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手 2018-06-03



档案王 手WANGSHOU


  王手,浙江温州人,某机关工作,业余做生意,偶尔写小说。一九七三年初中毕业,之后浪迹社会,拉过板车,做过泥瓦匠,当过手工作坊的学徒,也与朋友一起办过厂,两三百人的规模,负责生产,再之后长年跑上海码头,靠勤劳勇敢销售些紧俏物品,其间也兼做“调解员”,处理些民间纠纷。

  一九八二年,母亲实在不放心王手在社会上这样游荡,四十六岁退休,让他顶替,进了个正规企业。但他也没有安心工作,一会儿写东西,一会儿跑生意,一会儿帮人打杂。一九九二年被文联的领导发现,去了文学艺术界,一干二十五年,现在是温州市文联名誉主席。

  一九八一年开始发表小说,近年作品散见于《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作家》《钟山》《花城》等刊。曾获首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中华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茅台杯”人民文学非虚构作品奖等。有小说分别进入二〇〇六、二〇〇七、二〇〇九、二〇一二、二〇一四年度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当代作家评论》二〇〇八年、二〇一一年两次刊出“王手评论专辑”。

主要小说

《谁也不想朝三暮四》·长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4

《在迷乱中生长》·长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月

《一段心灵史》·长篇·当代·2010.3

《一段心灵史》·长篇·江南长篇月报·2010.4

《温州小店生意经》·长篇·作家·2013.9

《温州小店生意经》·长篇·作家出版社·2014.4

《一段心灵史》·长篇·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5

《本命年短信》·中篇·收获·2007.2

《推销员为什么失踪》·短篇·人民文学·2007.5

《猛虎战斗队》·短篇·山花·2007.6

《飞翔的骡子》·短篇·人民文学·2007.8

《惩罚》·短篇·当代·2007.5

《照片》·短篇·作家·2008.1

《欢乐颂》·短篇·江南·2008.3

《为一位不知名的老人送行》·短篇·山花·2008.6

《双枪》·短篇·作家·2009.1

《自备车之歌》·中篇·收获·2009.2

《谁的声音》·短篇·十月·2009.6

《谣言》·短篇·上海文学·2010.2

《人物》·短篇·人民文学·2010.4

《我们开个追悼会》·中篇·作家·2011.1

《坐酒席上方的人是谁》·短篇·人民文学·2011.4

《西洋景》·短篇江南·2011.4

《小店生意经》·中篇·人民文学·2011.12

《小说二题》·短篇·作家·2012.1

《在春天》·短篇·花城·2012.6

《贴身人》·中篇·收获·2012.6

《大事记》·中篇·作家·2013.1

《来自亚丁湾的温州人报道》·非虚构·江南·2013.5期(合作)

《斧头剁了自己的柄》·中篇·收获·2014.3

《汽车上》·短篇·作家·2014.7

《成仙记》·中篇·作家·2015.1

《送行人》·中篇·人民文学·2015.2

《剧透》·短篇·作家·2015.11

《阿玛尼》·短篇·收获·2016.1

《洗马桥》·中篇·作家·2016.7

《谁说我没有腹肌》·短篇·作家·2016.11

《摸爬记》·中篇·人民文学·2016.11

李敬泽


王手小说的力量就是他从不离开最基本的生活事实。

孟繁华


王手的叙述将我们逐渐引向了生活的深水区,触摸到了我们曾经经历却不曾注意的人性的纵深处。

施战军


王手表达的是生活之硬和人心之软。

谢有顺


王手的小说中有一种仁慈和宽广的东西。

洪治纲


王手是一个很善于超越公众经验的作家。


短篇小说的可行性

王 手


一九七九年前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上海跑来跑去,干什么?当然是为了生计。具体做什么?捎带一些紧俏物品,再转手倒卖掉,赚一点辛苦的差价。上海的紧俏物品很多,牡丹香烟、高脚痰盂、玻璃茶杯、搪瓷脸盆、五彩被面,后来还有针织尼龙布料,这些东西都是限量供应的,都要排队,排队的地方主要是一百、十百、豫园商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捎带公事桌的玻璃板,那是温州人结婚的必需品,有和没有档次要差好几个,但六厘米的平板玻璃那时只有上海才有。

上海玻璃厂在哪个区我现在已经忘记了,我记得的是,我用六斤菜油换取了供销科长的一张计划票,于是一块60×120的平板玻璃就被我搞到手了。运回来是一个难题,那时候没有小四轮、没有出租车、没有托运、没有快递,且这么大一个东西,我只能选择公交车。我像背书包一样背着玻璃板倒了三次车,为了避免拥挤我还专门挑了个人少的时间段,先背到我住的旅馆。我歇了一天力,又攒了两天劲,再倒了几次车,把玻璃板弄到十六铺码头,背上开往温州的民主轮船。那时候民主轮船一星期只回温州一趟,过程要一天一夜。这一天一夜我一刻也不能大意,时刻清醒地守护着,生怕万一被什么冒失鬼撞碎了。就是玻璃碎了没有用,就前功尽弃了。

我在这里举这件事是想说,写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它既是一件耗精神的活,也是一件要细心的活;它要抵达目的地,你就不能绕,就没有捷径可走;它本来就是见功夫的,你就是要展现功夫;它本来就很小,你就是要在小篇幅里完成它,把一个个问题解决掉。

写短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才能趋于完美。一是精神的,那是对这个文体的喜欢,但光从精神的还是会急躁、会浮浅、会追求形式和效应。二是生理的,那是需要、是解渴、是充饥、是沉浸在短篇的氛围里,那样才会安宁、满足、那才是安慰式的,甚至是诊疗式的。我过去住的那个院子,有一个小孩,平时都很乖,就是隔个一两月,他就会坏起来,无端、无理、吵这个吵那个,他妈妈知道他的秉性,知道他是种病理现象,也不问缘由,摁住就一顿暴打,打了,那小孩就安静了、舒服了。我写短篇也是这样,写了心里就宽一宽,不一定写的都是好东西,但写着就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乡贤林斤澜先生是短篇大家,他和汪曾祺先生被喻为“文坛双璧”,汪先生写短篇随性,是一大境界,林先生写短篇严谨,也是一个难度。林先生对短篇有几句很受用的名言,一句是“走走停停”,一句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对于短篇规律和短篇构成来讲,这无疑就是金科玉律。“走走停停”你可以理解成写作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对文本的要求,有走,有看,有思考,有行进,有疏有密,有流水有慢板。我们一定很熟悉这样的图景,高天之上,一只鹰在悠悠的盘旋,有时候一动不动地定在那里,有时候又畅快地滑翔起来,定在那里和滑翔起来加在一起才是美景,短篇写作也是这样。“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又是短篇的传神和辩证之处,人人都想得到的、看得见的、都能够写的东西,你就要警惕了,切莫高兴和肆意;而别人觉得不好写的或无从表现的,你恰恰就在这里用心了、深挖了,这就成了你的优势。刘翔为什么只跨栏不短跑,按理说,他跨栏都这么快了,没有了栏搁着,岂不是更快?不是的,不一样,差一点点都不能做到最佳,这也是短篇的魅力。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一下,短篇小说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它有很多讲究,但又不能过于呆板;它的意象很重要,但趣味也不能少;说白了,就是不能敷衍,不能强求。


专题编辑:梁 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