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笔记”访谈二:坂本一成 | 结构的显现与隐匿
光明城正在推送以“结构笔记”为题的系列访谈,本系列访谈缘起郭屹民老师《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一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策划组织。叶静贤、钱晨两位笔者于2017年1月至3月,先后采访了坂本一成、奥山信一、汪大绥、柳亦春、郭屹民、张准、王方戟、葛明、李兴钢、王骏阳十位老师。整个系列访谈从结构设计的理论历史、设计实践和教学研究多个层面,以及在东方和西方的不同语境下,讨论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丰富性。整个访谈内容十万余字,光明城此次选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归类在具体不同的话题中进行推送,希望读者喜欢。
本期导言
这一期的结构访谈延续上一期“日本三代建筑师的结构观”的话题。坂本老师以白之家和House SA为例,从结构的显现和隐匿的角度,阐述了他和他的老师篠原一男[1]在建筑实践中对于结构表现的不同理解。首先,引用王骏阳老师的部分采访内容作为这个话题的开始。
“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与结构/技术表现主义并非一回事。如果有什么“结构理性主义”所要求的清晰的结构和受力关系表现的话,那么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会被建筑学和建筑实践的其它诉求以各种方式化解。当这样的化解达到另一个极端时,或许就可以称之为“非建构”。换言之,“结构理性主义”与“非建构”构成了两极,而大多数建构思考都是在这两极之间,都涉及显现与隐匿的问题。”
——王骏阳
嘉宾介绍
坂本一成
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Atelier And I 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日本当代的建筑设计、建筑教育与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东工大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设计的住宅建筑不追求哗众取宠的形式,而用全部的精力让居者爱其屋,代表了日本建筑关注日常、以人为本的一支传统。
郭屹民 (翻译)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
▲左起:坂本一成,郭屹民
采访人:钱晨,叶静贤。(文中采访人姓名以姓氏首字母代替)
Q:篠原一男先生的白之家和您的House SA都遮住了上面的结构,这两个项目的结构都是非常精心设计过的。为什么不把它暴露出来呢?如果本来就不想把它暴露出来,为什么把它做的这么精美?
▲白之家,篠原一男 (图片来源于《白之家》)
坂本:我是想说用一句话就回答你,但是好像一句话回答不了。首先,讲这个房子之前,我想再提一下白之家。白之家的结构,上面斜的支撑非常漂亮。如果当时我选择的话,肯定想要表达这种结构的美。但是,实际上当白之家造好以后,去看了才能够理解,或者说才能够探索,篠原一男老师对于这个空间的理解。当你进到白之家的时候,想象这个白色的吊顶被拿掉,里面这个非常漂亮的结构露出来的时候,会发现与最后遮上的状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于空间的表达。也就是说它的指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当这个架构露出来的时候,它可能获得一个强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感出现的同时,它排斥的是时间,这是一种只能在瞬间获得的某种所谓的愉悦感。
Q:当白之家的架构被吊顶封上之后,人们会获得更长时间的愉悦感吗?
坂本:是的,当白色的吊顶将这种强大结构的力量完全禁锢的时候,你突然间会发现这个空间是指向时间的。在力量被封印了以后,时间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表达,所以在白之家当中你能感受到的,与其说是空间,不如说是一种时间,让时间变成某种形式,跟你的身体进行对话的形式。这时候你才能够理解,在白之家当中结构、身体、空间,他们和时间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这种关系的认知当中,才能够产生新的对于空间的理解和结构表达的理解。
▲白之家,篠原一男 (图片来源于《白之家》)
Q:这是否说明,篠原老师的建筑学观念不是形式至上的?
坂本:也许在结构暴露的状态下登杂志,白之家的照片看起来更漂亮,会获得更好的所谓形式上的体验。但是,建筑本身不是一个点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用一个要素去把建筑所有的问题遮蔽掉,用它作为建筑唯一的评价指标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问建筑师一句:这个建筑是不是仅仅为了这个架构而存在的?建筑成为了结构表达的载体,我们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当你觉得这个结构太漂亮的时候,建筑其他的部分都忽略掉,它就成为了一个代表结构的建筑,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建筑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与我们日常生活,身体和社会的关系。当这些问题通通的被结构给收束,排除在外,这时候我们会怀疑,这个建筑到底是为了结构做的,还是为这个建筑本身做的。
▲白之家,篠原一男 (图片来源于《白之家》)
Y:那么为什么一开始要设计这么精美的构架?其实可以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平淡的构架。
坂本:这是个好问题。他一开始曾经犹豫过。一开始方形的平面,定了平面中间有个柱子以后,四边把屋顶撑起来,这种支撑的构架是很简单的,结构自然就产生了,那这个结构到底是表达好还是不表达好?如果表达的话,该怎么表达?
他其实在这个点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这与合理性的问题相关,合理性的问题本身其实是篠原一男概念的一部分。因为你要知道他是个数学家出身,所以合理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讲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何把这种所谓的合理转化为一种意义?意义不一定是一个合理的东西,而是一种我们可以用感知和意识,去揣摩的东西。他将合理的结构遮去,即把合理的东西变成不合理的东西。这种转换,其实是篠原一男在这个房子之后发展的转向。
用精确性表达模糊性,用合理性表达非合理性,用具象性来表达抽象性,他始终是一种正反对的方式。从这里就能看出藏在吊顶里的漂亮架构,对于篠原一男的建筑概念来说是需要的。
▲白之家,篠原一男(图片来源于《2G》N58/59 Kazuo Shinohara)
Q:所以白之家是篠原老师的一个转折性的作品吗?
坂本:篠原一男做白之家的时候,当时还年轻,假设当时这个吊顶不吊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结构理性主义者或者结构表现主义者。大家知道做到结构理性主义或者结构表现主义,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结构本身是一种力学,他就能够产生像数学那样的韵律,非常容易,所以韵律美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就是篠原一男的一个人生的选择,或者说他建筑观的选择。他在将成为一个结构表现主义者,沦为一个所谓的结构合理性追随者的时候,及时地踏出了一步,在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之间进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刹车,或者是做一个转向。这也许就是他之后建筑能够展开的重要的一步。
Q:您觉得结构的显现和隐匿House SA和白之家中有什么区别吗?
坂本:白之家对篠原一男来说是一个正反对,他是一个二元论者,没有中间的做法状态,因此是全部暴露或者全部遮上之间的选择。但是,House SA是白之家的一个延续,没有直接把结构露出来,也没选择全部都不要。白之家的吊顶是一刀切平的,但House SA保留了结构的轮廓,没有吊平顶。这跟篠原一男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是有区别的,它是在中间状态下找到可能性,始终是在一种非此及彼的过程中找到中间的状态。它保留了结构的轮廓,但是把结构里面非常漂亮的部分给遮起来了,因为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将结构置于下面生活空间的前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做的事情是像House SA中表现的那种并置关系,所有的要素在一种无等级、无差异化的过程当中平等地表现。
▲House SA,坂本一成 (图片来源于《日常的诗学》)
Q:那么这是否与坂本老师所说的日常有关?日常是不是一个引入时间的观念呢?
坂本:当然,非常关联。结构工程师也花很多精力来做这个东西,House SA的结构是我们东工大非常优秀的结构工程师金箱温春老师做的,这个18米大跨的木结构做得非常漂亮,把它遮去后金箱温春老师非常郁闷。如果把结构暴露出来,你会被他所吸引。但是一旦被它吸引,时间全部被集中在一个点上,下面的生活就会被忘却。我们生活周遭最可宝贵的东西恰恰是时间,不能用一种方式把它给全部吸收掉。
▲House SA,坂本一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这个结构被遮去了,但如果你懂结构,或者说你是有一种结构感觉的人,当你进入到这个空间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顶是个木结构。木结构,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把屋顶做出来,会让你对这种结构本身产生一种超越既有概念的认知。虽然看不见这个结构,但是结构的精神,你能够感受到它存在的这种方式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是没法让它成为一个建筑的。用吊顶把结构构件遮起来是一种强化,而不是一种弱化。你可以这么理解,与其看到他的骨骼,还不如看到他的精神。就像我们人一样,你看他的骨骼,它的精神已经不在了,但是当他被皮膜覆盖的时候,你能够看出他的表情,他能够用精神来感动你。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House SA,坂本一成 (图片来源于《日常的诗学》)
Y:所以皮膜覆盖之后的精神才是结构是否呈现的关键。那么从结构是否表现的角度,您对中国的建筑是怎么看待的呢?
坂本:我呢,对中国的建筑一开始看到的印象,如果从这个角度作对比的话,是比较明显的。我认为设计不是一个局部的操作,而是一个整体的操作。为什么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一开始就和结构、设备人员共同来思考设计概念的问题,这是整体性建构的第一步。在中国,很多时候会对建筑的内部进行二次装修,那么装修的这个意义,跟建筑设计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装修得很漂亮,但是我从中读不到任何你想要告诉我的意图,有时候这是让我觉得非常困惑的地方。比如说,室内就是室内的一种方式,这种室内和建筑两者剥离的设计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我认为这个地方遮这个顶,不是为了内装,它是为了表达整个空间的意义得到强化的目的。所以在这个地方,不是一个局部的操作,而是一个整体的操作。我在中国的项目经验,无论结构还是设备工程师,他们是有能力的。但是,他们没有一开始就进入到建筑师的设计过程中,来形成一种所谓的相互之间的合作模式,而是一种滞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在一线的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师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上。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最终回归到一个本质的问题上来就是:怎样来认识建筑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本质,这样的话你才能够重新界定建筑教育、建筑实践这类综合性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做这个架构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事情,如果这一点没有认清的话,那么中国的建筑就会始终处在滞长的状态。郭老师可能在日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感到这种统合性的重要性,所以才写了一本以结构为话题的书。其实在日本,我们已经认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现象,不存在有意识地讨论这样的问题。如果从中国建筑师的角度看待统合建筑的重要性,那么现在仅仅是把结构作为一个要素,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那么,以结构为线索的思考,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注: “结构笔记”系列访谈由光明城发起,缘起郭屹民老师《结构制造 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一书。本文部分内容首发于《理论·实践·教育:结构建筑学十人谈》一文,叶静贤,钱晨,《建筑学报》2017年04期,pp.001-011
注释:
[1]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年-2006年)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 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都曾师从篠原一男。篠原一男是现代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之一,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2010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有终身成就意义的金狮奖颁发给篠原一男,向他创立的“篠原流派”致敬。
采访者
策划 | 郭屹民 秦蕾
文字整理 | 刘佳
文字校对 | 钱卓珺
微信编辑 | 王一雅
摄影 | 何啸东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或投稿,请联系后台
接下篇
敬请期待
下期嘉宾:柳亦春 郭屹民 张准
往期回顾
获取更多建筑结构信息,欢迎阅读光明城书目:
《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
作者:郭屹民
书名: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
作者:郭屹民
ISBN: 978-7-5608-6065-7
单价:69.00 元,微店特惠价:55.00元
本书不仅从理论上从“结构的意义”、“结构的技术”、“结构的表现”等方面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横向的宽泛论述,更是从结构案例的分析中,细致而深入地剖析了“结构”对于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的存在方式。尽管书名冠以了“结构制造”,但本书并不是一本有关“结构技术论”的研究,却是基于“设计方法论”的,针对建筑本体进行的“认知论”研究。概言之,它是以“结构设计”为线索的“建筑形态”研究。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光明城微店进行选购
《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