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敦煌藏经洞实现数字化复原——千载时光 指尖流淌

甘肃发布 2023-10-23

“太神奇了!每一处历史建筑、每一个服饰细节、每一件展陈文物都真实可感。动动手指,在家‘云游’,也能加深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体验了“数字藏经洞”后,家住河南洛阳的大学生小马发了一条朋友圈。  

今年4月,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不仅数字化复原了藏经洞实体与所藏文物,还能让公众一键“穿越”时空,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截至5月15日,1700万人次进入“云游敦煌”小程序,超过45万用户深度体验“数字藏经洞”云游戏。  

打开“数字藏经洞”,循着指引路线走进洞窟,就连塑像所披袈裟的细微褶皱、底座的实木肌理也看得清楚。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  

“我们通过数字照扫、三维建模等技术,渲染了超过3万张图像,生成9亿面的超拟真数字模型。”腾讯互娱技术团队介绍,窟内壁画、塑像、文物的色彩和材质也都高度还原,达到无限接近真实场景的效果。“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对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进行了细致考证,涵盖文献、艺术、考古等多个领域。”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说。  

移动光标,进入16号洞窟,窟内原本昏暗的甬道、壁画被逐一照亮。“我们运用全局动态光照技术,模拟敦煌上午10点的日照光线,还原室外阳光照耀莫高窟的视觉效果,同时创造性地在窟内设置了‘开灯’的观赏模式,让公众获得等同于实地游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化身“数字藏经洞”守护人,一键“穿越”至不同历史时期,与8名历史人物互动,经历从洞窟开凿、封藏万卷、重现于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全过程,参与抄写经书、绘制壁画、拯救文物等重要历史事件,深度感悟藏经洞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以敦煌研究院的学术成果作为支撑,“数字藏经洞”还对21件重点文物进行了高清数字修复和3D建模,设置了一个虚拟数字展厅,每件文物都有自己专属的展开特效和多媒体讲解。  

未来,“数字藏经洞”将推出多语言版本,同时邀请海内外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收藏机构参与其中,利用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的藏经洞文物。“研究院也将不断吸收数字技术成果进行文物价值的发掘研究,促进敦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苏伯民说。(人民日报记者  赵帅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徐敏之

往期荐读
《云赏敦煌》中文第十三集: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
这个夏天,打开甘肃的N种方式
名单公示!
沙尘暴预警:北京河北甘肃等10省区市有扬沙或浮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