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风向和高层思路:打压地产,做大知产!

2016-10-18 悦涛 悦涛


深圳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蛇口的改开基因、东门的商贩文化、华强北的工贸精神,到南山的科技范儿,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工、技”的变化趋势。


10月,深圳发生两件大事:1、“史上最暴力”的地产调控,兄弟城市伙呆;2、“全国双创周”主会场,苹果在深设立研发中心。


在中国转型,世界通缩的背景下,深圳的举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高层对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思路:打压地产、做大知产。


道理简单:前者是消耗,后者是储备。只有让全社会的知识和技术得到认可和升值,中国经济才有未来可供释放的有效产能,而不是留下一堆过剩产能。


当“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聚集到深圳的时候,更容易看清楚在下一个经济周期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一、做大知产


10月12日开始的“全国双创周”,作为主会场的深圳,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苹果CEO库克、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鸿海郭台铭、光启的刘若鹏、大疆的汪滔、华大基因汪建……


深圳在不计成本地做大知产,苹果在深设立研发中心是个阶段性成果。


这里有一个必须正视的国情:中国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产出)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仅相当于美国的7.4%。



各国劳动生产率比较,体现的是知产差距


英国经济学家张夏准总结穷国比富国穷不是因为穷人不给力,而是富人不给力。可以转译为:“并非劳动不给力,而是脑袋不给力”。


中国公交车司机和日本公交车司机做的是一样的工作,水平同等;但中国的脑力密集型产业,亟待增加产出能力。


好在,深圳有这个基础,也给了这样的条件。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以前深圳擅长应用型创新,现在也开始在基础创新上发力。


华为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国际PCT专利申请的第一位,中兴紧随其后。


光启集团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600件,其中,在全球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总量的86%。已经掌握该领域的上游话语权。


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主导的基因组项目有8篇论文一次性发表在《SCIENCE》杂志,是该杂志首次以如此规模介绍同一项目。


李克强总理在双创周首日走访光启集团展位,向创始人刘若鹏问了多个关于超材料技术的问题:超材料技术的基础材料是什么、英文名是什么、超材料技术原理,一直追问到光启创始团队在《SCIENCE》发表的超材料技术论文。


之后李克强在大族激光表达对企业的期望:“瞄准国际前沿,努力研发出颠覆性技术。”


可见国家目前已经不满足于在模仿、应用上的创新,而是追求源头式、颠覆式创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全球创新的影响》指出,在聚焦顾客的创新、效率驱动的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做得很好;在基于工程的创新、基于科学的创新方面,还需付出更多努力。无论是李克强对光启超材料技术的追问,还是对大族激光的讲话,都有国家层面对突破源头式、颠覆式基础创新的期望。


这种创新离不开两个条件:金融支持和国际化。因为:1、基础创新在初期,甚至一段时间內见不到回报;2、没有国际生态连接,极容易在技术迭代中落伍。


在金融上,深圳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将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用于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的投融资,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对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生的坏账,予以单笔最高200万元的风险补偿。


如果说以前货币放水托起的是地产泡沫,政府反过来鼓励做大“知产泡沫”,也就是可抵押、证券化。因为资金之所以追逐地产,是因为作为抵押物的中介价值,要做大知产,必须让资金可附着,让货币放水进入知识和技术环节。


在国际化上,深圳多年来的外向性格为此打下了基础。华为、中兴、大疆是市场化的先导。


光启集团则基于技术和人才连接,花数年时间构建起遍布18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共同体,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设立4个月已经投资3家以色列科技公司。相比纯市场的导向、纯财务性的投资,有留洋背景的刘若鹏团队,强调的是在国际范围內吸纳尖端技术后“为己所用”,更像是埋下一笔“技术性的外汇储备”


而华大基因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转移给意大利Bioscience Genomics,成为中国对欧洲输出基因技术的首个案例。



双创周上的光启“旅行者”2号(用于地球临近空间开发)


相比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中“贸工技”模式,光启、华大这样的新生代科技企业,更想在一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內通过“源头式创新”占据制高点。


当然,也会面临不小的质疑:这种“源头式、颠覆式创新”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需要“熬”的,也就是任正非所说的“无人区”,无论是华为、大疆这类企业在初期不短一段时间內开拓市场、突破技术上的“熬”,还是光启这类需要顶住“商业化”质疑的“熬”,现实地看,未必人人都能理解,毕竟回报需要等待,但必须布局。


二、打压地产



深圳是个快刀手,“做大知产”和“打压地产”几乎同步进行。


10月4日晚,深圳出台“史上最暴力”的地产调控政策“深8条”,包括“非本地购房者社保3改5、二套房首付七成”等。从限购资格和信贷政策上,都让购房炒房门槛陡升,为了预防离婚炒房,提前注明本地单身(含离异)限购1套。


这已是继“3·25”政策之后深圳年内进行的第二次调控。而且本轮调控之后政府对在售楼盘和地产中介进行突击检查,大量查处违规改建、违规销售、哄抬价格等行为。


一言以蔽之:暴力去杠杆。10月1日至11日,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下滑到了4.7万元/平方米,下跌24%。


在过去两年里,深圳是全国楼市“疯牛”的龙头,无论从涨幅、信贷增量来看,都是如此。


短期内的土地泡沫,会让知识、技术和劳动资产大幅贬值。在实体经济层面已经体现出来,“不要让华为跑了”成为蔓延至全国的大讨论。


深圳的标杆企业领袖:任正非、马化腾、刘若鹏、汪建,都先后表达过对地产泡沫的担忧。最关键的是影响人才吸纳和稳定。


再任由高杠杆的地产泡沫发展,所有人都会参与到资产价格套利而不是实业经营获利。最终早晚还要面临泡沫的破灭。


那么,凡事抓龙头。国庆前后虽然20多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但论调控力度,论趋势价值,深圳是最重要的标本。


年内两次调控,也是国内城市独一无二。


最后,央行上周召集五大国有银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开会,要求强化住房信贷管理、防控房贷风险并调整信贷结构,并将加强对商业银行住房金融业务检查力度。


据财新透露:在新增贷投放上,监管层不会作出比例限制,但总要求是新增贷款不能过多投放到房地产上,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后面,还有个房产税在等着。1、国税总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明年1月1日起开查境外账户;2、2017年“国考”:国税系统招人占总人数65%,坊间解读为新税种(比如房产税)做足准备。


三、未来:耐心比讨巧重要


中国智造,只是在起跑阶段


悦涛以前提到过两位中央大员(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家进出口银行原行长李若谷)对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判断:1、世界第三梯队,赶超需要至少30年;2、关键设备部件几乎都靠进口、受制于人。


在这次“全国双创周”上,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双创绝不仅仅是电商等服务业,而是对一二三产业都能实现全覆盖!”


在《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国家战略纲领中,也提出到2035年才“全面实现工业化”,标准是:“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


以上意味着什么?——高层是清醒的。


中国改开以来各阶段,真正引领经济风向的,是深圳。被顶层“画圈”的那个城市,其实一直没有变。


深圳去泡沫化,也是全国的风向标。这个风向标的意思是: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需要更有价值的劳动和创造,必须有让智慧财产聚集和成长的生态环境,才能催生。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能,也必然要来自脑力资产,首先,要形成对脑力资产吸纳、创造、流通的体系。


货币释放将经历缓慢的切换:从地产信用,到知产信用。


而且做大知产不能只是口号和面子工程。在美国,研发、数字、文化等知识资产估值已超过实体资产。而且成为未来美国经济可附着的最重要载体。


以前悦涛说“山寨与创新并存、泡沫与科技齐飞”是不现实的。深圳的风向标是“舍山寨和泡沫,取创新和科技”。


这可能是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马云总结双创“解决的是就业和创新这两个中国经济中最重大的命题。”


因为山寨和土地产业链容纳了中国最大量的就业,要有“新的池子”来容纳这些人,靠的不是短期“大跃进”,而是一场“持久战”。


这个过程里,耐心比讨巧更重要。


--------------------------------------------------

瞎聊一些经济的事儿

只是因为寂寞

转载请附以下信息

长摁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悦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