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选择的终极问题和解答

2017-11-11 张辉 辉哥奇谭

(照片摄于北京三里屯)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能听到不同的理论,比如在谈到工作选择和个人发展时,经常能提到的有如下几个理论:

  1.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和苏茜·韦尔奇(Suzy Welch)在The Real-Life MBA《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命运之域(Area of Destiny,简称 AOD)理论,讲最理想的工作出现在你所擅长的技能和所喜欢的领域的交叉点。

  2. Noel Tichy提出的 Learning Zone理论(很多时候被传为「Comfort Zone」,即舒适区理论),讲一个人应该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因为在「舒适区」中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应该保持在「学习区」里不断加强技能,避免被甩入恐慌区(Panic Zone)。

  3. 「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练习理论),强调的是练习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它是「10000小时理论」的补充,在练习的数量、时间之外,特别强调练习的「质量」。

大家如果稍加思考,就会碰到疑问,比如我是否应该去尝试不同的工作?比如从文员转去做商务?从商务转去做产品?或者从产品转去做研发?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上周打快车的时候,司机告诉我,现在拉活太难挣钱,他说自己刚毕业的时候,同学选择去 IT 公司写代码,他选择去做小生意挣钱,当时同学的工资不如他,他当时就能每月挣到1万多。结果几年下来,他同学现在每月工资是3万多,他还是每月1万多(估计是拉活外加一些小生意)。所以他问我该学什么编程语言。

其实我自己也在不断的面临工作、职业的选择。可以说,每年都会遇到选择的契机,也在不断思考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没有选择是一种痛苦,有选择,甚至选择多也是一种痛苦。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工作?该如何正确的运用和借鉴「 命运之域」、「舒适区」以及「刻意练习」理论?

我们从提问,特别是提具体的问题开始。

1. 我是否可以做任何工作?

正方:当然可以,这不正是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吗?

反方:当然不对,举一个例子,迈克尔·乔丹在三连冠之后从公牛队退役,转去打棒球,结果非常失败,最后还是转回公牛队,重操篮球旧业,成就一代传奇,至今无人超越。

任何理论,如果能举出一个反例,就是被证伪。所以,不加限制条件的转型做任何工作,尤其是为了暂时的利益所驱使,是绝对错误的。

2. 我是否可以一直只做一种工作?

正方:当然可以,这不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吗?

反方:这样子因循守旧,迟早被社会淘汰。在汽车时代,还需要马车夫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若要有答案,就是「it depends」(看情况)。

3. 怎样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答案似乎很简单 - 不断练习,甚至是刻意练习,毕竟熟能生巧嘛。但是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自己并不擅长,比如一个内向的人要去做销售,而他本人更加喜欢沉静的独自思考,或者你自己并不喜欢,内心有「暗自的抵触」,你的更多练习未必能让自己更加熟练。因为刻意练习强调的是练习的质量,练习的有效性,而非单纯的数量、次数和时长。

所以,这个问题也是 it depends(看情况)。看什么情况?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4.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认为只要钱多,就可以;有人需要「钱多、事情少、离家近」;有人需要有成就感的工作,忙点累点没问题;有人特别在意这个工作的社会地位。

这个问题也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北京最理想的工作之一大家可能无法想到,竟然是「出租车司机」。据传,那时候的出租司机拿着高薪、外汇券,进出高档饭店,也是女大学生的理想求偶对象。

这个问题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法回答上面一个问题。让我们再提下一个问题。

5. 什么样的工作是你愿意做一辈子的工作?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是有病吗?哪有人希望做一辈子工作呢?很多人不是希望30岁退休吗?(我碰到的那些梦想30岁退休的人,很多在50岁还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做的工作。)

但是,按照「以终为始」的方法,如果能明白终点,就会更加清楚起点的选择。《商业的本质》一书中,第十一章标题为「我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在这一章中,杰克·韦尔奇讲到「命运之域」(Area of Destiny)理论,提到如下职业评估过程:

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两条高速公路:一条路上代表着你擅长的事情,另一条路代表着你真正喜欢的事情。现在,想象一下这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的情景。你的幸福和你的能力实现了交叉,没错,这个交叉点,就是你构建职业生涯最理想的地方。

苏茜·韦尔奇在后续的采访中(参考 Ref 3:Suzy Welch: This simple diagram will help you figure out what to do with your life),更加精确的用下面一个图指出,你所擅长的技能、你所喜欢的事情和机遇这三个相交的地方,就是那个真正的「命运之域」。换言之,你天生就是干这件事情的,你也非常喜欢这件事情,然后,幸运的是,机遇来了!这就是你的「命运之域」。

(图片来自Suzy Welch: This simple diagram will help you figure out what to do with your life,参考链接3)

这个问题的答案间接的回答了问题3的一部分,即最好找到这个命运之域的工作,之后的练习是非常高质量的,因为你喜欢且擅长的。你每一分钟的练习都是高效的。

6. 那究竟什么是我所擅长的?

强调一下,很多人在简历中写的「擅长写作」、「擅长 PPT」、「擅长C++」都是不够严谨的。

在《商业的本质》一书中,特别强调「命运之域」理论中所说的「擅长」,其实是「特别擅长」的意思,即你比大多数人都要擅长什么。好一点不算「擅长」,特别「突出」才算擅长。

「擅长」和「个人优势」相关,但不同,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有个人优势(它是支撑你能走到今天,让你克服很多困难,让你成为你自己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天生就能「特别擅长」某个技能。

(关于如何发现个人优势,我曾经在知乎 Live「如何发现你的个人优势」中讲过我自己的理论,这个 Live 已经被超过5000人所倾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7. 如果我没有「特别擅长」的技能怎么办?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却缺乏非常擅长的技能。但是,「舒适区理论」和「刻意练习」这时候就能帮助你走出困境了。

「舒适区理论」所强调的其实是「学习区」,即每个人都要勇敢的从自己舒适区走出来,去「学习区」,通过「刻意练习」来强化自己的技能,个人成长和技能提升只会出现在「学习区」。

比如你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比较擅长PPT,怎么从「比较擅长」到「特别擅长」呢?你需要找一些大师之作(比如 Apple 的发布会)学习,再找一些经典书籍,比如《Slide.ology》,然后再通过动手制作,通过他人(老板、客户)的评估不断的成长。

(图片来自:Getting Into The “Zone” – The Learning Zone,参考链接2)

8. 怎样知道某项技能达到了「特别擅长」的程度?

有两个非常简单的标志。

第一,在公司、组织内,你做的最好。每次遇到类似的任务,你是大家众口一辞的首选。

第二,你的这个技能可以卖钱了。所谓的「知识付费」,其实是「认知付费」。你要想从认知差异上获得收入,必须比你的目标受众好至少「两档」(千里挑一),如果你想赚更多钱,至少是好「三档」(万里挑一)。每提高一档,和你提供同样水平的产品、服务的人,数量减少一个量级。也就是每提高一档,原来90%和你竞争的人退下了。

根据供需理论,你更加值钱了。

所以,「特别擅长」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幸运的是,在这个时代,你想通过一个技能去赚钱,只要比周围的人好两档,即只要在这个技能方面,成为千里挑一即可。在自己的优势上,叠加上最多1000小时(也就是差不多1年)的刻意练习,就可以达到。

9. 关于「喜欢」和「机遇」两件事情,我没有特别想说的

因为答案很直白,直白到不需要去解释。抱怨没有机遇的人,其实大部分原因是你不知道自己特别喜欢什么,也并不「特别擅长」什么。不要问「为什么没有机遇」,去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以及「到底特别擅长什么」这两个问题。机遇是必然出现,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而已。如果你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特别喜欢什么,并且能达到特别擅长的程度,你会让这个机遇来的更早,出现的概率更大(一次又一次)。

好了,在提了9个问题(不,是8个)之后,我想我们已经清楚本文的结论:

  1. 什么是「理想的工作」? - 就是命运之域(喜欢 x 特别擅长 x 机遇)的工作,这是你能做一辈子的工作,也是会让你快乐一辈子的工作。同时,非常可能的是,它会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财富。

  2. 怎样寻找自己的理想工作? - 识别个人优势,通过进入「学习区」,通过「刻意练习」,把个人优势发展为「特别擅长」的技能。至少达到千里挑一的程度(其实对于很多小公司而言,成为百里挑一已经足够在公司内立足了)。不断展现自己的特别擅长的东西,然后静候命运女神的到来。如果还没来,就继续的「刻意练习」外加「不断传宣」。如果这个体制内没有,就跳出这个体制寻找。当你非常清楚自己的「命运之域」时,如果需要换工作或者换跑道,你也不会有太多犹豫。

10,加一个问题:「命运之域」和「换工作、换跑道」之间有因果关系或者时序关系吗?(其实你想问:如果你确信「命运之域」无法出现在目前的工作中,那么我该先「换工作、换跑道」还是先发展技能?)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也是「看情况」。我的朋友中有人是先「换工作、换跑道」(前提是你有敲开新机会大门的「敲门砖」),然后再接近「命运之域」;也有人是现在目前的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技能,待时机成熟时再「换工作、换跑道」的。

辉哥,你在劝人换工作、换跑道吗?

不,我在劝你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一天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着,为何而努力。你必须找到答案:「我的生命该如何度过」。否则,你一定会虚度人生。

参考:

  1. Mistakes are Good … Really? - https://www.credera.com/blog/management-consulting/mistakes-are-good-really/

  2. Getting Into The “Zone” – The Learning Zone - https://ogolead.com/ogoinspire/getting-zone-learning-zone/

  3. Suzy Welch: This simple diagram will help you figure out what to do with your life - https://www.cnbc.com/2017/09/25/this-simple-diagram-will-help-you-figure-out-what-to-do-with-your-life.html

  4. Your Area of Destiny - https://tapwage.com/article/3422/your-area-of-destiny

  5. Jack and Suzy Welch share 6 secrets that will help you succeed in any job -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jack-welch-shares-his-best-job-advice-2015-6

  6. Deliberate Practice: What It Is and How to Use It - https://jamesclear.com/deliberate-practice-theory




参考文章:人生的要务: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努力去提高层次,而不是在低层次努力

前一篇文章:要想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只要牢牢记住下面四句话

原创100天100篇之88/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来小密圈(现已改名「知识星球」)谈吧。我已开通小密圈,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而小密圈里,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同样积极,同样热情的朋友——我的读者们,过去的六个多月,我们成功在「小密圈」营造了一种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氛围。了解「小密圈」,请回复消息「小密圈」(非评论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