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月薪8000,他们日薪就8000?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唐】元稹《采珠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岛游及潜水已成为当代人休闲娱乐的热门项目。
潜水除了海底美景尽收眼底,把潜水作为职业的珍珠潜水员还被列为世界最高薪的冷门职业之一。
早期简陋的潜水采珠装备
珍珠潜水员是潜水采集珍珠的一种职业,与飞机回收员,潜艇厨师等均被CCTV新闻频道列为世界最高薪的冷门。
如果你去澳大利亚做一名珍珠潜水员,则近海的价格是每天1216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元),海外的日薪500美元起价。
拥有现代化潜水装备的采珠人
殊不知,看上去如此美好的工作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业。自古以来,“采珠”这个行当就不是什么好干的生意。
远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靠采珠为生的人了。许多史志文献中都直白的记载着珠民“以人易珠”的情形: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唐】元稹《采珠行》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舟舟过去舟舟得,得得珠来泪已枯。——【清】冯敏昌《采歌》
以此可见,每一颗珍珠都来之不易,可以说我们的先人们都是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这些“人间美物”。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珠这一行当也渐成规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珠人也不例外,都是自古产珠的水域,才有珠户。
说到产珠之地,我国最远赴盛名的还当属合浦,其甚至有“不产谷食,而海出珠宝”(出自《后汉书·循吏孟尝传》)的夸张说法。
合浦珍珠,也叫做“南珠”,因为粒大饱满、圆润度光泽度较好,所以又被称为“走盘珠”。
鸡蛋大小的“合浦珍珠”
同时,出产自日本的珍珠被称为“东珠”,欧洲西洋的为“西珠”,历史上曾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
在古时候,珍珠是禁民私采的,只可官办,但合浦沿海农田稀少贫瘠,粮食不易种,所以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替官府下海潜水采珠,那时候叫“耕海采珠、以珠易米”。
中国汉代和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出自《人民画报》1985年第10期)
替官府采珠的,叫做珠民、珠户、珠儿,这些人是要定量交珠的,都有“派珠”任务,交完贡赋后剩下的珍珠,才可拿去换米;而另外一些外地暗中过来的,或者附近地区的非珠户,却偷潜入水采珠的,叫做“游蜂”。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还以图片的形式记载了古代采珠的情景:
摘录自《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
如图所绘,古人采珠全靠人身直接深潜入海,头戴牛皮帽,口鼻连接很长的管子透出水面以供呼吸,腰系长绳,提篮拿斧入水采贝。采得珍珠后水下摇绳,船上的人就急收绳子将人带珠拖上来。
但图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是,采珠人一旦如海,便面临着两大威胁。
一是,寒冻。
采珠船上必备有毳(cuì,此处指毛织物),在船上煮热,采珠人一从海中出来,就要立刻包裹住,不然就会寒冻而死。
二是,恶鱼海怪的威胁。
古时采珠有句行话,叫做“恶水出好珠”。有异珠的地方通常凶险异常,九死一生。在深海中遇到穷鲸恶鲨的几率很大,往往此时,生死系于一线,只有听天由命。除了鲸鲨威胁,往往还可能会被恶鱼海怪所伤,溃腹折肢,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船上的人看到海水被血水染红,就知道海里的人已经不幸死去。
中世纪欧洲记载的水怪出没地点
现如今因为人工养殖珍珠很普遍,普通珍珠已经不那么值钱了,要想赚大的,特别是对“游蜂”这类采珠人而非“养殖户”而言,就得注重单颗质量,即追求“异珠”,这样才能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异珠的采集通常又凶险异常。
珠乡有句古话:恶水出好珠。采珠,是拿命相搏的手艺。
遇水兽,只是采珠最常见的一种危险,比这凶诡数十倍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准备寻觅异珠的采珠人,必须对九死一生习以为常,每次沉潜水府都得做好一去无归的准备。
那这些水兽和水怪到底都是什么生物呢?
采珠人世代相传的说法证实:有异珠的地方必有龙守护。这些水中庞然大物很可能就是“龙”。
历史上有出现真龙详细记载的都是沿江靠海产“珠”之地,例如:
《聊斋志异》有篇短小纪实报告“龙无目”:
“沂水大雨,忽堕一龙,双睛俱无,奄有气息。邑令以八十席覆之,未能周身。为设野祭,犹反覆以尾击地,其声堛然。”
《清史稿》谈见龙现象共八十二次,谈降龙的很多,其中属于坠龙类型的有四次:
“康熙七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于市。六十年六月,金坛学宫前悬一龙,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咸丰三年十一月,西宁西纳川降龙,臭闻数里。”
另外,《永平府志》记:
“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光绪《江西通志》卷九十八:‘冬十二月,龙见丰城田中,身长四十余丈,头似鳞,七日后飞翔挟风雨而去。’七日后飞去,则坠落田里达七天。”
到了近代,最为著名的还属营川坠龙事件。
1934年7月初,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看见者说它与画上的龙模样一致,有四爪和鳞片,嘴上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来米。
图为1934年7月28日《盛京时报》报道剪报
再次坠落即营口河湾坠龙,8月初《盛京时报》“龙降酿灾”文章报道: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
8月8日,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发现一具与传说中的龙特征一致的尸体,腥味远飘,有双角且是鹿角那样的杈角,这在动物界罕见,鳞片装了两大筐,死亡前声音如牛叫。
更有当地人言传当年宫廷专为慈禧采珠的南珠王之子简克胜特意率军队前去从龙颌取出龙珠。当时的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龙骨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盛京时报》派人采访,称为“营川坠龙”等,图文并茂,轰动一时。
观者络绎不绝,导致去营口的火车票一时涨价。骨架保存在营口一个师范学校做标本,后因战争时期社会混乱,下落不明。
采珠人世代传承,留下许多觅采异珠时的规矩禁忌。
老一辈采珠人总强调一点,就是但凡“异珠”出处总有“龙”一类的守护宝珠,与善斗凶猛的蟋蟀总与蝎子、毒蛇等同处一穴类似。如果想要采得“异珠”,必须要趁龙睡着时候,一旦龙醒来,采珠人就没命了。
这就是“采珠人”日薪8000的秘密。
这也是“采珠人”要遵守的铁律。
“采珠勿惊龙”
绝世异珠,龙族进化
深潜在神秘水域的奇宝与秘境
山海经奇幻巨著,现象级探险小说
二郎神犬马
探险新作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6月27日开始预售!
敬请期待!
13,498,009次阅读
10亿级影视项目
4家著名影视公司争夺拍摄权
知名导演倾力推荐
作者:二郎神犬马,本名郭明。生长于江海之滨,高等军事院校毕业,野战部队军官退役。机缘巧合之下,与采珠人相识,折服于这个鲜为人知的古老职业所特有的历史底蕴。记录下采珠人深潜各大神秘水域,探寻水底深处未知世界的传奇经历。
▌本文经看赏编辑发布,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