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力圈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3-13

巴菲特无疑是个智者,他对一个合格投资者的定义可以用「能力圈」理论概括。他讲:

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selected)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

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理解自己能力圈原点,能力圈的边界,尽量在能力圈内做事,避免在能力圈外做事,便能取得很高的胜率。

在这里,「每个人」包括所有人,从普通人到业界领袖。能力圈理论不仅仅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职业。

根据我的观察,对行业领袖而言,在能力圈内,他们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离开能力圈太远,便举步维艰,甚至搁浅触礁。

普通人也有自己的能力圈。选择符合能力圈,便能得心应手,超出能力圈,则会有很难看的吃相。普通人在职业和投资等方面受挫,皆因没有意识到能力圈的边界。

每个人最本源的能力圈是很难突破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做设计的朋友给我讲,设计师领域很难让大家敞开心扉,因为审美能力在幼年时就盖上了盖子,后面再怎么努力,审美能力很难突破这个盖子。审美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位设计师的能力圈边界。所以如果让大家敞开来谈设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抱有防备心理,害怕暴露自己的审美力。

因此,个人最重要的挑战不是突破能力圈,而是认知能力圈。在自己能力圈内深耕,同样也能取得斐然的成绩,这要比贸然跨出能力圈明智很多。

比如,我虽然从初三就开始接触电脑编程,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软件,毕业后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但是通过两三年的工作经验,我很快发现编写代码能力并非自己能力圈的核心区。我很难像其他同事一样写得既快又好。虽然后来改用Python后多少改善一点,但依然不改变实质:我比那些优秀的程序员要差很远。

在我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主动选择了与编程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比如做开发者社区的运营,做SDK等等,逐渐发掘了我的「布道」能力。后续十几年,一直到现在的工作基本都围绕「布道」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借此在职场安身立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目前的写作和在知识星球的分享,其实也是「布道」能力的延伸。

如果我们必须面对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怎么办?答案是:与其他人结盟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如果说能力圈定义了自己的优势,那么能力圈之外的区域则定义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知道自己的优势同样重要。如果完成事业所需要的能力恰好在我们的能力圈外,而这件事又不能轻易放弃,那么最好找到更擅长此事的人,与之结盟合作。

所以,人必须在知道自己不足的基础上,知道谁在这方面比你强。这没有什么难为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找终身伴侣也是一种结盟,如果你在某方面能力特别差,那么找一个可以互补的人,是明智的选择。有些人天生容易思虑过度,过于敏感,如果找一个大心脏,神经大条,天性乐观的人为伴侣,则日子会很幸福。

个人如此,组织更是需要通过招募和结盟的方式,弥补自己能力圈的关键不足。一个组织如果需要突破能力圈,最好的方法是请到认知水准高过组织天花板一大截的贤能。

比如马云请到了蔡崇信、曾鸣、王坚、张勇等人才,这些人为阿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帮助阿里开辟了全新的战场。此外阿里也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获得很多人才,比如淘宝兼天猫总裁蒋凡就来自阿里收购的创业公司友盟,而原阿里大文娱董事长俞永福则来自被阿里收购企业UC。这些人才的加入,真正扩大了阿里集团的管理能力圈。仅仅靠湖畔18罗汉,阿里打不下今日的江山。

最后强调一下,能力圈很难被突破,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个遗憾,但却也指名了发展的道路 —— 花大力气去认知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有还未被自己认知的能力圈区域,这是个好消息!

比如我,直到35岁,才发现自己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因为我总能着眼长远去思考问题,有耐心等待多年直到机会出现,有定力经历股市跌宕起伏而保持平静。与其说是说我培养了这个能力,不如说我发掘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


参考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一篇文章:有钱真的挺好


89/365

昨晚看到知识星球官方通知:需要「技术升级」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无法发新帖、点赞、评论。但是不影响既有内容的查看,新加入的朋友可以多看看置顶区的语音分享。在星球功能全面恢复前,暂时关闭新用户注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