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才能从一次答辩中脱颖而出?

2017-08-23 张辉 辉哥奇谭

每年的职称评审季,总有人欢喜有人忧,我作为评委参加过几年的评审(包括晋升评审和Hackathon黑马奖评选),今天就从评委角度说一下:评委到底想听到什么?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下面的建议适用于很多类型的答辩面试。

首先说一下我对任何形式的「考试」的态度。在上学的时候,曾经抱怨考试这种形式的种种不完美,抱怨考试带来的压力,抱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残酷,长大之后才发现,「考试」原来是最公平的一种手段。规则相对透明,缺少黑箱操作的空间,结果好坏和你自己努力的程度相关度极大。

当然,任何评价手段都有其局限,尤其当六七个评委,要在20-30分钟内听完你的晋升报告外加问答,就要作出决定,这听起来相当有挑战。但是,虽然时间有限,根据明确的规则,评委和评审组还是能快速的做出决定,并且有非常高的靠谱度,这是为什么呢?

  • 规则非常简单透明。让任何没有美术基础的人画一个骏马图,这非常难,但是让任何一个人从一堆照片中选出一张骏马照片,这个不难,甚至选出一张「最好看」的照片,这也不难。评审规则里已经写清楚要考察哪些点,这对于每个参加评审的人和评委一样都是公开透明的。

  • 让评委给你一个准确的分数(0-100)很难,但是在「有」或者「没有」中去选择,这就简单很多。比如创新性这个因素上,如果你平铺直述讲一个非常常规的问题,用的也是常规的方法,自己也没有点出「创新」之处,那对评委肯定是没有发现创新性了。

  • 让评委判断你有多好这个比较难,但是让评委排序却容易很多。每个人都能非常有信心的快速在申请人中排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你不必是最好的,但是你得超过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这个取决于每个级别的「通过率」。

  • 综上所述,我们使用一组非常简单的规则,让评委尽可能在做Yes or No的选择,打(0-4)的分数。然后按照票数、分数排序,一个复杂的问题就能很快水落石出。

我们谈谈评委究竟想听什么?

首先,评委也是人,他也在面临考验:如何公正的给出一个分数。他的依据就是「考试规则」。所以,无论在答辩材料还是现场叙述中,请「按图索骥」,突出体现「考试规则」想考察的点,比如创新,客户导向,沟通。这是一种中规中矩的办法,当大家都非常熟悉「游戏规则」时,这种方法会失效。

如果很平庸,中规中矩,那么到最后就是比小分,比排序,这个不确定性很大。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脱颖而出」,而非「泯然众人矣」。那么,怎样让你在答辩中真正的令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呢?我从自己的角度谈一下,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者官方意见,供参考:

  • 我们关心事情的整体逻辑 - 这件事情的核心1-2-3和整体逻辑你是否能在1分钟内说清楚。

  • 我们关心你在其中的角色和定位?- 不要总是介绍项目之伟大,而绝口不提自己在其中的贡献与定位。我们认为刻意忽略这方面是缺少信心的表现。

  • 你的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让我们知道为什是你在「make the difference」,如果这个岗位换任何人都一样,那我们凭什么给你投票?

  • 这个事情为什么这样做?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不要告诉我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告诉你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关心Why胜过关心How和What。因为Why体现了你的思考深度。

  • 有没有其他路径?为什么不选其他路径?依据是什么?- 华山永远不止一条路,你在选择一条路的之前是否考察过其他可能。你为什么对目前的路径如此笃定?你是否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甚至自我否定?

  • 这件事情怎样才算做成?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标志和量化指标如何?- 我们强调「以终为始」,如果你都不清楚终点,怎么让我们相信你的路径选择。你必须非常清楚的知道市场总量和趋势,你也必须非常清楚的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谁。脱离这些背景,我们无法知道你制定目标的合理性。我们希望这个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是可以度量的。不能「证伪」的目标是不靠谱的目标。

  • 你在其中碰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思考的?- 请不要告诉我你在这过程中一帆风顺。我们更相信百炼成钢,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曲折」的故事。一个人只有碰到足够的困难,才会有所成长,有所突破。你不是要晋升吗?请告诉你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如何思考,你如何克服,你有怎样的提升。

  • 你个人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以上所有的思考都体现了你的独特优势。

当然,评委也是人,有哪些Trick可以影响评委心智呢?

  • 强调自己的突出点,比如绩效。我大学有个同学,现在还是好朋友。他在写求职简历时,只写「一等奖学金」,把所有的「二等奖学金」都忽略。我问他为何?他说:任何人一看满篇都是「一等奖学金」的简历,都会形成一个印象,这个人大学四年「全优」。这就是充分运用了人的认知偏差,这是符合规则的。请多强调自己的优点。

  • 非常有自信的陈述,一个有能力的人一般是有自信的,在陈述时也会显得信心满满。反过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流畅的陈述自己的述职报告,我们也会形成一个印象:Ta有能力,所以才有信心。

  • 直达要点 磨磨唧唧在细枝末节上,无法直达重点,在回答问题时也是迂回作战的人,会给评委留下很差的印象:这到底是不是你做的?你的思考深度不够!

当然,还是那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获得台上这十分钟的成功,大家要在台下多练习。 千万别说自己「忙项目,忙工程,没时间练习」,我们关心的这些点本身就工作的核心能力:思考力!

(一个相关的话题:黄金圈法则,即陈述的顺序如果是Why - How - What,会比传统的What - How -Why更加引人入胜,下次找机会聊一下。)


没错,我在挑战自己能否做到连续100天,每天发一篇原创文章(有时会是一段话),这是8/100,一起加油吧!

也可以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围观。

参考文章:如何在错误与意外中成长?

前一篇文章:海恩法则与自动驾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