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要义119:在末法時代我們应該以「理体」道場為根本,因為事相是很难具足的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4.22)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10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楞严经要义119

楞严经要义119

净界法师宣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要义。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讲义263面

戊二、別明境发之相

当我們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产生二种不同的力量,第一個是一种真实的力量,第二個是一种虛妄的力量,這二种力量都會产生出來。

所謂「真实的力量」,就是我們開始遇境逢緣的時候,我們的心開始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我們观照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所謂的“即空”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在我們一念心性当中是无有少法可得;所謂的“即假”是「观照一念清淨的本性」,它本來具足无量的功能德用,等待我們去開发;“即中”就是「空有同時,空有无碍」。所以你一念心性開始不向外攀緣,而開始迴光返照,去观照你一念心性的空假中的時候,你內心当中产生一种隨順於真如本性的力量,所以這种力量叫做真实的力量。

其次就是我們過去的无明妄想,這当中有二种的差別:一、迷真起妄,前面经文說過,我們因為迷失真如本性的平等法界,而在生命当中产生了对立,我跟你是不一樣的,你跟我也不一樣,产生能所对立,這是一种愚痴的心所,這是比較微細的。二、心隨妄转,迷真起妄以后再心隨妄转,在对立当中又产生了愛取煩惱,就開始造业,然后流转生死。虛妄的力量,第一個是愚痴,第二個是愛取,真实的功德跟虛妄的力量接触的時候,真妄交攻。什么叫真妄交攻呢?就是真实的力量它會去逼迫虛妄的力量,当然虛妄的力量它也不會放過你,它也會去逼迫你在正念真如的過程当中真实的力量,真妄彼此互相的逼迫,這時候就會产生五陰魔境出來了。假設我們這当中不能产生觉察,可能就會产生很大的過失,輕者破壞你止观的功德,严重的話就墮入魔道,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謹慎小心。所以佛陀在這個地方是「別明境发之相」

  戊二、別明境发之相

如來各別的說明,五陰魔境显发的相狀(分五:己一、明色陰境。己二、明受陰境。己三、明想陰境。己四、明行陰境。己五、明識陰境) 

五陰魔境

己一、明色陰境     色陰包括了五根、六塵,內五根跟外六塵。(分三:庚一、总示陰相。庚二、別明发相。庚三、結過勸示)

庚一、总示陰相

佛陀先攏总的显示色陰的相狀。(分四:辛一、牒示圓通正行。辛二、正示色陰區宇。辛三、懸示色陰盡相。辛四、結示本惟妄想)

辛一、牒示圓通正行

佛陀先牒起指示,修学圓通它的正行。圓通是怎么修学的,先把它的內涵标出來。

阿难当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动靜不移,憶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

在解释「圓通正行」之前,佛陀讲了一句:阿难当知!這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古德說:這一句話有警告的意思;也就是在整個修学当中,你要非常的小心謹慎。所以「当知」就是有提醒,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在什么時候小心謹慎呢?当然我們平常散亂的時候,也就沒有所謂的謹慎這一件事,這是特別是在「汝坐道場」,就是你現在把妄緣放下了,開始安住在修道的道場。《楞严经》的道場有二個,蕅益大師說:第一個是事相的道場,就是我們前面讲到的,你要做一個八角的《楞严壇場》,這是事相的。第二是理体的道場,你在佛堂当中,或者歷緣对境当中,你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時候,你的心要把方向转過來,迴光返照,观照你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一念心性」就是我們的道場。

蕅益大師說:在末法時代,我們应該以「理体」道場為根本,因為事相是很难具足的,這《楞严壇場》是不容易具足的,但是要以理体的道場為本。就是你現在应該要把你本具的那一念清淨的本性把它現出來,然后在那個地方安住,這個就是「汝坐道場」,不要跟隨无明妄想而转。安住道場以后做什么事呢?「銷落諸念」,你要慢慢從无明妄想的心,把心帶回家,安住在一念心性以后,開始慢慢的修“空假中”三观,來銷亡謝落諸多的妄念。「銷落諸念」這一句話,圓瑛老法師他說:這個地方指的是「脫塵」。我們的根塵識,最外一層是塵,先脫塵,再脫根,最后再脫識,根塵識都脫了以后,這時候「迥脫根塵,靈光獨耀,真如現前。」所以這地方特別指的是,初学者你先不要管外境的变化,「銷落諸念」就是你的心,不管外境是生滅的、动盪的、是寂靜的,你完全把外境放下。

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

這地方指的是一种功德之相,前面的「銷落諸念」是指它修行的過程,這以下「其念若盡」是讲它的功德。什么功德呢?以耳根來說是动靜二相了然不生,妄念已经窮盡了。海公讲一個譬喻說:什么叫动靜二相了然不生?就是一個人住在房子裡面,屋子外面是颳風下雨,屋子裡面一點动靜都沒有,你很清楚外面是颳風是在下雨,但是你的心完全不隨外境而转,而且房子裡面什么風雨都沒有,這地方就是「其念若盡」。這時候心中已经能夠脫離比較麤重的妄想,已经不被外境所牵动,別人对我們的赞歎、誹謗,各式各樣順逆的境相來刺激我們,我們已经慢慢慢慢跟這個外境,能夠慢慢脫離它了,不一定要跟它在一起了,這時候內心一切精明,內心是精純明了。

是什么相貌呢?动靜不移,憶忘如一。动靜不移,是約著耳根來說,耳根不再攀緣外在的动靜二相,乃至於意根,不再攀緣生滅二相。“生”就是憶念,我們想到過去的快乐痛苦,“忘”就是忘掉了种种的因緣;不管你想起什么事,不管你忘記什么事,這個意根完全是如如不动,因為六根已经慢慢脫離六塵的繫縛。当然這個時候內心当中,当住此处入三摩地。什么叫“此处”?是前面所說的「則諸離念一切精明」,他已经慢慢远離跟外境攀緣的妄念,內心精純明了。你就在這一念,精純明了之心,就在這個地方…云何应住?就在這一念心住下去,继续的用功下去。

這地方正是說明,你一個修行的依止处,首先你要先远離六塵,你不能跟六塵再打交道了。当然我們在過去的修学当中,一個初学者还是假借六塵修学。初学者,你看你要看佛像才能夠拜佛,你要創造一個音声你才能夠攝心,听自己的音声。但是《楞严经》它不是這個意思,它開始迴光返照,脫離六塵,然后慢慢的把心帶回家,開始走向回家的道路。這時候內心当中是非常的寂靜而明了,明了而寂靜,就在這個地方住下去,继续的用功下去。

這地方是說明修行『圓通』的正行,不再隨外在的六塵而转。

辛二、正示色陰區宇

前面是指能观的智慧,空假中三观,來观照現前一念的明了精純的心性,然后不断的观进去,越观越深。這以下是讲到所观之境,你所破的是什么?就是“色陰”。色陰這區宇…區宇怎么說呢?是一种侷限。一個人他本來自由自在,但是被關在房子裡面,四邊有牆壁,上面有屋頂,這個人就跑不出去了;比喻我們這一念心性,无始劫來被根塵識所障碍。因為你的心識已经产生執著了,有我法二執,所以我們一定要依止“根”去攀緣六塵,才夠产生了別的識。那現在我們要把這根塵識破壞掉,把這“區宇”对我們一念心性的障碍破壞掉,這就是「色陰區宇」。這种障碍我們看经文就清楚…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发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正式說明,我們所要破的障碍是什么。佛陀在這段经文是用譬喻的方式來開显,說是:如明目人,這個人眼睛打開;這個人已经是大開圓解,他已经開始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他不是像過去他的那一念心隨別人的嘴巴转,別人赞歎他,他就欢喜,別人呵責他,他就痛苦,他的心永远是跟著外境在动。「如明目人」就是說,他開始慢慢慢慢,開始勉強自己不要再跟外境在一起了,這個人已经产生观照的智慧,眼睛打開了。眼睛雖然打開,但是「处大幽暗」,理观雖成,但事修未究,事相的障碍还是在。因為他眼睛打開了,但是他还是处在一個非常黑暗,什么都看不到的房間当中;這就比喻一個修学過程,他在回家的路当中,他已经打開了眼睛,但是旁邊处处的障碍还沒有消滅。所以說,精性妙淨,心未发光,他六根的精妙之性(根性),也就是我們說的,真如本性,还是被色陰所障碍,而不能生起种种广大的妙用,這是「色陰區宇」。

色陰主要是六塵跟五根。什么叫做“區宇”?比方說,我們這一念心本來是隨緣不变,不变隨緣,是无障碍的,但是我們习慣性老是跟外境在一起,以眼睛來說,我們就會被明暗相所障碍,我們光明的時候看不到黑暗,黑暗的時候也看不到光明,我們的六根永远活在对立。它這地方就是說,他雖然修止观了,但是他的障碍猶存,所以他必須要等待它慢慢的破除。

辛三、懸示色陰盡相。    佛陀先預先的显示色陰窮盡之相。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无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浊。

一個人眼睛打開了,而且他所处的环境是,十方洞開,无復幽黯;他所見的环境是,洞然開明,沒有一點的黑暗相。這就是色陰已经窮盡了,前面有說過「动靜不移,憶忘如一」,他這時候耳根不為动靜二相所障碍,乃至於意根不為生滅二相所障碍,眼根也不隨明暗二相所障碍。這就是他色陰窮盡之相,這個人已经不再被六塵境界所转。一個人不被六塵所转,表示他能夠掌控六塵。蕅益大師說:佛陀他為什么自在?你看佛陀去廁所,他聞到的味道都是香氣;你去毀謗他,进入到佛陀的音声都是美妙的音声。他為什么能夠於法自在呢?因為他不隨妄转。這地方很重要,你不為它所转,你就能夠转它;你要被他所转,那你永远处在被动,他要你怎么樣,你就怎么樣;你能夠不為它所转,你就变成主动,我說這蓮华是黃金色的,它就变成黃金色,我說這大地是七宝的,它就变成七宝。他已经超越了色陰的障碍,六塵的色陰已经不再障碍這修行人,他在色陰当中得大自在。這地方是說明,他這种人是眼睛打開了,而且在這种光明的地方,他能夠隨心自在。

辛四、結示本惟妄想

說,這色陰是么來的呢?為什么我們就一定要被六塵境界所障碍呢?其实這是我們自己妄想捏造出來的。

观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我們之所以被色陰所障碍,其实是過去生中一念堅固的妄想,以為其根本。蕅益大師說:什么是堅固妄想?簡单的說,就是「隨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現」。比方我們以眼根來說,眼根我們看到東西它有远近的差別,凡夫所見不過分寸,我們一個牆壁就看不過去了;阿罗漢他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菴摩罗果,他能夠看整個大千世界;菩薩能夠看百千万個大千世界;佛陀能夠照見无量无邊,无窮盡的三千世界。同樣一念心性,众生本具,諸佛所證,同樣一心性,為什么所見就有這么多的差別呢?因為妄想有輕重差別,我們妄想打得比較重,所以我們的障碍就比較深;阿罗漢的妄想就比較輕薄,所以他看得就更远了;菩薩的妄想就更輕薄,佛陀是完全沒有妄想。所以說,当我們堅固妄想慢慢輕薄的時候,我們六根对六塵接触的時候,我們对六塵的這种執取就淡薄,产生的六根的妙用就更加的广大。

舉公案說明一下:〔禪宗〕有個公案說,德山禪師。德山禪師他去參訪龍潭禪師,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到龍潭禪師道場的時候天色已经黑了。龍潭禪師說:你不远千里而來,有事情我們明天再談。就先安排他掛单。這時候德山禪師手上拿一個蠟燭,就要走到他的房間去,龍潭禪師就走在前面,德山禪師走在后面拿著蠟燭,走著、走著,龍潭禪師突然間转過身來,用嘴吧吹氣,把蠟燭給吹滅,吹滅以后,德山禪師当下開悟、当下開悟。

因為它本來是光明相,突然間变成黑暗相。這表示什么呢?我們一念心性是假借六根門頭才表達出來的,在眼睛叫做見性,在耳叫聞性;見性它有不变义,隨緣义,它不变是清淨的,但它隨緣…隨黑暗的因緣見到黑暗相,隨光明的因緣見到光明相。所以当黑暗相現前的時候,德山禪師当下迴光返照,為什么我能見到光明,又能夠見到黑暗,那個能見是誰?能見的明了性,你從什么地方來?迴光返照当下開悟了!就這意思。也就是說,其实我們的明相暗相都是妄想所变現的,「隨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現。」在我們一念心性当中,是本來就沒有明暗、本來就沒有动靜,它是豎窮三際,橫徧十方。你看佛陀一念心性,佛陀的心可以回到无窮盡的過去,他可以看到現在的色陰,他可以看到昨天的色陰、前天的色陰,他沒有空間相,他也沒有時間相。佛陀在空間当中,它夠观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下多少雨滴,佛陀清清楚楚,因為他沒有妄想,所以他完全沒有障碍。

這個是什么呢?這個其实沒奇怪,這是我們本來就应該這樣子的!諸位要知道,是本來就应該這樣子,我們現在這樣子是不正常,我們現在這一念心被妄想纏繞是不正常,是一念的迷惑以后,自己打很多妄想,然后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這樣修行,只就是恢復你本來的樣子,恢復本來面目而已!

庚二、別明发相

色陰的相貌要怎么破,先作說明;以下各別說明,色陰十种魔境之相。(分十:辛一、精明外溢身能出碍。辛二、精明內溢拾出蟯蛔。辛三、精魄合離空中聞法。辛四、心魂染悟見佛踞臺。辛五、精明逼現空成宝色。辛六、心見密澄暗室覩物。辛七、塵併入純燒斫无碍。辛八、凝想化現徧見諸界。辛九、逼心飛出夜見远方。辛十、邪心含魅妄見妄說)

辛一、精明外溢身能出碍

這個修行人他那一念心叫做“精明”,他開始迴光返照,他開始学著告訴自己,你這一念心不要隨外境的六塵所转。所以他慢慢远離六塵的執取,而产生一种精純明了的心性。這一念心性在用功的過程当中,因為他跟无明妄想一接触的時候,突然間一時的失念产生外溢,心光外洩,向外攀緣。心光外洩會产生什么結果呢?神識突然間離開了色身,跑到外面去了,這就是「身能出碍」。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当在此中,“此中”指在止观的修学当中。在止观当中幹什么呢?精研妙明,“精研”指的是能观的智慧,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妙明”是我們所观的理体,就是現前一念心性。在禪定当中修空假观三观,來照了來我們一念心性,來開显心性的功德,這時候四大不織;我們对於四大假合之身的執取就慢慢的、慢慢的鬆脫,就不像過去那么堅固,叫「不織」,不那么堅固。(這說明它用功的內涵)

正式說明色陰魔境的相貌:少選之間,身能出碍。“少選”就是很短暫的時間。突然間完全沒有任何的徵兆,突然間你的那一念心就跑到外面去。我們一般人沒辦法離開色身,白天也好,晚上睡觉也好,你一定要帶著這個臭皮囊,就像小鳥被籠子關住。古人在临命終的時候說:八十年來拖著臭皮囊,如今放下何等自在。一生当中就拖著這個臭皮囊,白天晚上這樣活动。這個修行人他突然間,他這一念心就能脫離色身的障碍就跑出去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精明流溢前境;精純明了之心,他心光突然間外洩,就離開色身。這种只是一种止观的功夫,一种暫時的相应,不是真实的断惑證真成就聖道。也就是說,你這种功夫是會退转的,不像聖人他断惑證真以后,一證永證,永不退转。

对治方法:假設這個修行人他神識跑出去,他再回來以后,他不作聖心,他把它当作一种聖道的執著,还是用平常心來面对,該修止就修止,該修观还修观,這樣子是善境界。為什么呢?這表示你色陰要破之前的徵兆出現。蕅益大師說:鑽木取火。能鑽的是什么?空假中三观的智慧,所鑽的就是色陰。這時雖然火相未現,但煙相已成,煙出來,這是好境界,色陰要破壞之前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如果你執著這是一個功德相,不得了,你成就聖道了,那你就可能會著魔,乃至於墮入到魔道。這地方是說明「精明外溢身能出碍」第一個。

辛二、精明內溢拾出蟯蛔

這一段的“精明”跟前面是一樣的,離念精明之心。但前面的心是向外流动,這地方是向內流动。向內流动時的時候,它能夠做什么事呢?它能夠把肚子裡面的蟯蛔;“蟯”腸胃中的短蟲,“蛔”腸胃中較長的,把蛔蟲抓出來,有這种事情发現。

阿难!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无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用功的內涵:復以此心精研妙明。他這一念心也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观照現前一念心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這一念“观”当中安住。這時突然間,其身內徹;他本來是观照一念心性是什么都沒有的,但突然間他那一念心,就看到了自己身体裡面的五臟六腑的相貌,是清楚分明,而且不但是能夠見到,他还可以用手伸到身体裡面,把這長短的蛔蟲,從体內把牠抓出來,而且抓出來的時候,身体一點都沒有損傷,這身体就跟原來的身体完全一樣。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我們一念明了的心,在观照真如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真妄不兩立,漢賊是不兩立的。你說,我沒有对治妄想!你观照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你不跟妄想在一起,你就是在消滅它的意思。這妄想很奇怪,你不跟它在一起,它就開始要反彈,因為你等於是在对治它。你說,我沒有对治你啊!你沒有在对治它,就是在对治它。真妄交攻的過程当中,你的心突然間被引導到你的身体裡面去了;我們的观照力本來是跟著真如走,突然間被妄想的逼迫,引導到身体裡面去,看到蛔蟲,把蛔蟲抓出來。這是一种止观精行的力量,去逼迫无明妄想,暫時的一個相貌,不是真实的成就聖道。

对治方法:你只要不作聖道的執著,继续把心再帶回家,继续的观照,這是好境界;假設你对它产生執著,開始打妄想,那你就很可能受到群魔的干扰而墮入魔道。蕅益大師說:這十种的色陰,或先或后,或发不发,或併发或復重发。這十种当然它有它的次第,它是由淺到深,但是每一個人情況不同。比方有些人他第一個它沒有发出來,他直接发第二個,也可能,有些人他第一個、第二個都沒发,他直接发第三個,也可能,它有先后的不同。或者是有些有发、有些沒发,或者是併发,他之前发過,過了一個禮拜他又发一次,也可能,也可能併发二個一起发起來,內外一起发动也可能,事相非一,有很多狀況,大家要善巧的運用。

辛三、精魄合離空中聞法

“精魄”主要的是什么呢?氣息。在第一個“身能出碍”,他的心是往外誤導出去,无明妄想它反抗,正念真如的力量把它誤導到外面去了;第二個“拾出蟯蛔”是被无明妄想逼迫以后跑到身体裡面來;這個“精魄合離”是中間,剛好是身內跟身外的中間,就是以氣息為中間。“精魄”是一种氣息的相貌,“合離”是互相的涉入。突然間他在空中,能夠听到种种說法的音声。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声,或聞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种,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他的用功是內外精研,前面第一科是在外境上的活动,第二科是在身內的活动,這地方是在中間的氣息上不断的精研,观照一念心性,一方面消滅妄想脫離六塵。当然你要脫離六塵,六塵它是會反彈的。怎么反彈呢?

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這六种氣,我們身体的氣有六种,“魂”氣息,陽剛上升的叫魂,比較陰柔的下降的叫魄;“意志”氣息比較扰动、动態的叫意,氣息比較寂靜收斂的叫志;“精神”氣息比較濕潤、潮濕的叫精,氣息比較乾燥,比較充和的叫神。古人以五臟六腑來配精神、意志、魂魄,精藏於腎(屬水較潮濕),神屬心(屬火較乾燥),意屬於脾(消化扰动),志屬膽(靜態),魂屬肝,魄屬肺,六种氣來配六种器官。

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六氣本來是調和的,你在修止观当中,這個氣突然間产生变化。怎么变化?除了你的身体安然不动以外,表面上看這個人坐在這個地方,他还坐在這個地方,他的根身(執受身)不变,但是他裡面的氣息产生重大的变化。餘皆涉入,“餘”指的是他的六氣,互相的涉入,互為賓主。比方說,他的止观的力量,氣跟魂产生了相应,以魂為主;而魂是陽剛之氣,這時候這個魄就变成冰,以魂為主,魄就涉入魂当中,這個人就变得氣息非常的陽剛;反過來如果他是以魄為主,魂就变成冰,魂就被魄所涉,所以他的氣息就变得非常陰柔,他讲話也很陰柔,整個氣息动作就很慢。乃至意跟志互相的涉入,精跟神互相的涉入,亦復如是。諸位你看看『小止观』,在打坐的時候产生“氣动”就是這樣,我們的氣本來是陰陽調合的,突然間陽剛之氣很旺,他自己也莫名其妙會起來打拳、跑步,他沒辦法,因為他的氣太剛陽,他的陰氣已经被陽氣完全涉入了。這就是所謂的六氣互相的涉入,而互為賓主。

這地方是他止观的功夫更高深,他是怎么樣呢?在六氣互动当中,他突然間在空中听到种种的法音,是在某一個地方來,甚至於他听到十方的世界同時開演秘密的法音,從十個地方同時跟他說法。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他的精魄六氣,因為互相的相涉相入成就善种。這個人他過去生,他曾经听聞過某一种法的善根种子,這時在打坐的過程当中,把他過去聞法的种子显現出來。他只是暫時的相应,不是真实的成就聖道。对治方法还是一樣,你要保持平常心,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假設你執著它是真实的功德,你就可能會著魔。這地方讲到氣息的变化而听到法声。

辛四、心魂染悟見佛踞臺

這一段跟前面一段情況是相同的,也是屬於氣息,心神跟魂魄也是屬氣息。只不過前面是听到法音,這地方是見到佛陀,見到佛陀安坐在蓮华臺当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