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几天,这些人不回消息?他们可能在……

请收藏 北京交通大学 2023-11-29




这个暑假,有一群交大人

他们沿着五十多年前中国在崇山峻岭间

缔造的一条奇迹般的铁路——成昆铁路

一路南下·历时15天
车程共计8192km交流访谈数百人尝试与过去对话、探寻轨道间的故事

他们就是北京交大交通运输学院

“乡韵成昆,彝路通达”暑期实践团

一起来看,他们的暑假故事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交通运输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先导和枢纽作用。这个假期,交通运输学院“乡韵成昆,彝路通达”暑期实践团队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文化协会,奔赴四川普雄、云南昆明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追溯成昆历史,考察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巩固交通强国理念。


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建造成昆铁路,缔造了“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全方面发展,沿线城市对交通运力需求的不断提高,新老成昆线代代更替,不断完善。为探索成昆变化,体悟交通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刻影响,赓续新时代铁道兵精神,实践团联合交大交协坐上了5619次与5633次慢火车……




第一站:探寻慢车

放眼神州大地,铁路密布、高铁飞驰。而在高铁时代,全路81对公益性“慢火车”仍在山间开行,承载着铁路扶贫的使命与大山儿女的希望,悠悠向前。



此次实践中,实践团成员选择的就是逢站必停的慢速绿皮火车——四川省凉山5633/4次列车。



在列车上,彝族阿婆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着当天在集市的收获,彝族青年的脸上绽放着学成归来的光彩——他告诉成员们,这趟小慢车带着他们外出求学,又载着他们回来建设家乡。



同乘的还有其他高校大学生,他们同样被“小慢车”吸引,特地赶来用镜头记录沿途美景、风土人情。



“小慢车全天车票不到50元,更适合山区的日常通勤。在车上能看到很多村民提着农作物上上下下,那是很不一样的生活风貌。”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走出车厢,实践团走进凉山州车站—普雄车站,与车站党总支书记张杰探讨交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密切关系。



实践团从张杰的叙述中了解到,从铁路视角可以见证普雄的辉煌过往——成昆铁路开通初期,普雄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为这座小镇带来繁华,让矿产、农产品走出去,为沿线彝族老乡带来财富。如今,从客运到货运,从热闹到冷清。张杰向实践团成员解释,随着公路交通网的完善与新成昆铁路的开通,普雄站客流渐稀,只有小慢车持续运行五十余年,“镇上很多人还是依赖小慢车出行的,坐早上一班车出去,再搭晚上一班车回来,列车站站停,很方便,票价也便宜。”张杰回忆道。



目前,小慢车的乘客主要是本地百姓、农民小贩、通勤职工、通学儿童。车内设有学习车厢、健康驿站、流动集市等便民设施,“彝乡情”列车的乘车条件大为改善。这几趟走过成昆线火热岁月的列车,在50年后的今天,依旧每天走过彝族山间,翻越重重大凉山,走在乡村振兴的便民路上……




第二站:深入彝乡


实践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为切入点,深入彝族乡村,体验火把节等彝族传统文化,“在文化不断交融、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火把节仍然能保留最初的质朴和最真实的热闹,仍然能保留彝族文化的传统特色,这是在高楼大厦中感受不到的人文情怀。”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实践团走入普雄镇派出所、普雄镇镇政府,进行走访调研,并与普雄镇副镇长金璧进行座谈交流,金璧向实践团成员们简述了普雄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大致计划。



他们了解到,越西中包括普雄等城市未来将以文旅为发展方向,积极传承彝族非遗文化,联合外来媒体,全方位推介普雄,打造普雄名片。在交流中金璧表示,“我们政府在旅游建设方面向县级和相关上级部门申请了很多文旅建设项目与资金扶持,致力于建设普雄。同时也在交通和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结合专业特色与沿途见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对普雄镇发展的建议。




第三站:追根溯源


为进一步理解领悟铁道兵精神,传承发扬成昆魂,实践团探访了普雄站助理工程师、曾任沙马拉达站站长的薛东旭,据他介绍,成昆线上有桥梁991座,隧道427个,三分之一的车站建在桥梁上隧道里。“那时没有大型机械,架桥梁、开隧道完全依赖人工,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险困苦。成昆线是用铁道兵和筑路职工的生命铺就的。”薛东旭回忆道。


(右一为薛东旭)


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几乎每一个站点,都有一座烈士纪念碑或烈士陵园;平均每修不到500米路,就有一个人献出生命。


“我在沙马拉达站当站长时,接待过很多烈士家属。曾经有一个烈士的儿子,他父亲修建隧道时牺牲了,几十年过后他同父亲的兄弟和战友一同来祭拜。找到墓碑后,他们激动地扑倒在地,掏出毛巾擦拭墓碑。” 窗外汽笛声渐远,薛东旭深情讲道,“经历很多事情后会发现,我们先辈做的事有些人可能觉得很傻,但确实可敬而伟大,这让我们肃然起敬。”



实践团成员注意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在成昆铁路沿线地区反复出现。“这正是成昆精神的真实写照。”薛东旭说,“每每看到铁道边的烈士纪念碑,想到那么多人在二三十岁就献出了生命,就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蹉跎岁月。”



后续,在参观云南铁路博物馆时,薛东旭的感慨与叮咛仍在实践团耳边回响。实践团成员回顾成昆铁路的巨制长歌,不禁思绪千载,感慨万分。



据悉,云南铁路博物馆馆长何书堂正是北方交通大学的校友,在与实践团成员的交流中,他殷切嘱托大家要筑梦交通,将詹天佑精神代代相传,更要牢记乡村振兴使命,让铁路更好服务沿线村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绽放青春之花。



“以前,我看到成昆铁路的图片,并不觉得有特别之处。但当我们亲自来到成昆之后,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潮澎湃。因为那些图不仅仅是一条打洞架桥的铁路,更是铁道兵与工人们的智慧与心血。”

“那时候安全措施有限,每塌一截就是几个铁道兵的生命,可以说是他们前仆后继用生命挖出一条又一条隧道。他们高度凝聚、高度团结,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让我无比感动。”



“成昆铁路从选线到建成,直到今天依然坚挺,是一个巨大奇迹。可能再过几十年,老成昆铁路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这里又变成了一片野山,但是我们曾经见证过,这份震撼在心中不会忘记,铁道兵精神仍被我们一代人继承着、发扬着。”

“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斗志,发扬铁道兵精神,建设国家。”


实践团成员一条一条的感悟

是对一代一代铁路人爱路报国情怀的体悟



回顾交通事业发展的岁月

满含铁路人的鸿鹄报国志

前辈们身体力行地提醒着当代青年

要接续奋斗,开拓交通强国的新篇

当慢车穿梭在大山之间

承载着大山的希望、乡村的振兴

表达着铁道兵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代人的青春之花绽放在铁路上

滋养出大山的无限生机

而这一切

更时刻激励着未来的、新时代的铁路人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出品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 | “乡韵成昆,彝路通达”暑期实践团

摄影 |  黎熙 古恩欣 郑思敏 袁明方

文字整理 | 古恩欣 王享悦 袁明方 金典

本期编辑 | 李紫寒 王思言 甄俐媛

责任编辑 | 何菲 韩榕审核 | 袁芳

交大青年点亮666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