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要解08:不同的人同样做一件事情,但果报却不一样。

元音老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元音老人讲述

现在看经文: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

    佛一直在破除阿难的妄念,目的是为了让阿难见到自己的真心。但阿难并未领会,所以佛继续问阿难:你现在要想知道奢摩他路,并由此而出生死苦海。我现在来问你。于是佛举起自己紫磨金色手臂,屈五轮指(因为佛有三十二妙相,其手臂放光呈金色,手指一节一节的纹路,张开就象车轮的网一样,所以叫“举金色臂,屈五轮指”),问阿难:你看见没有?阿难答道:看见了。

阿难回答说看见了,这个“见”字却大有出入。本来,大佛顶如来密因是无所见的,假如有所见就不是了。宗下说:“见着即瞎”。就是说如果你能看见,眼睛就瞎透了。但是,在无见当中也不妨有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妙明真心所显现的,见就是真心的妙用啊!从前有位承皓禅师做了一条短裤(布裈),写上历代祖师的名号穿上,并说:“只有文殊、普贤好一点,暂且写在裤带上”,大家称他为“皓布裈”。佛祖本应该是很尊贵的,应该顶礼膜拜,怎么能做成短裤穿呢?因为他心里空净了,就无所谓。另外一个僧人不懂,效仿他,承皓见了,呵斥道:“你竟敢把这事当作儿戏,等到将来吐血就来不及了”,结果这个僧人最后吐血而亡。同样做一件事情,但果报却不一样。前者因为心里空净,不受业障的约束,而后者蒙昧无知,造业受报。象丹霞禅师骑在佛像的头上,马祖还赞叹他“我子天然!”

所以,大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一个人的内心是不是真空净。这位承皓禅师有一次上堂说法,一句话不说,过了很长时间,才问大众:看见了吗?大众不知所以。这时,有一位开悟的居士反问:和尚看见了吗?承皓禅师答道:你已经见到了!说完就下座了。所以这个“见”与“不见”不能说死。就“体”说来是无所见,就“用”说来无所不见。所以阿难说“见”,可以说答得好也可以说答得不好,就看你是真见还是妄见。因为佛的手正是心的显现,透过手的相就可以看到真心,就象用手来指月亮一样,通过手指就可以看到月亮,这样的“见”是真见。如果仅仅是看见手的相就不是真见了。

(未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