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甘肃】新春走基层 | 甘肃武山:蔬菜兴农助振兴
人勤春来早。立春刚过,陈银海就忙活了起来。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他手握点播机,在已覆膜的田间打孔播种。几分钟的工夫,一垄地就已播种完成。“刚收的一茬蒜苗赶在年前发到各地市场了。”陈银海说,家里的7个蔬菜大棚一年能为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陈银海家住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郭家庄村,全县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已近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农民瞄准市场需求,主动调整种植结构,从庭院里的几间棚开始,蔬菜种植渐成规模。武山县交通便利,很快成为辐射西北地区的重要“菜篮子”之一。
郭家庄村是全县较早种植蔬菜的村子。村党总支书记李小东介绍,这里日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蔬菜种植。但过去蔬菜产量不稳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根据地域特点,武山县优化蔬菜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川区发展设施蔬菜,山区发展高原夏菜”的发展格局。当地在川区发展韭菜等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在山区推广种植豆角等高原夏菜。
位于川区的郭家庄村蔬菜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当地农技部门精选蔬菜品种,推广品种优良、产量高、病虫害少的品类。蔬菜种植用上有机肥,缓解土壤板结、污染等。
如今,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番茄、黄瓜、莴笋等13类蔬菜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武山县在甘肃省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村里种的蒜苗、莴笋、豆角在蔬菜市场上小有名气。”李小东说,然而菜农普遍年龄大,只会低头种菜,不善于打开销路。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保障菜农收入,武山县成立蔬菜产销考察对接工作组,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考察对接市场,构建起包含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内的蔬菜营销网络。
通过错峰上市、分级销售等措施,武山蔬菜赢得了更大的市场。据介绍,2023年,武山县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量135.7万吨,总产值达43.1亿元。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黄录元介绍,武山县不断健全蔬菜精深加工体系,增加和引进加工生产线,提高蔬菜生产附加值。
在武山县陇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热风烘干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土豆片。不久前,这里的热风干燥土豆丁吸引韩国的客商前来考察洽谈合作。
公司总经理秦称德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蔬菜热风烘干生产线、蔬菜速冻生产线和真空冻干蔬菜生产线,通过技术服务、资金补贴、保底收购等,带动全县4000多户菜农增产增收。“果蔬精深加工项目有效解决了部分蔬菜销售难问题,也能拓展武山蔬菜的海外市场。”
武山县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培育壮大了一批蔬菜种植合作社。黄录元说,目前,全县建成蔬菜产地市场68个,培育蔬菜产业相关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7家,蔬菜冷藏库17个,库容量达10万吨以上。(记者文静、王博、张睿)
来源:新华社
甘肃等级民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微视频】甘肃:博物馆里过大年 乐享文化盛宴
这个龙年比刚刚过去的兔年少30天,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