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优秀人才新鲜出炉~“订单式”培养,超酷的!
近年来,北京交大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立足行业特色,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在合作办学、跨境办学、双向留学、涉外研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教育部网站近日还专篇报道了我校服务“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培养铁路建设专门人才的工作经验!
4月28日,教育部网站在“战线联播”栏目刊发了《北京交通大学“订单式”培养铁路建设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设施联通》报道。报道以“校企协同,研究精细化培养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厚植优势,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民心相通,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我校开展“订单式”培养铁路建设、运营及管理人才,深入做好轨道交通培训任务,为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重要支撑的做法和经验。
一起来看!
北京交通大学“订单式”培养铁路建设人才服务“一带一路”设施联通
北京交通大学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领域学科优势与特色,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高速铁路专业人才的需求,“订单式”培养铁路建设、运营及管理人才,深入做好轨道交通培训任务,为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
蒙古校友阿图尔、安那尔和恩和巴雅尔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参与中蒙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洽谈活动
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模拟设备
学生在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现场进行勘察
校企协同,研究精细化培养方案。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与国内企业签署“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同致力于为东非铁路网建设培养本土化人才。派出多名教授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人才需求实际状况。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组建师资队伍,为学生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导师”,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在培养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培养质量。
2016—2018年招收肯尼亚学生100名,分三批到校参加铁路相关专业本科学习。打破校内院系、专业之间的界限,统筹校内优势专业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既培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又培养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表达能力。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增强实践能力,依托校内轨道交通相关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资源,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通校内外实训资源,积累实操经验,依托“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平台,与国内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类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5所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合作,建立专门的培养与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机车维护与检修、熟悉客车装置等长达一年时间的实训。
厚植优势,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曾专门为“坦赞铁路”培养近200名专业技术人才,并先后派遣20余位教师赴当地任教及承担相关培训任务。在服务当前中国铁路“走出去”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领域教育培训“历史长、门类全、条件好、经验多”优势,围绕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个领域,与国际行业组织及国内行业单位合作,构建轨道交通行业培训体系,面向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培训规划咨询、行业标准研究、技术创新交流和知识技能传递等专业服务。承担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及国外政府及教育机构委托的铁路涉外培训任务,已为非洲坦桑尼亚、肯尼亚等8国,亚洲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14国,南美洲巴西、秘鲁等国,进行普速客货混行铁路、重载铁路、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培训,精心设计课程,切实完成培训目标。
肯尼亚学生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表演
民心相通,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为来华学习及参加培训的学生开设汉语、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方面的课程,并安排留学生入住中国家庭,全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努力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使者。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友谊,带领学生参观铁路博物馆、走访轨道交通企业,组织学生参加“感知中国——无人驾驶”社会实践活动,举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活动等,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文化节,打造集世界文化展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教育推广为一体的品牌,目前已举办八届。组织开展“方舟之旅”活动,2012年至今已开展29期,搭建中外学生校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平台,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增进交流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小微推荐▼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来源 | 北京交大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北京交大校办
本期编辑 | 周文华
责任编辑 | 谢瑶
为“一带一路”中的交大er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