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世纪插图里的“气泡对话框”

联合作者计划 联合杂货UnitedGrocery 2020-03-06



联合杂货按:大家都知道,中世纪处于基督教神权的高度集权统治之下,人们的行为受到教权的严格监管,所以又被称为黑暗中世纪。如果告诉你,在严肃的中世纪也有许多有趣的创造,甚至和现代媒体之间也存在高度相似之处,你会不会觉得像天方夜谭呢?也许,你需要的只是一双好眼睛和一点点想象力。



iMessage中的气泡对话框和中世纪插图对比


气泡对话框(又称对话气球等)是今天最常见的图形标识之一,无论你是用微信还是iMessage,都能看到熟悉的绿白相间的对话框。它不仅是现代人交流的凭据,更是漫画中传达人物思想不可或缺的载体。


那么,在气泡对话框还没发明的时候,人们都是怎么给对方“发消息”的呢?


大英图书馆收藏这张作于1300年的画里,每个人嘴里都有一条细线


气泡对话框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当时人们刚学会在壁画的背后写上描述性的文字,但尚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些起起伏伏的声音。

到了公元600至900年间的中美洲艺术师突然顿悟,开始用一条线将文字和讲话者的嘴连接起来,形成视觉上的关联。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开始滚动了。



一个傻瓜复述着魔鬼在他耳边的低语:“没有上帝 (Non est deus) ”


在中世纪的时候,抄写员发明了一种在书页上保持沉默的说话方式:拉卷轴。这种巧妙的装饰可以让人物说上一段简短的话。没错,一定不能太长,因为它必须要能写在一个很小的卷轴上。


说话者通常会将卷轴的末端握在手中,或用指尖指向它,以表示那是他自己说出的话。同时,他的目光也会落在相应的文字上。


教室中,两名老师似乎在进行激烈的辩论,每个人都握着卷轴,将文本牢牢地固定在自己身上


当图像中有多个讲话者时,这个“接触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它使观众可以分辨哪句话是谁说的。


趣的是,卷轴并不总是握在讲话者的手中或附近,还可能从他的嘴里吐出。尽管这种情况不太常见,但由于卷轴的白色,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近似气泡对话框的错觉。事实上,这种形态已经初具现代的外观,和今天的非常接近了。


带文字的卷轴从口中吐出,非常cult

不过并非所有的卷轴都是在呈现实时的对话。有的时候,调皮的抄写员会偷偷把自己也画进书中时,把名字署在卷轴上,成为书的一部分。


这正是修女 Guda 所做的:她以自己名字的首字母为形状画了一个长卷,上面写着 “古达,一个罪人,抄写并装饰了这本书”,并举起右手,似乎在迎接未来的读者。


尽管这个自画像如此富有表现力,但如果不是卷轴上的文字,我们大概不会猜到她就是作者。



在以骄傲为陋习的修道院,她的做法有违修女的谦逊,或许背后另有别的原因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文字是没有气泡和卷轴支撑,直接漂浮在半空中的。


下面这张图片描绘了神学家、方济各第三会会士 Raymond Lull 与他的学生讨论的场景。他们讨论的主题固然是严肃的,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却有一种滑稽的氛围,争论在书页上呈波浪形飞舞,形成了怪诞的效果。



那时的抄写员已经有了用颜色来区分的意识


抄写员还尝试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红与黑),帮助观众区分发言的先后。

更加聪明的是,每段话的开头他都故意留出略微突出的形状,让文字巧妙地延伸集中到讲话者的嘴边,即使没有气泡对话框,观众也不会混淆说话的人。



漫画作品《jojo的奇妙冒险》中的气泡对话框


虽然这些图片的作画年代和现在相差了几百甚至上千年,但我们发现,它们的概念和现在竟是如此接近。一些看似现代独有的发明,其实自古有之,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古老的谚语—— 


“事物的变化越多,它就越保持不变。”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