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务自由与精神自由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3-07-08

「配图摄影 by 张辉」

财务自由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提到财务自由,大家内心中的概念和理解都不同。但比较一致的想法是:财务自由比较难以获得。我前些年和大家的想法比较相似,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我逐渐觉得,财务自由并非那么困难的事情 —— 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财务自由。假设我们今天把「财务自由」定义为「不再为金钱担心的状态」,我们可以开展以下的讨论。

举个例子。我的父母皆已退休,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财务自由的状态。他们的退休金足够他们的生活所需,甚至远超他们生活所需。首先我们的生活无需他们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其次他们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1000元能用很久,那些可能需要花大钱的地方比如医疗,有医保托底,所以他们对此也不担心。

如果说父母的例子不具有说服力,那么再来说一下身边同事的例子。我有个同事,是极简生活的信仰者。她每月个人的所有生活开支(除了「居住」)之外,只花2000元。即使加上和老公分担的租房开支,她的支出远远小于自己的收入。我们起初听到她的每月开支数目,都大为吃惊,但是听完她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介绍,又觉得非常合理。我推算了一下,按照她的计划,她在40岁左右就能过上某种程度的财务自由生活。

这至少说明,只要对我们的物质欲望稍加限制,财务自由并非遥不可及。其实想想看,一日三餐有保证,有舒适安全的地方居住,有公共交通工具,有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 这些就能保证一个人「衣食无忧」,想清楚人生的基本需求其实并不多,并不难满足,生活满足感会提升很多。只要更多向内审视自己真正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向外比较,甚至陷入内卷,你与「财务自由」的距离也没有那么远。

其实,这一推断的大前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升」,让大家过上基本的、有保障的生活,不是越来越难,而是越来越容易。只要认可这一点,内心就会基本有底。

财务自由不是一个「终点线」,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在以往的讨论中,大家习惯于把「财务自由」定义为「不再工作,可以养活自己的状态」。这种定义具备一定的迷惑性,所以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就在开始思考「何时退休」。我听到的最普遍的答案都在40岁以前,但是遗憾的是:这群人如今过了40岁,依然看不到自己眼中的「财务自由」 —— 问题出在哪里?

原因很简单,我们大多数人把「财务自由」定义为一个「终点线」,我们在头脑中假象:人生的赛道上存在这样一条终点线,在终点线之前,我们需要拼命地跑,和他人竞争,没日没夜的努力,甚至不择手段。在冲过终点线之后,我们就可以躺在海滩边晒太阳,过上一种衣食无忧,不再为任何经济问题担心的生活。

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这20年,很多聪明的年轻人都把自己的个人命运赌在某家公司的IPO上。觉得自己然后可以依靠加入某个创业公司,然后等待这家创业公司上市,自己获得财务自由。但这条路,距离大多数人而言,都太远了!成功的公司本来就极为有限,即使某家公司成功上市,绝大多数人发现自己获得的回报远小于当初的预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回报是合理的, 大多数人的预期过高罢了。

当闭眼狂奔的时代结束之后,更多的人回归现实,这是好事。

其实,只要当我们不再把「财务自由」定义为一个终点线,而是定义为一种状态 —— 这种状态下,不是不需要工作,不是不需要奋斗,不是不需要努力,而是说你内心获得一种安全感 —— 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自己的回报会超过生活所需。并且这种状态可以持续终生,而不是限定在40岁,甚至35岁以前。

这就回到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可以持续的财务回报,而不是短期的回报。

相比于财务自由,更难的是精神自由

站在人生长河的角度,父母一代的生活被显著地分为三段,第一段工作前,第二段工作中,第三段,退休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是: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而世俗意义上工作的黄金年龄越来越短,很多行业都画了一个线 —— 40岁以前。这会带来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在所谓的职业黄金线之后到我们终老之前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可能是50年左右 —— 假设我们预期寿命是90岁的话。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更难的问题是:如何在40-90岁这50年有更好的状态。

前文说过,以当今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速度,保证每个人衣食无忧并非难事,只要你物欲平平,可以平安活到终老,而无需为物质条件过度担心 —— 因为如果你都担心了,那么天下其实永无宁日,因为我文章的读者生活水平相对而言都不差 —— 想清楚这一点,焦躁的内心会适度平静下来。

但更难的是什么?是如何在40-90岁这段时间获得足够丰富的精神生活,有内在的满足感、幸福感和价值感,而不是被时代逐渐抛弃的感觉。因此,相比于基本的「财务自由」,更难的其实是「精神自由」。

什么是精神自由?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精神满足的状态。这种满足,源于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什么。无论你是伊壁鸠鲁哲学的信徒抑或斯多葛哲学的信徒,你都可以拥有内在的满足感。这意味着无论你用人生的最后50年时间每天打麻将,还是每天钻研科技、写小说、讲演,这都是值得满足和庆幸的人生 —— 关键是你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

因为基本的物质需求会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而精神需求方面,相对而言就会越来越难,这意味着吃饱喝足躺平会越来越容易,但是内心平和、丰盈、幸福、满足相对而言会越来越难。因为不出意外的话,最优秀的那批人和最普通的这群人之间的差距,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会反过来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上 —— 只要你去比较,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不是双方的实际差异造成的,而是在于有少部分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而我们绝大多数人至死都没有看清自己 —— 这是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

基于这样思考,我建议大家更早地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去探索自己的终身职业 —— 一种你为之而生的职业,一种你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一种你可以持续获得物质与精神回报的职业。写小说是,打麻将也是,关键是 —— 这是你经过探索后的选择,而不是像大风吹落的树叶一样。

我们并不是从退休那一刻开始再去寻找终身职业,而是应该在人生尽可能早的时候,在你还有一个公司的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时候,就去寻找你的终身职业 —— 它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他处,但除非我们耐心寻找、持续探索,它不会自动出现在你的面前。

相关文章:如何通过写作获得收入?
上一篇:如何靠近「终身职业」?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人生有限公司(系列语音)」。

当我们找到终身职业之后,可以将自己作为一个公司来打造。我在书籍《人生护城河》中谈到一个理念:如果把人视为一个公司,那么用于公司管理的理念可以用于个人重塑。比如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都有「护城河」,同样,每个个体也需要自己的人生护城河。

我在知识星球的系列语音:人生有限公司(两季,目前更新了13集)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理念,帮助大家从公司的视角去看待个人成长。

当你思考清楚,为什么要把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为什么要去拥有一份永不失业的职业,什么是这家公司所有追寻「利益之上」的目标,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清晰、高效。相信「你」自己这家公司也会因此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来。

如果你的人生之路有些迷茫,欢迎听听我的语音「人生有限公司」,希望给你以启发。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4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