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除误会并不难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3-07-09

「配图摄影 by 辉友马栋杰」

今年Q1 ChaGPT大火之后,关于AI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一开始是回答问题、文生图、写代码,慢慢地可以通过AI阅读文档,生成PPT,创作视频… 我们在讨论AI时,现在有一种明显的共识:不用问AI会什么,而是要问AI不会什么。

而关于「AI会什么」方面,大家的共识是:只要是涉及知识领域的能力,AI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专家」,超越人类。比如昨天看到的,ChatGPT如何在MIT的数学考试中获得满分。

而在「AI不会什么」方面,我们觉得有可能它很难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我们称之为「智慧」。其实不仅AI,就连人类自身,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智慧」方面的进展远远不如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进展。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持续出现的各种误会与误解就是这方面的明证。

原因是什么?其实也不难理解。所谓智慧,是需要通过「经历」,辅以「反思」而获得的。而这些「经历」多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而当一个人好不容易通过经历,通过反思获得一些智慧之后,这样的智慧很难被简单地传承下去。即便我们写书、开课去讲述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大家依然会习惯性地先忽略,在自己掉在坑里,栽了跟头之后才会真正的反思。

即便如此,关于「如何减少甚至消除误会」,我还是希望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总体来说,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模式不是理解和关心,而是误会。当然最容易消除的也是误会,只要你愿意看到更完整的世界,掌握全面的信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就容易理解误会的成因。想通这一点,我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庸人自扰的困境。

具体怎么做?碰到任何气冲脑门的时候,只要能把下面这三句话读一遍,就能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这会让你和对方之间的情感账户不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这三句话很简单,即:

1、遇事对事不对人,尽可能就事论事
2、如果要思考人的因素,尽量不推测对方动机
3、如果要考虑对方动机,最好做善意假设

我们来练习一下,就拿前两天早晨在机场安检碰到的真实事件为例。早晨我赶早班飞机,在安检门之前,把自己双肩包、箱子依次放在滑轨上。并打开书包,取出电脑、雨伞,拿出手机、身份证,取下手表,脱下外衣,一一放在托盘中。正在此时,身后一个男子快步走过去,准备放下自己的包,先行安检。「不要插队」,负责安检的一个姑娘对这个男子说道。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个男子就不耐烦地嚷嚷起来:「他也不往前走,你们没有人催他,反倒指责我插队」,并且爆了粗口。

见状,我把箱子、书包往前推了一把,走向安检门,并完成安检。在整个过程中,我、这名男子、安检员姑娘并未有任何「短兵相接」。但我在过了安检门之后复盘这个过程,我发现其实我们正好处于「冲突的边缘」,无论是安检员姑娘还是我,任何一个人如果直接怼回去,比如我说「你说谁呢」,或者安检员说「插队还有理了」,至少会有一场口舌之争,毫无疑问。虽然冲突没有发生,但是无论我还是安检员姑娘,内心都不舒服。

让我们尝试用上述三句话化解其中的冲突,消除不舒服的感觉:

1、遇事对事不对人,尽可能就事论事 —— 事实:我的确阻碍了队伍的安检速度,且没有安检员加以干涉。

2、如果要思考人的因素,尽量不推测对方动机 —— 这名男子对于我和安检员都没有任何恶意,因为我们素昧平生,在这个安检门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过了安检门之后也不会再遇到。

3、如果要考虑对方动机,最好做善意假设 -——对方着急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航班时间紧迫,期待能早点通过安检。

演练过这三句话之后,内心的一丝不满顿时烟消云散。

这也让我想到汉隆剃刀原则(Hanlon’s razor)。这个原则的意义是: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never attribute to malice that which is adequately explained by stupidity)。这个名字来源于罗伯特·J·汉隆,他并非知名人物。这个原则的核心观点是,人们不应该过度推测他人的行为背后有意图性的恶意,就当这些行为可以被看作是无知或者错误造成的。简单来说,这就是说大多数的问题不是由于恶意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某种形式的愚蠢或不注意造成的。

这话还有一个类似的版本:「人类的大多数苦难都是由少数人的无耻和多数人的无知造成的。」

当然,上述三句话,或者汉隆剃刀原则,不仅适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更适用于工作。人们往往认为,工作是天然的名利场,大家彼此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都会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一切必要的事情。因此,当他人所做、所说与自己的个人利益不相符时,我们天然会以恶意揣度对方。而事实上,如果牢记汉隆剃刀原则,放下所有恶意的假设,熟练运用上述三句话,我们在工作中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而自己的心胸会越来越开阔,格局也会相应提升。

相关文章:让他人理解自己
上一篇:重视老板,才能超越老板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的「理解自己的情绪风格」。

而当我们困于情绪时,会与理性擦肩而过。只有当理解自己的情绪风格,才有可能摆脱情绪之困。

这篇语音是对书籍《大脑的情绪生活》一书的解读。通过这本书,我理解了自己的情绪风格,也找到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在这篇语音中,我还分享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三个层次,因为在微信读书的评论里,很多人反馈这本书并不好读,但我认为之所以读不懂可能与自己的阅读方法有关。

希望在「理解情绪」以及「高效阅读」这两个层面为你带来启发。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