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的放下,意味着失去烦恼

青袍笔记 2022-11-03

智慧转发,分享法喜!学佛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儿,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十九世纪的一位大师,有个愚笨的弟子。大师一直教授他认识自性,他还是不得其门而入。最后,大师非常生气,就告诉他:“看,我要你把这一整袋子麦子背到对面山顶,中途不可停留休息,直到爬上山顶。”

这个徒弟头脑简单,却对上师有着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就完全依照上师的话去做。袋子很重,他花了很久时间才完成任务。

最后,当他到达山顶时,放下袋子,颓然倒地,虽然疲累却感到无比的舒畅。所有的阻碍都消除了,凡夫心也跟着融化。就在那刹那间,他突然觉悟了自性。他跑下山,不顾一切就冲进了上师的房间。
“我明白了……我真的明白了!”

他的上师对他一笑,故意说:“这么说,这趟登山之旅很有趣咯?”

挑重担的人,当把重担放下的时候,多么的轻松舒服!身负重职的时候,一旦完成任务,放下责任,所谓如释重负,多么的快乐呀!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执著于欲望而无法放下呢?最主要是,人们会认为任何东西自己占有后就会永远不变。所以,拥有之后,人们就为这个不想失去而不断地想一直拥有,让自己的内心挣扎。

其实,我们知道这些东西谁都拥有不了,但从来不会说服自己那是会失去的东西,很多人还是想方设法去占有。佛陀说,过去世不可得的,未来世更不可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秒钟的当下才是真正的“恒”。永恒的“恒”存在就是每个“当下”连着下一个“当下”,它是连贯的。对下一个“当下”来讲,现在的“当下”都是过去不可得的东西。要把握住当下,让当下为未来创造正面的力量。

如果要让当下为未来创造力量,我们现在要把握住它,就得把过去给放下。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过去的任何东西,包括我们曾经拥有过的身份、地位、面子,还有学问等等。我们经常会被曾经接触过的环境、习气捆住自己。圣严法师说人世无常,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常把这些话送给朋友,他们也因度过内心的难关而感激我。这几句真言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有两位和尚,一老一少,有一天同时外出化缘,那时已经是傍晚。要涉溪回常住时,发现溪畔有位姑娘正在哭泣,小和尚看是女众,自己迳自涉溪而去。老和尚慈悲地询问姑娘哭泣的原因,原来姑娘怕溪水湍急,不敢过溪。老和尚眼见天色将晚,于是一言不发将姑娘背过溪,然后放下。这时,小和尚仍然一个人兀自在前面,头也不回地向前走,直到临寺门口时,小和尚对老和尚说:“你知不知道背女众是犯戒啊。”老和尚回答:“我背的女众早在溪边就放下了,反倒是你怎么一直背到寺门口呢?”

由这个故事可知道,要放下一切,并非放下有形的事物,而是要放下内心的挂碍,放下内心纠缠不清的云翳。故事中,小和尚修行到“不要看,不要摸”,却还停留在关注事物的外相上。老和尚的修行就不同了,他已明了戒律与修行的究竟内涵,二六时中都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分分秒秒保持心的开放和清净

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的执著很好笑,当人家有事来请教时,你都会头头是道地劝对方放下,还心想“这事又没什么了不起,怎么连这一点也放不下?”但是,当这件事与你自身息息相关,或有利害冲突时,相信即使是芝麻小事,你也会放不下。

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大家学习放下。看那个人的苦恼最多,最放不下,就派你去倾听他的苦恼,这样你就会发觉他的放不下,和你的放不下,其实是一样的。当你去劝他时,你会劝得口沬横飞,在你一遍又一遍劝别人放下的当下,你也可以反观自照,用劝别人放下的话,来劝自己放下。所以法师放下的机会比别人多,而且快,因为法师可以运用劝人放下的机会,将对方当成一面镜子,把自己心中放不下的妖魔鬼怪,统统照出来,那么干扰自己放不下的妖魔,自然就被镜子照出来,就可依法修行,就可真正的放下了。各位要修行,就是要放下、放下、万缘放下;放下、放下、放下!!!。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里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没动。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农业专家说:“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他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所有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著。当你决定放下,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失去的只有烦恼。

堪布在修行误区中讲道: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让很多人脱胎换骨、自由觉悟的佛法到了我这里就总是失效?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钱、声誉、感情,我们希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中,四平八稳,安全放心。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进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

梦参老和尚说以前虚云老和尚给他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位在家居士,后来他出家了,外号叫“秤锤法师”。他出家的因缘大家听了很奇怪,他家父母虽然遗留下很多的产业,他还是很精勤,每天都种菜、下地,种完菜把菜卖了。

为什么叫“秤锤”?他卖菜给人家斤两都是多的,他说:“我自己种的,多抓上一把给你没有关系”他这样想。他的妻子很美貌,但是不守规矩,找些野男人,他明知道也不管。

他越不管、妻子胆子越大,有一次他想通了,一早就上街去办一些酒席酒菜拿回家,他知道那个野男人在家里。等他回来了,野男人还得躲一躲、钻到床底下去了,他就自己在厨房做菜,他的妻子过意不去,也就洗洗脸、洗洗手也帮助他去做。

都做好了,摆筷子的时候,他妻子摆两双筷子,他就说:“摆三双筷子。”他的妻子说:“怎么摆三双?”他说:“我今天请个客。”她说:“哪有客人?”他说:“等一会儿就有了。”就摆上筷子,摆上了,他就跟妻子说:“把客人请出来。”她说:“哪有?就我们俩。”“妳的床底下还有一个。”他妻子没有办法,把床底下的客人请出来了。

他请喝酒,那人以为是毒酒不敢喝,他说:“我喝给你看。”他就先喝,哎!那个奸夫也就喝了。酒足饭饱他就站起来了,他说:“我托你们俩一件事。”他俩就愣了。他说:“答应我,我们什么事和平共处,你们干你们的,我干我的,不答应我,我今天把你们俩杀了。”

刀子就往桌上一摆,他说:“我这个妻子以前想把她休掉,怕没人照顾,现在你照顾得很好,也不让你白照顾,我所有的家业都归你。”完了就给奸夫磕了三个头,他说:“好了!从现在起,这个家就是你们的。”

距离他家几十里路,有间庙,他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大家想想,男的、女的都一样,他这种舍得的心情是什么心情?什么心境这样来出家?修没有几年他就成道了具足神通。

不说他了。就说这一家人吧!这男的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家业再好、好吃懒做、再好赌博,有好多产业都靠不住的。以后还打骂这女人,哎!这女人就想起怀念以前的丈夫。

她跑到山里头,想请他丈夫回来,她知道以前丈夫在那儿出家,她丈夫不理他。

她知道她丈夫爱吃鲤鱼,做一盘鲤鱼给她先生送去,她的先生说:“哎!谢谢妳给我送来这个,但是我收到妳这个礼物,我替妳消灾消业,我把牠放生”这个女人说:“我这个都烹好做好了,怎么能放生呢?”

他说:"牠还没有死,妳把牠倒在池里头,那鱼就游走了。"

虚云老和尚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是小和尚,他说:"想成道,你是怎么出家的?有没有这个气度?是不是这样放下的?"

节录自http://bbs.ningma.com/大德们文章

提示:本文来源于:“_德格宁玛嘉绒寺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228420100ttr8.html

南无威严须弥山现种种宝塔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五毒罪障,一切世中不离诸佛。)----出处:《白玛邓登尊者传》藏文原著:益西多吉;编译:格桑仁珍、格桑慈成。又名:十万名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