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简介 02:有的人常想要换环境,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2.1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2.23)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全)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唯识简介 02

唯识简介 02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人的心愈来愈善,你不必用农药,你自然会有收成,你相不相信这个道理,内在那种强有力的力量会影响到外界的,你不晓得,两个人在谈恋爱,这个女朋友远在他方,可是她知道男朋友在关心她的时候,她那个生命就会活得很快乐,她的频率内在里面有感受到他那种关心的力量,她有幸福的感觉,我太知足了,我今生今世没有什么缺陷。所以你看那个谈恋爱的人那个皮肤就会很漂亮,你不相信吗?那种心力是不可思议的力量的,所以,诸位去谈恋爱吧!但是遭受到挫折就相反了,你知道吗?你不受他的宠爱,不受他的关照,就会很痛苦地挣扎,一个人内心里面得不到频率那种关照的幸福感,失落了,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永恒的快乐,那就是彻悟本性的人,他也不须要人家关心,他就活得很愉快。你回去,你要离开,那就你去死吧!你跟我扯不上关系,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一个人心地不受影响的,那就不得了,这就真的功夫,那么你就是世界上最解脱的人。你说研究这个唯识不重要吗?很重要的。

所以有的人常常想要换环境,你为什么不换心呢?这个环境不好,你换换环境,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所以我告诉诸位!唯识两个钟头那会让你悟到很多的道理的,没有在唯识上下过功夫的,那么我说他一生一世的佛法只剩下一半的功力而已,一半的功力而已。研究过唯识以后,噢!那个智慧跟辩才那就不一样了,那个所向无敌,没有人有办法跟你辩论的,你就是心理学家来,他也没有办法,心理学家只有研究到潜意识而已。你说潜意识的东西是什么?潜意识就是我们微细的第六意识,什么叫第七意识,什么叫第八意识?他根本搞不清楚。所以潜意识在研究你的梦,梦,那么就是世间人所谓的我已经是博士了,心理学家研究的博士,这个在我们唯识学看来,那简单是小儿科,还不是内科、也不是外科,还只是个小儿科而已。底下这个就是微细意识说,都可以看做他的思想的具体代表。【由此可知大乘佛学思想渊源于小乘佛学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史事实。】

【唯识的师资传承及在中国的发展】

【唯识学在中国有二种师资传承的不同,兹将西藏与汉地所传承的列表如下:

⑴藏传唯识学的传承:初祖弥勒菩萨…二祖无著…三祖世亲】这个都是一样。汉就是中国,藏:西藏。初祖、二祖、三祖都是一样,【…四祖】藏传的是【安慧…五祖大苦沙利…六祖小苦沙利…七祖金岛尊者法称…八祖庙田阿地沙。】这个都是因为一种翻译的音而已,所以我们听起来会有一点怪怪的,那么我们来听:【⑵汉传唯识学的传承:】那听起来就很顺了:【初祖弥勒菩萨…二祖无著…三祖世亲…四祖陈那…五祖护法…六祖戒贤…】再来就是【七祖玄奘】大师【…八祖窥基】大师——玄奘的徒弟【…】窥基大师的徒弟,【圆测、慧绍、智周。】传承下来了,那么在这里有……诸位看第四祖的安慧,第四祖的陈那,在安慧的旁边就写一个:无相唯识。在陈那的旁边写一个:有相唯识。唯识分这个无相跟有相,虽然是唯识,藏传的那是无相唯识。无相唯识,就“否认一切”是无相唯识,无相唯识大部分是比较接近这个空宗的,比较接近讲空的,那么有相唯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

【附:近代唯识学者】我们也应该认识一下唯识的泰斗。【——清末民初欧阳境无、韩清净、太虚大师等。】其中以欧阳竟无的境界最高,【唯识传入中国以后,就形成三派系:】传入中国就形成三大派系:【⑴北魏勒那摩提、菩提流支传入地论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五O八)】508年【由中印度勒那摩提与北印度菩提流支等,在洛阳译出世亲菩萨《十地经论》而建立的。】那是翻译《十地经论》,在洛阳译出世亲菩萨的《十地经论》,把这本书翻译过来,就是印度文翻译成中文。【后来因为译者意见不同,逐分成继承勒那摩提说的慧光派,和高唱菩提流支道宠派。】又分裂下来了,又分下来。这是北魏勒那摩提、菩提流支传入的地论宗。(《十地经论》所说:“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故主张净心缘起说。)

【⑵陈真谛】三藏法师。陈是朝代。你不要“陈真谛”,笑死人了。外行的人念:陈真谛。陈是朝代,真谛是三藏法师,【所传的摄论宗,】就是《摄大乘论》,《摄论》就是《摄大乘论》。【陈文帝天嘉四年】西元【(五六三)真谛译出无著的《摄大乘论》与世亲的《摄大乘论释》成为唯识学第二度传到中国,由此而导致摄论宗的盛行。它是主张唯识无境说,然后说到万有从如来藏缘起,便与法相宗大异其趣。】我在这边要解释一下:法相宗是讲赖耶缘起,那么这个是讲如来藏缘起,什么是如来藏缘起呢?就是有一个从这个……生灭法是从不生不灭法的这个本性而起来的,那么这跟法相宗就完全不一样。法相宗就是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它那边是说从本性。我再讲一遍:诸位!你看我的手,看我的手,我这个(师父用右手空中画圆圈示意)圆圈圈画的叫做第八意识,如来藏缘起就是这第八意识的后面还有一个什么?清净的真如,知道吗?清净的真如,这个圆圈圈是第八意识,就是我们所讲的仓库,那么这个就是清净的真如,那么这个如来藏缘起就是我们有一个真如,没了又变成第八意识,那么这个在法相宗,不,就阿赖耶本身有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看法不太相同,所以这个如来藏缘起,还有一个叫做阿赖耶缘起,不太一样。

【⑶唐玄奘所传的法相宗,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玄奘大师自印度回到长安,大量译出他所宗的】他所宗的,他所自己研究的,【唯识学的论典,成立法相宗。】所以玄奘大师是中国唯识宗的第一代祖师,那么一直到戒贤,这个都是印度人,弥勒、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等等,这个都不是中国人,从玄奘开始,这个就是中国第一代祖师,窥基大师是第二代的祖师。【这是唯识学第三度传到中国,主张万有现象从有情各自染分】你看!各自染分,【赖耶】就是阿赖耶的污染程度不一样,所以转识也不一样。再讲一遍:从有情各自染分赖耶,【而开发的。】染分就是你这个造恶造得太重,你的阿赖耶识这个坏的种子太重了,那么你这个就要下地狱了,你这个业比较轻就生天、做人等等,【故云:“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

【唯识学的所依经论】

那么就是六经十一论,【唯识学说】唯识的学说它【所依经论有六经十一论。】经,这个是佛说的,论是后来祖师大德所造的。【六经计有:⑴《华严经》,⑵《解深密经》,⑶《如来出现功德华严经》,⑷《阿毘达摩经》,⑸《楞伽经》,⑹《厚严经》。这是唯识学的渊源的根据的经典。

十一论计有:⑴《瑜伽师地论》,⑵《显扬圣教论》,⑶《大乘庄严论》,⑷《集量论》,⑸《摄大乘论》,⑹《十地经论》,⑺《分别瑜伽论》,⑻《观所缘缘论》,⑼《二十唯识论》,⑽《辨中边论》,⑾《集论》,简单讲就是唯识的学说就是根据六经十一论,然后集合起来再继续讨论,发展出来一个非常严密组织的系统,然后很有系统地来去修行,那么就是唯识学的所依的经论。

好!诸位!我们看《华严经》,六经【⑴《华严经》:东晋佛驮跋陀罗译的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我们有一本《地藏经》,也是唐朝的实叉难陀翻译的,所以这个实叉难陀的翻译的《地藏经》才是正确的,其他翻译的《地藏经》,尽量不要看、不要诵,因为里面有增减,知道吗?《地藏经》,有什么法灯,什么实叉难陀,是不是?那么有两种翻译的,那么这个实叉难陀翻译的就是比较正,那么看《地藏经》、诵《地藏经》,尽量用这一本的,【译的八十华严。】再来,【唐般若】法师,般若三藏【译的四十华严。】所以《华严经》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六十卷的,《华严经》、八十卷的《华严经》、四十卷的《华严经》。为什么有六十、八十或四十的不同呢?因为这个版本来到中国的有多有少,所以《八十华严》的内容比较丰富,普通大部分都是用《八十华严》的,也有用《六十华严》的。

第【⑵】叫做【《解深密经》:】什么叫做《解深密经》?简单讲就是阿赖耶识很深、很奥秘,不为凡夫所知,所以这一部经专门来解说阿赖耶识的太深秘微细的东西,所以这个叫做《解深密经》,【唐玄奘译,著有五卷(《解说阿赖耶识之深密》)。】第【⑶《如来出现功德华严经》:未译来中国。】第【⑷《阿毘达摩经》:未译来中国。】

第【⑸《楞伽经》:刘宋求那跋难陀罗译,名《楞伽阿跋多罗密经》四卷,】他们这个名字都是译音,所以念起来是很艰涩,没有像慧律法师这个念起来很顺,那么这个翻译的,没有办法,【叫做四卷楞伽。元魏菩提流支译,名《入楞伽经》有十卷,】那么这个《楞伽经》根据针对……大慧菩萨,【称十卷楞伽。唐实叉难陀译,名《大乘入楞伽经》有七卷,名七卷楞伽。】第【⑹《厚严经》:亦名《密严经》,亦名《大乘密严经》,前后有两种译本:唐之地婆诃罗译,及唐代不空译,同为三卷。论如来藏不生灭义及演如来藏阿赖耶识等法相大乘教义。】意识就是唯识学就是根据这一些所开展出来的道理。

【十一论计有:】

【⑴《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玄奘大师译成百卷。主要论三乘人所依所行的境界,】所依所行的境界,【有十七地。】平常讲十地,它这里讲十七地。【⑵《显扬圣教论》:二十卷,无著造,玄奘译,取瑜伽论之枢要者。】枢要(即中心、核心、关键、纲领的意思。)就是简单的,《显扬圣教论》,简单讲《瑜伽师地论》太繁了,那么我们就把它讲少一点。【⑶《大乘庄严论》有二部,无著造,波罗颇迦罗密多罗译】噢!这很长,波罗颇迦罗密多罗译【之《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⑷《集量论》未译。】

【⑸《摄大乘论》无著造,有三种译本不同】《摄大乘论》有三种翻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三卷,名《摄大乘论》。陈真谛译,三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三卷,名《摄大乘论本》。】还加一个“本”字。【⑹《十地经论》:十二卷,世亲著,】那是无著的弟弟,【后魏菩提流支等译。】【⑺《分别瑜伽论》:未译中土。】【⑻《观所缘缘论》:一卷,陈那著,唐玄奘译,用因明】因明就是【三支(宗·因·喻)法】宗、因、喻。宗就是立一个宗;因就是讲也一个原因出来,到最后合起来用比喻来讲,宗、因、喻三支法,【来说明心外之所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

【⑼《二十唯识论》一卷,世亲造,】世亲菩萨造的,【唐玄奘译,总有二十一颂。后魏菩提(般若)流支译。《唯识论》或《楞伽经唯识论》,陈真谛译,题曰:《大乘唯识论》】【⑽《辨中边论》又名《离僻》、】离僻就是偏,离开这个偏,我们不是偏空就是偏有嘛!离僻那么就是偏,离开这个偏,那当然就是中间,【《彰中论》,】显出这个中道的思想,【弥勒造,玄奘译,一卷,对有为法之说明。】【⑾《集论》具名《阿毘达磨集论》,无著造,玄奘译,有七卷。】

【唯识典籍研究之重要性】

【在佛教教义的了解上,以知识系统来说,唯识典籍的研究,可以说是更重要、更基本的入门之课。因为许多术语】术语就是specialnoun,就是专门名词。因为许多术语,那是专有名词,譬如说“有覆有记”、“有覆无记”,那么这些术语没有人讲解也比较困难,【和修学程序,乃至断证方法等,唯识典籍较任何论典,都来得详尽条理分明,】这个那当然是当之无愧,这句话是绝对真实的,从我们所看过的教义、教理,这些这么多的经典,那还是唯识是最详细的,这是一点都没有错,【如不对此一门典籍作较深入地研究,通达其奥义则对整个佛法的认识上,都要大打折扣的。】

【我们来举例《摄大乘论》的组织系统,证明唯识典籍研究之重要性。】看下表,只供参考而已。

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唯识典籍,并不是说要讲这个《摄大乘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表格——《摄大乘论》的这个……把它的段落、序分、本论、结论等等把它列出来,所以提供参考,有兴趣的人自己可以去阅读《摄大乘论》。

【古德说:“乃宗乘之究竟,教海之渊源之,不明百法规矩,难穷妙谛。”】是什么意思呢?“乃宗乘之究竟”,宗乘就是要研究这个教义、教理的,那么唯识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究竟是微细的地方,唯识都谈得很清楚,乃宗乘之究竟,如果你想要研究这个大乘的经典,那么谈得最详尽的那就是唯识。“教诲之渊源”,那么是他这个经典的根据,这种教导我们的这个义理,那是有相当来路的,如果你不明白百法规矩,百法就是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还有一种叫做无为法,加起来有这个百法,那么百法我们……这学期可能讲不到,要明年了,我们先把这唯识基础打稳,再讲到这个百法。“难穷妙谛”,很难。穷就是推究,深奥的真理出来。

【唯识学专谈名相,其目的欲人识破妄相之非真,】研究唯识简单讲就是要你透视,你有透视的能力了,噢!知道这是虚妄的,这个是分别、这个是执著,那你就放得下。【会归于究竟一心的宗旨。故指示万法唯识,是以不生灭心与生灭心和合而成阿赖耶识,】所以我告诉你们,就是阿赖耶缘起嘛!赖耶缘起,我们前面讲了不是有一个真如缘起吗?现在我们讲的是赖耶缘起嘛!真如缘起就是承认生灭法里面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赖耶缘起就是生灭当下就是和合的不生灭,不生灭就是和合的生灭,也就是在清净的时候就是这个我们的本性,那么不清净就是阿赖耶识,不一也不异,【变起根身器界,】什么叫做根身器界?就是我们现在的根,五根身:眼、耳、鼻、舌、身,器界就是这个宇宙山河大地、星球,统统是阿赖耶识成熟的因缘所爆发出来的一个段落

为什么讲一个段落?因为你现在是人嘛!这个段落这个根身、器界,那是你的福德所变现的,那么如果你现在死了以后,如果你变现的是一只蚂蚁,那蚂蚁要明了人就不太可能了,蚂蚁有蚂蚁的环境,如果说你变现的是一只大白鲨,那你就必须跑到深海里面去住,是不是?如果说你这个人做的都是狠毒的事情,阴险狡诈,来世变成一个鬼,那鬼住在一个暗的地方,在鬼界里面没有太阳,鬼的这个世界里面,就像我们早上五点太阳刚出来,然后你到深山里面去,那个满山都是雾,那一种境界你观想看看,那个四、五点,只有一点点阳光,然后整个山区都是雾,那个就是鬼界住的地方,所以你不必做鬼,我告诉你,你就可以想像得出来,那个地方有什么好住的,但是没办法,你造业,你做的都是阴暗的事情,你暗地里让人家死,暗地里攻击人家,对不对?不光明、不磊落,那你当然就是投胎那个地方嘛!那地狱就更不用讲了,就万死万生,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那就没有话讲了,杀人放火这个什么都来,那当然就是下地狱了。

所以这个变起的根身器界,就是随着个人的福德、个人的因缘变什么出来,我们今天,是不是?个人、个人福德因缘不一样,有的人一出生那么就……咦!一生出来,他家就开轿车,他爸爸就是开宾士车的,上、下课都是用宾士车载来载去的,对不对?有的人一出生,噢!穷得要死,三餐不济,他妈妈提着篮子,提这篮子,他在后面帮忙捡菜,我就是啊!也不晓得怎么跑、跑……跑到那个地方去,不过我今天学佛,我得到一句铭言:说穷苦的孩子比上娇生惯养的孩子,成功的机会来得大、大……咦!在哲学家里面有一句话,说:世间的伟人大半都来自于穷贫的家庭。看到这一句就很安慰,你会体会人家的苦嘛!你知道这个世间的苦,你会体谅人家嘛!你会尊重人家嘛!贫穷不可耻,不可耻,是不是?无志才是可耻,没有志气的人才是可耻,好了!所以说这个变起的根身器界,那么就【指出迷悟心源,使学者一览便知。】

【目睹当前世界,人类思想泛滥,影响人心甚大,这是对于现实世界真相,未能彻底地认识,】这个只是心的作用而已,【导致悲观者、醉生梦死者、相信命运者、乞怜神权者,】乞求神来保护,【以及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就是这个世界只有物质现象,只有享受才是人生,所有的精神代表都必须透过物质,所以这个世间只有斗争,那么就【阶级斗争者,】否认了精神的领域跟超越的思想,这个就是唯物思想,【形形色色的邪学邪论,更增加人类社会行为的失调,造成许多罪恶和痛苦。吾辈】就是我们,【身为佛教修学者,岂可不发广大心愿、深究唯识典籍,发扬唯识道理,以正现代思潮之所偏,导向人心归正,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萨行,服务众生,造福众生,成就无上菩提,如此这样去实践,则众生幸甚!佛教幸甚!】

好!翻开16页。【唯识渊源的介绍——玄奘大师】

唉!看到玄奘大师使我们感动落泪,我们看到这个玄奘大师的这个传记,噢!我感动得掉眼泪,感动得掉眼泪,他在这个沙漠当中昏过去好几次,已经在绝望当中,这菩萨……好像有一次他昏倒了在沙漠当中,他想一想:自己已经死了,自己死了,结果自己:咦……啊!好像清醒过来,他看到他自己的身体,噢!站在这个海的上面,飘过去那个地方,有一座金山,放光的金山。噢!结果一醒过来:噢!这个前面就有一个绿洲,水啊!那这当然是菩萨,菩萨。一个人那种愿力,坚持到底的时候,那个佛的力量,菩萨加被的力量,不得了。所以,过去有人说,就是说一个人修学佛法而不变志节的,就是他坚持到底的,亲近善知识啦!生死一定要了的,那种发大誓愿的,佛菩萨就在他的左右。你听过一首歌吗?我在你左右……我若听到这个,我就想到那一句:我在你左右。你发大誓愿,你再多辛苦,忍耐一下,佛菩萨就在你的身旁,佛菩萨不曾经耽误过任何一个众生的。所以我们看看玄奘大师,他这个只是很简单地描述,我看这个简介,这不会落泪(掉泪),噢!你去看看他那种意志力,这个不是平常人有办法做到的,所以自古以来到西藏(印度)取经的大部分都是十个死九个,剩下一个玄奘大师真的归国。第一个是法显,法显大师,那么再来就玄奘大师,取经的,就是比较有名,那么以玄奘大师的翻译的,那就最多,最多,噢!我们来看看,这个伟人,当我们的模范生。

【玄奘大师,俗姓陈,】噢!这陈,姓陈的人,出了这个也是不简单。玄奘大师,俗称陈【名祎,】那个(祎)huī,这个不是念wěi,我有查过辞典,huī,【河南洛洲(州)人,】洛洲(州)就是洛阳县,河南洛阳,【生于隋文帝仁寿三年】西元【六O二年,父名慧,】那么就是陈慧,父亲的名字叫做陈慧,【曾作江陵县令,】县令就是县老爷,县老爷,他老爸最大的,我们现在讲县长,县长、县令,【大师为其第四子。】这个代表什么意义呢?因为我也是第四个儿子,第四个儿子的人都很了不起,很了不起。

【炀帝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玄奘大【师十二岁时,】你看,才十二岁,就知道要出家哦!【适逢洛阳度僧,】因为以前出家人,要做出家人,要先考试,【考试官郑善果,】很厉害的,命这个名字也不错,郑善果,这个考试官就给这个玄奘大师通过,他七代的老祖宗都超度,这有时候不能太严,今天要是说十二岁一定不通过,那就没有玄奘大师,佛法也没有今天。做什么事情不要太懒散,但是也不要太刻薄,真的哦!有一个人他家里都没有整理,都没有整理,她的先生就很生气了,说:你当我的老婆,我这个家你就不整理。他这个老婆就听她先生的话,她怕她先生,噢!就开始有整理了,后来她的先生就变本加厉,她稍微有一点不整理就骂她,他老婆就怕了。有一次他把一件破旧的衣服、裤子换起来的时候,他老婆怕他生气,噢!就收起来把它丢掉,怕他生气,把它丢掉。(后来回来这个……)她先生回来了,找不到那一张银票,那一百两的银票,他藏在这个地下室,藏在床铺底下,他觉得不安全就去换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银票一百两,又怕人家抢,就放在最烂的衣服的地方。糟糕了!因为他太清洁了,他老婆把它拿去丢掉了。

这下惨了!一百两就全部完了,是不是?我说有时候要宽恕人家的缺点,今天她的这个老公,如果不要这样苛刻地严格跟那么清洁,这钱也不会到这种地步,没有了。以前不像今天的这个银行,如果那一张是支票呢?那就麻烦大了,所以有时候话讲回来,人不可以太刻薄,但是也不能太放浪。你不要这个师父一讲,回去房间都随便放。慧律法师讲,我这里面万一清扫到支票那怎么办呢?放着给它烂,这个就是……。所以事情没有所谓的绝对性的东西,严格好还是太慈悲好:你慈悲,太慈悲,他变成很烂,他不听你的;太严格他会叛逆。什么事情都不要太绝,讲实在话,话不要讲得太绝,事不要做得太尽,尽,你懂吗?事情(不要)做得太绝就对了,话不要讲得太绝,这个事情,坏事不要做尽,坏事做尽了,你这个恶报就到了,恶报就到了。

郑善果【感其】,感念他,说:你有什么大志?这个郑善果就问这个玄奘大师,说:喂!陈祎!那时候十二岁,弟弟嘛!陈小弟!你为什么要出家?玄奘大师就讲这八个字,我要【“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噢!这个郑善果一听:好!OK!就八个字就通过了。什么叫“远绍如来”?就是继承如来的家业,“近光遗法”,近就是马上,我出家以后我有能力,我就要发扬佛所遗留下来的教法。这种愿力那还得了,十二岁,法师们!在家菩萨们!你看看!那才十二岁的孩子会发这种愿,你惭愧、不惭愧?活了已经生三、四个了,还不准备剃度;人家十二岁就懂得这样的大的愿力,他【的志趣,破格录取,准其出家,以后跟随二兄】他第二个哥哥也是出家,叫做【长捷法师住锡】就是安住在【洛阳净土寺,】住锡就是安住在洛阳的净土寺,【亲近时贤】有两个大德就是景跟来,【景严二大德】两个大德,【听讲《涅槃经》及《摄大乘论》。因他】这个玄奘大师,【慧解超人】所以这个也是菩萨来的,【记性特强,深得师友赞许器重。】

【隋朝末年之乱,逃入四川避难,顺此机会,寻师访道,】是访道哦!不是游山玩水哦!访道哦!不是跑去那里玩,【又亲近宝暹(暹xiān:太阳升起。)、先基法师等。】这两个,宝暹、先基两个法师。【数年后已对佛法有了相当高深的造诣了。】【唐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大师年甫二十岁,依佛制,受具足戒于成都。】在四川。【此时正是隋亡唐立,】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叫做隋亡唐立,【天下太平。玄奘大师由四川东下,经三峡历游】参学了,【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寻师参学,随缘弘法。】

【大师因见前人所译经论,多数采用意译法,】什么叫“意译法”呢?把笔拿起来,就是意思到了就好,符不符合不管它。意译法就是意思一样就可以了,【未忠于原意者甚多,】未忠于就是不符合,本来佛陀意思的很多,【而古人解释经意,义分多歧,】看法不同,【各执所见,法义难明,遂发愿西行求法,探取梵本原典,】那么印度用的是巴利文还有梵文,【以明真意。誓愿已决,于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二次上表陈情】向皇上陈情,朝廷陈情,【西行的志向,未蒙朝廷特许。】所以这个朝廷,如果唐太宗也知道这个是几千年后的那么伟大的人,我看半夜都送他出去了。这朝廷也不晓得为什么不允许。再来,【为着求法,断然不顾一切,偷度(渡)出关。】佛教有一条戒律:违法就是违戒,(未完

唯识简介 01:唯识就是一个开启《大藏经》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钥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