在巨大的采坑面前都会被震撼,我们对地球科学的研究,不仅是为了现在的发展,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潘钰梁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与师者榜样同行

在塔斯马尼亚东海岸的Bluestone Bay, David Cooke教授向我们展示石英晶洞,教授给我们展示这个晶洞时非常兴奋,他对这些野外现象有着深深的热爱,这份对地质的热情感染了我。

图片上是西海岸实习路线第一天时,Sebastien Meffre教授在给我们讲解野外测试的答案,测试内容为画断层剖面。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国外的野外实习,发现他们在罗盘使用和剖面绘制规范方面和我们有许多不同。

王奕铭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实习过程中,在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岩石的流动流纹构造以及气孔的拉伸,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岩石构造的形成原因以及岩石的岩性,张乐骏老师也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问题。老师同学们外向的性格,和对知识的渴望,都深深激励我不断学习。

这是在塔斯马尼亚西海岸野外填图时的照片,当时我跟小伙伴们从山上迎着大雨走回停车地点旁的沙滩,一路上探讨海边的岩石岩性,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学习岩石识别方法,最后我们第一个完成了野外填图工作。

张驰

工程技术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大四学生

建立深厚友谊

图片是在惠灵顿山和大家的合影,两周的实习过程中,大家彼此鼓励、共同成长。第一次前往南半球感受到了非常不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学习到了很多国外地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热爱地质学这门深奥的学科,科研的种子在内心深处继续蓬勃生长。

在东海岸听David教授讲述UST构造,他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课程最后David祝大家在科研工作上都有所作为,成为成功的科研工作者,让我很受激励。

高天树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专业大三学生

激发学习热情

在Huskinson Syncline,Sebstein教授正在给我们讲解野外field test。在这个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的地区,Sebstein教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解释着地质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在东海岸的花岗岩上,David教授给我们介绍了独特的UST结构。通过与David教授的互动和实地考察,我不仅对UST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地质学这门学科。这次与海浪、花岗岩和David教授的相遇将成为我宝贵的记忆,激励着我继续探索科学之美,探寻自然奥秘的道路。


推荐阅读

立德树人启新程!2024学生工作这样干!

北地小V齐亮相!速速收藏!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版式编排 / 韩艺

校审 / 林梦圆 贾晨萱

责编 / 王启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