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十九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在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中,有十二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称揚讚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这一品,在本经是第二十。所以为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尘数菩薩俱。從十万佛剎微尘数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会。

在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緣故。在十方世界,每一世界,有一位大菩薩,率領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薩,一起來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來聽佛說华严大法。他們是從十万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國土之外,諸世界中而來集会。

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胜林菩薩、无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进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觉林菩薩、智林菩薩。

这十位大菩薩的名号,都有個林字为代表,因为他們的智慧和功德,好像叢林一般之多,所以用林字,來形容特別之多的意思。第一位是功德林菩薩,他是第四会說法主,他入菩薩善思惟三昧,來演說十行法門。第二位是慧林菩薩,他的智慧,猶如叢林。第三位是胜林菩薩,他的悟解,最为殊胜。第四位是无畏林菩薩,他聞法无畏,善解難理。第五位是慚愧林菩薩,他常廻光返照,反求諸己。第六位是精进林菩薩,他是勇猛精进,絕不懈怠。第七位是力林菩薩,他修六度的力量,直达彼岸。第八位是慧林菩薩,他照理來观佛,而生起正修。第九位是觉林菩薩,他能觉悟自新,明心見性。第十位是智林菩薩,他有大圓鏡智,照了諸法实相。菩薩就是觉有情,他能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反迷归觉,捨邪归正,返本还原,就路囘家,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又叫有情觉,是有情中一位觉悟者。这就是菩薩的意義。誰能行菩薩道,一切利益众生,不利益自己,誰就是菩薩。

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

这十位大菩薩,他們是從什么世界而來?功德林菩薩是從親慧世界而來。慧林菩薩是從幢慧世界而來。胜林菩薩是從宝慧世界而來。无畏林菩薩是從胜慧世界而來。慚愧林菩薩是從燈慧世界而來。精进林菩薩是從金剛慧世界而來。力林菩薩是從安乐慧世界而來。行林菩薩是從日慧世界而來。觉林菩薩是從淨慧世界而來。智林菩薩是從梵慧世界而來。

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

这十位大菩薩,都從智慧世界而來。每位大菩薩,都在佛道場修行清淨梵行。有位佛,名号为常住眼佛,因为積行在躬,功德圓滿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无胜眼佛,因为慧为最胜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无住眼佛,因为悟胜義諦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不动眼佛,因为聞深无畏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天眼佛,因为崇眞拒迷,成大光淨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解脫眼佛,因为事理无差,離身心相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審諦眼佛,因为了相不动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明相眼佛,因为照理正修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最上眼佛,因为照心本源,果成无上之故。又有位佛,名号为紺青眼佛,因为鑑达諸佛,廻超色声,心言路絕,得果妙明之故。

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这些大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之后,向释迦牟尼佛頂禮佛足。隨其來的方向,各各都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在其座上,皆結双跏趺坐,修种种三昧,調息身心,準備聆聽佛說妙法。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号,悉等无別。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所有的菩薩、所有的世界、所有的如來、所有的名号,統統都是一样。沒有兩样。

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現。

在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從兩足上,放出百千億妙色的光明,所謂「五光十色,燦爛奪目。」又可說:万道霞光,尽虛空徧法界。此光普照十方世界,在十方界的夜摩天宮中,都有释迦牟尼佛和大众,都現出同样的境界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这位功德林大菩薩,他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緣,而用十二首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达无障礙

释迦牟尼佛,常在光中說法,常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所謂「佛光普照」。但是自性清淨的人,才能得到佛光加被,而有大智慧。佛光雖然普照,但不照有嫉妒心、有障礙心、有自私心、有貢高心的众生。如果把这些黑暗心掃除乾淨,才能見到天人尊(佛),和佛光合而为一,光明相照,通达无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徧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佛不动本处(菩提道場)而升夜摩天宮宝庄严殿,坐在宝蓮华藏師子之座上,为大众說十行法。不但在娑婆世界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在十方世界夜摩天宮也都是这样的情形。佛在說法,大众在聽法,这种境界,頗甚奇特。所謂「一处即一切处,一切处即一处」的境界。也就是一多无礙,互相圓融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世間所稀奇少有的現象,一般凡夫俗子是看不見这种境界的。

須夜摩天王         偈讚十如來

如此会所見         一切处咸爾

夜摩天王用偈頌來称揚讚歎十位佛。在宝庄严殿华严法会中,所見释迦牟尼佛所放足輪之光。在十方世界所有夜摩天宮,都是这样的境界。佛光普徧一切天众。佛都在說十行法,大众都在聽十行法。

彼諸菩薩众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处         演說无上法

在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华严法会中,有很多大菩薩,助佛揚化,作为影響众。他們的名号,都和我等(功德林菩薩乃至智林菩薩)同一名号。在十方世界一切所有的道場,都在演說无上甚深微妙法。

所從諸世界         名号亦无別

各於其佛所         淨修於梵行

这些大菩薩,所從來世界的名字,和我們所從來世界的名字是一样的,沒有分別。每位菩薩在其佛所,修習清淨行。清淨梵行,就是沒有貪心、瞋心、嫉妒心、障礙心、痴心、貢高心、我慢心、自私心、自利心。

彼諸如來等         名号悉亦同

國土皆豐乐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完全相同,所有的國土,都是豐饒而快乐。諸佛的神通力,都是自在无礙。

十方一切处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十方所有一切道場中,所有的菩薩和众生,都这样的說:「佛在我們的道場中,演說妙法。」或者見到佛,示現在人間,为众生說法。或者見到佛,住在天宮,为天众說法。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处此天宮殿

释迦牟尼佛普到十方世界安住,十方世界諸佛國土,都有佛在說法。我等(功德林及其餘九位菩薩)今見到佛在宝庄严殿中升座說法。

昔发菩提愿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徧難思議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曾经发菩提大愿,愿为利益众。这种大愿,普及十方世界。因为这個緣故,所以佛的大威神力,可以充徧十方世界去,眞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遠離世所貪         具足无边德

故獲神通力         众生靡不見

佛为什么有大威德的神通力?因为他把世間一切的名利都捨棄,又不貪五欲之乐,所以才具足无边的德行。有了德行之后,就獲得神通妙用力。有緣的众生,都能見到佛在說法。五欲有兩种說法:①財色名食睡、②色声香味觸,这是五尘。佛法最主要教人不要貪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遠離五欲,就可了生脫死。可是世間的人,都在追逐五欲。色:人人都貪美色。男女相悅,因为貪戀美色。色好比金碗,人人都愛。可是金碗是熱的,如果起貪心,去取金碗,一定被燙得手破血流。声:人人欢喜聽悅耳的音乐。声好比涂毒鼓,誰打鼓,便会被毒死。香:人人愛嗅。香好比死龙氣,龙是有毒的动物,牠死了之后,其屍毒散布於虛空中。人嗅之,輕者患病,重者死亡。味:人人愛吃美味,味好比沸蜜糖,貪甜味人去吃,舌尖一定会燙爛。觸:人人貪觸觉,柔軟滑膩,感觉舒服。觸好比臥獅子,誰接近牠,必定会被咬傷。所以修道人要遠離五欲,不可貪求。沒有五欲之想,便得解脫。

從前有個人,到他处去旅行,認为遊山玩水是人生一大乐趣。有一天,走在路上,遠見一双醉象(代表生死)向他奔來。他为生命安全便匆忙找藏身之处,以度難關。在路旁发現有一井(代表无常),井旁有一大树,树上有繩垂入井中(代表生命根),作为汲水之用。他急中生智,附繩而下井,躲避醉象的威脅。望井底一看,有三條毒龙(代表三毒),張牙舞爪要吃他,他嚇得魂不附体,魄飞天外。又見井的四壁,有四條毒蛇(代表四大),口吐紅舌,要來咬他。令他心顫膽寒手发抖。望上一看,不得了!有黑白二鼠(代表日月),正在啃繩子,即將咬断,搖搖欲墜。这時的他,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是好?上來嘛,又怕被醉象用鼻捲死;不上來嘛,又怕被毒龙吞食。正在左右为難的時候,從树上蜜蜂窩中掉下五滴蜜糖(代表五欲),恰巧落在他口中,他觉得又甜又香,津津有味,希望蜜糖繼续掉下來,於是忘了身处於險境中。这是說人只貪五欲之乐,而忘了輪廻之苦。

遊行十方界         如空无所礙

一身无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雖然常遊行十方世界,可是本体不动,仍然坐在菩提树下(这是演說华严经大法的境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好像在虛空一样,來去无所障礙。佛一报身,能化百千億应身。換言之,有多少世界,佛便化多少身,在每個世界裡的众生,都見佛在說法。可是其相不可得,不能指定那位是释迦牟尼佛,所謂「著相頭頭錯,无为又落空」。以相來求佛,这是行邪道。在金剛经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这是不明白佛法的道理。因为,佛是无相,无相无不相的。

佛功德无边         云何可測知

无住亦无去         普入於法界

佛在往昔的時候,广作功德。他是諸惡莫作,所以沒有罪孽过;他是众善奉行,所以有无边的功德,沒有可以測量知道佛的功德有多少,在本经入法界品中:「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飲尽,虛空可量風可繫,无能尽說佛功德。」佛是沒有來,也沒有去,所謂「无來无去,故名如來」。佛的法身,普徧入於法界。佛是以法界为体。

法界分为四聖法界和六凡法界。所謂「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一念心具足十法界。」佛和众生,都在十法界中,彼此之心,互相通达,故又謂「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別。」我們的心,可以通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觉法界、声聞法界(四聖法界)。又可以通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六凡法界)。所有的法界,互相通达。佛身是法界,可以普入法界。我們众生若能修行,也能普入法界。由此可知,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但是人人不知修行,所以人人不成佛。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这位慧林大菩薩,他仰承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

世間大导師         離垢无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世間分为三种:①有情世間:就是众生世間。一切众生有人我、法我的執著。此世間不平等,有智慧、貧富、貴賤、夭壽种种的分別。②器世間:就是國土世間。一切事物都在这世間,如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等。此世間也不平等,有华屋良田,也有漏室劣地。有豐衣足食,也有衣食无著。③智正觉世間:就是佛世間。眞正觉悟宇宙万有之眞理,也觉悟自心之清淨,也就是觉悟了世間出世間一切的法。此世間最平等,沒有一切的分別。法門有依正二报,依报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我們所依靠所住的地方。正报就是我們的身体,在前生造善业,今生所依处是優境;在前生造惡业,今生所依处是劣境。这是因果律,絲毫不爽。佛是世間出世間一切众生接引的大导師。佛是離開一切尘垢(染汚),而得到清淨的本体。

什么是垢?簡而言之,就是无明、愚痴。貪名貪利都是垢。貪名的人,想作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名流千古,就是流傳万古,又怎么样?这是染汚法。貪利的人,想得万貫財產,留與子孫,可是縱使成了百万富翁,等到兩眼一閉,兩腿一伸,这時候便兩手空空去見閻王,什么也帶不走,只有业障隨身而去。佛把虛妄不实的假名假利都看破了,都放下了。所以得到自在,成为无上的至尊。在不可思議那样長的時間,很難能遇到佛。所謂「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愛持,愿解如來眞实義。」这是說法很難聞到。又可以这样說:「无上至尊微妙佛,百千万劫難遭遇,我今見聞頂戴受,愿得如來常加被。」我們遭逢佛后難(八難之一),所幸我們今天还能聞到佛法,这可以說是蒙受佛大光明來照耀。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为众广開演         饒益諸群生

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的众生,沒有不見佛。佛为一切众生广大開演无上甚深微妙法。佛为饒益一切众生,而为众生說法,令众生離苦得乐。

如來出世間         为世除痴冥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佛为什么要出現於世間?在常寂光淨土打坐入定,那不是很好嘛!何必來到世間,豈不是无事找事嗎?不是的,佛有慈悲心,怜愍  众生,所以倒駕慈航,來到世間,为除去众生的痴冥。什么是痴冥?痴是愚痴,冥是黑暗。佛是世間的明燈,能照破一切的黑暗。佛是百千万劫難遭遇,很不容易見到佛。各位想見到佛嗎?那么,就要努力參禪打坐,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证得五眼,才能見到諸佛和一切菩薩的法身。

已修施戒忍         精进及禪定

般若波罗蜜         以此照世間

佛已经把布施修行圓滿,所謂「頭目腦髓(內財)、國城妻子(外財)」,統統能布施給需要的人。布施的時候,連布施的心都沒有。所謂「三輪体空」。沒有一個能施者,也沒有一個所受者,中間沒有所施之物。有这种思想,才是眞布施。佛已经把持戒修行圓滿。不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而且又持八關齋戒、菩薩戒,以上是在家居士所受的戒律。又持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

佛已经把忍辱修行圓滿。忍就是忍受不了也要忍。忍字是刀刃從心,在心上插一把刀,雖然痛到万分,但是还要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有人罵你,要忍;有人打你,要忍。所謂「忍是无價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事事都能好。」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的分別。佛已经把精进修行圓滿。只有前进,不会后退。勇猛精进,絕不懈怠。不但晝精进,夜精进;而且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換言之,時時刻刻在精进。所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已经把禪定修行圓滿。常在定中,什么境界來也不搖动其心。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佛在定中到七处說了九会。佛已经把般若修行圓滿。般若譯为智慧,修圓滿前边五种波罗蜜法,才能得到大智慧,有了智慧現前,便能到彼岸。六度的行門修行圓滿,智慧的大光明,能普照一切世間。六度是菩薩所修的行門,也就是大乘法,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行門。不是自了漢的獨善其身的思想,而是兼善天下的思想。也就是犧牲小我,完全大我的精神。菩薩为众生快乐,自己心甘情愿來受苦。

如來无與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眞实         无有能得見

誰也不能來和佛相比,想找也找不到。为什么?因为佛的智慧是最无上,佛的相好庄严,佛的神通广大无边,佛的法身尽虛空徧法界,世上能有这样至尊的人嗎?若是不明白法的眞实性,諸法实相的道理,那就不能見到佛。如果能明瞭法的眞实性,那才能見到佛。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无去亦无來         說法度众生

佛的法身和神通是自在无礙,變化无穷,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佛的法身是无來无去,可是他常常說法來度化一切众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捨離一切苦

假設有人得見聞清淨天人師(佛),便能永遠出離四惡趣,捨離三苦、八苦、无量諸苦。四惡趣就是修罗、畜生、餓鬼、地獄諸惡趣。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会、求不得、五陰熾盛諸苦。无量苦就是一切的苦惱,有八万四千种之多。

无量无数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要经过无量无数那样長的大劫,專心修習菩提行,才能明瞭知道佛法的眞实義。否則就不能明白佛法的道理,不可以得到成佛的果位。

不可思議劫         供养无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於彼

在不可思議那样長的時間,來供养无量无数諸佛。这种功德是最大的。可是若能知道华严经十行品中所讲的義理,这种功德比供养无量佛的功德要超过若干倍。

无量剎珍宝         滿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用无量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珍宝,來供养布施於佛,这种功德可以說是无量。但是不明白十行品的眞实義,无论布施修行多久,也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未完)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