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笔记

其他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52集全

把成佛之道跟往生之道圆满的对接起来,是学法华经的目的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纯视频01~137(净界法师)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2021年5月18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52 把成佛之道跟往生之道圆满的对接起来,是学法华经的目的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52(全部课程圆满)法华经讲记152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21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课程研讨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这一堂课我们把今年度的《法华经》上课的内容,那做一个总结跟研讨。我们每一个凡夫众生,不管你的福报大小,他的背后都有两种力量在主导我们,一个是妄想,一个是业力,这两个力量。业力,它主导是,它变现外在的人事地物让我们受用,那个果报的受用,你是快乐痛苦,是业力决定的。那么妄想它是主导我们内在的思想,形成我们的性格。所以这个外有业力,内有妄想,就形成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那这个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呢?它的严重性在于,它妄想跟业力,它会交互作用。就是说,当妄想活动的时候,它往往会牵动业力。相同的当业力在活动的时候,也牵动妄想。举个例子。比方说你准备跟某一个人讲话,你要讲某些事情,这个是只是一个妄想,你不见得会去做。但是当你跟他有某种业力在牵动的时候,这句话你一定会去讲。因为它不只是妄想而已了,它有一种业力在推动你。所以你变成身不由己了。所以,业力会强化妄想的力量,反过来说也是这个道理。那么,当你今天业力起现行的时候,又加上你个人的妄想执著,那这个业力对你的影响也会加大。所以,为什么人生的问题这么困难呢?因为它不是单纯的业力,也不是单纯的妄想。这两个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使令人生就一个强大的蜘蛛网,把自己给网住了。所以理论上人生是无解的,没有解药的。就是几千年来的历史,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就是因为业力跟妄想,它可怕的地方,它会交互作用,形成辗转相续,它把问题延续到来生去。就是这两个,业力跟妄想的交互作用。所以人生没有解药。那怎么办呢?直到佛陀出世,佛陀出世就解决业力跟妄想,他提出的三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佛陀讲业果。就是说,我们刚开始修学先别管妄想,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先把业力处理好,就所谓的,佛陀讲善恶的业果。就是说,你不想痛苦,你就少造恶业;你希望快乐,你要多修善法。所以佛陀把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清楚的告诉你,你希望来生离苦得乐、趋吉避凶,有些事该做,有些事不该做,你心里要有数。所以佛陀一开始讲人天业果,先成就安乐。你暂时离不开这个人生的蛛蛛网,没关系,起码你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快乐。佛陀都是这个态度,讲业果。那么等到你的修行水平提升了,佛陀跟你讲空性的道理,就是怎么从妄想跳出来。妄想,你越打只有越深,所以你创造了另外一个妄想去解决妄想,那不可能的事情。佛陀很简单,就是让你放弃主宰。因为你一旦想要去主宰人生,这种自我意识的我执,它只会让妄想更坚固。所以佛陀的解决妄想的方法就是,观想妄想里面是没有真实的体性,因为它随外境而生,也随外境而灭,你只要把这个主宰性放掉,这个妄想就消失了。所以佛陀讲越业果,讲空性,基本上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那这是一个所谓的法力不可思议。佛陀先讲法,就你自己没有力量,那求助于法宝的摄受。第二个,佛陀讲佛力不可思议,这个方法更快。就是你还有一个方法,你祈求佛菩萨的加被,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法身菩萨,那么他们在因地的时候都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们在法身当中有无量的三昧力、功德力,随时等待加持我们。我们只要把他所开出的条件,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你把这个条件具足好了,顺从本愿,你就可以感应道交,跟十方诸佛菩萨感应道交。那这也是个方法,强调佛力不可思议。那基本上如果你根据法力跟佛力的修学,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法华经》提出另外一个思考,就是心力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过去没有学过的。我们过去学《法华经》之前,我们认为我们自己的心是一无是处的,就除了打妄想以外还是打妄想,什么都不会做。就这个人是个乞丐,到处流浪,有时候运气好找一个工可以打工,能够满足一天的温饱。但运气不好就失业了,什么都不是,就到三恶道去了。所以我们以前对内心的了解是,强调是现前一念心识。但是《法华经》的特点在于即妄是真,就是说,没有错,你同时是一个业障凡夫,但是你同时又是一个十方诸佛的长子,又是具足无量的性功德。那所以这个《法华经》的思想,就是所谓的,你开始要把你内在的力量开展出来,你不是只是向外的求法力的摄受,求佛力的摄受而已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但你要会操作,它会让你快速的成长。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说,我们学完《法华经》了,我们知道我们内心当中,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们内心有清净心、有菩提愿,那我们如何把我们在《法华经》所学的心灵的力量,跟过去,把法力跟佛力的力量,把它给对接起来,这是最好的。就是你每一个修行都具足三种力量:法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那怎么做到呢?我们这堂课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法华经》的思想,把它落实到我们去拜忏、去持戒、去念佛,跟整个权法做一个圆满的对接。那这个就是我们这堂课讨论的重点。好,有两个主题:我们先看第一个主题,我们先念一遍:一、《法华经》的修学方法(一)三乘的空观跟一念心性的空观,在修行中有什么差别?答:空性,化城寂静无为,暂时休息心性,宝所,清净庄严,永恒安住好,所谓的心力跟法力的结合,最重要就是你怎么跟空性结合。那么三乘的法门基本上,一言以蔽之就是修空性,不管你灭色取空,不管你缘起性空,反正就是把这个自我意识空掉。那么空性在《法华经》说它是一个化城,化城说它本来是不存在的,就心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佛陀为什么要安立呢?因为,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因为很多人,他没办法马上接受心性的道理,佛陀必须要安立一个空性的法门。这是个法门。然后呢,为什么呢?因为它产生寂静无为的力量,让我们暂时休息,这是一个目的,这个重点在暂时这两个字,你操作空性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不能生法执,生法执的话,那你这个操作空性,你本身又为空性所局限,就是修《法华经》一定要知道,就是法门本身没有错,但是你要知道,佛陀这个法门是为实施权,那就没有错了。那你要把这个法门当真,那你就用这个法门来自我设限,你就自己永远在空性里面不出来了。所以二乘人的问题不是说他修空性,而是他不知道佛陀施设空性的方便。所以要知道空性,佛陀一开始的规划,他只是让你暂时休息的化城。那真正的宝所,所谓无量的性功德力,是一念心性,就是我们《法华经》一再强调的清净心、菩提愿。它可以展现无量的清净的庄严,而且是永远的安住。所以简单的说,空性是一个权法。那一念心性所展现出来的清净心、菩提愿是一个实法。权法跟实法的对比,佛教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六祖大师那个偈颂,六祖大师的偈颂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个实法,那个心性的展现,清净心、菩提愿。那神秀大师的偈颂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标准的权法。当然,从禅宗的角度,当然是六祖大师获胜,因为你实法是佛陀出世的本怀,那权法是佛陀不得已,你没办法接受实法,佛陀就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但是有些人,有些古德也为神秀大师的这个偈颂喊冤,说,你现在禅宗一再的强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没有错,理论上没有错,但是你失去了“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本来无一物这个思想也建立不起来。这很重要,诸位。学《法华经》一定要注意,它强调的是会权入实,那个会叫做会归的会,不是废除的废。所以蕅益大师讲,学《法华》一定要知道,它是以一门圓摄百千法门,不是举一废百。不是说欸,我就是一天到晚修一心三观就可以了。诸位,每一个人的烦恼不一样,烦恼无边,所以法门也无量。理论上,没有错,你修一心三观,你观一念心性当体即空,成就清净心;观一切法即假,具足无量的性功德;发菩提愿要去成就。理论上,你用清净心、菩提愿,就可以成功,就可以成佛了。但事实上不会,你不可能成佛。因为你还是要有很多的善巧方便,你要透过拜忏,拜忏是一个权法。你要持戒,你要用种种的空性,来调伏你那个粗重的烦恼。甚至于你面对某种感情、某种财富,特别执着的时候,你还要用二乘的灭色取空来暂时使用。但是重点是,暂时使用。你作暂时想就对了,你把它当做化城。所以在整个权法当中,就是你用《法华经》的思想,你回过头看过去佛陀所说的法,你都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就是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一定要拿过来用,你不能执理废事。虽然事修,但是它对你就是良药,它契机就是良药。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了。比如净土宗好了,净土宗本来是一个妙法,对不对?你看,你念一句佛号,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但凭六字出乾坤,圆顿法门。但是很多人把这个佛号操作的,连往生都没有往生,不要说成佛了。甚至于有些人念佛号念到著魔。那我们就开始思考了,哪里出了差错?佛号没有问题,有些人真的念佛往生,甚至有些人念佛成佛了。但是有些人念佛,我亲眼看到有些人念佛很精进,结果他著魔了,他从楼上跳下来自杀,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他能念心出了差错。这是一部好车子,但是你不会开,结果变成什么样了?醍醐变毒药。就是这个法门,你用一种错误的心态去操作它,结果不但对你没有帮助,产生障碍了。那你这怪谁呢?当然不能怪佛陀。因为你对整个法门的整个相互关系的运用,你没有弄清楚。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有一个回向偈,它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是吧?这句话,你没有学《法华经》,觉得这个偈颂挺好,是吧,当你学《法华经》以后,你觉得这个偈颂有点问题。就是说,你愿意往生,这个是对的,往生以后干什么呢?听阿弥陀佛说法,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么无生的话就是大乘的见道位,破无明、证法身了。然后呢,你证得无生以后,既然不退菩萨为伴侣,你还是跟十方法身菩萨在一起,那缺乏一点什么?对,缺乏菩提愿。你有没有把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放到你的修行当中,那你就不能成佛了。所以这个偈颂其实是,按照《法华经》的思想是不圆满的。所以大智慧大慈悲的忏公师父,把最后一句改了,他把不退菩萨为伴侣,改成什么?回入娑婆度有情。你看这就齐了,是吧。就是说,诸位,净土宗你要知道一个观念,你同样念一句佛号,其实你这个佛号可以念到成佛了,不是往生而已。就是我们怎么样把成佛之道跟往生之道,把它圆满的对接起来,就是你学《法华经》的目的。就是说,你学完《法华经》,跟净土宗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你用清净心菩提愿来念佛,那你不但能够往生,你这个大白牛车带你到极乐世界,这个车还继续开。所以因地是圆满,你果地就圆满。所以我们用《法华经》的实法,来操作权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以实法作根本,就站在清净心菩提愿的角度,来修一切的权法。所以你看,忏公师父能够看得出,这个偈颂没有合乎成佛之道,因为你没有把菩提愿展现出来。所以就是说,诸位!你反正就是念这句佛号,比方说你这辈子念一百万声佛号,但是你可以把它念得更好,你可以把它念得更好。你只要把心态准备,就是说,所念的佛号,这个佛号是平等的,但是你用什么心态去念,它就关系重大了,就能念的心,心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今天用《法华经》来强化自己的心力,然后再回过来修你过去的法门,你拜八十八佛,你不是为了自己拜,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礼敬诸佛无有穷尽。那你这个八十作佛拜的,就不是一般的八十八佛了。那就是一佛乘的,叫做日劫相倍。你拜一天好过人家拜一劫,日劫相倍。因为你坐的是大白牛车,人家坐的是羊车、鹿车。所以,诸位,学完《法华经》,不是说你把过去的法门都丢掉,不是。你用你现在的心灵力量,回过头来去修过去的法门,这个就是会权入实。要把以前的法门对接起来。这第一题,看第二题。(二)世尊在本经中多次劝勉我们,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受持,那么所谓如法受持本经,在事修持戒方面,是否可以说,本经的四安乐行也正是含摄在菩萨戒的修学之中?答:身安乐行,调柔寂静;口安乐行,和合无诤;意安乐行,慈悲善巧。誓断一切恶,摄律仪戒;誓愿安乐行,弘法利生;誓修一切善,摄善法戒;誓度一切众生,摄众生戒。好,那么本经的四安乐行,是不是也摄受在菩萨戒的修学当中?是的,不过菩萨戒的修学范围比较广,因为它是一个成佛之道。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广泛的菩萨道。但是本经讲四安乐行,它偏重在誓断一切恶。什么理由我待会再说明。所以佛陀对于凡夫,特别是名字位的菩萨,在修这个清净心菩提愿的时候,他提出有四个法你要遵守:第一个身安乐行。有些人你不能接近,就是有些人的磁场,你跟他讲几句话,你就躁动不安了,这个人不能跟他在一起。小孩子,他七岁以下小孩,他根本不理性的,你跟他生活在一起,你《法华经》也不可能诵了。所以远离十种过失,做官的,杀生的,卖婬的,年纪小的小孩子,这个都你要远离的。你要保持你的磁场是调柔寂静的。第二个,口安乐行。不要跟人家争辩,不管对不对,不要跟人家争辩,因为他也不可能改变,你也不可能改变。所以争辩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第三个意安乐行,慈悲善巧,就是说,虽然你自己修的是一佛乘的圆满教法,但是你没有必要把你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他没办法接受,你就用安乐道去摄受他,解脱道去摄受他就可以了。一定要善巧。那么总而言之,整个四安乐行的前面三个,就是远离过失,所以它整个是四分之三,都是在远离过失。那四分之一的发愿,弘法利生,它是修善跟度众生。那也就是说,那为什么感觉到《法华经》对于凡夫的菩萨,对于修习善法度化众生,没有那么的主动积极,你可以从佛陀讲到这个《随喜功德品》,就看得出来,可以看得出来。佛陀说,要你宁可在家里面读《法华经》,加强你的正念。他的理由是这样子,就是说,因为大乘的善根,很难成就,而很容易退失,你反正,你现在清净心菩提愿没有坚固之前,你修所有的善法,你也做不出什么大功德,你如果能够做出大功德,你现在就不可能是这副德行,就是生生世世轮回,我们很少创造大功德,为什么?我们心理素质太差了。就好像一个乞丐,你整天工作都没有用的,你打工的一百年,你不如回家,你就算继承你爸爸一点小小的遗产都好,就是自性功德力是不可取代的。所以佛陀的规划是这样,就是,你是一个凡夫,你宁可多花点时间,强化你的大乘善根,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落后别人一点,但是等到你大乘善根成立以后,那就是你表现的时候。你修一天那就是别人要修一劫。所以《法华经》你要有时间等待。就是说,你不要急着要怎么怎么怎么的,是吧?你现在这个打妄想的心,也做不出什么大事业,要你布施,你就存有私心,又想到我这个布施为了来生的快乐。所以我们现在的胸量跟见地,不适合马上造善,不适合,更不适合度众生,你没有三昧神通,你怎么度众生呢?你看法身菩萨他度众生是怎么回事?你看,普现色身三昧,是吧。所以,就好像说,你一个国中生,你说欸,我半工半读,我去打工,结果你工作也没有做好,书也没读好。你倒不如你是读书的时候好好把书读好,等到你拿到硕士博士,你的一个创意,一个念头,可以造福百千万众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佛陀的规划就是,名字位的时候,你少管闲事,你现在还是一个小孩子,你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在佛堂里面待着,读诵《法华经》,受持、读诵、书写、说法,就是这样。加强你的清净心跟菩提愿。那什么时候度众生呢?按佛陀的规划,至少是五品观行位的第四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就是五品里面不是有五品吗?随喜,是吧,读诵、说法,到说法的时候还没有广泛度众生,还偏重在自利。到了第四品,兼行六度,要真正,要智者大师,圆五品,到第五品的时候,正行六度才开始度化众生。那真正的广度众生要到大乘见道位,见道位。因为你有无量的三昧力,那度化众生就不是你现在度化众生这种。所以现在度化众生叫做什么呢?叫做随缘尽分,遇到因缘就度化,没有因缘就好好用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四安乐行,非常保守,基本上都在是在誓断一切恶,他的理由就是,你要弄清楚你的定位,你现在是两只脚都没有站稳,不要马上去帮助别人,是这个意思。看第三。(三)以前学《楞严经》的时候,觉得师父解释的很清楚了,《楞严经》、《法华经》,这两部经是同一线上的,只是《楞严经》多偏清净心,《法华经》多偏菩提愿。如果一个人只知《楞严经》不知《法华经》,会有欠缺吗?答:《楞严经》清净心,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法华经》清净心、菩提愿,会权入实,权实不二。《楞严经》的清净心,跟《法华经》的清净心,本质,本质是一样的。因为清净心不可能两个,因为它本具的。但是在操作上有不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你看《楞严经》,《楞严经的判教是方等时,诸位,它是方等时。方等时是怎么回事?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四教并谈,它里面藏、通、别、圆都有,所以你看摩登伽女在楞严会上,佛陀讲七处破妄,十悉显见的时候,她闻大证小,她证得阿罗汉果。在《法华经》,没有人听《法华经》证阿罗汉果,你听《法华经》只有两种情况:你要么你不想听,你就出去,五千退席;要么你把它听完,你就发菩提心。只有两种情况而已。要么你善根不够,你没有听,第二个你听完以后,你一定受益,只有两种情况。因为它里面没有权法,它纯圆独妙,就是这个醍醐是纯的,没有任何杂质的。但是《楞严经》不一样,《楞严经》里面有一些小乘的思想,里面它四教都有。所以《楞严经》它的特点在于破妄显真,它对立的。就是,佛陀在《楞严经》讲很清楚,你有妄想,也有真心,那么妄想是什么相貌?就攀缘心叫妄想,是吧?就是什么叫攀缘心呢?就是心随境转,外境来刺激你,你产生一个念头,人家赞美你,你产生一个欢喜。但这个欢喜心是什么心呢?是攀缘心。因为你这句话是外境刺激你才有的,当外境改变的时候,你欢喜心就消失了,叫随境生灭。清净心不是。清净心是,你不管跟我讲什么,我的心保持一个状态,就是不生灭心。所以它《楞严经》它的意思就是说,清净心比妄想好,但是我们两个是不一样,它强调这两个是不一样。所以它强调七处破妄、十番显见,而且它把整个妄想的相貌,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你看那个《楞严经》五十阴魔,攀缘心就这么一句话,其实攀缘心落到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很复杂的。你看,它可以跟色法结合,产生十种阴魔。你看一个人攀缘美好的色法的事物,庄严的事物,这就是妄想跟色蕴去结合。说欸,我对于这个物质这攀缘降低了,你没有对色蕴攀缘,你攀缘感受。有些人特别重视心理的感受,这当然层次比对色法的攀缘更好,有些人对感受也不攀缘,就说我处在一个环境,外在的色法也不好,心灵感受也不好,但没关系,我自己透过我的妄想、想蕴,我透过我一种妄想,我创造一种妄想让我自己快乐,这个也不行,这也是攀缘心,跟想蕴结合的攀缘心,追求神通、感应等等。那外道的妄想更微细了,他追求禅定,跟行蕴结合。那么二乘人的这个妄想就更细了,它跟识蕴结合,他是一种了别的心当中,他在攀缘那种寂静无为的状态。在《楞严经》,诸位,《楞严经》把阿罗汉圣人的涅槃,把他判成五十阴魔。那表示什么?对立。我们看《法华经》,《法华经》佛陀对阿罗汉是怎么个态度?佛陀是鼓励他,他说没关系了,你是一个阿罗汉,汝等所行皆菩萨道。那么二乘智断就是菩萨无生法忍,我们看,因为《楞严经》的当机众是阿难尊者,是一个生死凡夫,那生死凡夫他去托钵,结果遇到摩登伽女给他持咒,结果就把他迷惑颠倒,结果就差一点破戒体。结果佛陀派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护,把他救下来,给他开示《楞严经》。所以《楞严经》它多分是在灭恶,灭除恶法,就是所有的罪业跟攀缘心都有关系。诸位,所有的罪业一定后面有攀缘心的影子,在那边作崇,一定有的,粗细而已。所以它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他只要把颠倒妄想、攀缘心拿掉,你几乎所有过失都可以消灭。所以《楞严经》它是一个对立法,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赞叹真心的优点,诃责妄想的缺点。但是你看《法华经》不是这样,《法华经》是怎么回事?《法华经》的当机众是二乘的圣人,初果以上的圣人,佛陀那些常随弟子。这些人长时间的修四念处,不净、苦、空、无我,他把整个身心世界的烦恼都断干净了,这些圣人是准备要入涅槃了,他说,我终于可以等到好好休息了,佛陀说:且慢,且听我说。佛陀就开始开权显实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这个权法是我过去为了方便摄受你们而施设的,所以这个不是究竟法。我现在告诉你一个更真实究竟的法门。佛陀就开显一念心性。但是佛陀也鼓励他们,就是说,你们前面所走的路没有错,三百由旬跟五百由旬是一条线的,你们只要在往前进步一点点就好了。所以阿罗汉得到鼓励,说,噢,原来我们也可以成佛,原来我也可以跟我们大师兄一样,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到十方世界转大法轮。所以就发起菩提愿,佛陀跟他授记作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法华经》的重点在于鼓励他生善,所以你看那个《方便品》,说你只要: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就是,你不管做什么善事,只要跟三宝结缘,你都可以种下成佛的种子。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性永远没有消失,所以诸位,《楞严经》是破妄显真,《法华经》是即妄是真。你打妄想没关系,但是你的真心没有消失掉,就是说,你流浪没有关系,你反正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是不会改变的,你总有回头的一天。那这样讲的话,《楞严经》的清净心的操作,跟《法华经》操作差别在哪里呢?一个偏灭恶,一个偏生善。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要拜忏,那当然是你要用《楞严经》来修忏,因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所有的罪业都是跟攀缘心有关。所以,你可以依止《楞严经》的清净心来拜忏。但是你要受菩萨戒,你没有信心,你说我烦恼这么重,我业障也很重,我什么都不会,我有资格受菩萨戒吗?你读读《法华经》你就有信心了。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心,只要你回光返照,它就是真心了。所以《法华经》基本上是肯定句,它是肯定你妄想有真心,《楞严经》是认为真妄不两立,有我就没有你。所以诸位,《楞严经》的操作,来自于调伏妄想,非常有力量,拜忏、你打坐的时候,出现魔镜的时候该怎么办?你要看《楞严经》,灭恶这一块。那你对于你自己有没有资格受菩萨戒,你对于往生有没有把握,说往生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这样远,我有办法去吗?你读《法华经》,哦,十万亿佛土不在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我内心本来具足极乐世界,那跟距离没有关系,我念佛是把我自性的极乐世界,把它给念出来。是心作极乐,是心是极乐,跟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所以诸位,当你要是创造功德的时候,就是你诵《法华经》的时候,当你要受菩萨戒没有自信的时候,就诵《法华经》,是这样子。所以这两个差别,一个是方等时,一个是法华涅槃时;一个是纯圆独妙,一个是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这差别在这儿。好,我们看下一题。二、法身菩萨的三昧神通(一)在《妙音菩萨品》里,师父上人讲到法身菩萨主要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本品中文殊菩萨和华德菩萨,都请教了妙音菩萨,要向他学习诸多三昧的修法。弟子的问题是,法身菩萨要学的无量三昧,是有限的无量,还是无限的无量?答:一念心性,即空,本自清净,离相清净静,般若道。即假,本自具足,心作心是,方便道。这个《法华经》的修学是二道,般若道跟方便道。我们刚开始会从不同会归到,我们《法华经》的修学是这样,越修行大家越相同,越相同,越相同。你有你的妄想,他有他的妄想,你有你的业力,他有他的业力,所以刚开始在修般若道离相清净的时候,大家会慢慢往这个自性清净的地方会归。所以一开始是从常别回归到常同。等到见道位的时候,是一个交叉点,就是十方诸佛是站在同一个自性清净心,就是你不可能说,你证得的清净心跟他证得的清净心不一样,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它是本具的。本具的就是你只是把它恢复而已。所以大家都一样。如果清净心是修来的,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诸位,修行是先从相同,因为他修空观,离相清净,等到你见道位以后,又开始不同了。因为因地人各发各的愿,阿弥陀佛发阿弥陀佛的愿,叫做临终接引;观世音菩萨发观世音菩萨的愿,寻声救苦。所以到了见道位以后开始,又常同又常别。那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说,法身菩萨各显本事,各现三昧神通,那这个三昧神通是有量还是无量呢?答案是无量。它的理由是这样,从心作心是,你内心要敢这样子去想,去造作,它最后的结果就会出现。简单的讲,只有你想不出来,没有法身菩萨做不出来。比方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他也是一种普现色身三昧,只是说创造这个普现色身三昧,时间很久而已。诸位,我们常常听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是吧?那这个第一难道你没有办法超越吗?未必。你也可以发个愿说,欸,我成佛以后,我把极乐世界的好处拿过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依报庄严,正报的色身,没有病痛,具足神通,更重要的寿命久远,各式各样的,你可以把极乐世界的庄严都想清楚,再加上你自己的发愿,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当然可以。所以诸位,三昧神通是一个因缘所生法,只是它这个因缘所生法不是用业力,是由菩萨清净的愿力造成,所以没有极限,各显神通,各自发挥。没有两个菩萨的三昧神通完全一样的,不可能。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经历。所以我们常说果证,诸位,果证是无为法,《金刚经》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果证,你证得那个真如的真理是有极限的,你从这个见道位、分证即佛,到最后究竟成佛,你的真理到极限了。是的,极限就极限了,你即空即假即中完全证悟了,那就是圆满了。但是同样的究竟成佛,你显现的三昧神通那就各显本事,那是因缘所生法,那没有极限的,因缘所生法没有极限。所以我们讲,佛道就是理观这一块是无上,它有极限,佛道无上誓愿成,但是法门是无量誓愿学,法门是无量的。所以法身菩萨的三昧神通,是没有穷尽的。他今天发一个愿,去修六波罗蜜,创造一个三昧,他也可以,改天他又亲近某一尊佛,去学他的特点,再发个愿,再修六度又创造一个三昧,那是没有止尽的。但是真理是有止境的,真理的证悟是有止境的。看第二题。(二)请师父开示,遇到灾难危险时应该提起佛号,还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答:一约因缘,因缘深厚,感应明显二约目标,设定来生目标,决定今生修学三约年纪,年纪越老,修学愈专这个要称念哪一个菩萨的圣号,有三个条件来判断,首先约你个人的因缘,因为我们不是今生才修行,所以感应有冥机显应,有显机冥应,有些人他念观世音菩萨,念没几句就有感应了,他过去生的修学已经修一个程度了,所以他今生稍微用功一下,的确就有感应。所以这个就是你个人的修学经验。你看有些人,他遇到事情他念观世音菩萨,他曾经有过那么些感应,哦,他就知道了,有事情就念观世音菩萨。他会把往生念阿弥陀佛,遇到障碍念观世音菩萨,把它区开来。第一个约因缘。第二个约目标。就是理性了,就不谈个人的因缘了,就是说,佛法讲因果报应,就是说,佛法是多元化的,它有很多种结果,但是你人生又短暂,那你现在重点就是说,你准备来生要变成什么样,这很重要。就是,你来生要继续轮回,这是一个目标,反正我也不着急,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那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不行,我今生必须把这个生死给解决掉,不能再拖了,这再拖下去,这不是个事儿,这又是一个目标。所以你说你的因地要修什么,其实是错的,你要先问你,你的目标在哪里?因为这个目标影响到你的因地,所以他修行,他是先有目标再有因地的,你看四谛,苦集灭道,他先想痛苦,为什么有痛苦?因为有烦恼。灭谛,苦集灭道,那为什么要灭?因为有道。所以佛法都是先谈果地,就是你先设定你希望变成什么结果,然后再考虑你必须要在有限的生命,要修哪些因地。比如说我来生想做大国王,那你的重点就不是在念佛,你的重点修十善业,是吧。那如果你的目标是往生,那很简单,你往生是靠谁接引的?你不是靠地藏王菩萨接引,也不靠观世音菩萨接引的,是阿弥陀佛接引你的。所以顺从本愿,你一定要把佛号摆在正行。如果你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如果了。所以,这个就跟你喜欢什么佛菩萨,就没有关系了,重点不是你喜不喜欢,重点是你定这个目标,重点是你的目标,你要顺从你的目标。那第二个,由目标决定,那就是很理性了,不管我喜不喜欢佛号,我一定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弥陀的本愿摄受我去的,所以你就必须把念佛当正行,因为为什么?因为目标决定了。第三个跟年龄有关系。因为你年纪越大,你的造作能力越薄弱了,你的心力越薄弱,所以你必须要集中你的心力,更多的心力在你目标上。就是说,你到晚年的时候,重点已经不是离苦得乐的问题了,也不是赵吉避凶,这都无所谓。就是你到临终的时候,晚年的时候,重点是,你要规划你的来生的了。一个人到了晚年,你再注意今生,那你这个人就不对了。因为你这个,你到晚年你的太阳是,已经是夕阳西下,你今生再怎么经营就这样子了,再离苦得乐也就这样子了,你到了晚年是怎么去创造,赶快就把来生的你的目标给创造出来,就是你的心要跨越今生想到来生去了。所以你的年纪也会影响到你修行的法门,比方说你年轻的时候拜八十八佛,到晚年想说不对,我跟这么多佛结缘是挺好的,但是,我临终的时候靠阿弥陀佛接引,所以你可能会改拜阿弥陀佛。这个为什么?因为年龄影响你的修行,你必须怎么样呢?一门深入了。因为你的,以前慧天长老,我们教务主任经常讲一句话说,年纪大了要赶路了,太阳要下山了,你剩时间不多了,要加紧脚步走了,要赶路了。所以,到底你是念哪一个圣号有三个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后后重于前前,第一个你的年纪,你还年轻,你还有大把的青春,你爱念什么佛号,你就念什么佛号。反正你不着急。第一个年纪,第二个你的目标,第三个你个人的因缘。但是后后重要于前前。看第三题。(三)本经以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释疑开始,及代表大行的《普贤菩萨劝发品》结束,师父慈悲开示,这当中有什么深意?答:大乘佛法修学三大重点:一观照力,智慧观照,以为引导二誓愿力,发大誓愿,确认目标三行动力,广修六度,落实修行其实《法华经》的大乘善根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清净心,一个是菩提愿。那如果你今天没有把《普贤菩萨劝发品》这一品把它列进去,那你可能就只有偏重在智慧的观照,那你学《法华经》刚好学一半。为什么呢?为什么没有菩提愿会有问题?因为你从智慧的观照,理观要落实到事修,这个愿力是很重要的连接点,就以愿导行。你去诵《法华经》,你不发菩提愿,你诵着诵着,不知不觉,虽然你的理观很强,你不知不觉就会产生私心。我曾诵《法华经》功德很大,我会进步很快,但是你的所有的所缘境都活在自我,你这个小蜡烛的这个自我的身心世界。那诸位,你的因地如此的狭小,你怎么可能成就月印千江,百界作佛的这种广大的菩提道功德呢?不可能。所以你今天没有把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因地放到你的修行规划当中,按照印光大师说,有人问印光大师说,我如果一天到晚念佛,我不发菩提愿会有什么结果?印光大师讲一句话就够了,虽修妙法,感果卑劣。就是说,你诵《法华经》可是妙法,但是你的心太狭隘了,你有智慧,你非常聪明,你可以看透这一切事情,都即空即假即中,但是你没有发菩提愿,可惜了。所以你所修的行门,都是一种狭隘的行门。所以这个愿力是很关键的,叫以愿导行。就是说,当你的理观智慧要落实到事修的时候,不管布施、持戒、拜忏,一定要菩提愿来摄持这所有的行门,让你的行门变成无尽灯。譬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传,无有穷尽。以前那个古德,讲这个《劝发菩提心文》的时候,他讲一句话说,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菩提愿要发得真,发得广。我举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的人个性非常刚强,很难度化。佛陀派了几个阿罗汉比丘去度,都无功而返。后来佛陀就派了目犍连去。目犍连去,没有显神通,他到了那里,那个村人看到他起大欢喜心,马上跟他受三皈五戒,也有很多人跟他出家。那弟子们就问,说欸,目犍连尊者他也没有显神通,他一去到那里,大家还起欢喜心,是什么因缘?佛陀说目犍连尊者以后是凡夫的时候,他有一天去上山砍柴,遇到一群蜜蜂,所以他很害怕,他就起慈悲心,说你们不要叮我,那我发愿,我成就圣道以后我来度你们。矣,他生起了一个非常广大的菩提愿。这个时候就跟这个蜜蜂结下善缘了。那么这群蜜蜂后来就变成这个,辗转的因缘又得到人道,又相聚在一起,在这个村庄的人。所以过去生的一念的善愿,结果今生变成善缘。现在大家有个问题了,说,我发菩提愿是我内心的世界,这个众生也没有听到,他作为蜜蜂,他也没有听到我讲话,那怎么这个因缘就生了呢?这个就是一念心性深妙的地方。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说,诸位,你内心的众生跟外在的众生是相通的,知道吗?所以诸位,你不要以为说,比方说你看到一个尸体,你起慈悲心,念个佛号发愿给他,你不要以为说他不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他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一天跟你相遇的时候,他会莫名其妙的对你生好感,莫名其妙,这就是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的地方。所以诸位,比方说,欸,我现在受了菩萨戒,我誓断一切恶,我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感觉上别人也感觉不到,你不要认为你别人感受不到,你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觉你的人缘越来越好。这个就是为什么?因为我的心跟你心其实有,心灵是有相通的地方,它不一定是第六意识分别的范围,但是这叫做不思议的一种心作心是。所以其实你现在所发的菩提愿,已经在你未来的成佛之道,已经产生一个美好的因缘,这个就是菩提愿的重要性。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把它做得更好。所以清净心跟菩提愿缺一不可,缺一不可。一个是强调内心的本质,一个是扩大你的胸量,广结善缘。那你这样子未来你成就法身的时候,你更容易去操作度化众生的誓愿。好,总而言之,整个《法华经》的善根就两个,一个清净心,一个菩提愿。那么把理观的智慧跟普贤行愿做结合,这个是会把你的修行的功德最大化,然后再配合你过去的权法,拜忏、持戒、调伏烦恼等等。好,今天的研讨到这里。阿弥陀佛,谢谢大家。好,我们回向。
2021年5月16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51 你今天受持《法华经》,你有善根,你一定有福报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51法华经讲记151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18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八十二面,我们看丙三、如来述发。前面一科是普贤菩萨劝勉我们,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这前面都是普贤菩萨的开示,讲到怎么样受持,受持这样的方法有什么样的功德等等。那么对于普贤菩萨前面的开示,释迦摩尼佛是什么态度呢?如来述发。佛陀对于前面普贤菩萨的开示,就亲自的印证、述成,而且佛陀也劝我们发起时空无尽的普贤愿,叫做如来述法。一方面述成,一方面劝发。那么这个地方分成两段,先看丁一、先述护法,就赞叹普贤菩萨护法的功德。先看第一段:尔时,释迦摩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首先佛陀赞叹普贤菩萨的果地功德,说善哉,善哉!说普贤菩萨你能够护持《法华经》,普贤菩萨护持《法华经》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护人,一个护法。一方面你受持《法华经》,这个读诵《法华经》这个人,进入了普贤菩萨摄持的对象;第二个,他也护这个法,他以咒力,神通力来使令《法华经》在末法时代流通,不令断绝。既护人又护法。所以使令众多众生尤其在末法时代,能够现生成就安乐,来生成就广大利益。所以这个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护人、护法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在看佛陀赞叹普贤菩萨的因地,看第二段: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那普贤菩萨为什么能够这么广大的,能够摄受这么多众生呢?他的因地就是广大无边的慈悲愿力。这个愿力从无始劫来发了菩提心以后,这个一般大乘佛法讲发菩提心,很少讲凡夫的菩提心,这个都是见道位的胜义菩提心了,就是他从成就见道位以后,就开始发起时空无尽的菩提愿,来守护这个《法华经》。我们看最后的佛陀的总结。看第三段: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那么最后佛陀也加入了这个,受持《法华经》的加持的行列。就说,你能够受持普贤菩萨名号,什么叫普贤菩萨名号?就是依普成贤,我们前面说过,普者体性周遍,贤者随缘成德。所以这个普就是清净心,安住清净心才有办法周遍。那么随缘成德就是他的广大的菩提愿。所以你能够依止清净心、菩提愿,那么你就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摄受。所以他是这样,佛陀有很多儿子,有些人跟佛陀是不同心的,比方说凡夫,你说凡夫说,欸,我们有佛性,所以我们在种性上是一家人,是的,叫做什么呢?叫外子。就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的儿子,我们的心跟佛陀有同心吗?当然不同心嘛。但是长子一定跟佛陀同心,所以,你今天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你不但是顺从普贤菩萨的行愿,你也顺从了十方诸佛的行愿。为什么?因为普贤行愿就是十方诸佛的行愿。所以你也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三昧神通的加持。这个我们前面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很多了,就是法身菩萨以上的佛菩萨的加持,都叫做无作妙德,什么叫无作妙德呢?就是佛陀绝对不主动度众生,所以《金刚经》讲,我没有度众生,因为我动了念头要度众生,我就锁定目标,那我的心就不圆满了。所以佛陀度众生就跟月亮一样,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佛陀的月亮光明就是普遍的照出来。那谁能够得到呢?你把水准备好了月亮就现前。那这样的加持是最圆满,就是说,我本身不设定任何目标,但是我把我的愿力讲出来,谁随顺,谁就能够得到利益。这叫做无作妙德。就最公平的就是这样,就是说,我因地发什么愿,你跟我发同一个愿,那我们感应道交,你就得到。但就我来说,我没有度化众生,就佛陀来说,我没有做度化众生的念想。也就是说,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修学,你不但是入了普贤菩萨的加持范围,你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范围。因为这两个行愿是一样的。我们看丁二、正述护人。那么前面是普贤菩萨的加持,这以下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的人亲自的加持。这地方分成五段,先看第一段,示其身教,看经文: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憶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是讲到,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乃至于修止观,那么这个人等同亲自见到释迦牟尼佛,而且亲自从佛陀的口中,来听闻《法华经》。就叫你等同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当知是人等同亲自供养释迦牟尼佛。你跟供养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你等于是法供养。它是这样子,就是说,你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你成就的功德就是超越时空了。你想想看,你依止什么?依止清净心,它本来就没有时空概念,你不可能说,欸,佛在世的时候清净心的比较清净,末法时代的清净心比较不清净,你这个清净心就不对了。它这个清净心是本具的。诸位要知道,《法华经》的安住清净心不是修来的。那修来的清净心,那就有层次的差别,那佛在世的时候环境比较安稳,那可能他修的清净心比较清净,但是这个清净心是你本来具足的,你只是把它给你信解,你了解这件事情,你把它直下承当下来。所以既然是清净心就没有时空的概念,而且你发的愿也是尽未来际的,所以它跟你在不在佛世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你今天能够依止时空无尽的菩提愿跟清净心来修学,那等同,你虽然在末法时代,但是你受持《法华经》的效果,就等同是佛陀亲自给你加持一样,成就大福德。我们看第二个成就大善根。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那么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你基本上成就三种善根:第一个当知是人,佛赞善哉。这个蕅益大师解释,这是坐法空座,坐法空座等于是成就大智慧了,因为你能够证得我空又知道法空,这大智慧。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佛手摩其头。这个就入慈悲室了,具足慈悲心了。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佛衣所覆,就着忍辱衣了。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等于是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又有忍辱,这三种善根,这是大乘佛法很重要善根。它这个地方是讲到,就是你今天成就大善根、大福德,那今天有人又会觉得很奇怪了,我发起普贤行愿,但是我还没有修六度,我也没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我怎么会有福报呢?这个就是大乘圆顿法门的特色。诸位!凡是大乘圆顿法门的特色,你有善根,就一定有福德,有善根就有福德。比方说净土宗,净土宗就说,欸,你念一句佛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很多人说奇怪,你在家里面念佛,你什么事也没有做,你福德哪里来?因为你顺从弥陀本愿,你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就是你一个人是个乞丐,你回到家以后,你什么事也没做,但是你得到你父亲的资产的加持。那么《法华经》亦复如是,《法华经》是自力门、果地教,它的修学特色在哪里呢?它是先调整心态再来修学法门,就是让你回光返照,知道即妄是真,那么依止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所以你是直接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所以,凡是牵涉到跟法身有关系的,比方说真如佛性,还有随顺法身的,这种善根一定带福德。这是大乘圆顿法门,诸位你要知道,只要是圆顿法门的善根,它有善根一定要福德。但是你看三乘的善根不一定,你看小乘他有善根,但是罗汉托空钵,就罗汉都托空钵。那他有善根,他不一定有福报。但是你今天受持《法华经》,你有善根,你一定有福报。因为它这个地方是,他是直接契入十方诸佛的,随顺诸佛的法身三昧,所以你来自于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看戊二、显示胜因。看经文: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好,这第一段。那么前面我们讲到,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它的生善的功能,它有善根就一定有福报,这以下讲到他灭恶的功能。就是我成就大善根、大福德,那对于烦恼的灭除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他怎么样面对烦恼。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那么这个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的人,他对于世间的快乐就慢慢的淡薄了,他也不喜欢去追求外道的经书的典籍,因为都是心外求法。也不喜欢亲近这些外道这个人,以及诸恶者,什么叫诸恶者呢?比方说屠儿,这个杀生的;或者畜养猪羊鸡狗,虽然你没有杀生,但是你养这个众生等于助杀。或者是猎师,也是杀生的。或者炫卖女色,做婬女的。这种磁场不好的,你很自然的就会把他避开来,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两个不同道,这个是很自然的远离身口意三业的过失。第二个我们看成就善根福德。看第二段:是人心意质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那么这个成就大乘圆顿善根的人,他的内心就特别的正直,它这个正直的意思就是,你这个人不谄曲,一个人,经常打妄想的人,这个人心就不正直了。你能够离相清净,发菩提愿,就正直。而且有正憶念,而且有福德力,正憶念是善根,福德力就是福德。所以有善根就有福德。第三个调伏三毒三慢。看经文: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那么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种大乘圆顿善根的人,他就不容易被烦恼所恼害,当然他有烦恼,但是基本上他不会随顺烦恼而转,也不会被嫉妒,嫉妒就是不耐他荣,还有我慢、邪慢、增上慢这三种慢。这个我慢,就是执著有一个我,所以把自己给高举了。邪慢就是他有这个邪见,这个邪见产生高慢,就是说,他自己没有功德,但他自己认为他有功德,这是邪慢。第三个是增上慢,就自己有少分的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广大功德而轻慢他人。这个高慢,从大乘佛法来说是障道的,小乘佛法是高慢不障道,大乘佛法是障道。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那么这个人名利淡薄,而且能够成就普贤的行愿,那当然就快速成佛了。一个人成就大乘善根在灭除恶法,他的特色就是,任运生起防非止恶的功能。这菩萨戒上说就是,你依止《梵网经》,要依止《梵网经》才算,你依止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成就大乘圆顿的戒体,这个人是什么情况?譬如大海不容死尸,就是你这个人变成一个,你的内心变成一个大海了,虽然你里面很多的脏东西,但是你丢了一个尸体进去,这个大海它迟早会把尸体,把它推到岸边去。因为大海已经容不下死尸了。就是说,你有烦恼,我有烦恼,他也有烦恼,但是我受持《法华经》的人,我在突破烦恼会比你们快,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开始就安住在清净心,就是说,你这个人,你认为烦恼是真实的,说欸,这就是我的个性,我改不了,你果然改不了,你果然改不了。所以说我们要知道,是我们抓着烦恼不放,你譬如说,烦恼,我烦恼很重,你讲这句话的时候你烦恼就很重了。你要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烦恼。所以为什么今天六祖大师在修行的时候,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好过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因为你一开始就认为这个灰尘是真实的。你一个镜子这么多,你这灰尘是真实的,你修到什么时候?所以诸位,你不是努力修行你就能够突破,关键是你依止的真理圆不圆满。你老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那你果然就业障深重了。就是你一直认为,你这个镜子上面很多灰尘,那你就那今天拨一点,明天拨一点,就时时勤佛拭。你要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灰尘的。所以同样的烦恼,你用不同的方法去对治,进步的程度不同。当你是变成大海的时候,你对治烦恼就很容易了,就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显现胜因,就是说,你成就了一个殊胜的大乘圆顿的善根,相同的烦恼放在你的心中,你很快突破,这种殊胜的因地。好,我们看戊三、述以近果。看经文: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好,这第一段,讲到远果,就是未来的果报。你依止这个大乘圆顿善根,在末法时代,你这个人就有五种功德:第一个趋道场。你是一个凡夫,但是你依止普贤行愿,开始每一天老老实实受持《法华经》,就你这个人不久当成就成佛的道场。不久,时间的问题。第二个破魔众。你成佛以后降伏魔众。第三个成佛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四个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第五个升法座为大众说法。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已经正确的走上成佛之道了,就是你这个人走上了高速公路了,这个方向正确了,到达目的是时间的问题了。第一个远果。我们看近果。看经文: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那么普贤菩萨,佛陀就招呼普贤菩萨,若于后世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读诵《法华经》,这个人就不再追求各种的四事供养了,因为他的内心淡薄了。所以生活就要随缘度日,不再攀缘外境了。所愿不虚,他的内心的菩提愿是真实不虚的,不容易动摇的。所以这个人即便在现世,都能够成就广大福报。所以大乘圆顿种性,这个修行叫做修行上路了。我们凡夫最大的麻烦就是怎么样?修行不上路。你今生修人天福报,来生退转,第三生修行的时候修二乘,所以你这个方向不断的变来变去。所以这个三乘的善根它的问题就是,你没有真正进入到这个佛道的这种路上。那为什么?因为你因地不对,因地不真。那你今天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你今生不但大善根、大福德,而且你是关键是什么?从成佛之道,你修行上路了,直趣佛道。好,我们看戊四、攘其外难。看经文: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那么佛陀最终,慈悲心,来预示这个罪报,来使令众生知过必改,不相恼也。所以他先列明罪福果报,说有人了轻毁,轻毁受持《法华经》的人,他怎么说呢?他说你这个人是个狂人,不切实际,空作是行,终无所获,你只知道整天在佛堂里面诵《法华经》,你这样子也不修福也不修慧,终无所获。那你这样子去轻慢、毁谤受持《法华经》,会有什么罪报呢?当世世无眼,因为你破坏了众生清净的法眼,所以你就没有眼睛了。反过来,你看到有人受持《法华经》,你供养赞叹,那么你今世就能够得到殊胜的果报。叫做花报。先简单的说明这个罪福果报。第二段就详细的说明轻毁的罪报。看经文: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在,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如果你见到有人受持《法华经》,你指出他的身口的过失,那你指出他的过失,这个过失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不管是事实不是事实,你只要在大众指出他的过失,这个人现世得白癞病,白癞病就是类似我们现在的麻疯病的,得到以后全身溃烂。或者你轻视取笑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当世世牙齿疏缺,牙齿有缺漏。那么丑唇,你这个嘴唇就是下垂或者歪斜不正。或者是扁鼻,这个鼻子就扁塌。手脚缭戾,这个手脚弯曲,这手脚伸不直。眼目角睐,眼睛就是斜视了,眼睛没办法往正面看,就是斜视。身体臭秽,身体有臭秽的味道。或者恶疮脓血,身上长这个恶疮,流脓流血。或者水腹,水腹就是你经常这个胃消化不好,胀气。或者短气,就是有气喘病。以及诸恶重病,诸恶重病古德解释就是各种癌症等等。这个就是你毁谤这个受持《法华经》的过失。我们前面一再说过《法华经》的住世是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直接影响到三宝住世了。你今天障碍《法华经》的流通,等于是障碍三宝的流通。因为没有《法华经》那就不能成佛了,那只能在三乘的果报打转。所以你今天毁谤《法华经》,断了未来的佛宝,那么没有佛宝就断到法宝,没有人出来说法,那你就断了僧宝,就三宝就断了,所以这个过失很重。所以佛陀在最后就是悬示罪过,让大家知过能改。看戊五、信受功德。看经文: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所以最后结劝,普贤菩萨,假设有人能够看到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你应该要起身来恭敬迎接,这个人是未来之佛道,成佛的,他已经正确的走上成佛之道,那快慢只是他精进的时间问题了。好,我们看最后的丙四、闻品受益。先看第一段丁一、闻品利益。看经文: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佛陀宣说《普贤菩萨劝发品》的时候,在法华会上有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成就了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就成就假观的智慧,通达了一念三千的思想。也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菩萨,具足普贤道,那么具足普贤道就是成就等觉菩萨了。好,我们看丁二、闻经利益。看经文:佛说是经时,普贤等诸菩萨,舍利弗等诸声闻,及诸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受持佛语,作礼而去。佛陀说《法华经》以后,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声闻众,还有与会的诸天龙,还有人非人等,一切大会,那么内心皆大欢喜,受持《法华经》的法义,作礼而去。好,我们看最后的附表六十。我们把整个《法华经》的修学,做一个结示劝修。首先我们看第一段,先把它念一遍:一、理观,内观真如即空,观心性无生,清净本然即假,思诸法如梦,性具万法迷,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悟,是心作极乐,是心是极乐《法华经》的修学根本,就它理观的智慧,就是你修行,你不可以直接去修行,理论上不可以。你要提升你的知见,你要把凡夫的知见提升到佛的知见。那怎么做呢?你要内观,内观你一念心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那么当你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你观心性本来无生,你就会了解你的内心的本来清净,就所有的妄想都是外来的。那么你了解清净的时候,你同时也会知道即假,就是你这个清净心它不是顽空,它随时可以变现万法,就是说,诸位,为什么法身菩萨能够普现色身三昧?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因为我们失掉了清净心,所以这个即空是关键,一个人能够了解即空,你把所有都放下的时候,你自然就自在了。所以它的核心思想在即空。所以,为什么《法华经》用迷悟来论断十法界?就是迷,你就在娑婆轮转,悟了你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在临命终很重要,诸位。净土宗它也是一种圆顿法门,圆顿法门基本上就是用心力来转业力的,所以为什么他能够带业往生?诸位,有些人带业是不能往生的,你知道吗?你如果执著业力是真实的,你业就没办法带了,没办法带了。因为业力它为什么能够掌控你?因为你执著它是真的。那它的业力对你的影响力就很大了。所以为什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就是说,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他一定要怎么样呢?他一定要相信,你的内心本来清净,本来没有业力,然后再憶佛念佛,这个时候才能够把业转过去的。那你今天如果不能够憶念内心清净,你还是打妄想,你这个念佛的时候这个业就不能带了。所以他这个关键在清净。因为清净心,所以你才能够在一切法都自在。所以这个迷悟是关键。就你迷了清净心,你对一切法就很被动了,这个法就变成它来掌控你了。所以这个清净心是关键。那么依止清净心作根本以后,第二个就是发菩提愿。看第二段:二、发愿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50 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普贤菩萨一定会给你人护跟咒护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50法华经讲记150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18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七十九面,我们看已二、教以内法。这一科是讲到《普贤菩萨劝发品》,那么就在佛陀即将讲述《法华经》圆满的时候,普贤菩萨领导了无量无边的法身菩萨,来到的法华会上。那么干什么呢?普劝大众发起时空无尽的菩提愿,透过这个菩提愿的摄持,让整个《法华经》的修学更加圆满。那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普贤菩萨,他在整个佛教界的定位是如何?《华严经》上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如果我们今天把整个佛法当作一个大家族的话,佛陀当然是一家之主,他确认了整个家族的决策、方针。但是怎么去实践、落实呢?当然是当家师,就是佛法的长子。就是十方诸佛的所有的理念要实践,一定要普贤菩萨的时空无尽的愿力,来把它落实。《法华经》也不例外,那么《法华经》前面讲到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佛陀强调所谓的理观的智慧,但理观的智慧我们今天学完以后,要把它落实到平常的定课,要去受持、读、诵、书写、说法的时候,这个中间的菩提愿就很重要了。那么为什么智慧要菩提愿的摄持呢?这当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破除障碍,我们凡夫修学跟圣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有障碍,圣人没有障碍。我们什么障碍呢?内有烦恼,外有业力,所以我们凡夫修学是带业修学,内忧外患。那么有障碍的修学就有问题了,比方说,你遇到的逆境,这个逆境超过你的负荷,你身体的病痛,外面的干扰太厉害了,那你可能产生退转,因为你在修一心三观的时候,一开始修一念的自性清净心,安住清净心。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愿力的摄持,你遇到外在的逆境的刺激,很可能退大取小,这种例子很多的,尤其在五浊恶世。第一个遇到逆境,退大取小。第二个遇到顺境,追求人天果报。当你读诵《法华经》的时候,可能福报现前,那你这个时候就放弃了你的目标,去追求人天果报去了。那么这种障碍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只是一个烦恼业力,这个可能让我们修行的时间延误,但是你善根的退转,这个是不可弥补的,就你等于是忘失了你最初的发心。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地提醒我们,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在整个智慧的观照的旁边,一定要时时刻刻有一个菩提愿,来提醒我们,摄受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我不求人天福报,我也不求二乘的偏空涅槃,我就是直趣佛道。所以这个菩提愿,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它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引导跟加持,这第一个,破除障碍。第二个让我们功德圆满。我们凡夫,这个我爱执没有消灭,他是有私心的,我们在读诵《法华经》的时候,在修学《法华经》的时候,难免都会想到自身的安乐,就忽略了有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他也在痛苦当中。所以,当我们发起菩提愿: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你这样子的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去读诵《法华经》,那这个力量就不一样了。你是为了解决一切众生的痛苦,去诵《法华经》,跟你解决你自身的痛苦去诵《法华经》,这个功德是不一样。就是说,你发起广大的菩提愿,你受持的每一部《法华经》叫无尽灯,譬如一灯燃百千灯,虽然你只是一个小小的读诵,但是你发心大,所以你这个灯就可以不断的不断的,一个灯传到两个灯,两个灯传成四个灯,变成无尽灯法门。为什么?菩提愿的摄持。所以,当我们有理观智慧的时候,再加上菩提愿的摄持,破除障碍,功德圆满,你再去落实到你的行门的功课,那就是一佛乘的修学了。那就是为什么到最后一品的时候,普贤菩萨要现前,就是把这个功德把它补齐,就是整个《法华经》的修学,不能只有理观的智慧去读诵,要把理观的智慧加上菩提的愿力,这样子才去读诵,就更圆满。好,我们看讲义。前面讲到普贤菩萨劝我们发愿以后,他也誓愿来加持我们,这以下教以内法,教我们怎么去受持《法华经》。那么有三个方法,先看第一个,庚一的行立读诵,看经文: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那么这个地方讲到,名字位的修学《法华经》,叫做若行若立,读诵此经,它有四种方法:这个行就是经行,你在经行的时候。第二个你站立的时候,这个站立也包括了你坐着的时候。你若行若立,或读或诵,这个读就是照文,叫做读;诵就是背诵。总而言之你在读诵《法华经》的时候,因为你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所以你等于是启动了普贤菩萨的本愿。普贤菩萨前面说,你只要能够发起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我一定会乘六牙白象再领导各位的法身菩萨,而自现身。这个现身当然是暗中加持的。为什么现身呢?一方面供养、守护这个受持者,来安慰其心。另一方面,为了供养《法华经》。读诵《法华经》是我们很重要的功课,《法华经》一路走来就要我们读诵,因为名字位,我们很难离开文字去深入一心三观,因为这是不思议境,这是佛的知见。我们凡夫的有所得心,往往看事情是对立的,要么就是空,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对,要么就错。他很难离一切相,离开了善恶相、空有相,而安住在一念的清净心。那么这个时候你能够受持《法华经》,普贤菩萨就说,你如果能够依止清净心菩提愿,来受持《法华经》,他就现身,还暗中加持你,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看庚二的常坐思惟,看经文: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共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那么前面的修学,是约着名字位的散乱心的情况,叫做若行若立,读诵此经。这以下约著五品观行位,五品观行位是怎么修《法华经》的呢?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前面是偏重在动态,这以下呢,五品观行位他有禅定的摄持,所以他在读诵以外,外加静坐,在寂静的心中,来深入的思惟一心三观的妙义。那么这个时候,因为他发起清净心、菩提愿,就是随顺普贤行愿,所以普贤菩萨在静坐的禅定中也现前。那么现前,这个人如果在读诵《法华经》的过程中,心中有所忘失一句一偈,那普贤菩萨暗中教之,而且跟他一起读诵,使令他能够通利、圆满。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你如果有一点忘失、障碍,普贤菩萨会帮助你,让你能够通利。你继续的用功下去,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我们前面讲过,五品观行位是属于凡夫,他没有破无明、证法身,所有没有破无明、证法身的人要见佛菩萨一定是在定中,除了你能够达到见道位,随时见佛。这个时候五品位的人是在定中,见到普贤菩萨现前。那么普贤菩萨现前的时候,那因为菩萨大功德境界,所以这个人就是心生大欢喜,法喜充满,就更加的精进,最终以见我故,那么就在一念的相应慧的加持之下,在普贤菩萨的见证之下成就法华三昧。成就法华三昧你一定会得到三种陀罗尼,第一个旋陀罗尼,旋陀罗尼就是旋有入空,成就了一心即空的清净心。百千万亿的旋陀罗尼就是假观,你证得空性的时候,你同时能够证得假观,你知道一念心性虽然清净,但是它能够依止你的愿力,能够随缘显现十法界的依正诸法,能够有这种自在力。第三个法音方便陀罗尼,这中观,就是空有无碍。那么前面的名字位的现身是暗中加持,这以下的就是清楚的现身加持,而且印证成就法华三昧,这个是约五品位。好,我们看第三科三七精进。这个地方分成两段,先看第一段,看经文“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那么前面的行立读诵,常坐思惟,都是平常的定课。这以下讲到,如果你要能够在三七日当中,息诸缘务,加功用行,那么这以下讲出他的方法。就是你在后世后五百岁,佛灭度以后,后五百岁等于是经历过二千五百年,到了末法时代。那么末法时代的时候,你不管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你不管是一个求索者,或者受持者,求索者就是你对《法华经》是一个初学者,或者你对《法华经》已经非常熟悉了,你能够把《法华经》的法义,受持于心中不忘失,不管你是初学,不管你是久修,总之你在读诵、书写的时候,在三七闭关的时候,修学《法华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一心精进。一心精进就是说,你除吃饭、睡觉以外,你其他时间就是做功课了。做什么功课我们待会再说。满三七日的时候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普贤菩萨发愿说,你如果是依止普贤行愿来修学《法华经》,而且是三七日的闭关,我一定会现前。我一定会现前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是五品位,那我会让你看到,如果你是名字位,那我现前你看不到,那叫做暗中加持。那么这个时候,现前,如果你是五品位以上,还为你说法,让你示教利喜,让你闻法受益而心生欢喜。这个是讲到三七的闭关的修行。这个讲到修学止观。这以下讲到普贤菩萨的护持的方法,包括人护跟咒护。看经文: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惟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咒,即于佛前而说咒曰:阿檀地,檀陀婆地,檀陀婆帝,檀陀鸠舍隸,檀陀修陀隸,修陀隸,修陀罗婆底,佛陀波羶祢,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萨婆婆沙阿婆多尼,修阿婆多尼,僧伽婆履叉尼,僧伽涅伽陀尼,阿僧祇,僧伽波伽地,帝隸阿惰僧伽,兜略阿罗帝婆罗帝,萨婆僧伽地三摩地伽兰地,萨婆达磨修波利刹帝,萨婆萨埵楼驮憍舍略阿[少/兔]伽地,辛阿毘吉利地帝。好,那么这个地方讲到普贤菩萨,他是怎么样护持修行者,第一个用咒力。普贤菩萨他讲了一个陀罗尼咒,就你要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你就能够得到这个咒的加持。这个加持有什么好处呢?无有非人能破坏者。这些一般的鬼神是不能伤害你,乃至于不为女人所惑乱。那么一方面人护,我也是经常的能够现身,暗中的加持你。所以这个就是人护跟咒护。这个三七的修学,我们简单讲一下。古德讲得比较清楚,就是说,你如果说平常做功课,平常做功课可能就进步比较慢,点点滴滴,那如果你觉得你想要做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你安排了三七的闭关,那你要注意六法,要具足六法:第一个严净道场,闭关修学跟你平常的动态,你可能等车的时候拿《法华经》读一段,这都是可以的。但是你闭关加行,这有一定的规矩,你一定要有一个道场,有一个严净道场。你要有个佛菩萨的圣像,香花灯烛的供养,这有一个清净庄严的道场。第二个斋戒沐浴。在闭关当中你要受持斋戒,而且身体要沐浴,在方等经里面,方等忏,你一天至少要洗两次澡,而且你在修忏的衣服,跟你平常睡觉吃饭的衣服要分开的,要特殊的干净的衣服。你做功课的时候,有一定的衣服要穿的,要斋戒沐浴。第三个祈请三宝。你在修行的时候一开始要祈请十方三宝,那包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普贤菩萨,等等。你要祈请三宝现前。第四个忏悔发愿。大乘的正修之前,都要先灭罪,说你要有一个忏悔主,比方说你修大悲忏,就是观世音菩萨忏悔主;你修八十八佛,就是普贤菩萨做忏悔主。你要有一个忏悔、发愿的一个过程。第五个就是读诵经典,就是正修了。那么读诵经典以后有一段时间静坐,第六就是修学止观。所以它的整个正修有包括,礼忏、读诵、修止观这三个主题。那一天比方说你一支香是一半小时或两个小时,那一天就是六支香到九支香,不断的这样做下去。当然这个地方,都强调要以普贤行愿作根本,其实普贤行愿在修学,它的应用很广,你看那个八十八佛,也是以普贤行愿作它的根本,它最终也是会归到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所以我们在诵《法华经》最后也可以,把它会归到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来提醒自己,我们依止时空无尽的菩提愿在修学。好,我们看下一段。已三、覆以神力,看经文: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那么普贤菩萨对于修行者有两种加持:第一个咒力的护持。若有菩萨能够受持听闻这种陀罗尼咒,是普贤菩萨的加持,用咒力来加持你。第二个是人的加持,就是神通力,若《法华经》能够在末法时代流通,使令大家如法受持,那么这个都是是普贤菩萨的三昧神通的加持。所以普贤菩萨就是说,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普贤菩萨两种加持,一个是咒护,一个是人护。咒力跟三昧神通的加持。这个佛菩萨的加持,当然每一个佛菩萨,他可能针对某一部经来加持。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一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结夏安居,有几个外来的行脚比丘来参加我们僧团的结夏安居。我私底下就跟一个行脚比丘聊天,他平常就是修行就两个法,第一个是拜忏,一个诵《法华经》。那我就问他说,那你平常拜忏、诵《法华经》,有没有什么感应?初学者对这个感应,诸佛菩萨的感应是比较好奇。他讲一句话很重要,他说,他说我们修行不能靠感应来支持我们,要靠信心。他说怎么要靠信心呢?他说你受持《法华经》,你有三分的修行,你自然会有七分的感应。而这七分的感觉你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它冥冥当中帮你化解了灾难,冥冥当中增长你的福报,这句话很重要。冥冥当中的加持,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叫做显机冥应,终日无感,终日无悔。所以,我们不要看到普贤菩萨的加持,我们就好像在期待普贤菩萨的现身,这个都是不对的,就是说,终日无感,终日无悔,就是佛菩萨的加持,他可能就是在你暗中,帮你消除了罪障,帮你增加了福报。但是我们不能够去执著这件事情。就是,还是那句话,你相信,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你就是修行要靠信心,而不要去靠心外求法的感应,这样你才不会出事情,也比较能够持久。所以普贤菩萨就是保证,你只要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我一定会给你人的护持跟咒的护持,是决定的。好,那么在这样的修学当中,就产生了殊胜的因地,看已四、显现胜因。看经文: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那么你如果能够依止前面所说,你能够发起广大的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这是名字位,或者如果你是观行位,除了受持读诵以外,再加上正憶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你能够去修学止观,那么这样子你就是在修学普贤行愿了。普贤行愿就是一个一心万行,万行一心的一个时空无尽的广大的修学。那么这个人决定是过去生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就是说你学《法华经》以后,你能够发起广大时空无尽的普贤行愿: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普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用这种心态来诵《法华经》,你这个人绝对不是今生才修学的。你已经过去生,生生世世在无量诸佛所,当然也不一定在正法时代,可能是在末法时代,像法时代。你已经怎么样?深种大乘善根。而且你在今生当中,为诸佛如来手摩其头,你会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摄受。我们前面说过很多事情,十方诸佛,这个世界上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每一个佛成佛以后,他一定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这个因缘有浅深的差别,真的有些人能够进入到诸佛菩萨摩顶加持的范围,有些人就进不去。就是你今天,简单的讲,你要顺从佛心,顺从佛志。你能够对佛陀的,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那么佛陀心是什么呢?当然佛陀心是清净心,离相清净。佛陀什么愿呢?佛陀的愿就是时空无尽的菩提愿。你今天能够以清净心菩提愿,来受持《法华经》,那你等于是入了佛陀的长子之列。你说,欸,我没有修六度万行,我一个生死凡夫,长子只看本质,不看资粮力。就是你阿罗汉,阿罗汉不可思议,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但是阿罗汉他没有安住清净心,没有发菩提愿,他只能叫做庶子,年纪大的庶子,还是一个偏房之子,凡夫就是外子。就是说,我今天能够随顺佛陀的智慧,随顺佛陀的愿力,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你的本质已经进入了佛陀的长子,就准备要继承王位了。比方说,我们讲最简单的例子。上一品《妙庄严王本事品》,妙庄严王是什么人呢?他是个大国王,大福报又起邪见,诸位,一个人福报大又起邪见,这个人是,基本上就是没办法度化了,谁拿他都没办法。你要没有福报也就算了,你起邪见,人家讲话你还听得进去。你福报又大,又起邪见,这种人基本上就是断善根了,没救了。但是他在这一生当中竟然能够反转,那么忏悔,然后今生成就大乘见道位,除了他外在的善知识摄受以外,他这个就是大乘善根成熟,就过去生发过普贤行愿。就是说,诸位,有些人是很容易度化的,这是事实,有些人是真的很难度化,就佛菩萨在你前面都没有用,都没有用。因为你本身的根机跟佛陀落差太大,你不是佛陀的长子,你是佛陀的外子,整天在外面跑的儿子,佛陀看到你也没有用。所以诸位,我们自己善根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十方世界这么多佛陀,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幸运,就很快能够跟佛陀感应,得到佛陀摄受?比方说妙庄严王。那么有些人为什么他老也不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摄受?就是你的善根有问题。你不是佛陀的长子,你也不是佛陀的庶子,你是佛陀的外子,你整天打妄想。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胜因,就是说诸位,你能够发起普贤行愿诵《法华经》,即便你今生没有成就,你未来的那种善根力成熟,你未来是一个能够得到诸佛摩顶加持授记的范围,就是你容易度化。看已五、示以近果。近果就是来生的果报,这有两段,先看第一段。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大乘佛法的修学当然不是一生一世,如果说你今天依止清净心发起普贤愿,那么这个时候,你入了十方诸佛的长子的行列,但是你修到最后死掉了,死掉以后你依止这样修会到哪里去呢?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若但书写,就是说你就是名字位,你的观行薄弱,你只能从事修,就是说,什么叫事修呢?就是你读诵《法华经》的时候,你正念现前,你离开了文字相你的正念就消失掉了,你只能靠读诵来支持你的正念。但是没关系,你曾经有这样的善根,这种善根力,会让你生到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上。在忉利天,你临命终的时候有八万四千天女,用各种美妙的天乐来引导你,迎接你。那么到了忉利天以后,你就戴着七宝的头冠,在众多天女当中,受用各种的娱乐,内心快乐,当然你的善根力还在,你未来还是有得度的因缘。这是指的是名字位的中下品的闻思的智慧。那如果你是上品的修慧,就是五品位以上,会有什么情况?看经文:何况受持读诵,正憶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如果你是现生成就五品位,你能够对整个《法华经》的义理,能够正憶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简单的说就理观能够念念的现前。那么这个人在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的时候,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为千佛授手,十方诸佛来迎接你。使令你内心不会颠倒恐怖,正念分明,因此不堕恶道。那么到哪里去呢?到兜率天上内院的弥勒菩萨所。整个三界当中,唯一有菩萨说法的地方就是弥勒内院,所以很多人,没有求生净土的人,会到弥勒内院去。他为什么呢?第一个他不会空过时间,你要是到没有佛菩萨说法的地方,你享受快乐就把时间给耽误了,他能够继续修学。第二个理由,就是他能够随侍弥勒菩萨,因缘成熟的时候下降人间,在龙华三会当中得道。所以有很多人愿意求生到弥勒内院,而受持《法华经》是其中一个捷径。那么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在内院中也有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而且在外院当中,也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这一段蕅益大师说是就着这个人没有发起往生的愿力来说。所以蕅益大师说,若发净愿,则随其观行浅深,生四种安乐土。就是说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如果你又求生净土,那你就能够直接往生到品位高的净土去了。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看已六、总结劝修。看经文: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憶念,如说修行。那么总言之,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够成就理观以后,又发起广大的菩提愿,来受持、书写、读诵《法华经》,那么这样子就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所谓的摩顶授记。这前面讲过,第一个你的现世的利益,消除灾难,身心安稳。第二个来世的利益,生到忉利天跟兜率天。这是现世跟来世的利益。好,我们看戊二、誓愿护法。看经文: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士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那么最后普贤菩萨以誓愿力,来护持《法华经》。世尊,我以神通力故守护《法华经》,在如来灭后五浊恶世当中,使令它能够流通而不断绝。前面的普贤菩萨,是加持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这以下他也加持《法华经》这个法。就是《法华经》不能断掉,因为《法华经》它为什么不能断掉?从凡夫我角度,如果没有《法华经》,那会发生什么事?没有《法华经》,我们跟十方诸佛菩萨,基本上就永远隔离了,就没有所谓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件事情,就这个人在外面流浪就永远流浪下去了,他永远不知道他有家了。那么也就是说,整个圆教的修学的传承整个断掉了,如果没有《法华经》的话。那今天一个凡夫要修学,那只能透过三乘的权法,靠法力的摄受,就一步一步来。就是佛菩萨功德庄严,我是业障深重。那怎么办呢?我修皈依,我一步一步的慢慢的靠近你。虽然我现在业障深重,就是你的起修点就是什么?就从业障深重修起了,那就修到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了。那你得到《法华经》,那是你运气好,你得到捷径,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你的起发点不是从业障深重,你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站在一念的自性清净心,虽然说,欸,我打妄想,但是你好歹是名字位的自性清净心,这没有人可以否定你,它也是随顺于佛陀的自性清净心,就是我回了家,我什么都不懂,我好歹我回家了。我跟十方诸佛站在一个同一个水平线上,我发的愿也是十方诸佛同一个菩提愿,我虽然是一个佛陀的长子,排在最后面,但是我好歹是十方诸佛的长子。那么这种所谓的不二法门,真妄不二,凡圣不二,只有《法华经》有。它告诉你,你打妄想的心就是自性清净心,只有《法华经》有这个传承。你看其他的经都没有,其他的经就是,佛陀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打妄想的,你们两个不一样,就不一样。那怎么办呢?你慢慢修慢慢修,有一天你会跟他一样,这是渐教法门。所以有鉴于此,普贤菩萨他要护《法华经》,这个《法华经》不能断绝,这个是成佛的捷径。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再来讲下一段。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9 发愿不是让你做到,它是成就你成佛的格局,成就你成佛的种性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9法华经讲记149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11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七十六面。我们看丁五、结会古今。那么我们前面说到,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法华经》的一佛乘当然强调了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所谓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就是说,你不管修不修,它都是清净,它都是具足,跟你有没有修行没有关系。但是这不表示说,你什么事都不做,你的清净心、你的具足的功德会自然显现,也不是这样子。所以佛种从缘起,虽然具足,它要靠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去把它开显,把它启动起来,把它激活起来的。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不生灭的心性,要生灭的修学去激发它,就造成了真如受熏。我们看妙庄严王这一生的经历就知道了,他由于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启发以后,他也要出家的精进修行,才能够成就净功德庄严三昧的,只是说,他先成就理观再事修,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好,我们看丁五、结会古今。那么佛陀讲完这一品以后,就把这个古今的这段因缘,把它开展出来。好,我们看第一段,看经文: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这一段就把这个名号给讲出来。说,佛告大众,于汝意云何?那么过去的妙庄严王是谁呢?就是现在法华会上的华德菩萨,现在已经成就法身了。那么净德夫人是谁呢?就是在佛前,佛陀放光东照具足各种功德庄严相,来自于东方的妙音菩萨,妙音菩萨就是,他的前身就是净德夫人,哀愍妙庄严王故而做他的眷属。那么在彼王中生,而示现在光明庄严国土中出生。那么这两个儿子呢,这个净藏就是药王菩萨,净眼就是药上菩萨,这两个兄弟。这个地方先把这个名号讲出来。这以下赞叹药王菩萨的功德,药王、药上菩萨的功德,看经文: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陀就赞叹药王、药上菩萨,他过去生已经成就如是广大的三昧神通的功德。这功德哪里来的呢?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修福修慧,所以成就这个不可思议的诸善功德。所以如果有人能够了知这两个菩萨的名号,那应该要把握机会,去礼拜、供养、赞叹药王、药上两位菩萨,因为他是众生的大福田。好,这个是结会古今。我们看丁六、闻品进道。看经文: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佛说是《妙庄严王妙本事品》的时候,法华会上有八万四千人内心远离烦恼尘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这个慧眼是见真理的,法眼是见俗谛的,所以它能够通达一切法的差别相。那么从叛教来说,蕅益大师说,得法眼净最少六根清净位,也可能是分证即佛,就是在六根清净位跟见道位中间。这个就是《妙庄严王本事品》。妙庄严王,我们看他这一生,他是一个大国王,福报大,所以这种人高慢心重。高慢心重的人,福报大的人又起邪见,基本上是很难度化了,这个人基本上没办法度化了。那为什么能够度化呢?当然就是佛种从缘起,因为他的善根福德力太强了。所以佛法讲,真能破妄,就是你不管你这个人多么颠倒,关键是你那个真实的力量够不够。就好像说这个房间,你不要管这个房间是三千年五千年黑暗,关键是你有没有光明。因为再大的颠倒它也是一个虚妄相,它永远禁不起真实光明的考验。所以说,欵,我这个人以后,我是不是容易成就得度呢?你不要管你的烦恼厚薄,也不要管罪业深浅,就是你的善根福德要够,问题在这。你善根福德力够,就妙庄严王他那么难度化,都有办法在今生成就圣道。我过去,我1987年读佛学院,我1990年毕业。我90年毕业的时候,忏公师父就透过侍者打电话给我,他要我去莲因寺住一段时间,老人家这样讲,当然就依教奉行。我们就行李简单打包一下,就到莲因寺去住。我记得是在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时候,我在念佛堂拜佛,跟大家一起拜佛,拜到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因为那个念佛堂旁边外面有一个电话,电话响了。电话响了,我们是外来的客比丘,我们不敢随便接电话,就一直响一直响,后来都没有人接,很奇怪。那一次刚好都没有人去接电话。这吃午餐的时候老人家就说话了,他说今天早上的电话一直响都没有人接,人家可能是要我们寺庙回向的,有紧急情况的,这都没有人接,这样不好。他说,我们要多体验体验,给人家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欸,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对我深深的影响到,就是说,别人在修行当中有困难的时候,你适当的开导他,拉他一把,表面上我们在帮助别人,但是诸位你知道吗?你点点滴滴的力量是回馈到你未来的因缘,就是他有困难的时候你出手去开导他,他可能这一念就转过来,关键时刻嘛,他有善根,欸,你说,你要不要来读诵《法华经》,结果他听你劝,他读《法华经》,这因缘就变了。那么我们对众生所释放的,给人家的方便的因缘,总有一天它就会积累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就变成给你自己方便了。所以这个地方是这样子。就是善根力福德力,是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是这样子的。好,我们看下一品。这一品看讲义三百七十八面。这是最后一品,就是《普贤菩萨劝发品》,好,我们先看附表五十九,《普贤菩萨劝发品》。好,我先看第一段的解释品目。看讲义:一、解释品目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如《大佛顶经》云: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奖励名劝,引导发心名发。此品明普贤菩萨远在他方世界,具闻法华,欲令自行化他,永永不尽,故来灵山胜会,劝发大众生起信愿,如法受持,故立如是品名。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个体性周遍曰普,那么他成就了清净心,清净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是普。第二个随缘成德,那么依止清净心产生的菩提愿力,这个就是贤。所以这个普贤菩萨,就是依止清净心跟菩提愿,而成就广大无尽的普贤行愿而立名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这个普贤菩萨我们看《大佛顶经》说,我用心闻,就是普贤菩萨他依止清净心跟菩提心,这两种心来闻,这个闻就是智慧观照了。菩萨的六根都是智慧。那么在这个观照当中,他能够分别众生的各种的知见,他是一个人天种性,二乘种性,菩萨种性等等,各种种性的差别。若于他方恒沙世界有一个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愿,什么叫成就普贤行愿?就是你能够依止清净心、菩提愿来修任何法门,都是普贤行愿。表示你就是顺从普贤菩萨的功德。所以就感应普贤菩萨,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修行的处所。就算你是一个凡位的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够真正的见到我的身相,但是我在暗中来摩顶,加持、安慰这个人,使令他快速成就。就你只要修普贤行,普贤菩萨就与你同在,是这么一个意思。那么他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其实一开始他不是在娑婆世界,就是世尊讲完《法华经》,即将讲完的时候,普贤菩萨跟他无量无边的眷属,从东方世界以三昧神通来到娑婆世界,来劝大家修普贤行,来做一个收尾。所以他奖励大家,鼓励大家,发心修普贤行愿。所以这品的普贤菩萨他远在东方世界,他听到世尊讲《法华经》以后,欲令自行化他,永永不尽,所以来到灵山会上劝发大家,产生广大的信愿,如法受持普贤行愿,才安立此品。那么什么叫普贤行愿?简单的讲就是依普成贤,你先安住清净心,然后再发起广大的菩提愿,那么你就是成就普贤行愿。好,我们看经文要义。请合掌:二、经文要义一、大乘菩萨道,以大智慧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始,以大愿行,成就万德为终。始终一贯智愿相成,故本经以普贤劝发作全经之终,谓唯智与愿,相辅相成,而能自行化他,受持弘通妙法也。好,我们看第一段。那么大乘的菩萨道它的整个修行,以大智慧来做一个开始,所有的修行都是以理观作基础的,就是你修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精进、禅定,都要以这个智慧的马车作引导。但是最终的落实当然就是菩提愿了,以菩提愿做一个落实的终结。所以智、愿,智慧跟愿力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本经以普贤劝化来作为全经的最后的落实,因为智慧跟愿是相辅相成,而能够成就自行化他。好,我们看第二段:二、此品佛告普贤菩萨及与会大众,应成就四法,以为修学本经之正行,并兼修五行,以为修学之助行。正助合行,于六度中,随修一法,皆名普贤行。亦即受持弘通法华,能为十方诸佛护念,将来皆当作佛。那么这一品的大意呢,就是普贤菩萨跟与会的大众,那普贤菩萨劝勉大众应该成就四法,来当作本经的正行。这个四法,前三法就是跟智慧有关系的,那么第四个法是跟愿力有关系的。这的加起来就是清净心跟菩提愿。那么依止这个清净心、菩提愿的四法,你再去修这个《法华经》的五种助行,五行就是受持、读、诵、书写、说法,那么这样子,正助合行,你所修的任何法门都叫普贤行愿,都能够得到十方诸佛护念,而且快速成佛。所以这段经文简单来讲就是说,普贤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劝我们能够把《法华经》的智慧,再加上菩提愿,而成就普贤行愿,那怎么修普贤行愿呢?两个重点:第一个成就四法;第二个修学五行。这个就成就普贤行愿,就两个重点。好,我们看讲义三百七十八面,乙三的约自行劝流通。那么自行的功德要圆满,除了你的理观的清净心,还要加上广大的菩提愿,才能够使令自行功德圆满。看第一段的经家叙仪。看经文: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那么尔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讲完《妙庄严王品》的时候,《法华经》即将圆满,这个时候普贤菩萨他以四种功德力,第一个自在力,这个自在力,蕅益大师解释是一个心力,心灵的力量,他心里有什么力量呢?就是清净心、菩提愿,这两个作根本,心力。第二个神通力。神通力就是法力,普贤菩萨他成就各种的三昧神通的法门,就是法力。第三个是威德力。这个威德力就是众生力,他长时间广度众生的,跟众生广结善缘,为众生所恭敬、皈依,这个众生的因缘殊胜,叫做威德力。第四个名闻力。他这个应化身能够普遍十方现身说法,广结法缘,名闻力指的是应化的现身的力量。那么普贤菩萨这四种功德力,跟他的同修普贤行愿的眷属有多少呢?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世界来到娑婆世界。那么所经国土也是一样,普皆震动,雨宝莲花,作无量百千种种伎乐,这个就是标准的普现色身三昧。当然每一个三昧的浅深不同,所以他的庄严相不同。所以这个普现色身三昧不是只现正报,他的依报也是有关系的。而且又与各国土中的无数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个八部鬼神所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了娑婆世界以后,在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表示对佛陀的恭敬、皈依。这个普贤菩萨几乎是所有大乘菩萨的收尾,你看《华严经》到最后也是,以普贤行愿作收尾,《法华经》强调一心三观的智慧,最后也是以普贤菩萨作收尾,所以智慧如果没有菩提愿摄持,你的自行功德不圆满。这个佛法里面讲,这个愿力就像仓库一样,当然我们积功累德,一定是以这一份智慧来引导,智慧引导布施,智慧引导持戒,智慧引导忍辱,来成就广大的功德。然后呢?然后当然用这个广大的时空无尽的愿力,来摄持这个功德才不会失掉。所以这个所有的智慧作起头的,一定以普贤行愿作收尾,所以普贤菩萨在《法华经》讲完的时候也是一样,最后来到这里来劝我们发菩提愿,落实普贤行愿。看丙二的普贤正式的劝发。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普贤菩萨,当然佛陀在世,他也不能够直接开示,就用问答的方式请佛陀开示,用问,看经文: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唯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普贤菩萨就用问的方式来白佛言说,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我天耳遥闻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因此我跟我的无量无边百千万亿的眷属,来这个地方听法。那么他以下就正式的请法。第一个请法,惟愿世尊当为说之。第二个请法,云何能得是法华经?那么当为说之就是说,前面您老人家讲这么多的道理,到底要怎么样能够落实到自行的功德?就是自受用的功德,就是当为说之。云何能得是法华经,就是怎么样落实到化他的功德?我怎么样去流通弘传,就是问那个自行化他,就是不管自行也好,化他也好,应该怎么样自行化他?当然依止智慧是不够的,所以他要佛陀能够把它补齐。看佛陀怎么回答,看经文: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好,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我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成就以下四法,那么成就以下四法,其实就等于成就普贤行愿了。那么你在如来灭后就能够成就自行化他的圆满功德。哪四法呢?这个四法,前面三个其实佛陀在前面都讲过了,他要补齐的是第四个,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好,我们先看第一个,为诸佛护念,这是一个理观的基本功,就是信解。怎么样信解呢?蕅益大师解释:开众生知见而显佛知见。那么你一个人要为诸佛护念,当然每一个佛都有大悲愿力,那谁能够到佛陀的大悲愿力的光环当中呢?就是你要能够建立佛陀的知见,简单的说就是说,你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你爸爸再有钱也没有用。你爸爸很喜欢帮助你,他也发愿来帮助你,但是你老也不在家,所以佛陀的光明永远照不到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成就诸佛护念,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你用凡夫的知见去推动你的六根,那谁都救不了你。所以,你要变成诸佛所摄受的范围,第一个顺从佛陀的知见。虽然你没有证得,起码你是顺从。这第一个,这是名字位。第二个植种德本。这更高一些了,这个是观行位跟相似位,那么什么叫植种德本呢?蕅益大师解释,若佛知见开,则般若照明。你不是只有信解,你还能够,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观照力产生调伏,就是包括观行位跟相似位,产生调伏了,更进一步了。第三个是最好的,入正定聚。就是你这个破无明证法身,入了大乘见道位。那么你不管是诸佛护念,你不管是植种德本,你不管是入正定聚,你都要跟发救一切众生心相应。也就是说,你能够发起度化众生的菩提愿,那么你就变成普贤行愿了,你可能是名字位的普贤行愿,也可能是观行位的普贤行愿,乃至于见道位的普贤行愿。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你就能够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这个普贤行愿,是你整个要成佛的捷径,就你成就普贤行愿以后,你虽修小法,功德广大。这个虽修小法功德广大,这个道理跟什么很像呢?就跟你受菩萨戒很像。有些人说,我不用受菩萨戒,我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我干嘛要去有这个仪式呢?不一样。我很想要誓断一切恶,我想要誓修一切善,我想要誓度一切众生,跟你受完戒以后,你不是很想要,我一定要誓断一切恶,我一定要誓修一切善,我一定要誓度一切众生,这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就是你很想诵《法华经》,跟你发愿: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故,我一定要诵《法华经》。那这个法门修起来,力道完全不同。所以当我们只有智慧观照,没有愿力的时候,那我们的修行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不能产生那种坚定的力量,不过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发救一切众生之心,这个重点在一切。什么叫一切?就是说,我怎么缘一切众生呢?这是怎么缘呢?很简单,你向外攀援的时候,你不可能把所有众生都缘进去,一定要缺漏的。但是你要内观的时候,自性众生誓愿度,就是我自性本来具足一切众生,那这个众生就一切了。因为你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十法界,所以众生法界也在你的一念心中。所以你今天能够称性而发的一切的愿,就是包括了一切众生,也包括了断一切恶,也包括修一切善,就是法法消归心性。这个受菩萨戒,它这个戒体的殊胜,就是因为它成就普贤行愿。普贤行愿的特点在什么?就是时空无尽的。比方说我们讲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其实没有一个人做得到。那有人说,欸,我受菩萨戒,我不是要应该务实一点嘛?我发这个愿我永远做不到。诸位,发愿.不是让你做到的,发愿是成就你的格局,就像佛陀在戒律上说的,说你为什么要发誓断一切恶呢?誓修一切善呢?誓度一切众生呢?他说你今天盖房子了,你也要把这个地买大一点,虽然你现在的钱可能只刚好盖大殿而已,但是你虽然盖大殿,你要有整体规则,你未来也盖一个观音殿、地藏殿,后边的多一个讲堂,你还有寮房。所以说,房子可以慢慢盖,但是这个地,你一开始就要买够大,你不可以盖到最后地不够了。我之前发的,我一开始说,欸。我这辈子我度一百个众生就好了,我就断三个恶法就好了。没有错你很务实,但是这个不是你发愿的本意,发愿是买地。那你真正落实事修的时候,那就要务实了,事修就是盖房子。所以诸位,发愿的意思就是成就你的成佛的格局,发愿不是让你做到。这个愿你今生是永远做不到的,所以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一切?就是它不是让你做到的,它是成就你一种成佛的种性,让你能够快速成佛。就是说,你虽然今生做的事是有限,但是有这个愿力的摄持,使令你能够顺从佛道,是这么一个情况。好,我们看丁二的誓愿劝发。那么普贤菩萨问完佛陀,怎么样落实普贤行愿的时候,依清净心跟时空无尽的愿力以后,他就要鼓励大家勇敢的发出来,誓愿护人,先看已一的攘其外难,看经文: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那么佛陀讲完成就四法以后,普贤菩萨就来劝发。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在后五百岁后五百岁等于末法时代,在五浊恶世当中有人依止前面的四法,发起广大的普贤行愿,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书写,乃至于说《法华经》的话,那么我当守护,我以我的普贤菩萨的功德力来守护这个人。怎么守护呢?除其衰患,令得安隐,消除他身心种种的灾难,使令他身心安稳,使令这些外在的鬼神,没有任何机会来伤害他。包括谁呢?包括魔王,或者魔子,或者魔女,这个女众叫魔女,或者一般的魔民,或者为魔所著者,就是这个人不是魔,但是他修行出差错了,为魔所著,那这个人他也会去伤害别人。或者夜叉跟罗刹,这个是吃人肉的鬼神。或者鸠槃茶,鸠槃茶就是魇寐鬼,做恶梦的。若毗舍阇,毗舍阇就是吸食精气的。若吉蔗,吉蔗就是起尸鬼。若富单那,富单那就是热病鬼。若韦陀罗,韦陀罗就是,这个用咒语使令这个死掉的死尸起来杀人,这是一种青色鬼。前面的诸鬼神,恼人者皆不得便。我们一般人,可能这个广大的愿很难发出来,说,欸,我发起就救度一切众生之心,可能内心会怯弱,所以普贤菩萨跟你保证,他说没事,你发出来,你发出来以后呢,你只要能够发起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我就保护你的安全,使令你能够除其灾患,令得安稳。先给你做这个保证,因为你就跟我同见同行了,你就顺从我的行愿了,那当然就能够进入普贤菩萨的保护的范围。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8 修行到底是要靠自己还是要靠善知识,看你是什么阶段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8法华经讲记148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11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七十三面,我们看戊三的劝亲觐佛。我们这一品讲到《妙庄严王本事品》,那么这一品的大意是讲到,妙庄严王这一期生命他做一个大国王,因为信奉婆罗门而堕入了外道的邪见,这个时候仰仗他过去生所积累的善根力跟福德因缘,而成就反转,乃至于成就圣道。那么这整个反转的过程,正如佛陀在《方便品》讲一个偈颂,说是,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佛陀作为一个福慧圆满的两足尊,他以他的大智慧光明来看诸法的现象,从理论上来说,叫做知法常无性。佛陀同时知道常住不生灭的一念的真如本性,他也同时看到了从一念真如本性所表现出来的因缘果报是生灭。所以,佛陀同时看到不生灭的心性跟生灭的因缘果报是同时存在的,就即空即假即中。从理论上,不生灭跟生灭是同时存在。那各有各的独立的性质,这从理论上看是这样子。但从修行上来说,不生灭的心性跟生灭的因缘果报,它是会互动的,所以佛种从缘起,这个是很重要。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真如本性,不管你今天造恶造善,都有真如本性。那么凭什么妙庄严王今天,他堕入邪见的时候,有人来救拔他呢?凭什么他听完《法华经》以后,就能够成就圣道呢?就能够开显不生灭本性呢?那当然是从缘起,就你因地所栽培的善根力、福德因缘,这个都是要因缘造作的。你要栽培《法华经》的善根,你要听闻《法华经》,你要去受持读诵《法华经》,这个都是一种身口意的造作,都是因缘法。那么福德因缘,那更是了,你供养《法华经》,有人说《法华经》的时候,你去护持,这个就是福德因缘。所以它这个地方的福德因缘,更强调跟三宝有关系的福德因缘。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弥陀要解》里面,蕅益大师讲一个例子说,说有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家他年轻的时候努力的工作,后来老了以后就退休,就在家里面准备安养晚年。但是他在家里面待的时候,发觉他的儿子对他不孝,所以就很失望,很失望以后,他就到僧团要求出家。但是诸大阿罗汉以神通力,观察他八万大劫都没有善根,所以就不给他剃度,把他请出寺庙之外。这个时候老人的内心当然打击很大,他家庭失望,来到僧团又不给他出家,所以他非常的伤心,就哭泣。这个时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就从外面进来,看到门口的老人家就明知故问,说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这老人家就如是如是的报告,佛陀就把他带进僧团,亲自为他剃度。剃完度以后,跟大众修行一段时间,欸,还证得阿罗汉果了。那弟子们就疑惑了,意思说,这个老人过去生也没有善根,怎么就能够成就圣道呢?佛陀说,你们阿罗汉的神通,只看八万大劫,说这个老人家在八万大劫之前,他曾经到山上去砍柴的时候遇到老虎,结果害怕就跑到树上,那老虎一叫,他在害怕当中,就念了一声南无佛,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心憶念的是一个三宝的境界,佛种从缘起,这是一个因缘的造作。但是,对望未来来说,它启发了一个不生灭的空性的涅槃。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你一定要知道,生灭跟不生灭,它不是独立的。就是所有的法身的功德,你成就以后,它永远不会消失,它是不生灭。但是你在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生灭的,慢慢,点点滴滴的累积,就所谓的佛种从缘起,不生灭的佛种是透过你点点滴滴的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以妙庄严王来说,他今生就是因缘成就了。所以,不要忽略我们每一个,所以在《方便品》里面很强调,你要好好的积集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乃至于你进入寺庙,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廟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不要小看这一个善根福德因缘,你就算跟佛菩萨合掌,乃至于你造佛像,看到佛像起喜欢心,供养一朵花,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对你未来都有特殊意义的,就是诸位,你在三宝门中所有所造的善法,对你未来,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关键时刻到来。妙庄严王今天的成就,他为什么能够在邪见当中有这么多人帮助他?你看,有佛陀为他说《法华经》,有他的太太,他的夫人去鼓励他的儿子显现神通,当然这两个儿子也是各种方便,示现神通,示现出家来引导他。所以,妙庄严王这一生,是所有的善根福德因缘全部具足,那就是他过去生积累而成的。所以佛陀从这一品当中鼓励我们,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在因地上要多积集善根福德因缘。好,我们看讲义。这一段就是这个妙庄严王的两个儿子,净藏、净眼两个菩萨,就劝他的父母亲能够觐见佛陀,乃至于听闻佛法。看经文: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花,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当两个儿子提出出家的要求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说,好,听汝出家,为什么呢?因为佛难值故。因为佛陀出世来宣扬佛法,这样的机会因缘太难得了。那么这个时候,二子就白告诉父母,其实这个白告父母,主要是讲给他的父亲听的,他的母亲就是法身菩萨,这个听不听都无所谓,他就是靠这个出家的因缘,来激发这个妙庄严王去听法。他就说,善哉父母,希望两个老人家人,当下、马上能够跟我们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处所,来亲近供养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佛难得值,我们在无量劫生命要遇到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的佛陀出世,这个是非常珍贵难得的。比方说像优昙波罗花在世间的出现,这么的珍贵。又好像一个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面漂浮失去了方向,它突然间浮出水面的时候,刚好碰到了海面上的浮木的一个小孔,那么它爬进小孔以后,就仰仗这个浮木而得渡这个大海,这个机会这么样的难得。既珍贵又难得。而我等宿世福德深厚,才能够生长在有佛陀住世,有佛法住世的地方。所以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因为诸佛难值,时亦难遇。这个时亦难遇就是人身也是难遭遇的。前面就是说,两个儿子用神通力让这个妙庄严王对佛法、对佛陀生起信心,那么这以下这两个儿子进一步,以出家因缘要引导妙庄严王去见佛陀,就是说,修行你不能老是存在信心而已,现在很多的在家居士就是这样,就是对三宝有信心就够了,他也不求智慧的。那所以,你停留在信心,你的进步空间就有限了。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你要把握时机,我用神通度化你,让你生起信心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你要见佛闻法。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你要把握这个关键时机,为什么呢?因为刚好有佛陀出世,用佛法住世。这个关键时机我们讲一下。我们过去讲法说、譬喻说、因缘说的时候,佛陀特别强调这个关键时机,他说,他举谁作例子呢?他说释迦牟尼佛诸大弟子,为什么现在能够蒙佛授记呢?过去无量劫来就已经遇到了佛陀说法。那么在这个中间当中,有些时候是增上的,有些时候是堕落的,而增上的因缘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善得人身,第二个佛法住世。就是说,你的成就人身的轨迹,跟佛法住世的轨迹,它必须要有交集。这就很难了,诸位,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了,就是按照印光大师的说法,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在三恶道,好一点的在天上。你不管在天上、在三恶道,对修行来说完全没有意义了。就是,你善根再好,你变成一只狗,你要精进也没有用,没有用。因为你那个心识暗钝。所以你要增上的第一个条件,想办法得到人身;第二个你得到人身的时候刚好有佛法住世,因为佛法住世的时间也不多,也不多。那么得到人身的曲线跟佛法住世的曲线刚好交集,那就是你修行增上的机会,这两个机会就不多了,因为你其他时间通通没有用,你那个生命全部是空过了。那么你这个时候如果不把握,那就是《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的,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就说,当你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住世,你不把握这个时机,那你这个人就很难度化了。就是若失好时,则不可救,你就很难度化了。就是说,你过去生努力的栽培善根福德因缘,你成熟了,这个水果成熟了,你都不去收割,那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又再一次成熟呢?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两个儿子他就是用出家因缘,来提醒妙庄严王,就是说你现在是修行的关键时刻了,你现在对佛法有信心,对佛陀有信心,刚好这个佛陀在说法,我们应该一起去见佛陀。为什么?因为诸佛难值,时亦难遇。这样子来激发这个妙庄严王,把握当下的时机。好,我们看戊四的叙叹功德。先赞叹这个能化所化的善根功德。这个地方,我们看经文: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那么这段经家把这个能化、所化的四个人的善根功德做一个简要说明。他说这个时候,妙庄严王的后宫,有八万四千个夫人跟宫女,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一个人能够堪任听闻《法华经》,只有一种情况,叫大乘根熟,因为《法华经》是很难理解的。你跟他讲说,你这个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真如,没几个会相信的。说欸,这个乞丐,他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也没几个会相信。就是即妄即是真。那这种不二法门,只有大乘根熟才有办法接受的。所以,这个地方先赞叹妙庄严王大乘善根非常深厚,也成熟了。第二个净眼菩萨,净眼菩萨他过去生对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那就是法身菩萨,资深的法身菩萨。净藏菩萨就是药王菩萨的前身,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那么这个离诸恶趣三昧就是,你入了这个三昧以后,产生一种清净的力量,他自己能够清净自己的内心,他也可以用方便力来净化别人,他能够让一切众生,只要你能够遇到这个法,他就有方便力让你远离恶道。那看赞他的夫人。他的夫人成就了什么三昧呢?诸佛集三昧,这个诸佛集三昧就入这个三昧的时候,他可以把诸佛所有的六度的功德,把它汇集到他自己的一念心性当中,所以他能够入此三昧,能够通达诸佛的秘密法藏。这个三德秘藏。这个二子就是以如是的方便力,什么方便力呢?我们前面说过,第一个他先示现神通,让他的父亲建立信心;第二个示现出家,来使令他的父亲见佛闻法。它两个阶段的方便,善化其父,使令他产生信解,好乐佛法。那么这个地方是说,你一个人了,你光是福德因缘是不够的,说欸,我经常护持三宝,跟三宝结的缘又深又广,但是你不积集善根,那不积集善根你永远只是停留在对佛法信心,那不可以的。所以神通的度化只是当方便,你神通再怎么度化,他不明白道理也没什么用,他就活在信心,他一定要怎么样?听经闻法。所以,这个是关键的,就是他不但是有外在的福德因缘,招感那么多人帮助他,更重要是,妙庄严王他自己的善根也特别的坚强,他已经可以堪受《法华经》了。所以才有下一段的闻法供养。我们看下一段的戊五的闻法供养。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那么这个时候,因为这个两子要出家的因缘,就带动了全家的所有的眷属,就妙庄严王跟大臣,还有眷属,还有正宫的夫人,净德夫人,还有后宫的婇女等等。跟这个两个儿子,还有这个随行,整个随行加起来四万二千人。一时,一同到佛陀的处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而却住一面。这个时候佛陀首先为王说法,因为他是当机众,其他的这个夫人、二子,其实都是影响众。结果示教利喜,王大欢悦。那么国王一听到《法华经》以后,就信解受益,生大欢喜,那表示什么?表示你这个机跟法相应,你的根机跟这个法完全是相应,所以可以看得出来他这个善根成熟了。那从这段经文,示教利喜,王大欢喜,我们看不出他的阶位,其实如果从天台的判教,你可以说他是名字位,他因为信解产生欢喜。他也可以说观行位,因为观行产生欢喜。也可以是相似位,也可以是分证位,四种可能都有。所以如果单单从目前的经文,就是听闻《法华经》以后,示教利喜,王大欢悦,看不出他的阶位。但是下一段就看出来了。下一段我们看他发心供养,他的供养的过程就看出他的阶位。好,看经文: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那么妙庄严王听完《法华经》以后,他非常的受益而产生大欢喜,所以他就跟他的夫人,就解一下他颈部的真珠所串成的璎珞,价值百千,就散在佛陀的上方。这个时候在上方的虚空,这个真珠就化成了四柱的宝台,这宝台的中央的地方有一个大宝床,这个宝床有百千万亿的柔软的天衣。这个时候在这个天衣的上方,有一尊佛出现,结跏趺坐,身上放大光明。这个时候妙庄严王看到这个佛像的时候,他心中就生起赞叹,他说,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这句话就很重要了,这句话就看出它的判教。那么蕅益大师说,佛身希有,有什么样的希有呢?特别的光明,特别的庄严,这种光明庄严的第一微妙之色。那么第一微妙之色这句话表示什么?表示这妙庄严王看到佛身的光明庄严,不是用眼根去看的,因为眼根带有业力,我们都知道六根的活动是被业力所主导的,你怎么可能成就第一微妙之色呢?那不是用眼根看,那是什么看呢?那就是一种真心的显现,就是心清净故,则色清净,色清净故,则心清净。就是说,你的内心清净,你就不用透过六根,就直接显现庄严的色相,你看到庄严的色相,你也能够反推你的心是清净心。所以蕅益大师就根据这段经文,成就第一微妙之色,判教是进入了大乘的见道位。这是非常利根的,我们前面讲到,《法华经》的当机众有两个,一个是佛世四信,第二个是灭后五品。就是在佛在世的时候一般利根人,以释迦牟尼佛这个法时代,一念的信解,他直接冲到六根清净位。那么妙庄严王也是一样,他一听《法华经》就证得见道位了。所以他这个根机的确不同,他超越了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直接进入清净位。那么蕅益大师的判教的根据就是,因为他成就了第一微妙之色,他不是用眼根显现出来,他是心性直接显现出来,就是他已经悟到了色法的实相。好,我们看成就见道位以后,接下来,佛授王记,就跟这个妙庄严王授记。看经文: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这个时候云雷间宿王华智佛,就看到这个妙庄严王他的赞叹,就知道他成就见道位了。就是他说,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就开始授记,先讲因地,因地的记,说这个国王在我法中,在我这一期教化当中,他会做一个比丘,在这一生当中精勤修学佛法;第二个,从果记来说,他未来当得作佛,这个佛号是娑罗树王佛,这个娑罗就是坚固,就是一个坚固的树,寒冬不凋,那么他的依报的国名呢叫大光,就是他成佛的时候那个国土,依报世界又光明又庄严。他成佛的时劫叫大高王。就是那一个时段的人,对佛法特别的精进,不断增上,叫大高王。那么这个娑罗树王佛,他有无量的菩萨众跟无量的声闻,他也是摄受三乘弟子做他的眷属,其国平正,没有高山等等,功德如是。所以从这个地方,其国平正,光明庄严,所以他这一期的应化身,是一个清净的国土。所以佛陀为他授记,就勉励他就说,你未来的国土,现在因缘已经成熟了,就激发他出家修行。好,我们看戊七的出家修行,看经文: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那么妙庄严王得到佛陀授记以后,当然得到鼓励,就把国王位送给他的弟弟,跟夫人还有两个儿子,还有后宫眷属八万四千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它他这个是这样子,从《楞严经》来说,我们一般人在享受世间的快乐,是透过六根,当然六根的快乐第一个粗重,第二个它很多过失。那么他成就法身以后,他的快乐是怎么来?他不用靠六根了,就是心中那个自性清净心,它自己会产生菩提觉法乐、涅槃寂静乐,他内心自己会产生快乐,他不用靠外面的什么国王、珍宝,这个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他很自然就放下了世间的这种有漏的快乐,他内心自己产生快乐。所以他出家以后于八万四千岁,所以妙庄严王那个时候的寿命是很长,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它是这样子,有些人他是先理观成就了,再事修,这是这种人是少数的,正常情况是先事修才成就理观的,像我们都是钝根人,我们要去拜忏,听《法华经》每天读诵,慢慢事修差不多了,最后相应,才成就理观。这个妙庄严王是刚好相反,他先成就法身以后,再来补这个事修的功课,所以他常勤精进,然后修什么法门呢?修学《法华经》。过是已后,就在这个事修的加行之下,成就了净功德庄严三昧。净功德庄严三昧就是一念的清净心,能够显现种种清净的庄严相,就类似普现色身三昧。所以说他这个不但成就法身,还成就种种事修的功德。妙庄严王他老人家是从一个邪见众生,他超越了,今生超越了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直接超越三个阶位,直接证得大乘见道位。所以蕅益大师讲了两句话,来赞叹妙庄严王,他说,一世精勤,功超累劫。他说一个人他能够把握好的时节因缘,加上自己的精进,他学佛不用太多,他一生就够了,一世精勤,功超累劫。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最怕是什么?诸位会知道吗?就是你修行,你缺乏那种精进的力道,就是说,你得到人身,你也有善根修学佛法,每天做功课,但是这种功德变成怎么样?变成悠悠泛泛,就是说,你说他没有做功课,他时间到了就去拜忏,就去念佛。你说他有做功课,他心中一点法喜都没有,那到底他有没有修行呢?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知道。那这个就形成所谓的冷水泡咸菜,就是说好像有修行,又好像没有修行。那你其实你这样子,就不是把握关键时机了。其实它这修行是这样子,就是说,你的心力很重要,不是说你时间到了就去做功课,当然这样也没有坏处,也有好处了,就是你那种求增上的心要很强,这心力不可思议嘛。那每一个人都在念佛号,同样的法力,你念佛,他也念佛,你诵《法华经》,他也诵《法华经》,那凭什么他一年的修行超过你好几年?这个法力的根本就是心力带动的。所以妙庄严王的成功,当然你可以说,欸,他过去有福德因缘,你可别忘了,他善能把握关键的时刻,就是他能够把这个因缘成就以后,他把握机会出家精勤修行,结果一世精勤,功超累劫。所以它那个,尤其是这种理观的东西差异特别大,你要讲事修,的确事修那就是一步一脚印,因为它这个《法华经》的理观,它直接从一念心性,你放纵它,它就是业障深重,你收摄它,它就是功德庄严。那么这种理观的修学就差异特别大,就是看你要不要,就是一念之间而已,就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所以《法华经》,你的那个心力的精进力是重要的,你要愿意去做,你要愿意去改变,你要去管管你这念妄想,它就很容易改变。你老放著它,随便它攀缘,那你一天过一天就这样子了。那来生也是这样子了。所以这个不二法门的关键就是,看你要不要去改变,这是个关键。看戊八的称叹二子。妙庄严王他成就了净功德庄严三昧以后,他的理观事修都具足了,他就感谢、赞叹他这两个儿子。我们看他怎么说。看经文: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那么妙庄严王成就净功德庄严三昧以后,他以他的三昧神通力就飞到虚空,那么跟佛陀白告说,世尊,此二子已成办了佛法教化的事,什么事呢?第一个,他用神通力来破除我的邪见,让我对佛法生起信心。第二个,他以出家的因缘作为方便,来引导我见佛闻法。所以这个二子是我成就圣道的大善知识,是个非常重要的增上缘,为了发起我过去的宿世的大乘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的。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展现了妙庄严王的宿命明,蕅益大师说成就,不是宿命通,诸位,外道的禅定产生宿命通,他可以看到过去跟现在的一些相状,但是他没办法解释这相状是怎么回事,就是为什么那个外道有持牛戒、持狗戒,外道在禅定当中看到牛死了以后生天,看到狗死了以后生天,他不能解释说,欸,哦原来它做牛的业报结束了,它过去的善业成熟了,所以生天。所以他只有宿命通,他就错乱的解释:因为它做牛,它有牛的行为,因为它吃草,所以它生天。就错误解释因果。那宿命明不是,宿命明看到现象他知道前因后果,就这两个儿子原来不是真正的儿子,是我的大善知识。好,我们看戊九的佛述行高。妙庄严王经过这一生的修行成就圣道,佛陀就赞叹,这赞叹包括两部分,包括赞叹所化的善根福德,也包括赞叹能化的三昧功德。两方面都赞叹,先看赞叹所化,看经文: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就赞叹妙庄严王说,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假设一个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实他这个善根也包括福德因缘,只是说他这个福德因缘,是在三宝中的福德因缘,所以都归纳作善根。所以你只要在大乘佛法当中,有栽培善根福德因缘,你生生世世就能够得到善知识的摄受教化。那么善知识有什么好处呢?能做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三个好处:第一个,他能够在你陷入迷惑颠倒的时候,他用方便力来教化你,让你产生信心。第二个,他接著为你说法,或者引导你去亲近佛陀说法,使令你从信心提升到对佛法的信解而产生欢喜,最终引发你发菩提心。那么这个就是善知识的三大功德。能作佛事,示教利喜,最终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佛陀就接着说,大王当知,善知识是我们成就圣道的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用神通力来化导你建立信心,又以出家的因缘来使令你见佛闻法,最终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佛陀先赞叹所化的妙庄严王善根福德因缘。接着我们看佛陀赞叹能化的三昧功德。看经文: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那么大王,汝见此二子不?就是净眼净藏这两个儿子。这个二子在过去生的本门,已经供养两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所以这两个儿子是非常资深的,他成就法身以后,不断的亲近十方诸佛,而且受持《法华经》,所以愍念这个邪见众生,这个邪见众生指的就是这个妙庄严王,所以而出现,使令善巧方便,使令他令住正见。这段经文主要就是赞叹善知识的殊胜。这个是这样,善知识的殊胜,就是说,佛陀说法,那么佛陀说的法是什么呢?是一个通途的法,他说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或者,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佛陀的法。那么代代相传的时候,现在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模式,跟佛陀时代跟祖师时代的思考模式不太一样,就是这个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同时代的善知识来加以诠释的话,就是没有人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要重新开一个方便门,就是道理没有变,就是我们的一心三观跟佛陀的一心三观,真理不可能变,但是表达的方便就要靠善知识来表达。因为你直接看古德的东西,他讲的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就没办法契入,就缺乏那个门可以进入。所以它这个地方变成什么呢?六祖大师讲一个观念很重要,他说这个善知识,他说,迷者师度,悟者自度。就是说,你今天学《法华经》,你什么都不懂,你一开始要听法师讲,你的确是这样。你自己看半天,蕅益大师、智者大师讲的话通通是对的,但是你一句都看不懂,因为你在迷。但等到懂了以后,要精进那就靠自己了。所以修行到底是要靠自己还是要靠善知识,看你是什么阶段。如果你没有明白道理,那善知识就很重要。要不然你什么都不懂,你去诵《法华经》也诵不出个所以然。但你道理懂了以后,那就不是善知识的问题了,那是你自己精进的问题了。所以迷的时候善知识非常重要,悟的时候你自己就很重要了。悟的时候就看你自己了,看你要不要修了。所以他这个善知识,在迷惑的时候,他能够,能做佛事,示教利喜,让你发起无上菩提心。就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好,我们看戊十的赞佛自誓。看经文: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那么妙庄严王成就了这个圣道以后,他就赞叹佛陀,赞叹佛法,第三个立定誓愿。先看赞叹佛德。妙庄严王这个时候从空中下来以后,就白佛言,他说世尊,就赞叹佛陀的应化身,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就是赞叹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您老人家这个功德甚为希有,那么您以这个六度的功德,就是福德庄严跟般若的智慧,智慧庄严,这两种庄严,来成就您这个光明庄严的色身,这以下讲出五个相状:第一个肉髻相,就头上的肉髻光明显照,这个肉髻上面是有圆光,圆满的光,而不是放光,就是经常在的常光,这个圓形的,他圆光,光明显照。第二个眼相,那么这个佛陀的眼眼既修长又宽广,颜色绀青,犹如莲花,莲花叶的色,绀青色,赞眼相。第三个白毫相。这两眉中间的白毫相,内外透明,白如珂月。第四个,齿相,齿白齐密,而且牙齿放大光明。这佛陀的牙齿有四十齿,一般的人是三十二齿,他四十齿。第五个唇相,唇色美好红润,犹如频婆果。这个频婆果类似我们的苹果,这个红润的苹果。这个赞叹这个唇色。那么这一段是赞叹佛德,赞叹佛陀的相好功德。第二个,我们看赞叹佛法。看经文: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那么这个时候妙庄严王接着就赞叹佛德以后,那么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就另外白告佛陀说,世尊,您老人家所说的妙法未曾有也,如来所宣说的法门,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包括教戒所行,教法就是理观的智慧,调伏意业的烦恼,戒法就是调伏身口的过失,使令我们能够在戒教二门当中,身心的安隐快善。那么身心让安稳快乐是今生的功德,成就善法,成就善根是指来生的功德。好,我们看第三个,立定誓愿。看经文: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那么这以下立定了菩提愿,当然一个人内心有光明的时候,他的黑暗就消失掉。所以他就不再随心行,不再随自己心中的烦恼活动,也不生起邪见,也不生起高慢,也不生起瞋恚,乃至一切诸恶之行。说是语已,礼佛而出。我们前面说过,你修一心三观的,从一念心性契入真如的人,跟修空性不太一样。因为空性,它是个假相,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本来具的东西,那是佛陀,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佛陀说你执著五欲快乐,那你既然这样子,那倒不如你执著偏空涅槃,还好一点,就是至少让你进一步,虽然你不能接受一念心性,起码你能够成就三乘的解脱,就是开方便门。所以你证得空性的时候那是什么都没有,你就是只有寂静,但是诸位,你证得心性,什么叫心性?你知道吗?心性叫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十方诸佛各种应化身的根本就是心性,所以你不能够说,我的心性是遍满,佛陀心性也遍满,那我的心性跟你的心性不一样,不可能。你遍满,佛陀也遍满,所以大家就是怎么样?同一个心性。所以你证得心性以后,一定会怎么样?一定会像蕅益大师说的,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我们在修一心三观的时候,在闻思的时候,我们什么也没有,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靠这个如理作意,但是你真正具足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佛陀的功德相现前。可能一尊佛或者十方诸佛现前,因为十方诸佛就在心性里面安住。所以这个时候,你只要证得一念心性,你一定会有佛陀现身。这个时候你会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心生大欢喜,第二个立定誓愿,一定会发愿。所以蕅益大师说,他对这段经文说,深达实相故,因为他能够契入一念心性故,所以,外钦佛德,内革已心。对外赞叹佛陀的功德,他一定看到佛陀功德,感受到佛德,在一念心性他感受佛陀的功德庄严相。第二个对自己,革除自己的烦恼。所以立定誓愿,是这样来的。所以他这个修行是这样子,就是说,前半段很辛苦,因为你要返妄归真的时候,你什么也没看到,你也没有看到佛陀的功德,也没有看到佛陀的相好,那完全靠着你的信心愿力,在支撑这个黑暗的道路,从黑暗趋向光明。等到你成就大乘见道位的时候,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因为你随时跟十方诸佛可以往来。所以他修行是这样,前半段是非常辛苦,就是从那个凡夫到见道位,大乘见道位,里面的路曲折,内忧外患,你自己业障本来就重,外面的鬼神障,魔王要干扰你,等到你见道位以后,那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自然就钦佩、好乐佛陀的功德,外钦佛德,内革已已心,后面就容易走,因为你实际看到生死的过失,你也实际看到佛陀的功德,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开示了,什么你都知道了。好,我们休息10分钟。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7 显神通引导只是一个方便,真正的度化还是听法华经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7法华经讲记147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7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七十面。我们看丙四的明人护。前面是讲到咒语的保护,这以下指的是善知识的护持,人护。好,我们看附表第五十八,《妙庄严王本事品》。首先我们去解释品目。看内容。一、解释品目本师宣说弟子过去世中的一段行业事迹,称为本事。此品说明无量劫前,有一大国王名妙庄严,即法华会上,华德菩萨前身。虽具大乘善根,然此世却信奉外道,执著邪见。幸赖其夫人及二子誓愿胜德之力,而得见佛并听闻法华经。终能转邪归正,精进修行,成就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入于分证即佛阶位。以此因缘,名为妙庄严王本事。好,我们先解释品目。在这一品当中,本师宣说,他的法华会上的其中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是谁呢?就是华德菩萨。他在法华会上已经成就法身了,那这当中讲了他过去因地的时候一段的事迹,就是他以前在妙庄严王的时候那一段事迹。所以叫做本事。这一品说明在无量劫前,有一个大国王叫妙庄严王,他就是法华会上华德菩萨的前身。他做妙庄严王的时候,他是有大乘善根的,但是在这一生却信奉外道,执著邪见,这邪见是非常严重的了。结果幸赖他的夫人跟二子,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以誓愿力跟三昧力来救拔他,使令他能够见佛,听闻《法华经》,最终改邪归正,乃至于发心出家修行。就在这一期生命当中,成就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入于大乘的见道位,分证即佛,以此因缘名为《妙庄严王本事品》。简单的说,这一品就是讲妙庄严王,妙庄严王其实当时是一个凡夫,他信奉外道,起了邪见,这个是一定会堕落的,我们说一个人起烦恼不见得会堕落,这个邪见是非常严重的,会遮蔽善根的。但是竟然在善知识的引导之下,他不但从邪见里面产生反转,而且精进修行,在这一生成就大乘见道位,那不可思议。当然,从经文上来看,他仰仗两种力量,第一个,他过去的善根力强,他过去学过《法华经》;第二个,他的福德力也深,他过去护持他的同参道友,所以他同参道友过来救他。所以这个《法华经》修行就是,仰仗善根力跟福德力这两种因缘。好,我们看经文要义,看内容:二、经文要义本品介绍法华会上华德菩萨、妙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等四位法身大士,过去生中,共修妙法因缘之事迹。此中为明诸法生起,缘有因缘。欲得成就圣道,当立定誓愿,多植善根,并广结法缘,多行方便,则能生生世世与善知识互为菩提眷属,彼此提携引导,成就不退无上菩提之功德。这一品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在法华会上有四个法身菩萨,第一个华德菩萨,华德菩萨他的前生妙庄严王,就是这一品的当机众。还有妙音菩萨,妙音菩萨示现做他的夫人,做妙庄严王的夫人。药王、药上两大菩萨,示现妙庄严王的两个儿子。所以等于是三个法身菩萨去救一个凡夫。当然这地方有一个过去的因缘,我们待会再说明。这一品主要讲到诸法因缘生,你要成就圣道,其实善根力固然重要,因缘力也很重要,所以你在因地的时候能够发愿,一方面多植善根,一方面广结法缘,多行利他的方便。那么有什么好处呢?生生世世能够得到善知识的资助,互为菩提眷属,彼此提携,能够成就不退无上菩提的功德。这四位菩萨,就是花德菩萨、妙音菩萨、药王、药上,四个菩萨的因缘,我们简单说明一下。就过去生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出世以后,他说法以后,时间到了入灭,就从正法到像法,像法到末法,就是一尊佛的末法时代,就等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释迦摩尼佛的末法时代,佛陀入灭了,但是法还在。就是某一尊佛的末法时代。这个时候有四个比丘,在僧团里面住,一起修行,修什么呢?修《法华经》。这四个比丘修《法华经》得到信解之后,他想深入,就发觉这个僧团的事务太多了,所以就相约,就是想要搬到深山去住。有四个人就离开了僧团,到更远的深山去住,到了深山以后这个问题就来了,这个修行要汤药、卧具、饮食、衣服,汤药、卧具、衣、食,要四种供养,那谁来供养呢?这深山人烟稀少。这个时候其中有一个比丘说,这样子吧,与其我们四个人得不到供养,今生空过,那这样子,你们三个好好修行,我来护持你们。所有的需要,你都告诉我,我负责去帮你们托钵,我护持你们。那三个比丘也答应了。那这三个比丘在这个护持比丘的护持之下,三个人果然当生成就圣道。那么这个护持比丘因缘他从深山,从山上走下来托钵,说欸,我需要件衣服,他需要一个钵,他需要什么饮食,他全部包办这三个人所有一切的所需。他从山上走下来托钵,再从山下走上去,事务繁忙就荒废了道业。一方面他在人世间托钵的时候,偶遇国王出巡,看到国王出巡心生羡慕,这荣华富贵的境界心生羡慕,因为他心思散乱了没办法,所以他以他护持这三个比丘成就圣道的福德力,跟他自己对国王的这一念贪爱的念想,哦,他这以后生生世世做国王,在人间做人王,到天上做天王。当然享受福报也就算了,所以其他的三个比丘成就圣道,都没有出手相救,直到他这一生变成妙庄严王。因为他生生世世做国王,这个贪爱的心就不断的增长广大,后来在这一生的时候就起了邪见了。那么邪见生起的时候是大障道,所以这三个成就圣道的比丘在想,再不出手相救恐怕为时已晚。所以三个以法眼视之,就相约,一个做他的夫人,两个做她的儿子。就三个人去做他的菩提眷属,来共同要救拔这个妙庄严王。那救拔的过程我们看经文,再说明。好,回到讲义,丙四的明人护,就是这个善知识的救护,这地方分六段,先看第一段的略明本事。看经文。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这一段略明本事,就简单的说明,这个妙庄严王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空背景。佛告诸大众,这个时空背景,时间非常久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当时有一个佛出世,这个佛叫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云雷音指的是他说法的音声,具足大威德,像空中的雷一样的能够音声远传。宿王华就是他的慈悲心。这个宿王华,指的像月亮,慈悲心。智当然中道的智慧,所以他具足威德力、慈悲心跟智慧的一个多陀阿伽度,就是指的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藐三佛陀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佛出世。他依报的国土叫光明庄严。那么这个投生在这个国土的人,他具有善根,所以招感光明;又具有福德,所以招感庄严,一个光明,一个庄严。他的劫名叫喜见,因为当时的环境,国富民丰,无诸灾难,为一切众生所欢喜乐见。这个一般来说,你一个人能够生长在一个佛的正法时代,跟佛陀同世,那你起码是多善根多福德,否则你不可能跟佛陀同一个时代。你在同一个时代又做那个国家的国王,那就是大善根大福德了。妙庄严王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背景。好,先解释当时的时空背景,这以下丁二,标所化能化。第一个先标出所教化的众生,跟能教化的佛菩萨。先看第一段的所化。看经文: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这一品的当机众就是妙庄严王,他生长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光明,充满了庄严,而且到处都是大家欢喜看到的这种景象,国富民丰,无诸灾难,这么好的环境,他竟然生起了邪见,这个是所教化的对象。那么谁去救拔他呢?有三个人救拔他。其王夫人,名曰净德。这个净德就是妙音菩萨示现,他两个儿子净藏、净眼,净藏就是药王菩萨示现,净眼就是药上菩萨。有三位菩萨示现做他的眷属。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擅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妙庄严王的三个眷属,就包括夫人跟两个儿子,都是法身菩萨示现,我们介绍这两个儿子的功德。这两个儿子有大威得力,而且福德智慧具足,为什么呢?因为他因地而久修菩萨所行之道。什么是菩萨所行之道呢?这以下说明。包括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是六度。菩萨修六波罗蜜,到了法身菩萨,他是修十波罗蜜,他把这个善巧方便开出四波罗蜜,就是包括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跟智波罗蜜,这是善巧方便。这十波罗蜜是正行。它助行就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加强他的菩提心,也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当然主修就是四念处,来调伏烦恼。皆悉明了通达,不管正行十波罗蜜,不管是助行的慈悲喜舍四念处都通达。那么在这么一个殊胜的因地之下,就成立他的功德了,这个功德就有七种三昧。第一个成就菩萨净三昧,就是你进了这个三昧以后,它自然能够清净你的三种烦恼,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它会加强你的清净心,这种是净三昧。第二个日星宿三昧,日星宿三昧是假观的智慧,你入了这个三昧,通达十法界十如是,你看到这个相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相状它的前因后果,各式各样的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是假观的智慧。净光三昧,这个净光,这个光明指的是禅定,他由这个禅定能够显发各种的神通力,游戏神通就是入这个净光三昧,他显现各种神通。净色三昧,净色三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普现色身三昧,他能够现十法界的身。净照明三昧,净照明三昧他能够照了一切法的差别相,所以他能够观机说法。前面的净色三昧是现身,净照明三昧偏重在说法。长庄严三昧,他现庄严相的时候入这个三昧,这个庄严相能够长时不灭,长时间的现身,他寿命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不会消失掉。长庄严三昧。看最后大威德藏三昧,大威德藏三昧就是在一念的智慧、慈悲心中含摄万德,这指的是菩提愿。所以,于这七种三昧皆悉通达。这个我们在修《法华经》知道,有因地跟果地,从因地来说,名字位、观行位的前三品,就是随喜、读诵、说法这三品,基本上都是主修般若波罗蜜,就是根本智,那再兼修四念处、四无量心来调伏烦恼。那么到了果地以后,才真正的广修十波罗蜜了,那这个时候发菩提愿,从空出假。那在发菩提愿的时候,就开始成就各种三味了。这种三昧我们前面说过,它操作的时候它很少单一的,往往互含互摄,比方说你要为众生说法,你一定要普现色身三昧,那你现身以后你要观众生的机,要说什么?就净照明三昧。那如果这个众生的说法,他不是短时间的,他要长时间的相续,你又用得到长庄严三昧,所以他往往在操作当中,他的三昧是互含互摄,重重无尽的,他不是单一来使用的。那么这说明他从因地到果地,这两个儿子是相当资深的法身菩萨,通达这七种三昧。好,我们看丁三的能化方便。看第一段的时至,看经文: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至,就说明这个妙庄严王度化的时机成熟了,所以佛陀观察妙庄严王因缘成熟,为了引导妙庄严王,以及愍念当时的众生,而宣说《法华经》。他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他今天的妙庄严王的学佛,是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的善巧方便引导,显神通的引导,但是真正的度化还是听经,就是神通方便只是一个方便,你要能够真正的破邪显正,还得靠《法华经》的智慧。所以它是真正的能度化的人,就是《法华经》。好,我们看下一段,戊二的论议。论议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那么他整个妙庄严王得度的因缘,一开始是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宣讲《法华经》,那《法华经》一讲,当然在佛教界就大家都知道了。佛陀说《法华经》就传开来了。传开了以后,首先这两个儿子就知道了这件事情。那知道以后就找他的母亲,有三段的讨论,这应该怎么做?就先看第一段讨论。这二子愿共听法。那么这个时候净藏净眼两个儿子,就听到了佛陀说《法华经》以后,到母所就合起十指,就白告母亲,说我们两个兄弟,希望能够跟母亲您老人家一起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们希望能够听《法华经》,也希望能够亲近供养礼拜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一切天人当中说《法华经》,所以我们应该要去听受供养。因为机缘难得。所以这二子听到佛陀说《法华经》,就叫正式邀约他的母亲一起参加。我们看他母亲怎么回答。看第二段。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那么母亲就告诫净藏净眼两个儿子说,他说你父亲作为国王,却信奉外道,信奉婆罗门教,所以内心深著婆罗门法。那你们两人应该去劝告你们的父亲,要么大家一起去,全家一起去,不要我们三个去,你父亲也应该去。这个时候这两个儿子就心中有为难了,什么为难呢?他就白告他的母亲说,我们两个都是法王子,从本门都是法身菩萨,而生此邪见家。看这个意思要带他父亲去听经,心中有所为难。我们看他母亲怎么开导他,看第三段。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那么这个时候母亲就责令忧其父,她说,你们应该心中以慈悲心忧念你的父亲,因为你的父亲是一国的国王,如果他生起邪见,那么对整个佛法的流传是有大障碍的。所以怎么办呢?她就提醒这两个儿子,为现神变,你应该显现各种的神通变化,你父亲的信奉外道,就喜欢这种神通变化,他看到以后内心必定产生清净的信心,或者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听《法华经》。这段论议的意思是这样,基本上妙庄严王得度与否,成败关键就在这里了,就在这里了。如果妙庄严王,如果真的能够被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邀约去听《法华经》,那《法华经》当然是破邪显正,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真实的东西。你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真理,这你这个打妄想本来就是心外的法,这个清净心才是真理,所以真能破妄。所以他如果听《法华经》破除邪见,那从此以后他就转凡成圣了,他生命就往上走。如果他错过这次机会,今生他的福报最后一次了,他错失良机,他如果因为邪见堕落,那从此以后这个人生就不可了知了,这机会往往都是瞬间而已。所以对妙庄严王他的人生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把握机会听《法华经》,破邪显正,直接成就圣道。第二个错失机会,堕落三恶道,以后人生就渺渺茫茫,不知所云了。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关键了,所以他的母亲的在表法上表示慈悲,就是佛菩萨度化众生,一定先慈悲启动,忧念其父,她要这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表示智慧,一个表示根本智,一个表示后得智。就是说以慈悲心来启动两种智慧,但是真正付诸行为的,是这两个儿子去付诸行动。就是以慈悲心来发起救度的念想,以两种权实二智生起度化的妙行。所以这段论议以后,这个母亲跟两个儿子就达成共识了,就是由这两个儿子显神通来度化他。我们看戊三的现化,正式显神通。我们看这两个儿子是怎么显通神。看经文: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这两个儿子听到他母亲的告诫,应当忧念其父,就采取行动了。他们就突然间的湧现在虚空,离地高七多罗树这么高,在虚空中显现种种神变,这个神变有五大内容:第一个,在虚空中现行住坐卧,一下子走路,一下子坐,一下子卧,这个威仪不断的变化。第二个,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这个水火的体性是互相障碍的,但是法身菩萨的神变,他是可以达到事事无碍,他水火可以相融。这个是神通的变化。第三个,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他可以突然的现广大的色身,遍满整个虚空。也可以突然从大身变成小身,从小又变成大。这是空间上的大小自在。第四个,他可以在空中突然消失掉,然后在地上出现,那么这个就是生跟灭自在。第五个,他能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这个地是坚固的,水是柔软的,所以他能够四大无碍,地水火风四种体质能够互相的融通。显现这五种神变,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令他父亲在听《法华经》之前,先产生清净的信解。这个显现神通这件事情,我们看戒律里面,佛陀在声闻戒里面是不允许的,因为它错乱因果,你这显现神通,那大家就追求神通去了,就不修正行了。比方说,这个过去有几个比丘,他过河的时候,他用神通就飞过去了,居士看到,有正信的居士看到讥嫌了,就跟佛陀禀告说,欸,某某人显神通飞过去了,佛就告诫说,以后不能显神通,你得坐船过去,不能用神通飞过去。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四悉檀因缘,就是你今天显神通,你不是只是图个方便,你不坐船,而是你有欢喜、生善、破恶、入理,让众生有欢喜益,调伏外道的邪见的这个因缘,可显神通。比方说妙庄严王就这种情况,他的确是,外道人就喜欢神通,先投其所好,就显现这五种神通。让他产生信心,那没准他就愿意去听《法华经》了,这么一个情况。好,我们看这个两个儿子显这五种神通,它的效果如何?看丁四的明所化得益。看戊一的信子伏师,看经文: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是谁,谁之弟子?这个时候妙庄严王看到这两个儿子,突然间显神通,这些神通都不是一般的神通,那是法身菩萨的真如三昧所生起的。果然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古德解释说,凡夫的神通那只有靠禅定,而且禅定当中带有我法二执,所以既狭隘又简陋。法身菩萨的神通是事事无碍,广大自在,他这个叫游戏神通,因为他没有法执。他水中可以出火,火中可以出水,地水火风可以互相的互含互摄,所以他有各种的变化,所以他等于是更高级的更精致的神通。所以他的父亲看到以后,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过去亲近婆罗门所没看到的。那么欢喜心一生起,他就有信心了,说你的师父是谁,是谁的弟子?那你这个神通是跟谁学的呢?所以一个人有欢喜心,他就有信心,有信心他自然对他的师父生起恭敬心。好,我们看下一段。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前面一段叫做信子,这一段叫伏师。就是信服他的师父。那么这两个儿子就白告他的父王说,父王,这个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现在在菩提树下法座上说《法华经》的,这个佛就是我的师父,我们是他的弟子,我们所有的神通是跟他学的。这二子就推功佛陀,把功劳就推给佛陀,那么最终这个妙庄严王就说了,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好,那既然你的师父有这么多神通,那我也想拜见他,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他整个过程等于是,这个妙庄严王因信仰神通故而信其子,因信其子故而信其师,所以欲见其师。所以他只要愿意去见佛陀,去闻法,那这个人就有救了。所以这个神通奏效。好,我们看戊二的自求出家,看经文。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好,这是长行。那么这个时候二子看到妙庄严王已经得度因缘成熟了,他的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他就启动第二个任务,就示现出家。我们看,这个儿子显完神通以后就空中下来,到他的母亲前面说,父王现在已经对佛陀跟佛法产生的信解,因为神通的缘故信解,当然这个也要有善根的,本身也有善根。所以堪任发起无上菩提心,所以我等已为父王成作佛事,我们用神通力来启发他过去的善根,所以如今愿母见听,我们两个兄弟,能够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出家修行。所以请求出家,向他的母亲请求出家。我们看重颂: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如优昙钵罗,值佛复难是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那么这两个儿子就讲了一个偈颂,说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因为我们两个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度化这个父亲,那父亲已经因缘成熟了,所以第一个任务了了,所以愿意出家。为什么要出家呢?因为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第一个佛陀要出世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所以我遇到这个机会,我们应该要把握,要紧跟佛陀学习。那么佛陀的出世就像优昙钵花,优昙钵花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因为它只有在金轮王出世的时候才开花的。所以值佛复难是,这个佛陀的出世,他的珍贵难得超过优昙钵罗花。那么佛陀出世难,脱诸难易难,他遇到佛陀出世的时候能够割舍亲情,万缘放下,一心行道,那是难中之难,因此愿听我出家。这两个儿子引导父亲其实是两阶段,第一个阶段用神通来引导这个父亲听法,第二个用他们两个亲自的出家,引导他的父亲精进,所以他这个妙庄严王之所以能够在一生的邪见当中,在这一期生命产生这么大的反转,乃至今生成就圣道,有两个:一个听闻《法华经》明白道理,第二个这个儿子就示现,用出家来引导他产生精进,所以从对《法华经》的信解跟精进修行,所以他今生成就了大乘的见道位,这两个儿子功不可没。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6读诵法华经文字相开始转时自然会启动这个咒语,得到咒语的加持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6法华经讲记146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7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六十三面。我们看丙三、明咒护。这一科是讲到《陀罗尼品》。我们依止《法华经》修学一佛乘的妙法,那么它跟之前我们没有学《法华经》,而所修的三乘的法门有什么差别呢?它们的差别并不在于所修的法门,比方说我们学《法华经》以后,我们也会兼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来做一些调伏烦恼的方便,所以一佛乘跟三乘的差别,不在于所修的法门,重点在于你的心理素质改变了。我们没有学《法华经》之前,我们的因地的发心,是从凡夫知见来开始修行,就是你这个心态,是完全没有任何的修正,就直接投入修行。那什么问题呢?这个时候你的心态,是非常粗糙的一念心识,因为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不断的打滚,累积很多的生命经验,所以我们的心中已经很多很多的尘埃了,然后才开始修行。那么这一念心识的背后,有三个主要因素构成:第一个就是妄想,就是人生经验里面打很多妄想,到现在你继续打你过去生经常打的妄想。第二个就是执着,第三个就是业力。这三个,就是唯识说的三能变。那这三个因素实际上在操作佛法的时候,妄想跟业力其实不是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在执著,就是我法二执。我们用凡夫的知见来修行,这个执着的作用,就使令我们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你如果过去生出离心强的,你修三乘法门,你就很可能会趋向偏空涅槃。因为佛法讲苦谛,你就会认为这个痛苦是真实的,你说,哦,原来三界真的是痛苦。这个既然是真实的,那就不能改变了。那么逃避痛苦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我自己在痛苦当中,创造一种空性的涅槃,我到空性的涅槃去,然后我对痛苦产生隔离的状态,叫做灭色取空。痛苦跟空性是对立的,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所以,这个法执的产生,会让我们对佛陀所施设的每一个法门,我们都会把它当真。佛说苦,噢,你说这个痛苦就是真实的,不能改变了。那么这样子的结果,你消除痛苦的方法,就会产生一种极端式的对立式的方法,叫灭色取空。就把整个身心世界完全放弃了,就是人生没有价值了。这个是出离心比较重的人的法执产生的偏空涅槃。第二种人是过去生菩提心强,菩提心强的时候,他虽然知道痛苦是真实的,他无所谓,他像这个六牙白象,他能够深入生死的因缘当中无所畏惧,他修六度法门的时候,但是他也会执著,权教的菩萨对于六度的功德,他也会生成功德想,产生功德的执著。所以,他也是自我设限的,就是出离心强的执著偏空涅槃;菩提心强的执着六度的功德。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跟佛陀所说的法门没有关系,佛陀说了,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那既然你今天作为一个生死凡夫,那偏空涅槃好过你是生死凡夫。那你是一个生死凡夫,六度的功德也好过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但是我们学了《法华经》才知道,其实佛陀所说的法都是一种,让我们进步的一个过程而已,佛陀真的要告诉我们就是,其实你这一念心识,它的本质跟诸佛没有差别的,就是即妄是真。这个思想,是我们过去在三乘里面学不到的,三乘的思想是告诉我们业障深重,那没关系,佛陀多的是法宝,我家广大,种种皆有。你要求人天,有人天的五戒十善。你求涅槃,有四谛、十二因缘。你求功德,有六度法门。所以佛陀在刚开始的时候强调,法力不可思议,依法修学,对,刚开始是这样。但到法华上,佛陀口气改变了,佛陀说,佛陀施设的法,都是让你回归心性的方便,就是说其实你作为一个乞丐,我给你任何的工作,给你一碗饭吃,都是方便,真正的目的是让这个乞丐回家,返妄归真。所以《法华经》它的重点不在于你有什么法门提升了,你学完《法华经》你回去,你照样拜八十八佛,你照样念佛,没什么改变。但是你那心理素质不同了,你这个时候念佛是站在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思想,这个时候你回归到你生命的原始点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当然,你要有这样的智慧能够承当,我这一念心性跟十方诸佛,从本体是没有差别的,就称性起修。那么这样子,你所修的法门叫做什么?叫做法法消归心性。你不是去执著外面的饼干、糖果这些珍宝,你的魔尼宝珠,那你的心力不可思议,比那个法力的力量更重要。所以到了法华会上,就强调你的自性功德力了,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不是乞丐,你做乞丐的时候我施舍一点东西给你做,给你一个工作,给你饭吃,是方便。你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找工作去讨饭吃,是这个乞丐应该先回家吧。所以我们学《法华经》就是说,我们也不排斥任何的法门,重点是你要知道这个法门的施设,是帮助你开显你的自性清净心,是帮助你加强你的菩提愿,所以你这个时候,你是把法门往心中去会归,而不是一股脑的去追求法门给你的加持,差在这里了。但是这个地方就有个问题,这个法门虽然圓妙,虽然快速成就,但是容易引起天魔外道的嫉妒跟瞋恨,它心想,你凭什么有这么好的法门?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就必须要在《法华经》即将结束的时候,就用号召法身菩萨,还有护法尊神,宣说咒语来保护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五种法师。就佛陀讲了这一品《陀罗尼品》。好,我们看附表第五十七。这五十七分两段,先解释品目。好,请合掌。一、解释品目陀罗尼,此翻总持,谓遮恶不起,持善不失,以少略而无意义的文句,经佛菩萨或护法之神力加持,则威灵莫测。以达摧邪灭恶,增长善根之妙用。故名陀罗尼。总持有四类:法、义、忍、咒今品属咒陀罗尼,佛为护持前三种,故说此陀罗尼品好,我们解释陀罗尼这三个字的意思。陀罗尼是一个梵文,翻成中文叫总持。那么这个总持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有两个作用:第一个遮恶不起,就是你那个陀罗尼咒加持你的时候,这一切的内外的灾障,它不会生起。第二个持善不失。你以前成就的善根,比方说,你有念佛的善根,你有拜忏的善根,持戒的善根,你透过咒语的加持,善根会增长。所以它有灭恶生善的效果。这个咒语它是怎么来的呢?是少略而无意义的文句,所以咒语是不能解释的,它没有任何意义的,它重要靠那个音声,但这个音声不是一般的音声,是经过佛菩萨或者护法尊神的神力加持。这个咒语如果是佛菩萨宣说的,那当然就不可思议了。那是佛陀的真如三昧里面显现出来的。那如果是护法,那就靠他的禅定力、福德力显现出来。总之,这个只要是咒语,它就有一定的威灵莫测的力量,那这种力量能够摧邪灭恶、增长善根。这就是陀罗尼。那么这个是陀罗尼的意思。那它的内涵有四种。第一个法陀罗尼。这个法陀罗尼,就是说,你对佛法的修学到了一定的水平,你能够总持一切的教法,对于这个三乘、一佛乘之间的共同点、差别点都通达,对法门的通达。第二个义陀罗尼。你不但对法门能够通达,对这个当中所引生的义理是、空性、中道、一心三观,这里面的义理也通达。第三个忍陀罗尼,前面的法、义陀罗尼,都是通于凡夫、圣人,这个忍陀罗尼就是圣境,就是你对一心三观的智慧安忍不动,这个是圣人的境界。他能够断惑证真,叫忍陀罗尼。咒陀罗尼就是我们今天这一品所说的,就是咒语的音声,它能够总持佛菩萨或者护法尊神的功德力。它能够护持我们对于前面的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忍陀罗尼的修学过程,能够远离障碍。所以佛陀说《陀罗尼品》。总而言之,陀罗尼就是保护修行者,特别保护凡夫,那么这个音声能够让我们灭恶生善,是这么一个情况。好,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看内容。二,经文要义恶世受持弘扬妙法,诸多障碍,以人护之,令得离诸灾难,故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法护之,令得离诸灾难,故说此品。法华经乃诸佛之所护念,亦为魔外之所憎嫉,佛世尚有退席及毁谤者,何况佛灭后之恶世。是故若不悬示咒法于高堂,恐难免魔外之侵扰。佛故大慈加持诸大菩萨,及护法尊神,预宣密咒以为防护。好,看这一品的大意。那么到了末法时代,能够发心受持《法华经》,我们很可能会产生身心的障碍,内外的障碍。所以佛陀要做一些对我们凡夫的保护措施。那么第一个用人来保护,用人保护就是佛陀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要我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这是人护。那么第二个,咒、法护,就是咒法。佛陀要与会的法身菩萨跟龙天护法,宣说咒语,把他们心中所受持的咒语来现出来,来加持末法时代的五种法师,这个是咒护。也就是说《法华经》是诸佛之所护念,《法华经》它的重要性,它是整个三宝住世的指标,一旦《法华经》在人世间消失了,那这个世界三宝就不容易存在了。因为你今天要成佛只能修《法华经》,你修三乘法门,只能成就解脱,因为它的因地的心是一个生灭心,生灭心不可能创造不生灭果。所以《法华经》一旦消失掉,这个全世界就没有人可以成佛了。没有人可以成佛了,顶多修到阿罗汉跟权教菩萨。那没有人可以成佛,就没有人能够八相成道来说法,所以佛宝失掉,法宝也失掉了,没有佛陀当然就没有出家众了,所以这个僧宝也消失掉了。所以《法华经》一旦断灭,这个世界上三宝就断灭了,就没有人可以成佛,也没有法,也没有僧。所以他就这个受持《法华经》变成天魔外道共同瞋恨跟嫉妒的对象。在佛在世的时候,以佛陀的大威德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亲自弘扬《法华经》,尚且有增上慢比丘退席跟毁谤,何况是佛灭度后的恶世。所以佛陀早就考虑到这一层因素,就是在他老人家还在世,威德还在的时候,就号召在法华会上的法身菩萨跟龙天护法,就悬示咒法于高堂,在法华会上就悬示出来,否则恐难免魔外之侵扰。那么佛陀就以大慈悲加持法身菩萨跟护法尊神,就预宣密咒,以为末世这个五种法师的防护。所以它这段经文等于是佛陀预示的,悬示咒法于高堂,当然这个地方,你要有本事号召法身菩萨、龙天护法,那只有佛陀是最适合。所以这一品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好,看完大意,我们看经文。那么明咒护有三段,先看丁一的问答持经功德。这个地方先看第一段: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甚多!世尊!这一段是药王菩萨他提出一个问题,它大意就是说,到底你在家里面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比较大,还是你去供养佛陀的功德比较大?就这么一个情况。我们看经文,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说世尊,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他能够在佛堂里面受持《法华经》,怎么受持呢?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他可能是直接的去读诵,慢慢的熟悉经文,或者他用抄的书写,那么这样子能够成就什么样的福德?为什么讲福德呢?因为它这个地方并没有强调止观,就偏重事修,这是受持《法华经》,不管是读诵,不管是书写。第二个,你有幸能够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这个诸佛是应身佛,注意,这不是你供养佛像,这是真的生长在佛世,供养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佛。那供养多少呢?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的这么多的应身佛。那么供养这么多佛陀跟受持《法华经》,哪一个功德比较大?药王菩萨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佛陀回答是,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法华经》他能够做四件事情:第一个受持一个四句偈,能够受持于心不忘失,乃至于读诵,第二个。第三个解义,你明白里面道理,第四个最重要,如说修行。你能够把《法华经》的义理,能够回光返照,修一心三观,你了解到你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清净心、菩提愿。那么这样子,是所有前面的功德里面最殊胜的。佛陀回答的时候,我们看药王菩萨的回答其实偏重事修,佛陀回答加了一条:如说修行。就是理观,那个理观的智慧就超过你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的诸佛。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这个供佛的福德,跟诵经的善根做了一个对比。我们前面讲到一念随喜也说过,就说你供养佛陀也好,你盖一个非常大的书殊胜的廟,去供养三宝也好,那么这个福德力它的本质还是生灭法。但是善根就不一样了,善根,蕅益大师说,你今天读诵《法华经》产生对于一心三观的一念的相应,虽然这个力量是薄弱的,但是对望你的未来,他说,你总有一天,你成就法身的功德,法身功德一成就以后,那叫常住,永远不会失掉,更重要的是你能够从法身里面变现千百亿个应化身,生生世世,广度众生,所以法身一旦成就以后就停不下来了。所以,你未来广度一切众生的功德,都是从你现在读诵《法华经》算起的,它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这样。就说你一个乞丐,你本来是一个乞丐,后来你真的知道你原来有个家的,你就回家了,回了家以后,你什么事都不会做,你厕所也会打扫,库房也不会管理,但是重点在哪里呢?重点是这是你的家,你的父亲是大富长者,你是大富长者的儿子,这样就够了。为什么?你回家以后,你总有一天你会扫厕所,你总有一天会管库房,你更是总有一天你会继承你的家业。所以就算你刚刚回家,你什么都不会,你说我只是相信,我只是理解,我这一念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是清净的,够了,这个就很够了。因为你未来的成佛,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启动了,就是说,你过去搞了半天跟成佛一点关系都没有。那说你以前拜忏、持戒、修福,都是安乐道,跟启动你的真如法身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现在终于按到了这个开关,就是你的法身从这个地方,开始算起来了,开始启动了。即便是一个微少的一念随喜,都功超你过去的福德力。印光大师讲一句话更玄,他说:王子坠地,功超群臣。说是你今天生长在母后的家庭,你刚刚生出来,你什么事都不会做,对国家也没有战功,也没有功劳,但是宰相的功德都比不上你。因为你是王子,生长在王家。所以你受持《法华经》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你一念的相应于三世诸佛最可贵的法身。我们说过应化身只是一时的,真正他背后的根本是他的法身,所以你相应于法身,那你十方诸佛的功德就是以法身作根本,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赞叹,你在家里面诵《法华经》,那你是超过你去供养佛陀的。好,我们看丁二的请以神咒护持。既然《法华经》这么殊胜,那这个时候与会的法身菩萨,跟护法就得到鼓励了,就发心要护持这些受持、读诵、书写、解说的五种法师了。那第一个站出来,要以咒力来护持的是药王菩萨,我们看已一的请护。看经文: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安尔,曼尔,摩祢,摩摩祢,旨隸,遮梨第,赊咩,赊履多玮,羶帝,目帝,目多履,沙履,阿玮沙履,桑履,娑履,叉裔,阿叉裔,阿耆腻,羶帝,赊履,陀罗尼,阿盧伽婆娑簸蔗毘叉腻,祢毘剃,阿便哆逻祢履剃,阿亶哆波隸输地,沤究隸,牟究隸,阿罗隸,波罗隸,首迦差,阿三磨三履,佛陀毘吉利帙帝,达磨波利差帝,僧伽涅瞿沙祢,婆舍婆舍输地,曼多逻,曼哆逻叉夜多,郵楼哆,郵楼哆憍啥略,恶叉逻,恶叉冶多冶,阿婆盧,阿摩若那多夜。好,那么这一段经文,等于药王菩萨,他宣说了他平常受持的咒语,当然他这个咒语,他宣说出他自己的咒愿力,来加持弘扬《法华经》的法师,先锁定弘扬《法华经》的法师。我们看已二的称叹。对这个咒语功德的称叹,看经文: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药王菩萨宣说这个咒语以后,他也说出了这个咒语的传承,这个咒语怎么来呢?是过去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的,就是这个诸侯能够宣说咒语,都是从真如三昧里面宣说出来,所以他就咒愿,若有侵毁这个弘扬《法华经》的法师,那你等于是侵毁到十方诸佛的真如三昧的功德了,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赞叹这个咒语的由来,是真如三昧所显现出来的。我们看已三的佛陀的认可。看经文: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那么这个时候释迦摩尼佛,对于药王菩萨能够宣说咒语,来护持这个弘扬《法华经》的法师,释迦牟尼佛的态度是表示赞叹,而且是两重赞叹,善哉!善哉!药王,你为了愍念拥护这个弘扬《法华经》的法师,说是陀罗尼咒,那么这将于对众生有多所饶益。我们知道,这个法虽然你再怎么妙,它是要靠人来弘传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然这个说法的法师他有三品,上品当然是讲全部,中品就讲一部分,下品就是乃至于你能够听完《法华经》,你把这个道理,简单扼要的跟你的同参道友讲,那你当时也算是五种法师的,弘传《法华经》的法师。那么你在弘扬的时候,你也同时进入到这个咒语的加持了,因为这个咒语它的咒愿的对象就是,你弘扬《法华经》这个咒语就加持你,这是有设定目标的一个咒愿力。那么第一个咒语的加持对象是,五种法师的第五种,就是说法的法师。我们看戊二的勇施咒护。勇施菩萨的咒语。先看第一个请护。看经文: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蔗、若鸠槃茶、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痤隸,摩诃痤隸,郁枳,目枳,阿隸,阿罗婆第,涅隸第,涅隸多婆第,伊緻柅,韦緻柅,旨緻柅,涅隸墀柅,涅梨墀婆底。好,前面是药王菩萨第一个出来表态,这以下勇施菩萨也站出来了。他说,世尊,我也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咒愿力的保护对象扩大了,他不是针对解说,包括受持、读、诵、书写,还有解说,这五种法师都在他的加持范围,来宣说这个咒语。这五种法师得是陀罗尼,他有什么好处呢?他面对以下的鬼神的障碍,包括谁呢?包括飞行的夜叉,包括地行的罗刹,这个夜叉跟罗刹都是会吃人肉的,还有这个富单那,富单那就是热病鬼,它引起一个人发烧的。还有吉蔗,吉蔗就是起尸鬼,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僵尸。还有鸠槃茶,鸠槃茶就是魇魅鬼,就是让你做恶梦的,乃至一般的饿鬼等等。祂不能够去寻求你的过失,来趁虚而入去伤害你。所以到了这个勇施菩萨,他的咒语的加持对象就涵盖整个五种法师了。那么勇施菩萨说完以后,他对这个咒语也加以赞叹,看他怎么赞叹,看经文。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这以下咒语也是传承来自于过去恒河沙诸佛所说的,所以那你今天侵毁这五种法师,等于侵毁诸佛的三昧了。你挑战三世诸佛的真如三昧。好,我们看戊三的毘沙门咒护。这个毘沙门就是北方的天王,毘沙门天王。那么他也站出来请护,好,看经文。尔时,毘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阿梨,那梨,[少/兔]那梨,阿那盧,那履,拘那履。这个四大天王就是我们欲界的第一重天,四大天王他作为一个,当然四大天王他很多,他有的有学佛,有的没有学佛,那这个地方讲有学佛的。这个有学佛的四大天王叫护世菩萨,他就说,我也要讲个咒语来护持这五法师。好,我们看已二的称叹,看经文。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这个四大天王讲完咒语后,他就跟世尊说,我一方面用前面的咒语来护持五种法师,一方面我自己本人也护持这五种法师。怎么护持呢?令这个五种法师在百由旬内无诸衰患,没有各种的天灾人祸。四大天王他平时的工作,其实就是统理一切的鬼神,在整个三界所有的,当然鬼神就是属于六道了,六道里面的鬼神全部是他管的。这第一个,他的工作只有一件事情,他就是赏善罚恶。第二个,古德解释说,他说这个咒语本身,也是四大天王平常受持的,他平常就是受持这个诸佛的咒语,来加强他的威德力,因为他掌管这么多的八部鬼神,那这八部鬼神再往下就有各种的恶鬼,所以他也持这个咒语来加强他的威德力。所以他把这个咒语现出来,而且咒愿保护这个五种法师。我们看戊四的持国咒护。前面的毘沙门是北方,这是东方,东方的持国天王。看请护,看经文。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阿伽祢,伽祢,瞿利,乾陀利,旃陀利,摩蹬耆,常求利,浮楼莎柅,頞底。那么持国天王他怎么说呢?他说,他这个持国天王是统领着整个这个世界的乾闼婆界,乾闼婆众就是帝释的乐神,就恭敬围绕,宣说这个咒语。他也把他平常受持的咒语也现出来,要加持这个五种法师。我们看已二的,他自己对这个咒语的赞叹。看经文。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这个咒是怎么来呢?是过去四十二亿诸佛所说,当然这都是真如三昧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你侵毁这个法师,就等同侵毁三世诸佛的真如三昧。这个四大天王我们解释一下,四大天王他就统领了整个八部鬼神。比方说东方的天王,他统领的是乾闼婆跟富单那,这东方。南方的天王统理饿鬼跟鸠槃茶;西方的天王是统领毒龙跟毘舍遮;北方的天王是统领夜叉跟罗刹。就是八部鬼神他直接受这个四大天王的领导。这个八部鬼神再下来,就其他的各式各样的鬼神,这样子,一层一层的这样管控下去。这个咒语我们前面说过,当然最好的咒语来自于诸佛的真如三昧,它的时间加持的时间也长,空间也大。但是有的咒语,其实是凡夫也可以宣说咒语,凡夫什么时候可以咒语呢?一定要入根本禅,就是初禅,欲界定,未到地定都不可以的,你这个讲话都没有用。就是他这个入了初禅以后,这个禅定毕竟是过人法,他虽然没有这个智慧的观照,但是他的力量是很大,他禅定当中他是宣说一个音声,然后他可以给这个音声一种力量,比方说,古代的喜马拉雅山有修行者,就有一个修行人,他要到一个寺庙去,但是他到寺庙去,他要经过一个很长的丛林,这个丛林里面有蜜蜂、有毒蛇,所以他非常害怕。他求那个善知识给他加持,善知识就入了定,入了初禅,入了初禅以后,他禅定里面他讲出一个声音出来,然后他就给这个声音一个力量说,你只要持这个咒语,蜜蜂不能咬你,毒蛇不能咬你,但是有一个条件,你不能告诉别人,这个咒语只有你持用。所以这个人就一路上就持这个咒语,果然蜂蜜在旁边的不敢叮他,毒蛇也不敢咬他。后来有一天他特别高兴,他就把这个咒语告诉其他人,结果隔那以后这个咒语就没有用了。所以这个凡夫的禅定,也可以现出一个咒语。他以他的禅定力,他也可以给这个咒语一种力量。当然他也随时可以把这个咒语收回来。当然凡夫的禅定都能够防蜜蜂防毒蛇,那佛菩萨的真如三昧那更不可思议了,那这些鬼神更不敢靠近了。好,我们看戊五的罗刹女咒护。看第一个请护,看经文。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毘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髪,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皋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伊提履,伊提履,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楼醯,楼醯,楼醯,楼醯,多醯,多醯,多醯,兜醯,[少/兔]醯。这以下是罗刹女,罗刹女在鬼神里面是非常凶恶的。当然这个罗刹女现在都已经皈依三宝了。尔时十罗刹女,有十个罗刹女,第一个叫做蓝婆,这个蓝婆翻成中文叫做结缚,就是祂没有皈依这个佛陀之前,祂那个贪瞋的烦恼特别的重,所以叫结缚。当然,皈依三宝以后,这个烦恼就调伏下来,蓝婆。第二个毘蓝婆,这毘蓝婆就是离结缚,离结缚就著祂皈依佛陀以后,祂慢慢的把贪瞋的烦恼给调下来,叫离结缚。第三个是曲齿,曲齿翻成中文叫施积,这个积就是,祂过去积集很多的恶劣的习气,那么祂皈依佛陀以后,就把这个习气给施舍掉,给放弃了,叫施积。第四名华齿。华齿翻成中文叫施华,这个华就是,这个人造了罪业,祂有花报,花报现前的时候,祂向佛陀忏悔,然后就把花报给消灭了。就是把这个花报给施舍掉了,华齿。第五名黑齿。黑齿翻成中文叫施黑。祂皈依三宝以后,把祂过去的罪业忏除干净了,就施舍罪业,叫施黑。第六名多髪,多髪是约着祂外表的形状得名,祂这外表看起来,这个发非常的散乱非常的多。第七名无厌足。就是祂没有皈依三宝之前,祂的贪爱心特别的强盛,贪爱没有厌足,叫无厌足。第八名持璎珞,这个罗刹女祂的特点福报很大,祂身上挂璎珞,福报大。第九名皋帝,这个皋帝是整个十罗刹女里面,祂是领导,威德最胜的,这个皋帝翻成中文叫一切具足,祂的福德力威德力是最大的一个领导,皋帝。第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这个夺一切众生精气,其实是所有罗刹女的通号,祂就是做这件事情,夺取众生的精气以为己用。那么祂把这个通号当做自己的别名。这十罗刹女跟鬼子母,就是五百鬼子的母亲。他们就在佛陀的号召之下,也共同的宣说咒语来护持读诵、受持、书写跟解说的五种法师。所以这以下的咒语是十罗刹女共同的咒愿力。那么祂说完咒愿以后,祂也对这个咒语的功德加以称叹,看经文。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蔗,若毘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好,这段是长行,那我们先解释长行。这个十罗刹女祂讲完咒语以后,祂也咒愿,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祂等于是以这个咒愿力,加持在这个咒语上面,祂的咒愿的对象,包括夜叉、飞行夜叉,包括地行罗刹,包括一般饿鬼,也包括了富单那,富单那就是热病鬼,或者吉蔗,吉蔗就是起尸鬼;乃至于毘陀罗,毘陀罗就是赤色鬼。或者犍驮,犍驮就是赤黄色的鬼;或者乌摩勒伽,就是黑色鬼;或者阿跋摩罗,就是隐形鬼;或者夜叉吉蔗,就是夜叉的起尸鬼;或者人的起尸鬼。那么这些鬼祂引生的热病,这个热病它有的是有固定的时间,比方说这个鬼祂附到你身上,让你一天发热,或者七天,乃至七天发热,它有固定的时间。或者是他那个发烧时间不定时,时好时坏,他还在发烧,突然就好了,再没多久又发烧了。他有时候是固定的时间,有时不固定。或者祂不是让你发热,祂变现四种形状来诱惑你,障碍你,祂变现成成年的男形或者成年的女形,或者变现这个年轻的男众,年轻的女众,乃至于在梦中用各种的因缘来障碍你。这些都是在这十罗刹女的咒语的保护之下,就是乃至梦中,亦复莫恼。是这么一个情况。好,我们看偈颂,看经文。即于佛前而说偈言: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如杀父母罪,亦如压油殃斗秤欺诳人,调达破僧罪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这个十罗刹女祂讲完咒语以后,祂就发了咒愿,看这个咒愿是祂的心非常坚定,说你要是,前面的鬼神要是不顺从我的咒语,胆敢扰乱的说法者,这五种法师,那你的果报,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你的头部会被这个,我们的十大罗刹女的咒愿力所伤害,这个阿梨树枝就是古印度的一种树,它这树特别脆弱,它的树杆掉到地上马上就破碎掉,就是你的头被这个咒语所伤害,就像这个树枝一样。你的过失,他讲出四种譬喻,就是你今天侵犯五种法师,你的过失,第一个如杀父母罪,杀父母这是逆罪。亦如压油殃,这个是属于杀罪里面最重的,压油殃是怎么回事呢?他把这个麻先放着,麻是可以去挤成麻油,但是他不挤,他放久了以后先让它长虫,那这个麻长了很多虫以后,他再把这个麻跟虫一起去压,把它压成油,那这个是为什么是杀生之最呢?因为他杀多众生,你把这个麻里面所产生的众多的虫,整个杀死了。所以这个杀罪是重的。或者如斗秤欺诳人,就是你做买卖的时候,轻出重入,透过斗秤的这个重量来欺诳他人,这个是盗窃的重罪,因为你造罪的时间长而且无惭无愧。就好像调达破僧罪,就好像提婆达多的破和合僧的重罪。他用这四种重罪来比喻你今天去扰乱这个五种法师,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就等同你今天去犯了这四种重罪的果报。我们看已三的誓愿。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这个十大罗刹女说完偈以后,就白告佛陀说,说我等,我们这十个罗刹女,不但是用咒语来保护这个五种法师,我们也亲自来保护这五种法师,使令这个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能够身心安隐,离诸灾难,乃至于消除一切毒药的伤害。这个罗刹女在鬼神间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中阶的干部,高阶的就是四大天王,下来就是罗刹鬼这些中阶干部,所以祂这个中阶干部,在管那些比较下阶的鬼神,威德力是很大的。而且他这个咒语是十大罗刹女共同咒愿,不是一个罗刹女,是十大罗刹女。我们看已四的佛陀的印可,我们看佛陀对于十罗刹女这么一个说法,老人家是怎么看的。看经文。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塗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薝蔔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皋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佛陀就告诉十罗刹女说,善哉,善哉,佛陀表示赞叹认可,说,汝等乃至能够拥护受持《法华经》经题,就是《法华经》最少字的乃至于经题,福报都不可称量,何况是能够去护持,他能够受持读诵整部《法华经》的五种法师呢。那乃至于这个人不但是受持《法华经》,他还供养《法华经》,用什么供养呢?用花香、璎珞、末香、塗香,末香是粉状的,塗香是油状的,精油状的。或者烧香、幡盖、伎乐,或者他燃种种的油灯,比方说什么灯呢?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薝蔔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那前面都是用各种的香花,把它煎成油来供养这个《法华经》,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皋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所以佛陀这段经文,他一方面称赞认可,你去护持这个五种法师,他也鼓励这十罗刹女,你们也应该护持这些供养《法华经》的这些人。就这么一个情况。好,我们看丁三的会众闻品得益。看经文。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那么佛陀说《陀罗尼品》的时候,与会的大众听到陀罗尼咒,当下离相清净,成就无生法忍,入大乘的见道位。蕅益大师说,这个咒语,它虽然没什么道理,但是它会产生一种不思议的熏习,这种听到以后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我们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它有显教跟密教,显教主要是讲道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就是佛陀在发明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它是用文字来诠释道理,从这个道理的闻思,让你内心产生观行力而灭恶生善,这是显教,就是把这个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密教不是,密教它讲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也没什么道理,但是他靠这个声音的不思议的熏习,欸,灭恶生善,业障消除,也能够让你秘密的善根增长。当然这个前提就是,这个音声是诸佛菩萨说的咒语,在三昧当中所宣说的咒语。那么这段经文的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说,你受持《法华经》,比方说你在家里面诵《法华经》,你也没持咒,那你开始读诵《法华经》的时候,你文字相开始转的时候,你自然启动这个咒语,因为这个咒语叫做悬示高堂于法华,因为它一开始这个咒语的咒愿的对象,就是在加持你受持、读诵、书写,至于于说法的法师。所以你受持《法华经》等于是显密圆通,显教,你从文字里面得到义理、智慧,密法你得到了这些法身菩萨跟十罗刹女的咒语的加持,这个就是悬示咒语。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什么叫悬示咒语?你看那个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里面都是那个法老,他是死掉以后,他是葬在里面,里面很多陪葬的珍宝。那么他怕别人去盗取,他要把这个金字塔墓给封掉的时候,他们都是下咒语的。法老,其他的法老下咒语,他说你只要没有经过允许擅自闯入,就启动一个咒语,他就持一个咒语。那么这个咒语呢,轻者让你生病,重者就要你的命。所以你比如说,我在金字塔参观,我只要不进入,这个咒语就不启动,但是你一旦进入,因为它这个咒语就是一开始就持好的,悬示咒语在这个金字塔里面,就你敢无端的侵入,所以你看去盗取金字塔的人回来,你要福报大的就生病,福报差一点就直接死掉。这个咒语就是这种力量。那么现在它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法身菩萨也好,护法尊神也好,他们就是持了这个咒语,这个咒语在空间里面已经存在了,那你去受持读诵《法华经》,你一方面得到《法华经》里面的法义的加持,一方面得到这些咒语的加持。是这个情况。好,我们休息十分钟。编者注:文字是对照视频字幕录入,若有错别字请留言告知。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纯视频01~137(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38
2021年5月9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5菩萨不会有时间差的,你什么时候机感成就他什么时候现前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5法华经讲记145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4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五十九面。我们上一堂课讲到丑八的颂咒诅毒药难。观世音菩萨的救拔痛苦,这古人是把它判作他力门、果地教。就是说,我们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比方说发生了火灾,那么我们称念观世音菩萨,从火灾的现场得到了救拔,那你本来按照业报,你是要在这个火灾里面丧命的,那你称念观世音菩萨得到救拔,那当然不是你的功德,那这功德哪里来的呢?他力门、果地教,这是观世音菩萨事先帮我们修好了,就是他既然发这个愿,他就要承担这个愿,他就要概括承当这个愿里面任何的需求。法身菩萨就是这样,他能够荷负,像大地荷负一切众生的痛苦。当然法身菩萨无所谓,他可以积功累德,舍身命手足去实践他的愿。当他愿成就的时候,他这个“南无观世音菩萨”,那是一个真实的力量。所以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转他成自,这不是说你要去修功德,你要想办法把观世音菩萨,他在因地的时候,说是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你想办法把他的功能转到你的身心世界。那怎么办呢?那只有四个字:感应道交,你要能够顺从他的本愿。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说,他因地是怎么发愿的,关键是你怎么启动他的愿力,那你只能顺从嘛。这诸法因缘生,他的愿就是这样,你这个密码对了,他就给你开门了。你密码不对,这个门就关着,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他的因地的感应道交就是两句话,当你受痛苦的时候,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个一心称名。你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要有所了解,你不能够说发生火灾了,你对观世音菩萨什么都不知道,这不知道呢你就没有信心,就算你称念观世音菩萨,你还是口念观音心散乱,你还是该干嘛,慌乱还慌乱,你不可能一心归命嘛,你不了解的东西,你怎么有信心呢?所以你事先必须要怎么样?闻是观世音菩萨。你这个信心一开始就要建立起来,不是等到匆忙的时候再去建立,不可能。在匆忙当中依止一念的皈依心,一心称名,这个地方包括专注、相续、称念圣号,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怎么样,你就合乎观世音菩萨的本愿,那观世音菩萨的功德门就为你开了。那叫做感应道交就现前了。那么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差别。第一类,显机显应。显机显应,智者大师解释,今生精勤修学,礼忏能感灵瑞。就是你这个根机今生是明显的现前,就你平常有在修行,你平常有在拜观世音菩萨,有在称念观世音菩萨,你配合礼忏你有很明显的感应。比方说慈云忏主,慈云忏主他学这个《天台教观》学得太过用心,结果就生病就吐血了。吐血以后他就拜忏,拜忏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来有一天晚上了,他就梦到观世音菩萨现前,观世音菩萨用那个手,就伸到他嘴巴里面去,把他身体里面抓出一条虫,隔那么以后他身体就好起来了。所以你看他拜忏的感应很明显,那是什么呢?显机。他今生有明显的修学,所以他今生有明显的感应,这个显机显应。第二个冥机显应。什么叫冥机呢?他今生没有明显修行,他是过去生有修行,这个根机是,今生的根机不明显,但是他的感应非常明显,今生能够见佛闻法,佛照其宿机,自往度之。这种人很幸运,你看他今生也没怎么念观世音菩萨,但是他一旦念起来,他感应特别明显,那你也不要羡慕,你也不能说他不公平,他过去生念过,你哪知道他过去生二三十年下死功夫,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礼拜观世音菩萨,所以他的这种情况叫冥机显应。第三种是冥机冥应。他过去修学,今生未修,所以他是冥机。那冥应呢?他今生对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也是不见不闻,而密为法身所益。他前生修过观世音菩萨今生忘失了,忘失以后他就冥机,根机不现前了。那么感应呢?感应也不明显。但是,我们前面说过,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他上一辈子所称念礼拜观世音菩萨的善根种子在,所以密,就是秘密,为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所摄受。但是感应道交不明显,叫冥机冥应。第四个是显机冥应。他今生的根机是显明的,他努力的修学,但是感应不明显,冥应。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终日无感,终日无悔,一切低头举手福不虚弃。说他虽然没有感应,但他没关系,他能信心具足,修理观的人法法消归心性,终日无感但是终日无悔,他也不后悔,一切的低头举手礼拜供养,福不虚弃,这个福报积集起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善根不流失掉,这种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叫显机冥应。所以这四个情况,所有的他力门、果地教都适合,只要跟感觉道交有关的。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也是这样,你看有些人他造了一辈子的罪业,到晚年的时候,欸,他遇到阿弥陀佛法门,他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临终十念往生极乐世界了。有人念了一辈子佛号他没有往生。所以要从今生来看呢,这件事情就是有点不公平了。你看他平常那么放逸,临终十念就往生,有些人他从年轻开始念佛号,念了一辈子,临终也没有往生。那是怎么回事呢?你忘了把他前的因缘加上去了,就是说,他今生念佛没往生,这叫显机冥应。那你前生没修,你今生才开始修的,那你说有些人,你看他造五逆十恶,他在过去生修了很多很多的佛号的善根,就差那么一点点,所以他临终十念加上去就刚好够了。所以,他这整个善根种子,一定是要把今生跟前生加起来,就是形成了我们这句话,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就是总而言之,诸位,不管你过去生也好,你今生也好,你任何一个对佛菩萨的礼拜、赞叹、供养,这个善根种子永远不会退失掉,它是论三世的,只是今生有没有表现。那就看你的总量来判断。好,我们看丑九、颂恶鬼难。看经文。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或者你遇到那种凶恶的罗刹鬼,或者是毒龙跟飞行夜叉等等,这种都是很凶恶的,要来伤害你的,你当下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那么对方的心就心生怖畏,就不敢再加害了。这种鬼神障,我们前面说过,念观世音菩萨效果特别明显。看丑十、颂恶兽难。看经文。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假设你遇到了凶恶的野兽,比方说老虎、狮子、豹等等,为这个野兽所围绕,这个野兽看样子是生起了要杀害你的心,从什么地方看得出来呢?从牠的动作,利牙爪可怖,牠的嘴巴现出了利牙,牠脚上的利爪也开始活动,就是牠准备要伤害了。你这个时候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对方就马上逃散,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威德力的摄受。看丑十一的颂蛇蝎难。看经文。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或者你到的旷野遇到的这个毒蛇,或者是遇到了毒蝎,这个毒蛇跟毒蝎牠放出的毒气,就像火烧得非常炽热一样的可怕。这个时候你念彼观音力,毒蛇毒蝎就自然的退回自己的居住的场所,就消失了。当然这个时候是要出声念的。看丑十二、颂雷雨难,看经文。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或者你遇到了天灾,天灾一开始是先出现乌云覆盖,然后乌云当中就开始打雷又闪电的,没多久空中就降下了冰雹,或者下起了大雨,这样的天灾也是,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本来这个要对农作物产生重大的损害,因为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因缘,这个天灾就马上消失掉。好,我们看子二、颂三毒二求,看经文。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前面的种种灾难是针对口业的机感,就是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这以下把身业跟意业的机感也把它放进去。众生被困厄,就是身业的机感,这个困厄,它不是指身体被困厄,是内心被苦恼所障碍,就是二求不得,他要求男不得男,求女不得女,所以他被活在这种孤苦伶仃,为二求不得所困厄,就是这个就必须要礼拜了,身业的机感。或者无量苦逼身,这个苦不是身苦,是心苦,你内心有三毒的逼迫,贪嗔痴烦恼的活动,破坏你内心的寂静的痛苦。这个就是由意业的机感。所以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这个地方就总结,观世音菩萨的三昧力、神通力,他用在什么地方呢?他专门用在救拔众生的痛苦。这是他的强项。那么有关这一点我们看附表五十六,我们引用蕅益大师的开示来做一个总结。五十六把观音菩萨的感应道交的理观跟事修,做一个全方位的解释。先看第一段。一、总说感应道交一切依正,皆是观音妙色妙心一切众生,于圣色心而自为难如暗中触宝,自伤其身三业求救,亦即观音是故机成,即时而应好,这一段讲到感应道交,有三段,先看第一段。先看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的相貌。说一切依正皆是观音妙色妙心,这个一切的依正指的是什么?整个十法界的依正二报,佛法界乃至众生法界都是。那么这十法界的依正二报皆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的妙色跟妙心存在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就是什么叫做皆是观音?我们前面讲《如来寿量品》讲到一个观念,就是说,佛法讲诸法因缘生,就你修因一定有一个得果,比方说你凡夫,你凡夫你布施持戒,你果报到哪里去了?到来生去了。那你今生是继承前生的因地,就是隔代受因,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凡夫修因,来生得果报,这阿罗汉他修苦、空、无常、无我,他的果报到哪里云了?到涅槃去了。好,那我们现在看佛陀,说你一个大乘的佛陀,他无量劫来的六度万行,舍身命手足,他的功德到哪去了?你总不能够说,欸,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我知道,就在二千五百年前他那个应化身,他出生在王家,然后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这个地方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你这样解释,因大果小。他这个修了这么广大的,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功德,他的果报只有八十岁,你不觉得这个因果不相等吗?所以这个应化身只是怎么样?只是他的法身现的一个小水泡而已。那你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到哪里去了?无所不在。每一个地方都是观世音菩萨,每一个地方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所谓的法身常住。你看到这朵花,这朵花有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你看到这个桌子,这也是;一切依正皆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所在。好了,那观世音菩萨的法身常住,我怎么就感觉不出来呢?第二个就解释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出来。看第二段,一切众生于圣色心而自为难,就是说,十方诸佛菩萨成就法身以后,他都把他的愿力发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想度众生,虽然度众生的法门不一样,有些人是用救拔痛苦,有些人是给你快乐,有些人为你说法。就各式各样的愿力都存在法身,那怎么我就感受不到呢?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了,就是我们对于法身常住的功德而自为难,我们自己打妄想,叫背觉合尘。就是我们的心没有跟佛菩萨站在同一个屋子里面。我们怎么样?离家出走,就是一念妄动,然后就舍父逃逝,远居他国。就是说,佛菩萨的功德很想救拔我们,但是问题是这个不是单方面的,感应道交哪是一个人完成呢?作为父亲,他很希望把家产,随时把财富准备好交给儿子,关键是儿子不回家,那你有什么用呢?他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你说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也不对,父亲把家产准备好了,那老也不回家。所以在这个法界当中,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的功德,随时准备加持我们,这种法身常在,但是我们众生自己障碍自己,就好像暗中触宝,自伤其身。这个房子里面很多的珍宝,有没有珍宝,真的有珍宝。但是这个房子的电灯没打开,这只电灯没打开,我们就不知道有珍宝。然后我们去摸这个宝的时候,不但没有受到利益,还被这个珍宝割伤了。那你可以把这个罪过去怪这个珍宝吗?不可以,要怪就怪你没有把电灯打开。谁叫你在黑暗中去摸珍宝?你要把电灯打开了,这个珍宝就为你所用了。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说,佛菩萨这部分没问题,能感的这佛菩萨是在法界里面,每一个佛菩萨他能够果后行因,他修到这个时候,他敢在这个地方现前,他能够成立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都是已经现成的功德,就是果地教。是我们自己没有去顺从。所以现在最后的结果来了,所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方法,三业求救,亦即观音。是故机成,即时而应。所以佛菩萨的能感的部分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怎么办呢?所以我们不要去修了,我们只要只要做一件事情,叫做顺从本愿。观世音菩萨要你闻是观世音菩萨,你就顺从,要你一心称名,你就顺从,所以三业,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皈依,你就能够相应、感应于观世音菩萨功德,是故意机感成就,当下观世音菩萨功德就现前,就能够转他成自。所以理论上,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存在,理论上。但是实际的受用,就看你的表现了。看你能不能事修上的三业求救,所以这个理观强调的是存在性,事修是真正的感应的,你要能够变成真实的受用。好,那我们把这个重点做一个总结,把理观事修做个总结。看下一段。二、明名理观事修一、约理观正念真如,自他不二唯是一心,互含互摄二、约事修身业礼拜,口业称名,意业皈依亦即观音,感应道交那么修观音法门,从理观的角度你就是做一件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你不能一天到晚到妄想,你要能够回光返照,观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把心回到自性清净心,这个时候你会知道,自他不二,唯是一心。我虽业障凡夫,我跟观世音菩萨是自他不二的,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虽然庄严,他也是一念的自性清净心,我业障深重,我也是一念的自性清净心以。所以唯是一心,所以彼此可以分享,我的功德可以跟观世音菩萨分享,我的业障可以进入到观世音菩萨帮我消灭,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也可以进入到我的心中,帮我增长我的福报。这个是可以互通的,自他不二。因为同一家人,所以理观的话就是自他不二,强调安住。事修呢?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名,意业的皈依,你才是真正的顺从观世音菩萨,形成感应道交,所以理观事修缺一不可。理观强调你内心的安住,事修强调顺从。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那么他参访善知识,他就到了那个地方,他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侍者。做了几年以后,他有一天呢晚上,善知识在书房看书,他就陪伴在旁边看书,到夜深了以后,善知识准备回寮房睡觉,所以他就会善知识在前面拿着蜡烛,来引导这个路线。那么走着走着快到寮房的时候,这个善知识突然间就这嘴巴一吹,就把蜡烛给吹灭了。这本来是看到什么都存在的,道路、房子。那么一吹灭的时候,这个禅师当下开悟,他讲一句话:一切都存在。这个就是开悟了。什么叫一切都存在呢?就是说,我刚刚有蜡烛的时候,我看到了路,看到了房子,现在蜡烛消灭了,但是这个路没有消失,这个房子没有消失,只是我没有看到而已。这表示什么?就是虽然我业障深重,我没有看到诸佛菩萨的功德,但是你把蜡烛熄灭了,这个房子没有消失,佛菩萨功德还是存在的。这一切都存在,所以从理观的角度,你要知道深信诸佛皆充满,所谓一切依正皆是观音妙色妙心,你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但是关键是,那怎么样把这个存在性变成受用性呢?那就是事修了。所以印光大师说,你如果只有理观没有事修,那你比那个有事修没有理观更糟糕,他虽然没有理观,他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本来就存在,他起码事修,他照样感应道交,虽然信心没有那么圆满。那你知道观世音菩萨功德存在,你不念观世音菩萨,你知道没有用。比方说你肚子痛,你对观世音菩萨功德有信心,你念观世音菩萨,欸,肚子好了。其实你肚子里面,本来就有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就是你的身体里面有业报,也有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但是你不憶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它不现前,它存在不现前,它变成业报现前。那么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回向你肚子的时候,欸,观世音菩萨功德是,它是,它本来就存在了,只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它从存在变成现前而已。其实你不念的时候,你肚子里面本来就有观世音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从理观的角度,一切依正皆是观音妙色妙心。从事修呢,三业求救,亦即观音,是故机成,即时而应。所以你就知道,理观强调的是诸佛菩萨的存在性,你知道他存在,深信诸佛皆充满。那么事修就是把这个存在的功德,把它导到你的身心世界,变成你真实受用。所以这两个,理观事修缺一不可,缺一不可。是这样来的。好,我们看壬二的颂后答。前面是解释寻声救苦,这以下是讲到普门示现,癸一、颂普门示现。普门示现先看第一个身业的普应。看经文。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那么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先看身业,身业具足神通力。基本上法身菩萨的身业的神通,就是普现色身三昧。他能够在十方世界现身,他可以现佛相、菩萨相、声闻相,乃至于畜生相、鬼道相。我们前面说过了。那么这样的相状是怎么来的呢?广修智方便,因为你修一心三观。你如果修空观,你就没有普现色身三昧了,那叫涅槃寂静。所以因为你成就清净心,他自然生起菩提愿,就启动了你内心的本性具足的十法界、十如是。所以这个是假观成就的,先修空观,然后再做成就假观。因为有这种普现色身三昧的三昧神通力,你能够在十方国土无刹不现身。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能够在三恶道,种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或者在人间的生老病死的人间里面现身。现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说法,使令众生慢慢的消灭轮回的痛。就是说,他这个一心三观的操作我们讲过,就是说,你要能够先修万法回归一心,一定要先修回归。就是你把一念的十法界的法,先回归到一念的自性清净心,先离相以后,然后再产生的菩提愿,再修一心缘生万法,它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就广修智方便,就是从空观而进入假观,最后能够现身。看子二的意业的普应。看经文。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好,这个地方讲意业的感应道交。那么为什么我们称念观世音菩萨能够感应道交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因地具足五观,五种观行。第一个真观。这个真观指的是一念心性当体即空的空观,空观。那么清净观呢?就是一念心性当体即假的假观。他能够任运的操作,十法界十如是的差别相,这个是假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就是把空观假观结合在一起,变成中道的观。这三个都智慧,这以下讲慈悲。当然感应道交不能只有智慧,一定有慈悲的成分,悲观及慈观。就依止不思议的一心三观,生起大悲心来拔除痛苦,也依止一心三观的智慧修大慈心,与众生的安乐,悲观跟慈观。那么因为观世音菩萨因地修学五观,所以常愿常瞻仰。就是能够使令一切众生,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心存皈依,以及心生效法。前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因地的修学,这以下讲到果地妙用。那么这五观最后就会归到无垢清净光,就是中道的智慧跟慈悲心所生的这种光明,它对内能够慧日破诸暗,他对内为我们说法,消除我们内心的烦恼障,对外能够寻声救苦,消除我们各种的天灾人祸。就像这个空中的太阳,平等普照一切众生,随时准备给我们感应道交。就是太阳它没有锁定任何目标,它是无作妙德,你只要把你的因地准备好,那么三业这个修学它自然现前。所以这个观世音菩萨这个观字,这修来的,他能够成就这个观,是包括智慧跟慈悲修来的,所以他能够成立感应道交。子三,看口业的普说,看经文。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那么口业的说法,观世音菩萨说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悲体戒雷震,那么一方面以大悲心产生威德力,使令众生诸恶莫作。就你要造恶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讲到这个造罪的过失,让你不敢作恶。那么一方面,慈意妙大云,你不肯修善,你不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那么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心来摄受你,就像空中的大云,摄受你,来使令你众善奉行。所以观世音菩萨的这种断恶修善的妙法,就像是甘露法雨,来灭除我们心中的烦恼火焰,所有观世音菩萨的口业,他讲到这个三乘的权法,有威德力的调伏,也有慈悲的摄受,这两种,畏爱兼抱。好,我们看癸二的颂显机显应,看经文。诤论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那么最后等于这段加颂,就是小至诤讼经官处,两个人因为诤讼而打官司,这是小的纠纷。大的障碍呢,比方说两国发生战争,产生种种这种残暴怖畏的情况,关键是念彼观音力,这个是讲到显机,你当下的根机现前,你能够具足皈依,一心称念,那么最后的结果叫显应。你也能够有明显的感应,使令各种的纠纷、怨恨、障碍都能够当下消灭。观世音菩萨就施无畏,他专门做这件事情,就是你有痛苦,有怖畏,你就一心称念我的圣号,当下消灭。好,那么到这个地方把观世音菩萨的身、口、意三业的功德,做一个说明。好,我们看庚三的结劝,双颂二劝。那么讲完观世音菩萨功德,佛陀用两个方法来劝我们,一个持名,一个供养。看第一段持名,看经文。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首先佛陀先劝我们能够去了解,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这有四种功德,有四种圣号,观世音菩萨其实他有四种圣号:第一个他也叫妙音,这个妙音指的是大慈与乐,特别指的是他的普门示现,他能够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而为说法,给你各种的安乐,身心的安乐,乃至于解脱乐、涅槃乐等等。妙音就是与乐。那么观世音我们前面说过了,偏重在拔苦,苦恼现前,具足皈依,一心称念,观世音就是拔苦。他也叫梵音。这个梵音是指的是智慧,就是一心三观当中的空观的智慧,强调的是观世音菩萨那种清净的力量。清潮音是一心三观里面的假观的菩提愿,度化众生的菩提愿。这个菩提愿为什么叫海潮音?海潮的涨潮跟退潮,它是有一定的章法的,就是什么时候,这个季节什么时候是涨潮,什么时候退潮,它那个时间是不会差错的。观世音菩萨的菩提愿也是这样,他对众生的救拔也是及时的,你的根机成熟,机感成就他随时现身,他不会有时间差的,你什么时候机感成就他什么时候现前。所以它就跟海潮音一样不会差错的。那么具足这四音呢,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这四种功德,结论就是超彼世间音,你看世间的声音,它没有加持力,再好的音乐都没有加持力,但是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创造这个音声,这个音声就不一样了,有加持力,所以它超越一切世间的音。所以是故须常念,劝我们,因为四种功德来劝我们,那怎么念呢?念念勿生疑,这个是讲方法,首先你不能怀疑,所有的他力门,第一个就不能怀疑,一心归命,所以当然你要先学习,学习《普门品》,学习观世音菩萨,你要了解他因地的是怎么修的,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音声的背后,到底是怎么创造的,他多生多劫舍身命手足,去布施、持戒所成就的,叫你建立信心。第二个,念念,专注力,相续力,一个是皈依的心,第二个成就专注相续的念头,这两个。那么透过皈依专注,你就能够启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就能够怎么样?就能把观世音菩萨清净无漏的功德力,在痛苦死厄当中作为你的依靠。所以它这个地方劝持名就是说,妙音也好,观世音也好,梵音也好,海潮音也好,这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说过,法身功德是互含互摄,一心真如是互含互摄的,所以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其实也具足了妙音,也具足了海潮音,也具足了梵音,所以蕅益大师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叫做法界圆融不思议的功德。这不可思议的功德,它互含互摄,你等于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把他因地这一期因地所修的六波罗蜜的功德,都总持在你的身心世界,是这么一个情形。用名号来总持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劝持名。看下一段,劝供养。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那么前面是劝我们口业的机感持名,这以下是劝我们身业的机感,礼拜供养。那为什么要供养?因为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的三昧功德力,而且慈眼视众生,他的功德力是可以跟众生分享的。这地方强调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的庄严。这以下解释他的福德庄严。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那么观世音菩萨不但修习智慧成就三昧,他无量劫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成就深广如大海的福德,所以他具足智慧、福德两种庄严,就是我们应该去身业礼拜、口业称念、意业皈依,身口意的去供养,来创造福田。好,我们戊二的闻品获益。那么讲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后,与会的大众有什么样的受益情况?先看持地菩萨的叹德,看经文。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那么讲完《普门品》以后,持地菩萨就在座位里面站起来,白告佛陀说,若有众生能够听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展现的身口意自在之业,包括寻声救苦,包括普门示现,当知是人功德不少。这表示,你能够听到《普门品》,表示你过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具足,才能够听到《普门品》。好,我们看已二的经家述益。看经文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佛陀讲《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的因地的广大的愿力,果地的这种功德力量,来寻声救苦,普门示现,摄受众生,所以这其中有八万四千众生,受到了鼓励就发起了无上菩提心。这个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讲的是分证即佛的菩提心,就是法身菩萨,证得法身了。那么这一品跟前面的《妙音菩萨品》,都属于勗受法弟子,就是在佛陀讲完一心三观的道理,他就提出两个法身菩萨的实证,就是你修一心三观会有什么结果。讲道理都讲完了,现在我举两个例子,修一心三观最后的结果,一个是妙音菩萨,你看他的出现万德庄严,然后为众生说法;第二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能够救拔众生的痛苦。那么这两个菩萨,他的特点就是修一心三观,这个你一个人虽然都在佛法里面,你因地的法门的确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这跟你有没有精进是两码事。就是说,你坐上的羊车,你这个车子到了一个定点就走不下去了。你坐上了鹿车,这个车子走到一个地方也行不下去了。你只有坐上大白牛车才能够直趣佛道的。最简单的就是说,你看小乘的法,小乘的法就是无常无我,你怎么修,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偏空涅槃。那你说我要再进步,诸位那对不起,会权入实,你这个要换跑道了,这个跑道走到,就是你修无常无我,修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就涅槃寂静,再修下去也是这样子了,没法再进步了。那你怎么办呢?你只能学《法华经》,就是你不能以空观为所缘境,要以一念心性为所缘境。所以诸位,我们学《法华经》的好处,你看到妙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你要知道就是,他这个一心三观是一次到位,他这一念心性,他这个好就好在哪里呢?就是说,当你一开始,当然你说我三乘共坐解脱床,我修一心三观,但我一开始我也不可能去度众生,不可能。所以你前半段可能跟修声闻乘的看起来差不多,你看他在闭关,你也在闭关;他息诸缘务,你也息诸缘务;四安乐行刚开始也是要远离恶因缘,就是从外表看,你说你修《法华经》,你的行动看起来跟他差不多。但是你心地法门不一样,就是说,在了生死这一块虽然三乘共坐解脱床,我们在解脱的时候,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来解脱,二乘人修苦空无常也得到解脱,但是解脱以后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诸位,怎么不一样呢?因为他这个一心三观的空观以后,清净心它会启动里面的自在力,就是蕅益大师常常讲,修一念心性的好处好在哪里呢?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就是说,小乘佛法的空性成就解脱以后,他没有庄严,他哪有庄严呢?是空空荡荡,他心中,当然他也无所谓,他也不想要庄严。那么小乘就是他生死了了,功德庄严也没有,他就是一念的涅槃寂静,安住在空、无相、无愿。那么怎么办呢?你得换跑道了,这跑道走不下去了,会权入实,你得学《法华经》了。但是我们学《法华经》不是这样,我们一次到位。你一开始就把道路走对,当然走对你也不能够因为实法而废权法,所以蕅益大师说,学《法华经》很重要的观念,你是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你会说欸,《法华经》一心三观就够了,但你烦恼粗重,你还得修苦、空、无常来帮助你,用事修的权法来帮助你。所以你走《法华经》的一心三观就是,你虽然是安住一念清净心,但是你成就以后,你一定会发起菩提愿,你一定会怎么样?我们前面说的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有果后行因,你成就法身以后,你不会只有自受用,说矣,我自己能够成就常乐我净的自性清净心的涅槃,你不会这样做的,你会怎么做?你一定会跟观世音菩萨、妙音菩萨一样,从空出假,变现一个凡夫。你看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本事品》也是果后行因,不过很少人从凡夫修起的,大部分都是从五品观行位,你看药王菩萨说他是,因地的时候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怎么做呢?他听完《法华经》以后,他就修般舟三昧,修了一万两千岁,证得普现色身三昧。诸位,药王菩萨那一生才成就,普现色身三昧吗?那不是,蕅益大师说他果后行因,他们这些都成就法身以后,又回到因地从五品观行位开始修起,因为你一定要有个过程,然后慢慢慢慢的成就普现色身三昧,才烧身烧臂。他一次一次的果后行因干什么?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再成就他未来的果地的庄严。像观世音菩萨也是一样,他不断的示现因地,最后才能够成就,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出现。出现以后,你念他的圣号,那就有强大的加持力了。所以,修一心三观的人记住,你没有所谓的休息这两个字,你成就法身菩萨,你看法身常住,三世益物,过去现在未来,他不断的果后行因,积集他广大的资粮。因缘所生法,诸位,因缘所生法没有圆满这件事情,你看释迦牟尼佛,你功德圆满了,你应该休息了,你看过哪一个佛菩萨在休息?没有。他一方面安住自己的法身常乐我净,他一方面是从空出假,他是即空即假即中,人家即空即假即中是真的做到,我们即空即假即中是一个理念,我们去随顺这个理念。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到流通分,我们看佛陀是很慈悲的,举出很多实际的例子,从药王菩萨、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修一心三观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条路就是一个圆满的道路。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2021年5月8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4 礼拜佛菩萨虽近果成就人天福报,但这善根力种子永远不会退失掉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4法华经讲记144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4月4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五十六面。我们看壬三、结劝供养。《法华经》的修学主要的内容,古德说是一佛乘的妙法,这一佛乘这个一字,它有融通的意思,也有整合的意思,就是用一心三观的智慧,来整合一切的事修法门,这样子的修学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叫常同常别。我们一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根据个人过去的根机,去找自己相应的法门,比方说过去生,他跟布施的法门相应,他就做慈善事业。有些人喜欢持戒,他就亲近持戒的道场。有些人喜欢放生,他就跟放生的人在一起。所以我们初学者的修学,他带有法执的,所以他这个修到最后的时候,每一个人他的思考模式,他的性格倾向,就很大的差别。这个布施的人,他释放的身口意就是那种布施的相状,持戒的人有持戒的相状等等。直至他修学《法华经》,这个因缘就改变了。因为法门,在《法华经》的思想,它是一个事修,而真正,你不管是来自何方,那么你只要学《法华经》,你的根本思想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所以你过去所修的法门,都退到了次要的事修过程当中。那么刚开始在修一心三观的时候,我们强调很多次,就是修从假入空观,就是从因缘的假相,慢慢的回归到自性清净心。那这个清净心,它为什么叫常同呢?因为它不是修来的,如果清净心是修来的,那你修的清净心,跟我的清净心,跟他的清净心,就不一样了。每一个人修学的程度不同,那就不一样了。那清静心是本具的,那本具的就一样了。你看月亮,月亮是本具的,那差别是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就圆不圆满而已。你不可能说,欸,我本具的自性清净心,跟你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不一样,没这回事情,它不是修来的。所以当我们学《法华经》以后,会有一个特点,叫做法法消归心性,就是一开始,你没学《法华经》之前,大家都不一样,学到最后,慢慢慢慢的,大家会慢慢的趋向一致,就是离相清净。你不管透过布施,透过持戒,透过放生等等。你只是透过这个法门,来帮助你清净心而已,就所谓的法法消归心性。所以刚开始在修《法华经》的时候,大家越习会越一致,慢慢的离相清净。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成就法身,这是个关键点,法身以后他就是从空出假,他会从自性清净心的本体,又回到了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果后行因,因为你清净心到了一个程度了,你要增上,那就要靠历练来使令你自性清净心更加圆满。那么果后行因就有三个重点:一个各发本愿;第二个各取国土;第三个各度众生。所以他的差别相最关键就是,每一个人在成就法身以后,他一定会发起坚定的、胜义的菩提心,菩提愿力。比方说妙音菩萨他发的愿就是十方弘经,到十方世界弘扬《法华经》。他的愿力,理想当中,我不管你是什么业报,只论善根,不论业报,你是一个畜生道,你是一个八部鬼神,鬼神道,乃至于你是一个卑贱的宫女都没关系,只要你过去生学过《法华经》,我就能够为你现身说法,使令你增上。这个就是妙音菩萨发的愿。我们看多宝佛所发的愿,多宝佛就是十方世界哪一尊佛说《法华经》,我这个多宝佛塔就现前,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说这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所有的三乘都是方便,只有开显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真理,才是诸佛出世的本怀。那这个法门不容易理解,光是一尊佛讲可能大家信心不够,所以多一个多宝佛来证明。就是说,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三世佛都是这样子的。那么观世音菩萨他果后行因,他发什么愿呢?他发的愿叫做寻声救苦,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所以我们研究观世音菩萨他的特点,第一个,他对于众生的痛苦的救拔,他把它当作他的理想抱负,这个很重要。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善根,那么多众生,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有善根是极少数。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痛苦,这不可避免。所以他以这个救拔痛苦为己任的时候,他的愿就特别广,就是几乎每一个人,跟观世音菩萨都有因缘了。因为你有痛苦,他也有痛苦,那谁没有痛苦呢?所以他以痛苦为救拔对象,而不是以说法来当作他的救拔对象。所以基本上他跟其他的法身菩萨来说,他的因缘就广了。第二个特点,他透过音声来当做彼此的沟通管道。这一点对娑婆世界特别有利,我们娑婆世界在操作六尘的时候,那音声对我们来说,那是下手易,成就高。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你说你遇到了火灾,你逃命都来不及,你不可能去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圣相了,但是你遇到火灾的时候,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就现前。所有的感应道交,第一件事情,想办法把你的本尊功德现前,你说我一心归命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哪里呢?你总要让他现前嘛,那现前的方法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自己听得到,观世音菩萨现前,然后开始一心归命,用皈依的心来一心称名,当下感应道交,产生救拔的力量。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让大家普遍的喜欢?不管你有没有学佛,第一个,他以救拔痛苦为己任,第二个他透过音声来救拔你。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所以,佛陀就劝我们一方面持名,一方面供养,就这个意思。所以一段,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再复习一下。那么结劝供养当中,我们看癸一、正式劝供。佛陀把这个观世音菩萨的两大功德,寻声救苦跟普门示现讲完以后,释迦牟尼佛就劝勉与会的大众说,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在因地发的愿,在众生陷于怖畏、急难当中,能够马上的寻声救苦,所以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他能够布施众生免于苦恼的这种畏惧,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佛陀就劝勉我们,应该要去供养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是一个大福田。好,我们看癸二、受旨奉行。与会大众来接到佛陀的旨令以后,就实际的把这个供养观世音菩萨付诸行动,我们看子一、奉命。看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就即从座起,就向世尊白告说:我今当奉命来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他就把他的脖子上的,用众宝珠所串成的璎珞,价值百千两金,就供养观世音菩萨。那么供养的时候,他就如是宣说,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说希望观世音菩萨能受持以珍宝串成的璎珞,来当作一个法供养。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珍宝璎珞是一个财物,这怎么就成为法供养呢?那么蕅益大师解释了,蕅益大师说,因为无尽意菩萨在供养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他内心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智,他观想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他的心陷入一种如的状态,就是一种真空妙有的无分别智,所以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就是他这个时候没有说能供养的人,也没有念头说所供养的众生,也没有这个财物,这个中间的这个珍宝璎珞的这样的念头。所以他等于是于法平等,于财亦等。这个如此的布施,就是法布施。他等于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所以这个法就变成法供养了。本来是财供养,因为他内心当中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法,所以他整个供养变成法供养了。好,我们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情况。看子二、不受。看经文。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那么这样的供养,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态度呢?当然不肯受之。这不肯受之,就是他觉得不适合接受,不适合。为什么不适合呢?两个理由。既然你是法供养,你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我,那么观世音菩萨从迹门来说,他示现的是等觉菩萨,他示现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的一个等觉菩萨。所以他对真如三昧的妙法,他只是是分证,他没有圆证。这第一个,自己还有所不足,从迹门来说。第二个,与会当中有两尊佛现前,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多宝佛。所以,从真如的妙法来说,这两尊佛都是圆满的。所以,他觉得有佛在一旁,所以自己就不适合接受这个法供养了,就这么一个情况。我们看子三、重奉。无尽意菩萨再一次的劝勉,看经文。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当然知道,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接受供养的道理,他又再一次说,仁者,愍我等矿,受此璎珞。之前的供养叫做法供养,于法平等,于财平等,所以他能所双亡,唯是一心。那么现在说,愍我等故,我们现在不谈真如三昧了,就从空出假,就著因缘所生法,愍念我等众生来接受供养,从真如的法,因为我等众生,那就是有一个因缘的假相,一个众生的假相出现了。站在众生的假相的慈悲的角度,来接受供养。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劝勉,看子四、佛劝。看经文。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这个时候,佛陀就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仁者,你应该愍念无尽意菩萨,跟与会大众的这个天龙、夜叉、乾达婆等等八部鬼神,来接受这个璎珞的供养。也就是说,如果无尽意菩萨是用真如三昧的角度来供养,那么观世音菩萨是不肯受之,但是如果从真如三昧里面,从空出假,回到因缘所生法,那么这个时候,蕅益大师说,无尽意菩萨为了众生故,而布施。那这个时候是,众生是什么?众生的假相就是因缘所生法。那么这观世音菩萨也是为了众生故而接受。两个都为了众生,就成就众生未来得度的因缘,所以这样子供养是可以的,就是站在众生的因缘假相,是可以接受供养。那么供养以后,我们看子五、转供。看经文: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那么观世音菩萨接受了这个珍宝璎珞供养以后,他为了悲愍与会的众生,希望能够让这个供养的福田,更加的增长广大,所以他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把这个珍宝璎珞,把它分成两份,那么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份供养在座的多宝佛塔。这个地方从表法来说,他把这个珍宝璎珞分成两份,蕅益大师解释,这个是强调了两种因地。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表示两种果报,就是表示二因趣向二果,什么叫二因呢?就是你在修行当中,《法华经》第一个因地当然就理观,一心三观,初学者当然一心三观偏重一心即空,那你不可能不做事修,比方说你读诵经典,你也配合拜忏,持戒等等。就是理观一个因地,事修一个因地,最后的果报就趋向于,理观圆满成就法身佛,事修圆满成就报身佛,法报二身。就是把这个供养提升到成佛的层次。好,我们看子六、结叹。看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那么最后的佛陀的总结,就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自在神力,而游于娑婆世界。法身菩萨的功德,如果用一个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自在神力。注意,法身菩萨的功德一旦是从空出假,就不能讲圆满神力了,圆满,只有安住在一念清净心的时候叫圆满。你念头不动,那是完全是一个真如理性,离相清净,那叫做功德圆满。但是你只要从理性变现成一个因缘所生法,变成一个菩萨的相状,那有你菩萨的功德,那就不圆满,因为你有特色,你救拔痛苦,那你的特点就不是在其他了,就有特色,所以叫自在神力,这个自在神力包括意业的感应,身业的现身,跟口业的说法,就是感应、现身、说法。那这个自在力是什么时候生起呢?我们前面说过,真如本性,它具足两个特点,一念心性就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但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不可以切割的。就是你证得清净以后,你就会证得具足。你说,欸,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我们本来可以在十法界十如是里面,理论上,我们应该是有这个能力,我可以现佛法界,我可以现菩萨法界,我可以现众生法界,理论上。但是我现在怎么又没有这个能力呢?因为你失去了即空的清净心,就是说,这个家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珍宝都在家里面,你离开了家,你就是没有珍宝了,本来这个珍宝你是可以自在的去做贸易的,你用这个珍宝送给谁,送给谁,所以当我们迷失本性以后,我们就迷失了两个东西,迷失了清净心,迷失了具足十法界的妙用。所以回光返照,说,欸,我一开始是回归清净心,那我怎么能够有自在力呢?因为自在力你本来就有的,所以你成就本来清净的即空以后,你一定会成就即假,一定会的。因为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诸位,你回到家你一定怎么样?你一定会父子相认,继承家业。你没有一个人说回家不继承家业的,没这回事情的。所以清净跟自在是一体的,但是下手先从清净,你成就清净以后,你自然就佛为法王,于法自在。那虽然自在,但是我们说过,度化众生是要落入因缘所生法,所以你发一个愿,你自己可以自在的发愿,但发了愿以后,你就有你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的特色了,你有你的感应的因缘,你有你现身的因缘,你有你说法的因缘,就形成了自在神力。就这一期,包括寻声救苦,包括普门示现,这么一个自在神力。好,那么照这个地方长行讲完,我们看已二、重颂。重颂当中先看庚一、双颂两问。看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前面是长行,这以下无尽意菩萨用偈颂再重新问一次。首先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说,世尊妙相具,您老人家慈悲,您多生多劫成就法身以后,发愿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而现出了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那么我无尽意,我再一次的问彼,再一次问您,彼就是有关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因缘,这个地方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佛子何因缘,第二个问题,名为观世音。佛子何因缘是问观世音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就是指他的一个度化众生的法门,第二个就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为观世音菩萨?这问他的名号功德,就强调寻声救苦,这两个问题。用偈颂来重新把它复习一次,我们看庚二、双颂二答,看这个释迦牟尼佛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在偈颂当中释迦牟尼佛先总叹,这个观世音菩萨他因地的行愿,看经文: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这以下把观世音菩萨的果地的功德,跟因地的修行做一个说明。先看果地功德。说具足妙相尊,释迦牟尼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就用偈颂来回答无尽意菩萨,他说,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你好好的谛听,观世音菩萨的两种妙行,观世音菩萨我们前面说过,他两种妙行,第一个寻声救苦,他专门救拔,你有苦恼的时候,你随时可以来称念我的圣号,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没事,你怎么样呢?你做两件事: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你只要对我观世音菩萨,曾经听闻过我的功德产生信解,然后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第一个寻声救苦;第二个普门示现。你要跟我有缘,你要有善根,我就可以现身说法,让你能够当下解脱,这两个功德。那么这两种功德是相当的全面,可以拔除痛苦,也可以让你善根增长,所以善应诸方所,那么观世音菩萨这个功德妙用,可以说满足众生心中的所有的需求,你要拔除痛苦也可以,你要善根增长也可以。那么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如此的具足圆满,是怎么来的呢?看他的因地,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付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们说过,法身菩萨成就以后,跟阿罗汉有所不同,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我们看前面的,回顾一下前面的《方便品》,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他是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他没有任何的愿望,他对生死也,我们凡夫是对生死有很多的愿望,打各种妄想,阿罗汉他比我们好,他对生死没有愿望了,财色名食睡对他,他都没有兴趣了。但是他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他也没有兴趣了,他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他心中只喜欢涅槃寂静乐,这个是阿罗汉的空性的涅槃。但是大乘的法身菩萨不是,他成就清净心以后,他一定会发起菩提愿,他各发各的菩提愿。所以这个发菩提愿的时间点,蕅益大师说有三个时间点:第一个在观行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有些人他可能利根人,他在没有成就清净心之前,在观行位圆伏五住的时候,他菩提愿就发起来,这第一个。第二个相似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更好,断见思,六根清净发菩提愿。第三个就是一般性的证得法身,分证位发菩提愿。那有些人说,那名字位我们也发菩提愿,不算。生死凡夫烦恼没有调伏,你发的菩提愿都不决定,你随时会变化的。所以弘誓深如海,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包括观行、相似位,这两个因地发的菩提愿。发了菩提愿以后,就开始怎么样呢?做两件事情,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历劫不思议,当然就是来到众生的法界,积集他的因地,在众生法界里面广修六度法门,去怎么样呢?去填满你的愿望。你的愿发得越大,你看阿弥陀佛也跟观世音菩萨都是发大愿的,他的愿都很难填满的,阿弥陀佛光是思惟成就一个极乐世界,要怎么去成立,他就思惟五劫了。光是愿怎么发都思惟五劫。那么你愿发得越大,你说欸,这么庄严的国土,你把凡夫也能够接过来,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你标准定得这么低,你标准只定临终十念,那你今天所要准备的资粮力就要很大了。所以历劫不思议,观世音菩萨也是,众生各有各的痛苦,但是我只要你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名称号,所以他这个愿也是非常的大。第二个,他不但来到众生的世界,他还要亲近诸佛,来加强自己的三昧神通力。那最后才能够把这个愿成就。就成就真实的发大清净愿,这个愿就是怎么样?就是真实的愿力了,不是空愿。所以古德在解释这一段说,欲成普门示现,须有普贤行愿。诸位,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六个字,你知道这六个字要怎么成就?你知道吗?这六个字要能够产生真实的力量,那就是,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那是观世音菩萨用六度,舍身命手足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把这个观世音菩萨的真实功德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因地发的愿叫做愿菩提,愿菩提心,就是,欸,我也可以发愿,你看我受菩萨戒的时候,我也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也发愿,但是,你这个愿是空愿。你这个愿没有真实的力量,就是众生念你的名号没有用。但是到了这个,就是到你成就法身以后,你发的愿,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学以后,你这个愿叫做行菩提愿,你真实的有行动力了,你是能够马上跟众生感应道交的。所以他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他发了愿,什么过程呢?就是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所以产生了真实的一个力量,带有功德力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他的愿中带行,行愿。好,我们看辛二、别颂二答。看颂前答。颂前答当中我们先做一个总答。看经文: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前面讲过了他的因地以后,就是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么的殊胜,是因为历劫不思议,付多千亿佛,那么这么长时间的修学,他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优点呢?佛陀就简单说,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有三个修学方法:第一个闻名。你喜欢持名,称念他的圣号。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第二个见身。你准备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你去礼拜供养,身业的礼拜供养,也可以,当然不管你是口业的称名,或者是身业的礼拜供养,你都要经过意业的皈依、恭敬。那你能够身口意三业具足,闻名、见身、心念,你的功德就决定不会空过了。所以如此的身口意三业的修学,能灭诸有苦。你如果只有事修,那就是灭除今生当下的痛苦,如果配合理观,那就能够消除你永恒的生死的痛苦。那么为什么讲,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的称名、礼拜、恭敬,这种功德叫做不空过呢?其实我们前面说过,只要这个人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以上的才算,这句话才算,才有资格叫不空过,就是说,你今天看到苦恼众生,你拿一碗饭给他吃,这样也是一种身口意的布施,但是这个不能讲不空过,因为你给众生一碗饭吃,你这个福德力生到天上去,然后呢,然后用完就没有了,就回到人间,这个福报就消失了。在你的内心当中就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了,顶多留下一个布施的善根。但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你供养观世音菩萨,你也可以因为福田生天,那你生天以后这个事情还没完。我们前面有说过,所有法身菩萨的功德一定是为实施权,他给你当下的功德,他一定有他后续的力量,这个后续力量,蕅益大师给他四个字,叫做究竟不退。就是说,你称念佛菩萨的圣号,你礼拜佛菩萨,虽然近果成就于人天福报,但是这种善根力的种子,叫做如食少金刚,毕竟不消。如闻塗毒鼓,远近皆丧。就是说,好,你说欸,你现在没有善根,没关系,没有善根,我看到《普门品》,我请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每天上个香、礼拜一下,欸,你这样子礼拜,从短期来说,成就人天福报消除业障,但是你跟观世音菩萨成就一个法缘,你这个善根,你永远不会退失掉。那种观世音菩萨法身对你的加持力是永远存在的。就如食少金刚,毕竟不消。第二个,当你要造业的时候,如闻塗毒鼓,远近皆丧。就是那个毒药把它塗在鼓上面,你这个鼓一敲的时候,所有听到这个鼓声音的人都死掉。就表示灭恶的功能,就是当你要造罪的时候,你过去曾经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那个善根的种子,它会产生一种反制的力量。这个就是法身菩萨的特点,他不管用相状来摄受你,他不管用名号的音声来摄受你,他不管什么样的方式来摄受你,他这个权法里面一定有实法在里面,有成佛的力量在里面。所以他这个修学永远不空过。你说欸,我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感应,我们后面会说明,没有什么感应,那个种子,那种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的善根是存在的,它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法身菩萨的功德力。你身口意的修学是绝对到你成佛之前,对你永远的加持力,那种灭恶的生善的加持力存在。我们看癸二、颂别答。别答里面分成两段。看子一、颂免除七难。看第一个,火难。看经文。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我们前面说过,观世音菩萨的修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持名,就是口业的机感。,一个供养,就是身业的礼拜供养。那假设有人有对你有谋害的意思,就是故意的,他不是不故意。那么用这种谋害的意,把你推到火坑里面去,那么这个时候你能够及时的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名称名,观世音菩萨功德现前,然后你修皈依,感应道交,这个时候火坑变成池。就满足观世音菩萨的救拔的三个条件。第一个苦恼现前,第二个生起皈依,第三个一心称名。就合乎这观世音菩萨救拔的条件。我们看丑二、颂水难。看经文。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者说你乘船,那么到了大海以后遇到暴风雨了,暴风雨以后你这个动力被破坏了,失去了方向,那么这个时候在海中漂流,就遇到了这个龙鱼,就很凶恶的鲨鱼,或者遇到了这个夜叉、罗刹的鬼神的灾难,你能够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波浪不能没,这个船它永远不会沉没,所以不会被这个鬼神鲨鱼所伤害。这第二个,免除水难。看丑三、颂堕须弥难。看经文。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假设你在很高的须弥峰上面,为邪恶的人把你推下去,那么这个时候你当下能够记起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心称名,如日虚空住,你这个时候住在虚空,不会坠落。是这么一个情况。看丑四、颂堕金刚山难。看经文。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那么前面的堕落须弥山,是被人家推下去的,这个地方你是被这个冤家恶人所追逐,所以在追逐当中不小心就掉落到金刚山。这个金刚山指的是,这个山的材质是很坚硬的石头,即便你掉下去,在掉的过程当中,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就算你真的掉下去了,你也能够安全的降落,为什么呢?因为你启动的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观世音菩萨因地发的就是这个愿,在你苦恼现前,一心归命,那称念圣号的时候,他随时会出现他的加持力。看丑五、颂怨贼难。看经文。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者你遇到的冤家或者盗贼的围绕,冤家盗贼都是有备而来要伤害你的,所以就执着各种的刀杖要伤害你,这个时候你在这种紧急情况,当下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这对方的恶心在观世音菩萨之加持之下,恶心就要消灭,转成慈心,消灭恶心。看丑六、颂刀杖难。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者你遭到王难,这个王难可能就是发生了战争,或者是你触犯了国家的刑法,都叫王难。那么这个时候你临刑之时,寿命就准备要结束了,这个时候你在临刑的时候,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对方的刀立马就段段坏,就断成一段一段的,就不能再杀你了,没有杀伤力了。看丑七、颂枷锁难。看经文。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或者你的身体被关起来,被囚禁,前面说过或有罪或无罪,那不但是关起来,你可能是属于重刑犯,你不但被关起来,你这个颈部戴上的枷锁,手足也戴上了杻械的刑具,手脚都不能活动。那么这个时候你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安然的出离监狱,乃至于解脱各种的刑具,这么一个情况。看丑八、颂咒诅毒药难。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那么咒诅,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些人学那个邪法,他那个邪法能够把这种邪法去驱使鬼神,那么用鬼神来伤害你,或者他的制作很多的毒药放在食物当中,总而言之,他要伤害你的生命。那么这个时候你面对这个鬼神的加害,或者毒药的毒害,你念彼观音力,你可能平常有做功课,或者你在紧急情况,又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这个时候他所下的咒诅,还著于本人,这个鬼神本来要伤害你,他就回到对方的地方去,施设给那个下诅咒的人。好,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一堂课我们再来做总结。好,休息10分钟。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3 把这个相应的门打开,是心作观音,是心是观音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3法华经讲记143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3月31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五十二面。我们看子一、远离三毒。前面是约著口业的机感,这以下是约著意业的机感。好,我们看经文。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段是讲到我们如何能够透过修学观音法门来调伏烦恼。说是假设有一个众生,他过去生的多生多劫的习气,他婬欲心重,那怎么办呢?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口业,他不断的去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方面意业,他能够至诚的恭敬皈依观世音菩萨。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他慢慢慢慢内心的欲望就能够淡薄,得到调伏。那如果他是瞋心重呢?也是一样,口业称念观世音菩萨,意业恭敬皈依观世音菩萨,也能够慢慢的把这个瞋心调伏。所以有些人,他贪心也不重,瞋心也不重,特别愚痴,这个愚痴在佛法说,就是你这个人情感、情执比较重,攀缘心也比较重,喜欢心外求法。那怎么办呢?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也是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内心表达对观世音菩萨的恭敬皈依。这一点,我们看看蕅益大师对这段经文怎么解释。我们看附表第五十四。我们再讲一段,再讲一段再来总结。看子二、结叹。看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我们把前面的远离三毒做一个总结,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的大威德力,这个地方大威德力,指的是意业的能够调伏烦恼,对于调伏烦恼能够多所饶益。所以结劝,是故众生应当心念。好,我们看附表第五十四。这个地方就更进一步了,就不是只有远离痛苦而已了,那进一步能够调伏三毒烦恼,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开示。好,请合掌:事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理持,菩萨功德,是我心具,是我心造,是心作观音,是心是观音。所念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念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念念转染为净。佛法的修学只要牵涉到调伏烦恼、转凡成圣的,那一定就绝对不是只有事修了,一定要有理观的智慧在里面,所以调伏烦恼那就有事持跟理持。事持就前面说的,就是皈依、专注、称念观世音菩萨,透过音声来产生加持力,这第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理持。理持,你就是回归到一念心,你观想你一念心性,本来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功德。那么你在不断的憶念观想当中,也不断的去创造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说是心作观音,是心是观音。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十法界,我们一念具足娑婆世界的业障,我们也具足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也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这个时候我们透过我们的憶念,我们去调动我们内心本具的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让它现前,唯心所具,唯心所造,唯心所现。那么这个时候变成怎么样呢?你内在的观世音菩萨,跟外在的观世音菩萨,两个产生结合。我们看最后总结。所念的名号,就是外在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第二个能念的心性,你自己透过你的假观的智慧去观想,你内心本具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功德,那么这个时候,内在的心力跟外在的佛力结合,念念转染为净。它是这样子的。就理观带动了事修,那事修再加持理观等等。这个地方的应用就是属于解脱道了,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净土宗好了。净土宗,其实阿弥陀佛他也是有安乐道跟解脱道,你说欸,我身体有病痛,其实念阿弥陀佛也产生某种程度的效果,当然观音菩萨的因缘比较深,我们说过,他跟众生缘结得广,所以他容易产生感应。有些菩萨可能跟众生缘结得没有那么强,所以感应薄弱。但是基本上每一个圣号都有加持力。但是净土宗的,特别就是往生,临终的往生。临终的往生也是强调,你一定要有心力的顺从,就不是只有声音进入到你的身心而已了。就是说阿弥陀佛要把你带到极乐世界,你自己的一念的心念,临终的时候要怎么样?送想西方,也就是说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内心观想:我就是在娑婆世界不断的流转,你憶念的是娑婆世界的事相,你就是念佛号也没有用,因为你心力不现前。你没有观想是心作极乐,是心是极乐。就是说,善导大师说,当然你变现不出极乐世界,但起码你怎么样?起码你顺从总可以嘛,就是说,我的心是向于极乐世界,这样他才有办法救你。我们的心向于娑婆,我们嘴巴念佛号,那你这个就是心心不相应,没有顺从本愿嘛。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说,它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房间充满了黑暗,那你怎么办呢?你说我把黑暗去掉,那这个方法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光明引进来,你房间有光明,黑暗自然消失掉。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打妄想?就是根据无明。你现在把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请在心中坐,那种释放慈悲的力量,你自然就不去打妄想了,就是我们以前十法界里面,我们的心的妄想不断去刺激那个三恶道的因缘,或者是六道的因缘。所以你的心就是唯心所造、唯心所现,就是现出娑婆世界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你现在很简单,你现在不要去刺激六道轮回的因缘。你现在观想,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就有具足清净心、慈悲心,那么这个时候你带动的是什么?是观世音菩萨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那么你这样子,你的心本身就是,当然你不是观世音菩萨,但是你怎么样?顺从本愿,你的心顺从观世音菩萨,再配合外在的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加持,那就是所念的圣号不可思议,你能念的心力也不可思议。就两个力量加持,这才有办法成就的。举一个例子。过去在法国有一个百货公司的服务员,这个服务员刚好遇到经济大萧条,就被裁员了。你知道在国外被裁员,你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你所有都是贷款,所以他被裁员以后,他交不出贷款,房子就被收走。收走以后他太太就带着子女就离开他了。所以他变成一个人了,整天就喝酒。有一天他晚上喝了酒以后,就精神非常的差,就准备要去自杀了。觉得这个日子过得没意思了。结果他自杀之前他想说,欸,我再怎么说,我得打电话跟我的好朋友道别一下,要打电话给他朋友说,我跟你讲完话我就准备去自杀了,朋友说,你别自杀了,要不这样子,我带你去相命,看你这个事情怎么回事。那么这个服务员想说,那也好吧,就跟他去相命。相命先生一看以后,他就哎药,你这个人,你上辈子是拿破仑转世。他本来是要自杀的,我突然想说,欸,我上辈子是拿破仑转世的,那我得要了解一下我上辈子是怎么回事。所以他就暂时放弃了这个自杀的念头,就到图书馆去研究拿破仑的他的个性怎么样,他的思考模式怎么样。就是我们说的,内心具足十法界,是心作拿破仑,是心是拿破仑。他不断地造作,不断的去观想,不断去模拟拿破仑的身口意三业。这个时候他就现出了拿破仑的磁场,拿破仑的特点就是,他这个人绝对不会屈服逆境。所以他的这个心态改变以后,他的因缘就改变了。他重新再去应徵,他释放出来是一个坚定的,这种充满热情的这种磁场,老板就马上把他给收下。收下以后他就从基层干到组长,干到主管,最后他自己收购了一个百货公司,乃至于最后他变成很多家百货公司连锁店的总裁。那有记者就问他了,说你曾经有这么段故事,你去算命人家说你是拿破仑,是这么回事吗?他说是的。那你有什么想法呢?他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拿破仑转世,但是我那个时候不断的憶念我是拿破仑的,对我很大的加持力。所以诸位,这个是整个即空即假即中很重要的假观,就是说,我们长时间做凡夫,它有什么缺点?做久了以后,我们果然自己觉得自己就是生死凡夫,就是我们自己自我设限。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最怕是什么?最怕是什么?最怕是你自己觉得你没办法往生,那你果然就不会往生了。因为你在整个十法界里面,你每天只跟你自己的业障凡夫的这个法界沟通,那其他的法界门你都不打开的。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有可能是佛菩萨,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也可能是阿弥陀佛。诸佛菩萨他下了很大的誓愿力,要救拔我们。但是我们要把这个相应的门打开,是心作观音,是心是观音。就是说,你要观想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清净慈悲心。你这个生死业障凡夫,那只是你过去一时的糊涂,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你要把菩萨的功德放在心中观想你就是佛菩萨,那配合外面的因缘。那么这种法门的操作,只要是佛力加被的都是,包括净土宗的临终的正念。所以临终的时候,你一定要是怎么样?你要往生只有一种情况,你观想你心中本具有极乐世界,你观想莲花也好,观想七宝池、八功德也好,总之,你一定要观想你心中是有极乐世界,你才有办法去变现极乐世界出来。就是唯心所造,才有办法唯心所现。那么这个法门在整个假观当中应用,包括拜忏也是要这个方法。你看我们拜八十八佛,你说拜忏就拜忏,就念那个: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们的所缘境就观想罪业,然后产生忏悔就好,那为什么要拜八十八佛呢?它道理就是这样,消除黑暗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光明引进来。你让佛菩萨的功德进入到你的心中,南无普光佛,你就观想,你是普遍的光明,就是每一个佛菩萨的功德,你能够产生皈依,对你的灭罪是有效果的。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把心力跟佛力的结合,最后产生了调伏烦恼。那是这个意思。好,我们看下一段。前面讲到口业的机感跟意业的机感,这以下癸三,我们看约身业机明应。这地方两段,先看子一、成就二求。看经文。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那么二求,就是求男跟求女。我们先看求男。假设有一个女人,她心中希望能够生个儿子,在这古时候这个传宗接代,你生个儿子是很重要的,这个决定你在整个家族的地位。那怎么办呢?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你透过身业的礼拜,应该也包括口业的称念,乃至于整个种种香花灯烛的供养,你就可以生出福德智慧之男。那如果你喜欢生个女的,那你也是一样,身业礼拜,口业称念,乃至于意业的供养,香花灯烛,你就能够生出端正、具足庄严之相的女孩。这个女孩跟男孩都是一样,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就是你能够招感那个有福德的人,来做你的儿子,做你的女儿。这个身业的机感跟前面的口业不一样,那口业是因为你痛苦现前了,你一时的称念,那你这个坎就迈过去了。这个生男生女就不是一时了,它要有一段长时间的积累,要当作功课的。比方说你要追求考试能够考得好,你要去应聘什么工作,那你这个身业的礼拜,包括供养,都是要有一段时间积累的,这不是一时的称念而已。好,我们看子二、结叹。看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的,前面所说的身口意三业的加持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身业的机感。那这个福不唐捐,蕅益大师解释说,为什么强调福不唐捐呢?蕅益大师说这个地方是在解释疑惑,说有些人也是礼拜,但是他后来没有得到男也没得到女,那为什么呢?唯有机浅,故所求未遂。说你,可能你这个礼拜恭敬的机感,力量太薄弱了。但是,你礼拜之福终必不失。你今生礼拜恭敬,但是你的机感力量不够,所以没有生出来。但是你这个力量对你来生是有加持力的,它不会失掉的,是这么一个情况。好,前面讲到身口意三业的机感,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看壬三、结劝持名。这地方看第一段的劝持。看经文。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以下项总结。我们看整部《普门品》,修观音法门它强调两个重点:一个是持名,一个是供养。那么为什么强调持名呢?因为透过音声对我们来说,我们前面说过,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它下手易,成就高。所以蕅益大师说:“良由万德洪名,称实所召。只此一名一字,法尔具足三千性相。”就你一个初学者,你不能够去掌握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去憶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你最简单就是用音声,你用音声的熏习,它虽然只是一个音声的相状,但是,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你这个音声熏习久了以后,你的心也容易有产生观世音菩萨本尊功德的现前,它是一个很好的下手方便。所以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就是说,简单讲了,持名一法,三根普被。浅者见浅,深者见深。你说我什么都不会观想,那也没关系,你用这个声音当作下手。你说我的理观很强,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效果也是更好。所以持名一法,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它的根机是特别的广。所以持名当作一个很好的下手方便,托彼名号,显我自性。那么劝持以后,这以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格量功德。我们先讲经文再解释。好,请合掌。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男子善、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那么首先把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跟持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做一个比较。我们先看这个受持六十二亿的恒河沙菩萨的名号,说无尽意,若有人他能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号,那么这个名号每一个名号都是佛菩萨的功德,你这个是多名号、多福田,而且你不但受持,你还尽形寿的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你做这四种的供养,不是只有持名而已,你还兼带做四种供养。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那么无尽意就回答说,甚多,世尊!先把这个多福田、多功德的持名供养先列出来。好,这以下比较了。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佛陀回答说,假设有一个人,他只修一个法门,就是专心的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持名。那再配合他少时间的一时的礼拜供养,也是观世音菩萨,那么这两个人的福德正等无异。他的功德也是跟前面一样,也是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它这段经文在说什么意思?是讲到凡夫修学的一个原则,就说你这个人,你今天念观世音菩萨,明天念地藏王菩萨,你后天念文殊菩萨,你把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念念了个遍,然后配合礼拜供养,那其实这样的效果,你赶不上你专心的念一个观音菩萨的圣号来就好。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说,为什么呢?因为法身菩萨的功德都来自于,所有佛菩萨功德都来自于法身,所以基本上互含互摄,那么互含互摄,这个时候专一就很重要了,对凡夫来说就像掘井一样,就你口渴要去掘井,你不可以说,你今天这个地方掘井,明天在那个地方,你永远掘不到井,但是你如果锁定一个地方,他不断的深入,这个泉水才会出来。所以第一个,为什么强调一尊圣号能够强过六十二亿圣号?对凡夫来说,专一相续很重要,三昧易成。第二个,因缘殊胜。《楞严经》讲到这个因缘,它说,凡夫修学障碍重重,内有烦恼,外有业力。所以你要找一个比较容易成就的法门,如果圣人那就没有什么因缘了,他修什么他顺逆皆方便。就是凡夫你要找到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找到一个下手易、成就高的。比方说,观世音菩萨,我们后面会讲,观世音菩萨他的特点,他过去生因地的时候,跟众生广结善缘,所以你跟他有缘的时候,你容易成就。所以两个理由,第一个你受持一个菩萨,专一相续。第二个,观世音菩萨跟我们娑婆世界因缘深。所以从因缘力、专注力来说他容易成就。所以佛陀要我们劝持受持一个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好,我们看癸三、结叹。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那么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到这里为止就是在回答寻声救苦。问这个观世音菩萨这个人本身的福德力的摄受。我们之前讲过,佛菩萨的福德力是可以跟众生分享,就说,欸,我的痛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可以帮我消灭呢?因为痛苦属于福德的范围,你福报大的,你痛苦自然就能够减弱,所以佛菩萨的福德力是可以跟众生分享的。当然这个地方包括理观跟事修两个之间的配合。那么第二段就讲到善根力了。这个地方就没办法分享了。就是你自己要有一定的条件,才有办法让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好,我们看第二次的回答。先看问,看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那么无尽意菩萨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观世音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讲到观世音菩萨他在说法的时候,他的身业的功德,他怎么就能够,他是到底是现什么身呢?第一个现身的问题,身业功德。第二个口业的功德,他是如何说法?云何为众生说法,口业的功德。第三个,方便之力,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意业功德。他是怎么跟众生感应道交的?那么这个地方就讲到,开始讲现身说法了,这是讲三昧力问题了,就不是只有寻声救苦了。好,我们看佛陀回答。回答当中分成三段。先看壬一、别答,各别的回答。别答当中先看第一小段,看经文: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那么这以下讲到,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个应化身,分成八大类。先看第一大类,现出圣人的身相。那观世音菩萨的说法,第一个显出清净庄严的圣人相,第一个,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有些人,你要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他才能够去接受的,所以他就现佛身说法。那么有些人,他的个性喜欢在山中修行,好乐寂静,所以观世音菩萨就现辟支佛身来为他说法。有些人他喜欢出家众,所以他就现声闻身来为他说法。他现出这个四圣法界。那么为什么少菩萨身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本来的身相就是菩萨身,他示现就能等觉菩萨,所以他就不需要变现了。就是讲变现来说。第一个就是讲到四圣法界。我们看第二类现天人身,看经文。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毘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那么这一段讲到现天人身。说你这个人必须要现出大梵天王,这种尊贵威德的身相来说法,他就现大梵天王身。或者现帝释身,帝释身属于欲界的天主。或以自在天身,自在天身就是化乐天,欲界的第五天。或者以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是色界之顶。或者是以天大将军身,就是我们说的金刚,大金刚力士。或者以毘沙门身,就是四大天王,北方的四大天王。就是你要现出诸天的大福德相。我们看第三类的现贵族身。看经文。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好,假设是以小王,就人间的小国王身得度者,就现小王身。应以长者身,就是德高望重为人所敬重的长者身,那么就现长者身,应以居士身,就是少欲知足的在家居土的修行者。那么宰官身就是文武百官;婆罗门身,婆罗门身等于是一个宗教师,一个贵族。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讲到,有福德、有权势的尊贵相来说法。我们看第四段现四众弟子。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有些人可能希望能够现出这种四众弟子的清净相,那么观世音菩萨就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来说法。我看第五个现妇女身。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前面的长者、居士跟宰官、婆罗门,都是偏重男众的身相,那么这以下是讲到,这个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是妇女身,就现出母性的慈悲相,那么就要现出这样的相来说法。我们看第六的现童男、童女身。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这个地方指的是年轻未婚的童男、童女来说法。我们看第七的现八部鬼神。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这个地方的八部鬼神,他的种类就很复杂了,有天、有畜生、有鬼神等等。那么这个八部鬼神分成两类:有一种他是可以用神通力,把他变现成人的身相的,叫做人。那么这八部鬼神当中,有些人是不能变现身相的,他没有那个神通力,没有那个福德力变成人的身相的,就是非人。总而言之,这八个都是佛教的护法神。有些人他喜欢护法神来教化他,那么观世音菩萨就现八部鬼神来说法。我们看最后一个第八的现金刚神。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假设有些人是要希望大力金刚神,现出这种威猛的身相来说法,那么他就现这个执金刚神来说法。这个地方的现身说法,跟妙音菩萨的说法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他这个身口意三业里面,我们要注意他的意业的功德,就是感应这一块,就是佛菩萨的现身说法,他一定要经过一个感应的过程。那么这个感应的过程就是,他因地所发的本愿,比方说,阿弥陀佛来说,阿弥陀佛整个四十八愿里面,讲到感应的主要就是第十八愿,就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阿弥陀佛的殊胜,不但是他在极乐世界的现身说法,你看我们讲他现的身体,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他所产生的依报的庄严,所以他的现身说法是非常的殊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感应,因为他的感应的条件特别低,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圣人,乃至于你造了罪业,只要你临命终的时候,能够至心信乐,信愿持名,乃至于十念。所以,观世音菩萨亦复如是。他的重点在于他的感应力量,他的摄受的对象也特别大。他是这样子了,法身菩萨的时候,他除了寻声救苦以外,他当然主要还是现身说法。因为你要有善根你一定要说法。有些人他的标准会定的比较高一点,比方说妙音菩萨,妙音菩萨的说法是,他只讲《法华经》,我们看前面,他是为说《法华经》,所以他标准定得高,他强调善根,他只论善根不论业报,就是你果报差一点,你福报差一点,妙音菩萨他无所谓,他照样跟你感应,你是一个卑贱的宫女,你是一个畜生道,都没关系,只要你有善根,我就可以现身说法。那么有些法身菩萨他发愿的时候,他的标准定得的比较低,所以他这个说法,观世音菩萨的说法里,并没有强调一定是讲《法华经》。不过诸位要知道,佛菩萨一旦现身说法,他一定讲三乘的法门,他不会讲人天乘的。所以,也就是说,不管这个感应的力量怎么样的低,它起码是三乘的善根。所以净土宗往生,你临命终的时候要招感阿弥陀佛,在你临终的时候感应现身说法,你的基本条件要出离心,就是说,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生死业力,但起码你对娑婆世界是厌离的。所以现身说法的条件是更高了,他相对寻声救苦是更高。就是你要有三乘的善根力。好,我们看下一段壬二、总答。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前面所说的身口意的功德,能够以十法界的身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好,我们看附表五十五,有关现身说法,我们做一个总结。看普门示现。好,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普门示现意
2021年5月6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2 别人的声音进入到身心你闻声随喜,效果几乎等同自己念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2法华经讲记142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3月31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
2021年5月5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1 只要他讲的法对你有受益,你不要在乎他现在什么相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1法华经讲记141净界法师宣讲2021年3月24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四十五面,我们看辛二、广明神力应化。这一品讲到妙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展现智慧的功德庄严,它的名称叫做普现色身三昧。普现色身三昧就是说,作为一个法身菩萨,他要么安住自性清净心,那么他如果现出一个身相,他旁边一定会,因为他因地的时候的福慧双修,有各种庄严,比方说妙音菩萨他能够展现七宝的莲花现前,他能够展现音乐相随,能够展现空中的法器相随,这是因地的时候修理观事修所招感的。当然这种依正庄严它是一种自受用。法身菩萨他不可能修了半天只是自受用,他一定会有怎么样?他受用。就是普现色身三昧除了展现依正庄严来自己受用以外,他一定可以为众生现身说法。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广明神力应化,就是从他受用的角度,妙音菩萨他不但在娑婆世界现身,他如何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那么这一段经文可以分成两大段。第一个来讲到此土弘经,此土就是娑婆世界这个秽土,弘扬《法华经》。第二个是十方弘经。在十方世界的净土弘经。从普现三昧展开的他受用的因缘。好,我们先看此土弘经。此土弘经分成三大段。先看第一段的总标,看经文。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那么佛陀就说了,说这个妙音菩萨,他不仅仅是在娑婆世界法华会上,现出种种的依正庄严相,其实在同时间,他也能够在娑婆世界的各处各地,现各种的身相,那么干什么呢?来为众生说《法华经》。就是他能够普现色身,在同一个地方,不动道场,同时现千百亿化身来演说《法华经》。那这是个总标,这以下是别明。各别说出五大类的现身,举出五大类的现身。别名当中我们先看第一段,看经文。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毘沙门天王身,好,第一类是现出诸天的身,这种大福德的身,比方说现这个梵王身,就是色界的天王的身,或者现帝释身,这忉利天王,或者现自在天身,就是欲界的第五天,自在天,或者现大自在天身,这个大自在天指的是色界的顶,摩醯首罗天的天身。它是这样,三界里面无色界就没有身相了,所以这个色界之顶,就是所有身相里面最高大庄严的,因为无色界已经没有身相了,没有业果色了,只有定果色。或现天大将军身,就是天人当中的大力金刚,我们一般说的金刚力士,或者现四大天王当中的,北方的毘沙门天王身等等。他可以为诸天来说法,那么为了同事摄,他现出这种大福德的身相来度化他们,这是第一类。第二类,现出人的身相,我们看经文。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那么人的生命当中,或现转轮圣王身,转轮圣王就是人类里面福报最大的,七宝千子,统理四天下。或者现是一般的小国王,诸小王身。或者现年高德重的长者身,或者现在家居士的修行身,或者现文武百官身,或者现宗教师,这个婆罗门身,或者现出家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但是这个长者居士是女众的长者居士,就长者居士的妇女身。或现宰官,文武百官的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当中的妇女生身。妇女当然是已婚的了。或现未婚的童男、童女身。这些都是人的身相,他可以现这么多的身相来说《法华经》。看第三类八部鬼神。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那么或现八部鬼神,这八部鬼神里面有八种类,有一种是属于诸天的,有的属于龙类的,有的是属于鬼神道的、夜叉的,或者属于乾闼婆,乾闼婆是乐神,帝释的乐神,或者属于阿修罗的,或者迦楼罗,迦楼罗就是金翅鸟。或者紧那罗,紧那罗是歌神。摩睺罗伽是蟒神,就是大蟒蛇。那么以上的八种,有些是可以变现为人的,叫做人,有些是不能变现为人的,它可能是个畜生道,不能变现为人叫非人,人非人就是把前面的八种做一个总结。现出这八种身相干什么呢?而演说《法华经》。这是现八部鬼神身。我们看第四类,现恶趣身。看经文。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好,那么在这个三恶道当中,第一个地狱、饿鬼、畜生,以及在人道当中的障道的处所,比方说,你虽然做一个人,但是你六根不具,特别是耳根跟眼根,你不能听经,也不能看经,那这个就障道了。那障道怎么办呢?没事,妙音菩萨现身来帮助你,所以在这么多的三恶道跟障道的因缘当中,都能够来救拔你,为你说法。我们看第五类的现王宫中的宫女身。看经文。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或者有些人他有善根,特别是《法华经》的善根,但是他的业报,他招感在国王的后宫,后宫那就没办法去跟外面接触了,那怎么办呢?妙音菩萨他变出一个宫女身,来为他说《法华经》。就这么一个情况。有五类的现身来说好《法华经》。好,我们看总结。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这一段是把这个娑婆世界的现身做一个总结。华德,是妙音菩萨他能够如是的来救拔娑婆世界诸多的众生,包括这个六道,因为妙音菩萨他能够在普现色身三昧当中,种种的变化现身。那么现身干什么呢?就是说法,说《法华经》。那么在现身说法当中,以各种神通变化当中,虽然他能够一为无量的分身,但是他每一个分身的智慧功德不会有任何损失。那么如是菩萨以若干的善巧智慧,来明照娑婆世界,使令一切差别众生,随其根机的浅深,而各得所知。其实这个普现色身三昧,真正的用途在于现身说法,教化众生。重点还不是在于自受用的依正庄严。那么这个现身说法,从古德解释这一段经文,他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从佛菩萨的角度,佛菩萨现身说法的原则就是恒顺众生,就是你是什么相状,我就配合你。因为众生没办法配合佛菩萨,所以他只能够怎么样?所以佛菩萨一定是恒顺众生。我们不可能恒顺菩萨,我们做不到。那么在恒顺众生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就是,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你是一个法身菩萨,你一定会知道众生喜欢你变什么相状。因为他那个功德力,可以入众生的心中,随你众生的欢喜而产生变化,欸,你是帝王,我就现帝王身来摄受你。所以他这个普现色身不是固定的,是变化的。所以你看我们过去有净土宗说,你拜佛陀的时候,拜菩萨的时候,你要把佛菩萨的相状记住,干什么呢?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是要观想这个相状。你这个就错了,佛菩萨,你要么没感应道交,一旦感应道交,所有的佛菩萨都有普现色身三昧,他会现出你喜欢的相状。所以天台智者大师在讲《小止观》,他说,你打坐的时候如果看到佛菩萨,第一个你一定会欢喜,而这个欢喜它不会障碍你的寂静,是一种寂静的欢喜。这个就是正确的佛菩萨现前。如果你看到一个相状,你会有不欢喜的感受而且躁动不安,那一定是魔王显现的,因为佛菩萨的普现色身三昧是,他以前说过,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他一定是恒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成就欢喜益。这第一个。所以你不用去预设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他现什么身,只要你真的感应道交,保证是你看到以后,第一个:欢喜,然后身生善、灭恶、入理,四悉檀一定具足。这个是普现色身三昧的特色。它能够进入你的内心世界,变现让你欢喜、生善、破恶、入理的身相,这第一个,从佛菩萨角度。第二个从众生的角度。我们面对普现色身三昧,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他说这个:随类通经,物睹其迹,不测其本,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说这个法身菩萨他在弘扬经典的时候,他现各种相状,甚至于现出蟒蛇相、三恶道的相,甚至于他现这个畜生道,各种相状,那我们只看到他的迹门的相状,我们看不到他背后的法身的功德,那怎么办呢?很简单,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所以你看到普现色身三昧的时候,只要他讲的法对你有受益,你不要在乎他现在什么相,我们前面在《提婆达多品》就讲过了,就是你学这个一念心性、一心三观的人,一定要把相状放下,就是这个人讲话对你有好处、受益,你就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我刚出家的时候,大概出家三年吧,三年还是四年,我被忏公师父叫到莲因寺去,跟他们常住上课,那个时候我很资浅,出家三四年,莲因寺有很多长老级的大比丘,有些人可能功课忙就没有来听课,没有听课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认分,因为我们是资浅。那么讲完课以后,第一天讲完课以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忏公师父老人家就讲话了,他说我们一个人生病了去看医生,你不要去管这个医生年纪多大,是年轻的呢,是资深的呢,不要管这件事,也不要管这个医生是不是自己生病,你不要管这件事。重要的是,这个医生他给你的药可以把你的病治好,这句话你们听懂了吗?就是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我听了以后很感动,这个老人家的见地。就是说,诸位你一个人要增上,你要姿势站低一点,就是同参道友有些人可能刚学佛,但是他讲这句话,欸,这有道理,有些人就谦卑的学习,他就受益了。有些人讲说,我学佛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那你这句话,你就错过了,你本来这句话你可能会增上的,结果你就错过了。所以你姿势站得越低,你接受教化的范围就越广,它是这么一个,就蕅益大师劝我们,就是说,你别看他现这种,这个身是那么的卑贱,你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很快成佛的了,释迦牟尼佛算是精进,他成就法身以后,他是快速成就的,除了他精进以外,他的谦卑是一个特色,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向谁学习,他向野干学习过,也是卑贱的果报,野干,他跟罗刹鬼学习过,他为了求半句偈献身,把这个肉喂给罗刹鬼。所以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呢?就是他谦卑的角度,他很快能够接受别人的教化而增上,所以叫但甘其味,勿择其形也。这是蕅益大师对我们的开示。就是佛菩萨的普现色身三昧,他现各种色身,你有幸遇到,你别管他的身相是怎么样的卑贱,关键是他的法对你有好处你就接受。好,那么这个是娑婆世界,那娑婆世界当然是一个秽土,它的果报就比较复杂,我们看妙音菩萨同时在净土的弘扬。好,看经文。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那么前面讲到妙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六道众生当中的现各种身相,这以下讲出他在十方世界的净土,他也能够现身说法。比方说,那么你这个人在净土当中,你应以声闻形得度就现声闻形,就是他这个根性,基本上菩萨不会改变你的根性,所以诸位要知道,你根性形成以后,那你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因为佛菩萨他不能违背你的心意,因为你一旦定性了以后,他只能满足你。这前面说过了。你就这种根性,佛陀只能够随顺你了。那么你那个声闻个性是什么情况呢?你的个性已经养成了,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所以妙音菩萨现出这个声闻相,出离的相状,喜欢修苦谛,来问你说法,先让你欢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辟支佛是利根的声闻人,虽然他的目标也是进入偏空涅槃,但是他的根机利,他不是灭色取空,他是修缘起性空,所以他能够观到无生的道理。但是辟支佛跟声闻不一样,我们前面说过,声闻人,佛陀把他比喻作羊,羊是比较合群,你跟僧众是都结在一起的僧团。鹿是,辟支佛鹿,鹿喜欢独行,他一个人喜欢住喜马拉雅山,修禅定,修智慧,成就以后就山上就直接就走了。所以你是辟支佛,喜欢出离的,喜欢独行的,他就现辟支佛身而为你说法。那么你是菩萨形,你这个胸量大,喜欢多事多业多希望住,广度众生,他就现菩萨的相状来为你说法。那么有些人特别好乐佛身,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起大欢喜,那他就现佛身来为你说法。但现佛身困难度相对比较高,因为你一旦做佛身,那你这个世界你是叫教化主,你是唯一的教化主。那如果你现菩萨身、声闻身、缘觉身,是别人现佛身,你去帮助他,那你随时可以去,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但是这个世界是以你为主,那牵涉到的问题就不是普现色身三昧了,那就还有一个因缘法、因缘力,就是这个众生他跟你的因缘要成熟,就是跟你有缘的众生,他要善根成熟,你才可以在这个世界现佛身。如果是别人的因缘,那你只能去帮助别其他的佛,欸,这一次你做佛身,我来帮助你,我现声闻、辟支佛、菩萨身,下次我做佛身,你们再来帮助我。所以佛菩萨是互相的护持,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如是种种在净土当中现四圣法界身,那么随其根机的浅深而为其现身说法,乃至应以灭度而度者,示现灭度。有些人你为他说法,没用的,你只有示现死亡。欸,他体验到无常,产生恭敬皈依心,欸,所以有些他不是现身,还要示现灭度。那么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的大神通及智慧力,其事如是。所以这个普现色身三昧的特点,就是一时之间可以不起灭定而现威仪,现不同的身,现不同的法,包括在秽土,也包括在净土。不过这个是这样,就是说,现身说法当然不是一时间的,我们前面在《如来寿量品》讲到,他有一个过程,种子、成熟、脱落,有种熟脱,所以这两个,秽土跟净土,在净土会好一点,因为净土的果报稳定,寿命长远。那你如果是在秽土里面,就是我有善根,我学过《法华经》,但是我愿意在秽土,反正我有善根,我不怕佛菩萨不来度化我,你说的也对,但是这个有个风险,我们看《化城喻品》就知道,《化城喻品》,诸位,其实跟随佛陀这些常随众诸大阿罗汉,你们知道他们以前种《法华经》在什么时候,大通智胜佛就已经栽栽培了《法华经》的善根,那距离多远,那是一个世界把它打成微尘,然后再把它用点点点点点点,这么多的时间,那为什么他耗损这么多时间呢?《化城喻品》解释,因为中间的或者相遇,或者不相遇,就是说,在秽土有时候,问题,你有时候见不到佛陀出世,就是众生的共业,他不是一两个,他的整个平均的共业,他不能招感佛陀,那你就被这个共业所牵累了。那你想想看,你一个生死凡夫,你有善根,你可也有烦恼,你的心叫真妄和合,那你有烦恼,外境一刺激你,这烦恼就活动了,就失掉本心了。所以在秽土的风险,就是说,当你投生的众生的共业善根很弱的时候,他的力量不足以招感佛陀出世,你就被牵累了,就是你遇不到佛陀了,遇不到佛陀,我们知道,修行的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进步,要么退步,没有保持原状这件事。因为你的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你还没有证入见道位的法身,成就不生灭心之前,我们只有两种情况,你要么进步,要么退步,就退步了。那净土它的果报稳定,它一定有佛出世,所以这个地方也就不一样了。就是同样的善根,你在净土得度跟秽土得度会不一样,会不一样。因为跟众生共业有关系。好,我们看已二、问答住何三昧。最后做一个问答来作总结,先看庚一的问,看经文。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那么在这个经文最后,我们前面讲到普现色身三昧,自受用的是现依正庄严,他受用是现身说法。那么用问答作总结。尔时,华德菩萨又再一次问,世尊,是妙音菩萨因地种何善根,在果地能够住此三昧,而能做如是的种种的十法界的现身说法的变现,来度化众生。前面的问偏重在因地,所以佛陀回答福德因缘跟理观的善根,这个地方的问偏重在果地,偏重在住何三昧。我们看佛陀回答。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那么华德,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普现色身三昧。所以妙音菩萨他只要进入这个普现色身三昧的时候,就能够如是的在十法界当中,现不同的身,说不同的法,来饶益无量众生。这句话,你用任何一个法身菩萨,把他套进去都可以,说妙音菩萨住是三昧,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观世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药王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所有的法身菩萨都有普现色身三昧,只是它的浅深不同。因为普现色身三昧,是由理观跟事修合成的。我们前面说过,它是三昧力跟福德力合成的,所以它在显现依正庄严的时候有所不同,会有层次的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那为什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当然是普现色身三昧,我们前面说过,你成就法身,你有两个选择,你有普现色身三昧,他也有普现色身三昧,你如果选择去秽土,那很简单,很简单,你如果到天上,你就现天人的身就好,你满足众生的需要就好。那你要成就净土,问题就复杂了,你要有依报庄严,你自己的正报庄严,你还要发愿,要保证往生的人有什么样的条件,你往生的人这个人你不能堕三恶道,这个人不能有退转的因缘,这个人不能有病痛,身相庄严,具足五种神通,你都可以发愿,但是你要满足你的愿望,你就要提升你的普现色身三昧的档次,你发的愿越多,你因地的资粮力就要修得越久。就是为什么阿弥陀佛的,他这一起的普现色身三昧,这个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殊胜。所以每一个菩萨住是三昧中,都能够饶益众生。但是程度有所不同,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佛菩萨的普现色身三昧是,它永远只是一个增上缘,记住!就算高明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基本上几乎没有缺点,就是你以后成就法身菩萨,你就怎么想你也不可能超过极乐世界了,因为它就把你的依报的国土,依报的这种功德庄严,正报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你几乎把所有的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集三道于一身,你到了极乐世界一次性完成,就拼个今生永作闲汉,一次就可以了。它又把范围拉到最低,带业往生。但是你要知道普现色身三昧它有极限,就是它不能够直接把善根送给你,就这一点。所以我们要知道,佛菩萨的福德力可以分享,就是说他显现这么多的极乐世界庄严,你要有智慧,你要乖乖的去听佛陀说法,然后听闻思惟,你才有善根的,他这个智慧是不能输送的,所以我们学这个普现色身三昧,一定要知道,它虽然是各种功德庄严,它永远只是一个增上缘,它不能够去直接做善根的输送。好,我们看戊四、二土得益。看经文。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那么这个地方把前面的妙音菩萨的智慧的功德庄严,所谓的普现色身三昧讲完以后,二土,这二土包括了秽土娑婆世界,也包括了净土的菩萨。那么佛陀讲完《妙音菩萨品》的时候,妙音菩萨一同来的八万四千的眷属,就所谓的净土菩萨,皆得成就一切色身三昧,得到了鼓励,就你看,你修一心三观的后果就是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一次到位。你如果修空观那叫做孤调解脱,除了解脱以外什么都没有。那么娑婆世界的情况呢,娑婆世界的无量菩萨,也能够得到普现色身三昧,而且能够成就陀罗尼。这个陀罗尼跟三昧,我们解释一下。三昧跟陀罗尼,蕅益大师说体性相同,它都是真如三昧开展出来的分支,但是作用不同。三昧呢,蕅益大师说是属于寂用,寂静的寂,作用的用,寂用。它是属于产生寂静的作用。就偏禅定了,意思讲偏禅定了。所以它的重点在于现身,就现身是三昧。那么陀罗尼呢?它属于持用。这个持就是总持的持,所以它偏智慧,它的重点在于说法。就这个菩萨能够现身属于三昧。他能够说法,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它属于陀罗尼,陀罗尼偏重智慧说法。那么为什么净土来的菩萨只成就三昧?娑婆世界的菩萨既得三昧又得陀罗尼呢?蕅益大师解释说,因为净土的菩萨福胜于智,他的业障轻福报大,但智慧相对羸弱。那么秽土的特点忍智力强,第一个他长时间在逆境当中,他是忍力强。第二个他的智慧观照强,所以他智胜于福。他福报薄,所以他也有秽土。所以忍智力强,他在成就的时候,同样听到这一品,他既得三昧又得陀罗尼。那么妙音菩萨所带来的八万四千菩萨的眷属,他福胜于智,福报大智慧的善根相对薄弱,所以只得到三昧,就差别在这。好,我们看戊五、还归本国。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还归本国。看经文。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花,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即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那么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他来到,从净光庄严世界来到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塔,来为《法华经》作证,那么功德圆满以后,他就还归本土。又从娑婆世界回归到净光庄严世界。那么回程当中也是一样,这个普现色身上三昧也是随身,大地震动,空中雨宝莲花,而且天乐相随,法器相随。那么回到净光庄严国土以后,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共同的来到净华宿王智佛所。这是讲他回归本国的一个过程。那么回归以后他要怎么样呢?白佛经历,把事修经历跟佛陀白告,看经文: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那么他回去以后就白告佛陀说,世尊,我到了娑婆世界饶益众生,因为我用这个普现色身三昧,来证明一佛乘妙法的殊胜,一方面也拜见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塔。那么礼拜供养,又见到这些法身菩萨的同参道友,文殊师利法王子、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那么又令随行的八万四千菩萨,能够成就普现色身三昧,这个是做一个白告。那么这段经文,古人解释,这个一来一回是有表法的,有表法。因为妙音菩萨不是本土的菩萨,他是佛陀从东方召请过来的,所以他就有怎么样呢,有来跟回这两个动作。他从什么地方来呢?他从净光庄严国土来到娑婆世界,叫来。这个来,从一心三观的角度,叫做依体起用,成就普现色身三昧,功德庄严,叫来。那么他回去的时候呢,叫做摄用归体。从娑婆世界回归到净光庄严国王,又回归到自性清净心去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这个一心三观的,体用关系,这个来跟回。好,我们看戊六、闻品进道。看经文。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那么释迦摩尼佛讲完妙音菩萨这一品的来跟回,我们前面说过,来就是依体起用,回就是摄用归体。那么这一个情况的时候,在法华会上的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不过蕅益大师解释说,这些四万二千天子基本上,先已经成就六根清净位了,所以他听到这个得到加持以后,就直接的入大乘的见道位,就无生法忍。那么以及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这法华三昧就是真如三昧。好,那么这一品它是这样,我们看它的前文跟后文,它一开始的前文,妙音菩萨来之前是两道光明,那么最后的结尾叫一来一回,用一来一回作总结。那么妙音菩萨所代表的当然就是法身菩萨的智慧,这个智慧我们从两道光明,一来一回做个总结,就是说,每一道光明,就是因地的智慧,就一心三观。那么一心三观所配对的是回,回归。所以我们修《法华经》的人,一定要知道你这个阶位,当你在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的时候,我们整个修行就是回归自性清净心。所以你才知道为什么前面讲《随喜功德品》的时候,佛陀跟那些讲五品,特别是针对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这三品的时候,你看佛陀对这三种人的开示说,你不要去盖寺廟来供养我,你在家里面好好读《法华经》,你就是供养我,最好的供养叫做法供养,为什么?因为你的阶位是要修回,回归自性清净心。你看印光大师也是这个意思,印光大师你看他的开示,他说你没有证无生法忍之前,你少管闲事,你修什么都赶不上你在家里面诵《法华经》,因为你这个就是没有对错了,就你这个阶位,你就是做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达到离相清净之前,你念头一动就很可能带动无明妄想。所以,这个回归,就是一念心性先修即空,先修回。那么等到你什么时候修来呢?大乘的见道位、无生法忍,你成就清净心以后,你自然会成就普现色身三昧,我们说过清净心跟性具功德是同时的,你一旦证得自性清净心,你一定会成就普现色身三昧的。只是他的神通变化,那还要慢慢的去修才会圆满,就像你回家,你一定会继承家业。那么到了后半段见道位以后,你依体起用,那你的人生,那就不可思议了,你的人生就是启动了功德庄严的人生,那叫一念三千,你念头一动,说我要去娑婆世界度众生,你念头一动,你不动道场,一念三千,你就能够现出娑婆世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而且得自在。你要现什么身,念头一动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学《法华经》最怕的就是,你不知道你的定位,你不知道定位,你本来应该修自性清净心,结果你去修一念三千,你说,欸,我应该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何身得度我就现何身,那是后半段。诸位,我们看这个名字位那不要讲,名字位就是观行力根本就是信解,没有观行力,你就算是五品观行位,说欸,你有观行力了、调伏力了,但是你看五品观行位的前三品,随喜、读诵、说法,跟六度都没有关系,他到了第四品的兼行六度,他可以有一半的诵经,一半的修六度。到第五品才能够正行六度,第五品。所以,诸位,这个一来一回的次第不能错,修一心三观一定要先回归,因为你心中太多垃圾了,无量劫来累积了太多的影像,你一定要回归自性清净心,然后才能够再来,先成就自性清净心,最后才能够成就功德庄严。这一品的意义就在这里,所以它为什么有来跟回。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编者注:文字是对照视频字幕录入,若有错别字请留言告知。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纯视频01~137(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38
2021年5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法华经讲记140 如果你在佛教里修这个慈善事业,那你跟修外道差别不大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40法华经讲记140净界法师主讲2021年3月24日台北剑潭活动中心《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四十三面,我们看庚二、问讯传旨。那么这一品是讲到《妙音菩萨品》,那么它主要的内容就是,释迦摩尼佛放光东照,放大光明,从东方召请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那么干什么呢?妙音菩萨是智慧特别殊胜,所以他展现他的智慧庄严,来为《法华经》作证。那么这个智慧庄严可能大家会产生疑惑,因为我们以前在修三乘的权法的时候,智慧的重点在于解脱,说三乘共坐解脱床,那么智慧本来是解脱之本,福德是安乐之门,那么智慧怎么就能够变成庄严呢?这一点我们加以说明。基本上我们生死凡夫,我们有两大问题要解决:一个是生死业力,一个是颠倒妄想。主要是这两个,任何人都一样。那么业力跟妄想两个混在一起,那就更复杂了。那么解决之道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凡夫跟外道,那么他们解决生死问题,他直接从业力下手,反正业力是固定的,所以我就修苦行,我透过身心的痛苦赶快把罪业给消灭,或者我持戒修福,靠善业来取代罪业。但这两个方法都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业性本空,就是业不是固定的。我们学过唯识学,大家都知道,你造了业以后,业跑哪去了?它是一种种子的方式存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那么在阿赖耶识里面,它不是固定的,它刹那刹那的生灭变化,那这个变化受谁影响呢?受第六意识的妄想,跟第七意识的执著影响,就你第六意识的妄想跟执著活动越炽盛,它熏习第八意识,你那个业力就更坚固。反过来你越收心,你越内观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业力的活动范围就越赢弱,这就是为什么净土宗晚年一定要收心。你只要不收心,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没有用。因为你激发生死业力,虽然你有往生的愿力,但是毕竟生死业力是熟境界,你无量劫所造的业力。所以你绝对不能去刺激它,不能刺激它,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收心,都摄六根。你心一收起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就算它不断,至少它是沉淀的调伏状态。所以也就是说,心为业主,你不从根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你直接改变业力,那叫做事倍功半。所以你看外道凡夫修了很久,你看他没什么改变,该业障深重还是业障深重。你怎么可能去挑战你无始劫来阿赖耶识里的业力呢?你这个阿赖耶识业力,是无量劫来累积而成,你用短短的几十年寿命,就要去把这个大仓库的染污给消灭掉,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办呢?佛陀有大方便。就是消除业力只能当作助行,拜忏、持戒相助,它的正行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妄想,颠倒妄想,这是根本,因为它整个活动业力,业力由它所造作,业力也是由他来带动而增长广大,罪魁祸首,心为业主。那么处理妄想也是两个方法,三乘的权法就很简单了,用空性。它空性的理由就是因为,你为什么有业力呢?有妄想呢?因为你有自我意识也要主宰,它主要面对这个我执,这个方法是对的。但是空性为什么不圆满呢?因为它不是本来面目。空性,空性的智慧,你看《法华经》讲得很清楚,佛陀对三乘的空性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我们没有一个人本来面目是空性的,不是的。那这个空性怎么来的呢?佛陀的善巧安立一个法门,比方说,欸,你修无常,所以说无常就知道是痛苦,痛苦就无我,所以这样安立作空,是透过佛法去创造一个空性的假相,但以假名字,而这个假相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是它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烦恼、业力的干扰,就像化城,佛陀在修行当中,变化一个化城,你进去以后安稳、快乐。所以空性是我们修行创造出来的,那这个有问题了,所以它不能够性具功德,它没有功德,空性就是空性。所以你看很多人,他修了空性以后,他没福报,因为你成就空性跟成就福报是两码事。那《法华经》的思想不是这样,它直接从一念心性下手,高,因为你本具的。但一念心性它最妙的地方,就是它一种不二的思想。就是说真妄不二。一念心性它是这样子,你向外攀缘,那经就变成妄想,好象你不待在家里面,你选择离家出走,那你就是一个穷子,你回归家庭,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同一个人。所以你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它就出现自性清净心,你向外攀缘,它就变成颠倒妄想。所以它这个,所以怎么说妙法,就是一念心性怎么妙,妙在哪里呢?流浪生死也是它,涅槃寂静也是它。但是这个地方,为什么它那么重要呢?因为你不可回避,一念心性是你本具的,它不像空性,空性是你要修也可以,你不修呢,有很多人从圆教思想直攻真如的,成就法身也是有,他烦恼没那么重。所以一念心性是必修的,你一定要面对,因为它是实法,它不像空性,空性就是你烦恼重,拿来当对治可以。你要是往生净土,有些人他一辈子也没修空性,他照样能够成就法身。所以权法就依个人需要而定。那我们今天谈的是实法,就是说,实法的重点,它不是修空性,它是修心性的自性清净心。注意!为什么真如的清净心加一个自性?也就是说,它本来就清净。不是因为你修行它才清净,我们只是把这个清净把它恢复,恢复,就是我们以前打了很多的妄想,就是我们以前抓了很多的妄想,现在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把妄想放下,你的手就是清净。它的概念是这样子,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很重要的,当然你的方法就是,你要不断的回光返照,所以你学《法华经》只有一个,你要不断的向内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它那个为什么讲,古人讲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所以,说那我有没有自性清净心,这个你决定,你要打妄想你就没有,你等于没有,就是说,你选择离家出走,那你就是一个流浪的乞丐;那你选择回归家庭,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所以业障深重也是你,万德庄严也是你,关键是回光返照,向外攀缘。所以它这个,整个《法华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既然一念心性不可回避,因为你本具的,它不是外来的。不可回避,你只能直观的面对,然后不断的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清净的。那么清净以外,因为它这个清净,它法尔,法尔也是本来,它具足十法界的功德庄严,它法尔具足,你看为什么他成就法身以后,他为什么能够现出一个狗的样子,去度化众生。他能够现出一个大蟒蛇,他能够现出佛菩萨,这都不是修来的,他本来就具足十法界。那是因为我们今天丧失了清净心,所以使令我们在整个性具十法界形成障碍。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修行,佛祖成佛以后他为什么能够普门示现?能够普现色身三昧,因为佛陀只断修恶,不断性恶,就是他不造恶法,但是他性德里面的三恶道,他没有丧失,但是差在哪里?差在,我们去三恶道那叫不自在,那是业力招感。佛陀到三恶道,那叫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现身说法,他没有任何痛苦。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当你恢复了自性清净心,你就能够具足十法界的功德庄严,这就是这样。所以你看,我们看阿罗汉,阿罗汉他修空性的时候,他有可能罗汉托空钵,你说,欸,你阿罗汉怎么没福报呢?因为你没有修福报。三乘权法是每一个法都要修的,因为你没有从心性下手,你直接从空性下手,心外求法,那你心外求法,那你每一个都得修。布施你要去修,持戒你要去修。那你回光返照,你依止真如的时候不一样,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法身菩萨是托空钵的,不可能。你要么没有成就法身,你一旦成就法身,你一定具足功德庄严,你一定的,因为你从心性下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一定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唯心所具,唯心所造,他一定会唯心所现,他就能够现出普现色身三昧。这就是为什么妙音菩萨他智慧的殊胜,来到娑婆世界的时候,他能够在虚空现出八万四千朵七宝莲花,那是唯心所现的。他的自性功德显现出来。那他为什么有自性功德呢?因为他恢复了自性清净心。所以诸位,我们学习《法华经》一定要知道,从心性的角度下手的好处就叫做总持,你理论上,你说我整天在佛堂里面诵《法华经》,你怎么会有福报呢?后面会说明。读诵《法华经》是大福德,因为你自性本来就有福报,那你不断的回归自性清净心的时候,你的福报自然就现前了。就像穷子,穷子他只要做一件事就好,他只要回家就好了,他就能够继承家业,父子相认,继承家业。所以我们以前为什么会进步很慢?因为我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离家出走,最根本。那么你离家出走以后,你什么都得靠自己,你落入了因缘所生法,你的修行就很被动了,非常被动。那你选择回归真如,正念真如,那你是背后是有清静心跟性功德在加持你,所以为什么它这是一个成佛的捷径,就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讲智慧庄严,就是当你修一心三观,成就自性清净心的一心即空以后,你自己就能够成就普现色身三昧,那福报对你来说,那是一个任运自在的显现。所以佛陀必须把妙音菩萨请过来,他作证,就是你修一心三观跟修空观,有什么样的差别,就差在这里。因为修空观叫做解脱,修一心三观叫做智慧庄严,它不一样。好,我们看庚三、问讯传旨。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以后,他当然第一个就要去问候佛陀,好,我们看经文。到已,下七宝台,以价值百千璎珞,持到释迦摩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好,那么这一段的问候传旨有三段。第一段是问候释迦佛,第二段是问候众生,第三段是问候多宝佛。先看第一段问候释迦佛。那么妙音菩萨带了八万四千眷属,浩浩荡荡从东方的净光庄严国土来到娑婆世界,到了以后,登上了这个七宝莲花台,到了释迦摩尼佛前面,就下了莲花台,以价值百千金的璎珞,那么持至释迦牟尼佛的面前,头面礼足,奉上璎珞,献上供养。那么一方面白告佛陀,说:世尊,我谨代表净华宿王智佛,来向您老人家问候。看他怎么问候:第一个,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您老人家色身是不是没有病痛?内心是不是没有忧恼?日常生活起居是不是特别的轻便自在?那么成就身口意的安乐。这个释迦摩尼佛,他毕竟是应化身,那么应化身当然示同凡夫,所以我们前面,在这个《譬喻品》里面讲到说,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有忧恼呢?因为他忧恼他的儿子离家出走,因为众生离家出走,舍父逃逝,所以父亲内心忧恼。因为他是示现应化身,跟凡夫必须要同事摄,是这么一个情况。那么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这个地方是讲到是誓愿安乐行,对于度化众生的事业,是不是能够忍可、顺利?这讲到四安乐行。这段是对释迦牟尼佛应化身的问候。我们看第二个对众生的问候。看经文。众生易度不?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不?好,那么第二段讲到众生易度不。这个地方的问候,有因地的修学跟果地的调伏,因地的修学又分成五段:第一个,问到众生的善根浅深,说你一个人是不是容易被度化,跟你的烦恼跟你的福报没有直接关系,就看你的善根浅深。你这个人有没有善根,这烦恼不是问题,业力也不是问题。第二个你能不能被度化呢?第二个因素,烦恼的厚薄,烦恼是可以有,但是不能太重,包括贪嗔痴啊,贪嗔痴的烦恼以及这个贪瞋等流,所产生的嫉妒跟悭吝,那么愚痴等流所产生的高慢,这几个烦恼你要能够适当的克制调伏。因为那个烦恼障,烦恼一活动它就障碍你的圣道的增上。第二个,讲问候这个烦恼厚薄。第三个是讲到福德的轻重,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有两个指标来看你有没有福报。第一个你是不是孝养父母,父母是恩田;第二个你是不是恭敬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沙门叫做敬田。这两个都是种大福田。就是从这两个指标来看看你有没有福报。孝养父母、恭敬沙门,这个福德轻重。第四个判断你是不是会产生邪见恶心。邪见这种恶心,它是由愚痴而来的,就是你什么教理都不学,你没有邪见,因为你什么都不知道,那叫做愚痴。但是你愚痴久了以后,它会产生邪见,因为你没办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你就胡思乱想,自己想出一套修行的方法,等到这个方法出现的时候,你就是邪见了,因为你有主见。那这个邪见有什么缺点呢?会排斥正法。所以这个邪见也是个大问题。那么第五个就是六根的收摄,你是不是经常摄心?是不是做一些行门的定课?这个也会影响到你的得度的因缘。所以众生得度不,有五个情况。这五个情况,其实我们从现实生活上有两个是重点,第一个是你的善根浅深,诸位,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你一定要让自己变成是容易被佛陀度化的那一类。我们前面看到很多譬喻,你看那个良医喻,一个医生有很多儿子,有的儿子是容易度化的,他不失本心的。有些儿子是没办法度化的,他看到他父亲回来很高兴,但你怎么讲,他不吃药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业障深重,但是你的生命要有希望,但是你要知道,十方诸佛都发了愿力要度化众生,有些人为什么一下子就被佛陀度走了?有些人他就怎么都没办法佛陀把他度走,这跟佛陀偏不偏心没有关系,佛陀没有偏心,就是你不容易被度化。那为什么呢?你要自我反省,因为你学佛以后,你就喜欢修善业,也不听经,也不如思惟,你没有闻思,所以你在佛法当中叫做入宝山空手回。佛法不共的地方是它智慧的善根的,如果你在佛教里面修这个慈善事业,那你跟修外道差别不大,那顶多跟三宝结个缘而已。就是你看到佛陀很欢喜,但他没办法度化你。欢喜归欢喜,你是丧失本性,不可度化。佛陀也没办法。所以你自己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十方诸佛都发了愿力,随时他的一念观照力,昼三时夜三时,他看谁的善根成熟了。结果他看来看去看不到你,这就糟糕了。所以第一个,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佛法,如是思惟,让自己变成佛陀本愿摄受的对象,是可度化,这第一个。第二个邪见!要注意,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修行,你可能会因为一念的邪见颠倒,前功尽弃。你看看《楞严经》五十阴魔,你就知道了。尤其是你特别喜欢讲感应神通的,你要注意,你过去生有外道的思想,这种人你自己要特别注意,就是你会很注意一些特殊的相状,特殊的音声,那么这样子你会把它当成功德想,这个你要注意!所以有些人他的天生有起邪见的倾向,有些人不会。这你自己要注意!所以这两个是关键,第一个你的善根浅深,第二个你是不是容易产生邪见。你自己要知道。好,那么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其他都不是问题了。福报、烦恼,这都不是。佛法有的是法门。所以这五个里面这两个最关键的。好,那么你因地的修学成就以后,果地呢,就是调伏这个魔怨,调伏魔怨,有内在魔怨跟外在魔怨,内在魔怨就是五阴魔跟烦恼魔,五蕴的炽盛,就是你这个人生灭心重,攀缘心重,这个就要修止对治。烦恼魔重,那你就要修观对治。这两个止观修好了,你的这个生灭心、烦恼的心,就会调伏下来了。那么外在的魔境就天魔跟死魔,天魔就是鬼神障,就是我前面说过,你特别喜欢感应神通的,天魔就容易找你。死魔就是生老病死的死亡,你能够生死自在。那么这个就是果地的调伏,你有前面的因地的修学,你就有这个果地的调伏,调伏这四种魔境。好,我们看第三段问候多宝佛。看经文。又问讯多宝如来,安稳少心,堪忍久住不?那么前面问候的是释迦摩尼佛应身佛,这一下问候代表法身佛的多宝如来。就是问候多宝佛,是不是依止他的本愿来到法会现场来,为《法华经》作证听法,那么也顺便问候多宝如来,身心安稳,内心少恼,堪忍久住,是不是能够证得法身常住?那么这么一个情况,这是一个问候。好,我们看庚四、请见多宝。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那么问候以后,他当然见到释迦摩尼佛,他也希望能够拜见多宝佛身,所以他希望释迦摩尼佛代为引见,好,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看庚五、世尊为通。看经文。尔时,释迦摩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多宝佛,就代为转告,说,是是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希望能够亲自拜见您老人家。因为这个多宝佛塔,在前面讲完迹本二门以后,这个多宝佛塔已经关闭了,所以释迦摩尼佛代为通报,说妙音菩萨希望能够跟您老人家拜见。我们看多宝佛怎么回答。看庚六、塔中称善。看经文。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那么这个时候多宝佛就回答两句话,叫善哉,善哉,就是赞叹妙音菩萨,说你能够以智慧庄严来到娑婆世界,为《法华经》作证,这件事做得好,做得好。那么一方面供养释迦摩尼佛,一方面听《法华经》,但听《法华经》只是兼带,因为《法华经》的迹本二门主要讲完了,他是为《法华经》作证,而且能够去参见文殊师利等,这些法身菩萨,同参道友,故来至此。那么古德解释说,这段经文,多宝佛言,善哉!善哉!这两句的赞叹,等同拜见。因为佛菩萨他不一定要色身相见,有时候心心相印,因为多宝佛塔基本上要开,它必须要十方的应身佛都要现前,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开了。就以赞叹代替拜见。那么这段经文等于是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展现了依正庄严以后,那接着跟佛菩萨,跟佛陀,跟众生多一个问候。好,我们看戊三、十方弘经。这个地方先看第一段的问答善根神力,问跟答他的因地的善根,跟他果地的这种神通力,首先我们看第一段的华德疑问。看经文。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这个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展现了依正的庄严,问候佛陀跟众生以后,这个时候与会的华德菩萨就讲话了,他说:世尊,是妙音菩萨在因地种何善根,修何功德?这个善根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一种理观的智慧,说他修什么智慧能够有这种普现色身三昧呢?第二个修何功德,就是这个事修法门,就是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个就是事修。那么透过这个理观跟事修,而成就了这些三昧神通,他主要是问这个因地,有什么因地才有这么一个广大的神通。这个广大的神通,我们看妙音菩萨他从哪里来的?我们把它回顾一下,三百三十九面,三百三十九面的放光东照里面,妙音菩萨来的距离是一百零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诸佛世界是一个距离,一个佛土教化的一个叫做一个世界,那么他在这么远的地方,他竟然能够在那么远的一个净光庄严国土,不动道场,然后在娑婆世界显现七宝莲花台,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么远的距离都能够从彼方来到此方,没有来之前,先把宝莲花现前。所以,同样是法身菩萨,每一个人可能都各有各的三昧神通。但是能够在这么远的距离,能够现宝莲花,当然我们没有在现场,没办法亲临,这个莲花长得怎么样,但是从这个经文来看,妙音菩萨所显现的七宝莲花,是引起了与会的法身菩萨的随喜赞叹。你看前面文殊菩萨已经请过一次法了。前面那个文殊菩萨也是问佛陀说,说这个妙音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如是大神通力。接着,华德菩萨也是法身菩萨,也是问佛陀,就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可见得,妙音菩萨的神通力,在座大家都是内行人,法身菩萨他一看就知道,这个三昧不是一般的三昧。它上这样子的。佛法的修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当然你修人天乘,你看修人天乘的人在一起,他彼此间,他的问候是什么?你最近在哪里做义工?你又去参加什么拜忏?所以人天乘他的所缘境就是断恶修善。他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积集福德资粮,干什么呢?创造增上生,他:我只要求来生快乐就好,先不堕恶道,来生快乐,他目标很简单。所以人天乘,他持戒修福,他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就是来生快乐,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三乘的修行者,三乘的修行者他比人天乘更好,他求解脱道,所以他人跟人接触的时候的问候语,就扣著空性的调伏,你对空性的调伏的浅深,你内心是不是更加寂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我快速成就寂静。这是三乘的行者。那么法身菩萨就不一样了,法身菩萨那这个成就自性清净心以后,从空出假,成就众生,庄严净土,所以法身菩萨只对两件事情有兴趣,第一个,我如何让自己更加的功德庄严,第二个我如何让自己更能够善巧的度化众生。就是两件事情而已。所以这个妙音菩萨,他在娑婆世界所显现的七宝莲花,那的确是引起了与会法身菩萨,包括文殊菩萨、华德菩萨的请问,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殊胜的善根,什么样的功德,才有如是甚深广大的这种普现色身的三昧力。希望能够向他学习,好,我们看庚二、如来垂答。那么先看第一段,正答善根功德。好,看经文。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那么在回答当中,先回答这个福德因缘,就是这个事修的福德因缘,再回答这个理观的善根。先看福德因缘。佛告华德菩萨,那么在过去生有佛出世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那么这个就是佛陀的这个三种称号。第一个讲如来,第二个讲应供,第三个三藐三佛陀就是正等正觉。这是讲正报的佛陀,那么他所摄受的国土名现一切世间。那么他当时的时间的劫名就是喜见。因为这个众生过去生福报大,所以他在这个世界所见所闻的都会让自己心生欢喜。那么妙音菩萨当时就在那个地方投胎,在那边投胎的时候他做什么事呢?他用一万两千岁的时间,以十万种的美妙的音乐,来供养这个云雷音王佛。一方面又以这个八万四千的七宝所成的钵来供养这个佛陀,所以做两件事,一个用音乐,一个用七宝钵。所以,以是因缘,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那么华德,于汝意云何?当时在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以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这个人就是妙音菩萨。所以他当初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供养音乐、供养七宝钵,所以他今生的这个招感的依报,他去到哪里有这个法器相随,香水相随。这一个事修,当然这只是一个助行。我们看真正的理观。成就三昧是有理观智慧的,看理观,看经文。华德,是妙音菩萨也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那么他的智慧是,首先亲近供养无量诸佛,久植德本。我们学习智慧一定要生长在佛世,那么生长在佛世不管是正法、像法、末法,总是要有佛法住世,你才能够成就这个德本。这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智慧的善根,特别是《法华经》的善根,你观照的地方不是观照空性,你要知道去观照心性,这个是成佛的捷径。那么成就这个植众善根以后,成就了果位,成就了见道位以后,又亲近十方诸佛,就广修三昧。它是这样子,我们在修行一心三观,我们前面说过,一定是先从空观下手,你一定要先成就清净心,才能够成就功德庄严。这个次第不能错的。那么这个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展现这么殊胜的普现三昧,由理观的智慧跟事修的福德结合起来,就三昧力跟福德力。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大乘的智慧不是叫解脱,叫智慧庄严。那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就是说你的因地心决定你的果地觉。你看大家都是生死凡夫,同样来到佛门,几年后,几千劫后,结果都不一样,有些人成就阿罗汉,有些人能够成就功德庄严,为什么?因为你的因地心不同。因地心不同的时候,刚开始在成就了生死的时候差别不大,你了生死,他也了生死。但是你了生死以后,从解脱道进入菩提道的时候,那个差别就开始千差万别了,那么最大的差别就是你对相状的处理。这过去师父也一再强调,就是说,你对于因缘所生法的相状,你是怎么看的?如果你今天修空性,你对因缘法的相状,你采取的手段,叫做灭色取空,二元对立,你认为所有的相状对你都是干扰,你这样子认为,那你也这样做,那我可以预测你的结果了,你未来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一段的涅盘寂静,就是一种没有相状,一定有一段时间是,在佛陀度化你,你会权入实之前,你一定要经过一段的涅盘寂静的状态,就是一个无相的状态。空,无相,无愿的三昧,因为你的因地就种下这个因地了。那如果你今天认为相状没有好坏,你是为了要清净,暂时的离相,因为清净心本来就没有相状,所以,既然没有相状,本来无一物,我何必去惹尘埃,他是离相。那回过头来到见道位以后又借相修心,把这个借布施的相,你一定要造作,唯心所具是性德,你要有修德,你透过众生的相来修布施,透过这个布施的造作,未来显现在普现色身三昧。你透过持戒的造作的相状,未来也是加强普现色身三昧。所以相状你离开以后,你可以再借回来,但是如果你把它断灭了,你的内心的活动就停止了。诸位,假观的智慧它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最后产生自体,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诸位,尤其是净土宗,净土宗要小心了,我们的确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但是,你怎么样来看待娑婆世界这很重要,同样厌离娑婆,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就是说,厌离娑婆,什么叫娑婆?按照《法华经》的思想是,我们厌离的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内心的,内心娑婆世界的影像,是你的生命,就是你要离开你内心的,你自己所贪爱的娑婆世界的影像,那真正障道的是这个。外面的娑婆世界它跟你没有关系,色不迷人人自迷,那你如果误会了,你说所有的人事都是障碍我往生,那就完了,你可能会往生,但是你以后的后遗症很严重,灭色取空。你以后一定要加以挽救的。所以《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一佛乘,你一开始就走对,那走对了就是说,你从自性清净心,就是你本来就清净,所以自然离相这样是最好,自然离相。所以我们只要去消灭心中的妄想就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取相分别,尤其是特别快乐的、特别讨厌的相状,在你的心中打妄想,打久了转成执著。这些影像会触动你的烦恼跟爱取的,你要消灭你心中的影像。但是你对依他起的影像你不能排斥的。所以唯识学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叫做: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我们要消灭的是,我们自己妄想执着所捏造出来的遍计执的娑婆世界,而不是因缘所生法的娑婆世界,这个操作你要操作错了,那你以后会走很多的弯路,很多的弯路。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同参道友已经成佛了,你还是一个阿罗汉,因为你走入了一个弯路,产生了法执。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就是说,因地心,其实你的凡夫位是最重要的,你成就阿罗汉以后讲什么都没有用了,因为你定性了,你的种性已经定了。你现在的改变,因为你现在没有定性,你现在不定众生,你那个黑板随时可以把它擦掉重画。但是你这个成佛之道,要你画出一个模样的时候,要改就不容易,那只能够会权入实了,因为法执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没有对错,它影响到你的胸量格局,神通妙用。那么这个就要解开就不容易了。所以诸位,你今天能够正确学《法华经》的优点在哪里?没错,你说我是凡夫,但是你一开始就走到一个康庄大道,就走对路,以后不要再弯弯绕绕的,而你现在改变是最容易改变,因为你现在什么都没有,所以你最好改变。那等到你有功德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因地心成就果地觉,就是你要知道就我迟早要有相状,既然法身菩萨他有依正庄严,那表示这个相状不能排斥,你要这样想,我迟早,你看,法身菩萨他为什么现七宝莲花,这个是相状嘛,那你因地就排斥相状,你怎么现出七宝莲花?所以这个地方舍利我们注意。好,那么就是离相清净跟灭色取空,一定要把它区分出来。好,我们休息10分钟。编者注:文字是对照视频字幕录入,若有错别字请留言告知。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纯视频01~137(净界法师)回向:以此清净功德与一切众生共,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一切众生皆能听闻佛法、受持佛法、安住佛法,愿一切众生圆满一切福慧资粮,清净一切业障!愿一切众生即时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愿皆获得如意之手,撝空出宝满众生愿,富乐无尽智慧无穷,妙法辩才悉皆无滞,共诸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复出生无量善法,亦皆回向无上菩提。愿若生之处常遇诸佛,逮甚深三昧,见无量佛,成就多闻、清净智慧。愿一切众生疾逮善权方便,世世值遇三宝,世世与善知识共会,远离恶知识,精进修行,常乐于行法施及饮食施,生生世世永离一切贫穷困苦与疾病。愿每一位护正法者身心健康,福慧具足,法身增长,色身增长,福报无限,法力无边,速证菩提永不退转。愿能令一切众生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稳,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逮成正觉。愿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战争不起,灾疫消除,国泰民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祸患不生!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2021年5月3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9 因缘所生法没有所谓的圆满这件事情,但理观是圆满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39法华经讲记139净界法师宣讲2021-3-21
2021年5月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8 要让善业要变成是你的习性,你不是偶一为之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法华经讲记138法华经讲记138净界法师宣讲2021-3-21
2021年5月1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视频01~137链接(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集链接文字版(未完)纯视频版:法华经讲记01:业力不处理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法华经讲记02:成佛之道有华严和法华两条;凡夫只能走法华法华经讲记03:人生是无常变化的,既然你不能主宰就不要强求法华经讲记04:跟法华经结合,你不管修什么法门都成为妙法法华经讲记05:先养成佛陀的思考模式,把自己投生在佛陀家族法华经讲记06:不修一念心性,就背负着无量过去永远活在过去法华经讲记07:你还想去追求外在世界,就还没有资格学法华经法华经讲记08:临终要处在内观的状态才会往生法华经讲记09:若觉得人生亏欠有遗憾,那你就会再来一次法华经讲记10:会起烦恼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法华经讲记11:你的心淡薄业力就淡薄,你的心不动业力就不活动法华经讲记12:人人都背了无量业力,用什么心态面对是成败关键法华经讲记13:
2021年3月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视频01~100链接(净界法师)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集链接文字版(未完)纯视频版:法华经讲记01:业力不处理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法华经讲记02:成佛之道有华严和法华两条;凡夫只能走法华法华经讲记03:人生是无常变化的,既然你不能主宰就不要强求法华经讲记04:跟法华经结合,你不管修什么法门都成为妙法法华经讲记05:先养成佛陀的思考模式,把自己投生在佛陀家族法华经讲记06:不修一念心性,就背负着无量过去永远活在过去法华经讲记07:你还想去追求外在世界,就还没有资格学法华经法华经讲记08:临终要处在内观的状态才会往生法华经讲记09:若觉得人生亏欠有遗憾,那你就会再来一次法华经讲记10:会起烦恼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法华经讲记11:你的心淡薄业力就淡薄,你的心不动业力就不活动法华经讲记12:人人都背了无量业力,用什么心态面对是成败关键法华经讲记13:
2021年1月24日
其他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集链接(未完)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7:成就法身是靠理观再加一个法门就够了,学法华经后没有大小乘,契机就是妙法

所以,这个表你了解以后,你就知道,假设你是从清净心、菩提愿起修的,三乘的法门对你来说,你就自我选择,你只要觉得你相应就可以了。你也不用怕说你落入小乘、大乘,对你来说没有大小乘了,你是乘性起修嘛。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6:你越贪爱色身它对你的障碍就越大,到晚年你就发觉怎么弄都不对

好了,现在关键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你怎么能够透过感应道交,把弥陀的功德力加持到你的身上?它的关键在于自他不二。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5: 所有佛陀的法,你只要会了真实,过去的事修通通没有白费

好,我们看下一段,奉命任持。那么前面是如来付嘱,这以下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奉命就住持三宝,教化众生。这有四段,先看第一段的灭后起塔。看经文:壬五、奉命任持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4:你不能入三昧,把身体烧了叫做一时冲动,然后徒遭业苦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28链接(未完)法华经讲记134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18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3:当向药王菩萨学习轻生重法,我不爱生命,但惜无上道,这种精神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28链接(未完)法华经讲记133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17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2:受持法华经能使成佛的善根、往生的善根,两种善根一次完成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28链接(未完)法华经讲记132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1:法华经跟净土宗的都是圆顿法门,到了末法时代是特别需要

第二个,处所。他的处所是锁定释迦牟尼佛十方分身的国土,报答佛恩。因为他生生世世蒙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而成就。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30:造杀盗淫妄堕落还好因为你善根没有断,邪见的堕落则是无可救药

辛一、正明果报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9: 没有大乘善根的人修什么都特别执着,相状特别明显

好,那么这个就是流通分的最后一品,来引证前面的修因得果的一个事证。庚二的明本事就是说明,常不轻菩萨示现教化的两个主要人物。这地方有两科,看辛一的初标时节人名,看经文: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28链接(未完)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链接,找不到的进来法华经讲记107:不学法华经,所有的修学都叫心外求法,没有能力创造功德法华经讲记108:该你的福报一点都跑不掉,让福报来找你,不是你去找福报法华经讲记109:年纪大的人一定要注意,因缘不能处理,因缘只能放下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6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8:临命终的正念是理观的清净,把决定胜败的战场拉到本具的清净

二、本品正显,受持流通法华经,有大威势,能令随顺真如佛性而修菩萨道者,疾得成佛。纵遭诽谤损害,亦能令此诽谤恶人,初虽受苦,还因平等不轻故,知有佛性,终得佛道。
2020年10月5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7:你要觉得你的舌根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时,那表示你该做功课了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4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6:至少法华经传承还在, 相信佛陀的文字般若引导你进入实相般若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5:六根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但错不在六根,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4:法华下手是从心性,但是改变看六根,透过每天读诵进入六根清净位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10月1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3:听闻法华经而产生一念的随喜,功德超越大施主圆满的财法布施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30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22:钝根人不能直观真如,可以读诵经文,靠文字慢慢熏习真如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9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21:从缘修的角度我们将会面对无量次的退转,真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20:初心菩萨时机不对不适合去建寺盖塔,你现在的正行是好好诵经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7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9:你不修忍辱就没有仓库来保护你的福报,福报就不大了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8:你只能二选一,你追求因缘所生法的功德,真如的功德就消失掉了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7:临终的一念感应是建立在无生的思想,到晚年时要把因缘观慢慢减少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6:见佛是靠皈依的善根,闻法是出世的智慧善根,能否得度操之在自己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5:一个人临命终时候东张西望,六根没有收摄,这人大概就不会往生了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2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4:我们对自己的因地有点不太在乎,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110:想要感应道交,就要深信诸佛皆充满,佛的功德无所不在的法华经讲记111:佛陀因成就法身而成佛的,不是因布施也不是因持戒忍辱而成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13: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

110:想要感应道交,就要深信诸佛皆充满,佛的功德无所不在的法华经讲记111:佛陀因成就法身而成佛的,不是因布施也不是因持戒忍辱而成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20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2:你的最前面五年跟最后临终五年,这十年决定你的成败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链接,找不到的进来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19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111:佛陀因成就法身而成佛的,不是因布施也不是因持戒忍辱而成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链接,找不到的进来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法华经讲记 110:想要感应道交,就要深信诸佛皆充满,佛的功德无所不在的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链接,找不到的进来法华经讲记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链接,找不到的进来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全)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净界法师百法明门论直解(全)净界法师摄大乘论讲记(01-68)全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202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