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启一千零一课1个月整的心情记录

2015-11-20 闫涛 一千零一课

决定开始每天更新微信公众号文章到今天已经1个月整了,今天文章记录一下心情。


下面是近一个月,原创文章13篇,去掉电影观后感、读书笔记,仅剩6篇左右。(蓝色字已加超链接,点击可阅读相关文章)


原创文章:

10.23 你在的城市

10.24 先锋书店

10.29 骗

10.30 读书多少

10.31 深圳那些天

11.01 两部电影

11.04 迎新先辞旧

11.11 教你如何在10周内写出电影剧本|笔记

11.12 香水

11.13 多角度思考问题

11.15 007:幽灵党

11.16 土拨鼠之日

11.18 创业的过度:以色列


每篇原创内容其实都可以延伸去写,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括、总结式的写法。


这一个月里,下班后,基本就在住处阅读、看电影。


开始几天,还不确定每天写什么内容。10月24日,在南京先锋书店待了半天,理了下思路,决定每天写的内容按周循环:


每周至少4篇原创。


周一:生活感悟,设计创意相关。

周二:科技相关。

周三周四:电影,观后感。

周五:阅读,笔记。

周六:旅行,相关知识或感悟。

周日:视频,美图或演讲或获奖短片推荐。


实际顺序可能会稍有变化,随着自己的经历阅读面的拓宽还会有变化。


为什么每周至少4篇原创?


逼自己一把,如果到处摘抄,还不如不写。重启本微信公众号的原因,就是想写给自己看,是为了能在坚持1001天后,感动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内容为什么不固定为阅读感悟或日记等等?


将每周分为大概5个方向:阅读、电影、设计&艺术、旅行、新科技。是为了从自身感兴趣的5个点入手,这样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容易坚持下去。


每天如果下班后才去思考今天该写什么,时间会比较紧。刚开始几天,都是接近12点才发出文章,加上白天上班,很疲惫。


之后从一些微信群里,了解到一些坚持原创的朋友,有的已经结婚有孩子,有的出差在火车上用手机或pad写作分享,总之各种比我忙比我没时间的人,都每天坚持发,坚持分享,很受鼓励。


每天写文章,有个好处,就是无论原创还是分享好视频好文章,都需要做一些搜索、筛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提升的过程,会意外偶然发现一些意料不到的信息。想到这,再想想那些好书,只要花几十元就能买到,就能阅读作者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智慧积累,真的超值。


如果不坚持每天写微信文章,那剩下的时间可能会被各种杂事耗费掉。


写文章,是整块时间,是在和自己对话交流。


这个月初,申请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媒体平台,今日头条没通过,一点资讯上周通过。


关于写作时间,有一些特殊事情,一定要提前安排,提前写草稿,否则不可控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当天没时间发文章。就像本月6日,公司组织聚餐,聚餐后KTV至24点,回到住处已经近1点,幸亏下班前已经发出文章。


写微信原创文章,还有个好处,就是这个写作过程是跟自己对话,大脑在思考,反思。一千零一课微信公众号相当于一个舞台,一个自己的舞台,表演者是自己,观众是其他人以及另一个自己。这种角色变换,是我之前思考已久的。


当了20多年观众,有多少时间,自己是主角的?


太少。


当我们看电视节目、去听分享会、音乐剧等等,都是在以观众的身份去学习、娱乐。带入感很低。


纯粹休闲娱乐的时候,做这种观众的感觉空虚、比较浪费时间。


听分享会、听自媒体分享的时候,吸取了一部分,做这种观众,就只是带着半个脑袋的观众。


当读完一本书或看完一部好电影时,如果不写点笔记、感想,再找朋友聊聊,很快会淡忘书和电影的内容。写下笔记,与朋友分享交流后,会巩固几次,也可以从与朋友的交流中,得到从自己角度看不到的知识。


这个有点像学生时代,做数学题,能教会别人,才是理解的会,透彻的会。


我加入的读书群里,有个群,每周两个人报名微分享,分享一本书,分享时间20-30分钟。最近读的几本书里,如果直接让我分享,肯定不会分享的条理清晰,还需要重读一遍,整理思路才行。


今天下午,凯文凯利的《必然》拿到手了,明天开始看。


读一本书,不一定要全部读完,才能总结分享,读每个章节甚至每段每句话,只要有感想,都可以写下来。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感谢微信团队邀请开通原创保护功能。“申请通过后,将开通原创声明,评论,页面模板三个功能。”这也是对我坚持1个月的最大鼓励,以及继续阅读、分享感悟的动力。


(封面图是朋友朱贺画的心情日记,使用前已征得她的同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