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奖、发A类!曾任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代表…交大七年,她实力诠释优秀!
她 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会主席、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
她 曾有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首都“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加持;
她 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北京交通大学三好研究生,读研期间共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与导师合作发表传播学A类学术论文1篇;
她 是 田晨 ,语言与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从学术小白到A类论文发表者
对于田晨来说,作为七年交大人,北京交通大学不仅仅是她的母校,更是家一样的存在。从2012年大一入学到现在的研三即将毕业,交大见证了她的成长。她说:“前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来大一第一门课《传播学导论》的作业,纸都皱的不行了,看着当时写下的学术愿景,真是感慨时光飞逝,还好自己没辜负17岁的那个小女孩。”
从对传播学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导师董媛媛是她学术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说起和导师的缘分,田晨回忆说,大一第一次进《传播学概论》上课教室的时候,一开门刚好撞上了一位漂亮的“学姐”,结果她往左走“学姐”也往左走,她往右走“学姐”也往右走。气氛有些尴尬之际,“学姐”微微一笑侧身让她先通过了。过了一会儿上课铃响,“学姐”回来走上讲台,她才知道原来“学姐”就是授课老师。”董老师在治学上非常严谨,论文的一词、一句、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认真修改,对我们的学术要求非常严格。同时董老师又是热爱生活的人,一片银杏一朵玫瑰都会在她的朋友圈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她教会我做研究,更教会我做人,她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在董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田晨从一个写论文只求达到字数要求的学生,变成了一个钻进学术中并甘之如饴的研究者,读研期间共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与导师合作发表传播学A类学术论文1篇,参加多项课题研究。通过参与大量研究,她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国家形象及其子系统(城市形象、企业形象等)的相关研究,从而在这个领域深耕拓展,不断学习进步。
所有的热爱都要坚持
田晨读研期间不仅取得了学术上的成果,更是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培养了自己过硬的专业本领。她目前任北京高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讲师、2016级新闻传播学党支部组织委员。在研二课余时她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主要负责国际新闻和华侨华人新闻的采、写、编、译、排等工作。这期间她发表了二十余篇文章,其中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该篇文章在发表三小时内获80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转载并获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好稿奖。
“那段实习时光真是痛并快乐着,痛的是工作量很大,对于我这种新闻小白来说,想写出来高质量的新闻肯定需要牺牲睡眠时间作为代价。但快乐更多,收获了很多专业的写作知识,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
这段实习经历之后,田晨又积极投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工作。其实从小到大的经历让她心中一直有一个电视梦,而央视就是梦想的所在。在央视实习之后,她才知道新闻中心的大楼彻夜灯火通明;在制作间剪片子根本顾不上看外面来来去去的主播们;摄像设备虽然已经更新成“轻便”型,但对于女生来说依然很吃力;军事博物馆站不仅有军事博物馆、还有中央电视台。
典型的交大人
田晨是一个典型的交大人,“饮水思源”的传统深深植根在她心中。她说能成长为今天的自己,都是因为交大的培养和包容。各学科老师们授予的知识,开阔了她的眼界;本科到研究生的辅导员们给予的关怀、树立了她的价值标杆;曾经指导她做学生工作的老师们赋予的自信心、让她敢于站在更大的舞台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而在这里遇见的友谊,更是一生的珍贵。
现在一有时间她就去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去敬老院陪陪老人、去香山红叶节做做志愿者、看到捐衣捐物的活动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学新闻的她拥有这样的新闻理想,“看得见斑斓世界里的黑与白,还能在寒冬腊月里延伸手掌心里的温度。” 她希望自己能多一点回馈社会、多一点传递温暖、多一点帮助需要的人。
守得住平凡生活,追得起英雄梦想,有随时清零一切的勇气,也有整顿衣装再出发的坚定。“我谈不上是榜样,只是万千交大人中的一名普通学子,不过是在某些方面做的多了一点,当然也会在另外一些方面更欠缺一点。其实我更觉得,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榜样。而生活就是让你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因为别忘了,你才是自己的榜样。”
心之所向,不退不惧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七年交大人
田晨始终不忘初心
饮水思源 砥砺前行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来源丨研究生工作部
语言与传播学院
编辑 | 管筝 吴卉
责任编辑丨谢瑶
为优秀的交大er
点52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