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还是得发朋友圈啊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3-07-08

「配图摄影 by 辉友Ella」

上周开会,在卫生间碰到一个同事,他说:「辉哥,你今早朋友圈大爆发啊」。我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原来,那天早晨醒来之后,我连续发了四五条朋友圈。他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正好看到这几条朋友圈消息连续发出,而早晨7点左右的时候,其实正好大家在例行的晨间忙碌时段,没什么人发朋友圈,于是造成了「辉哥朋友圈刷屏」的印象。

答复他说:「其实这才是我的常态」,在说完这话后,我在独自走回会议室的路上,又在内心中对着自己说:「其实这才是我的常态」。是啊,其实每天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少则三五条,多则十余条,这才是我朋友圈应该有的样子。记得有一个周末,没有发朋友圈,甚至有两三个朋友会私信问我:「辉哥怎么今天没发朋友圈?」而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的确发少了,一般每天两三条,有时甚至一两天一条也不发。

不仅发的数量少了,而且内容也多以转发文章为主,而不是像自己之前一样,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最近一两个月,助理Dora至少有两三次提醒我:「辉哥最近在知识星球上有空分享一下感悟吗?」原来,当我在朋友圈分享感悟的时候,也会同步在知识星球上分享。这两者内容虽有差异,但是数量上基本上是线性的关系。朋友圈发少了,知识星球也会少。而感悟少了,新文章写得也就少了。因为所谓文章,其发端往往是几条相关的朋友圈内容,甚至是一条朋友圈内容的延伸。

看起来,也许「发朋友圈 - 在知识星球分享感悟 - 日更写作」这几件事,也是有极强的相关性。

当我发朋友圈频率下降时,我的日更写作也很难坚持,而向内审视和向外分享(布道),对我而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所以,结论是:

我发现自己还是得发朋友圈,因为客观上来讲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我自己的状态是更好的,然后对其他人的影响也会更大一些,这样能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多发朋友圈。

这是我最近在朋友圈和知识星球分享的感悟。比如,在工作中遭遇困难的时候,我想到了西西弗,于是在朋友圈分享了如下的照片,并配以文字「日日是好日」,以激励自己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辉友回复到:

最近几个月也对这个图(西西弗推巨石)很有感触。当你深陷西西弗却能享受推石上山不觉得suffer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由与解脱。

她的回复激发我去读一读「西西弗」的故事的兴趣,于是在微信读书上找到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当读到下面一段时,感触很深。于是把西西弗推巨石和这段书摘一起发在朋友圈,并配有如下文字:

我昨天在看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时,突然注意到加缪强调「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这一点改变了一切,原来那个巨石不是外力强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的… 这意味着我们以为对西西弗是痛苦的事情,其实对他而言是喜悦。

这个感悟对我很重要,因为原本以为是「苦」的东西,但凡意识到「岩石是他的东西」,就会立刻意识到,这种所谓的「苦」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生命旅程中必经的一段路。

部门同事在这个消息下回复到:

我这两天总想起阿里的借事修人和借假修真。

其实之前在湖畔大学蹭课时,我也经常听阿里的朋友反复谈起「借事修人」和「借假修真」,而当时只是有个印象,真正当自己遇到「事」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两个词的重要。

于是我发了下一条朋友圈消息:

部门同事说,她「这两天总想起阿里的借事修人和借假修真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你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能有多大,不就是通过这一件一件事,让自己和团队心力变强,能力变强,影响力变大,最终完成职责。浮在水面之上的是「事情」,水面之下的冰山是「心力」。

并接着说道:

对在创业公司工作的管理者而言,有一项素质很重要,即心力,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why和how,并坚持取得更多人共识,最终实现目标。这一点与在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是有很大差别的。简而言之,就是「事在人为」。

如果说心力意味着一种坚持选择的能力,那么支撑心力的就是格局(看到大局)和vision(看到远方),只有格局和vision支撑的心力才是真正的心力,缺乏格局和vision的所谓坚持都是冥顽不化。

朋友看到这条,说不错,问想法是哪里来的。我说是自己想到的。其实,是通过在朋友圈的互动产生的。

也就是说,当自己遭遇一些问题时,通过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问题,经过朋友们的提示与互动,我得到了新的启发,从而有了新的感悟,进而在朋友圈走出一个完整的心路历程:

遭遇困难 - 发表感言 - 得到反馈 - 阅读 - 顿悟 - 进一步的反馈 - 进一步的顿悟 - 找到解法 - 分享出来,给更多人启发。

这个过程,既帮我解决了问题,又给了我一个机会:用这个过程启发更多人 —— 对我而言,朋友圈就是我最理想的思想温床 —— 正如Twitter之于纳瓦尔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我还是得多发朋友圈,这是一个多赢的选择,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终身布道者,成为我自己的必然选择。

其实,这个方法也适合很多人,我们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触碰自我的边界,但最好由我们自己定义自己的边界,而不是被他人的片言只语定义自己的边界。分享观察与思考,发布观点,与人交流碰撞,是更多人成长的刚需,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都需要成为自己的大V,为自己代言。

相关文章:如何避免自己的人生碎片化
上一篇:最难的面试题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掘金朋友圈」。

探索自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真实地去表达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过去经常通过朋友圈表达自己,也曾收到过不少评判的声音,但仔细想来获益更多——通过表达自己与朋友圈的牛人取得了链接,获得了不错的工作机会,也间接帮助、启发了不少人。我还是笃信在朋友圈真实地表达自己——最好这些表达对他人也有些价值——是一件对的事情。

今天分享的语音中,我不仅分享了Why——为什么要重视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还分享了How——如何才能更好地经营朋友圈,以获得更多的好机会。建议你听听这篇语音,当我重新收听自己过去录制的语音时,也会觉得有启发。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