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重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精华版)

2015-09-23 英华兰的DrBing


前言


近期DrBing在写#精英系列#,忽然想到这篇《绵羊》值得大家看看。这篇流传甚广,相当于对耶鲁教授吐槽美国藤校“精英”装逼刷指标的书《优秀的绵羊》的读后感。所以啊,全世界无论哪里都存在装逼刷指标啊,连美国顶层也不例外(看过DrBing前面的文章《精英教育装逼史》的读者一定会会心一笑)。由于原文篇幅太长,DrBing已经进行删减改写,如想阅读全文请百度搜索同标题。


首先要带着一个共识阅读这篇文章:《优秀的绵羊》作者是作为一名“精英圈内人”看待“精英问题”的,讨论重点是缺陷。何为“绵羊”?就是走大家都走的“大路”的人,按着已经被无数前任验证过的刷等级指南,刷经验打怪通关。走“大路”的好处是:这是一条大家都走过的路,坑在哪儿,失败风险有什么,都可以预估。走“大路”,是精英们大量“同质化”的原因吧,最后他们就显得千人一面;走“小路”,酷是酷,但要承受未知的风险。


万事其实并无好坏,只看自己选择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万维钢

首发:《南方周末》


中国大学,包括一流名校,近年饱受诟病:不但学术创新能力不行,还没社会责任感。钱理群说,这群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美国大学藤校学生,是否都是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满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人中之龙凤?


曾在耶鲁教过十年书的德雷谢维奇出了一本书,叫做《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这是一本批评美国名校教育的书,不过这本书并不只是图个吐槽的痛快,它讲述了名校的运行机制。作为中国读者,你读完可能会惊异于中美大学有巨大的相似性。


也许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现代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绵羊一样的学生


为说话方便,我们虚构两个学生:清华大学的小明和耶鲁大学的Joe。两人显然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未来社会栋梁,国家领导。


此时此刻,小明的形象距离领导人还相差很远。他来自中国某个边远地区,戴眼镜,瘦弱,社会经验有限,不善言谈,成绩之外,一无所长。小明深知自己的一切荣誉都来自分数。只有过硬的分数才能让他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找份好工作。为此,小明在清华的学习策略跟高中并无区别,那就是一定要门门功课都拿优等。


Joe的父亲是某大公司CEO,父母都是耶鲁毕业生,Joe上耶鲁不过是遵循了家族传统而已。他高中时就跟同学搞过乐队,能写能弹能唱,从小就精通游泳、网球和冰球,而且入选校队参加比赛。Joe的组织能力很强,是高中学生会副主席,经常去社区医院帮助残疾人做康复运动。大学入学前玩了一年,在欧洲游历了半年之后,以志愿者身份帮助赞比亚减少艾滋病毒感染。入学后,他是多个学生组织的成员,每逢假期就去做志愿者或者去大公司实习,有相当专业的体育运动。


Joe为什么要参加那么多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美国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考试分数一样重要。跟小明刷GPA一样,Joe刷课外活动的经验值也只不过是完成各种考核指标而已。


Joe和小明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如果说小明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Joe也是。近年各行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大学学费越来越贵,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拿经验值走人,他们并不打算对任何事物做特别深入的了解。


Joe和小明的内心都非常脆弱。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名校,他们从小就是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手。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确保这些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成功者,他们从未遇到挫折——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失败。进入大学,他们的思想经常走极端,做事成功了就认为自己无比了不起,一旦失败就认为自己简直一无是处。Joe曾经真诚地认为如果考不进耶鲁,他就与一个屠宰场工人无异。


面对无数跟自己一样聪明一样勤奋的人,他们的情绪经常波动,充满焦虑。他们选课非常小心谨慎,专门挑自己擅长的选,根本不敢选那些有可能证明自己不行的课程。在追求安全不敢冒险的氛围下,学生们互相模仿,生怕跟别人不一样。刚入学时,Joe们被告知耶鲁是个特别讲究多样性的大学,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种族、身怀多项技能的青年才俊将来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那么这些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的精英学生,是否会有很多人去研究古生物学,很多人致力于机器人技术,很多人苦学政治一心救国,很多人毕业后去了乌干达扶贫呢?


当然不是。学生们慢慢发现真正值得选择的职业只有两个:金融和咨询。有统计发现,2014年70%的哈佛学生把简历投到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和麦卡锡等咨询公司,而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更有50%的哈佛学生直接去了华尔街工作。对比之下,选择政府和政治相关工作的只有3.5%。


金融和咨询,这两种职业的共同点是工资很高,写在简历里好看,而且不管你之前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干。事实上这些公司也不在乎你学了什么,他们只要求你出身名校聪明能干。


别人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反应。不敢冒险,互相模仿。一群一群的都往同样的方向走。这不就是绵羊吗?


优秀的绵羊介绍了美国名校的运行机制

假贵族和真贵族


常青藤的本质,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上大学的地方。


19世纪末,随着铁路把全国变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白人新贵不断涌现,他们需要一些精英大学来让自己的子弟互相认识和建立联系。这些大学录取要求会希腊语和拉丁文,这都是公立高中根本不教的内容,这样平民子弟就被自动排除在外。


所以精英大学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外人几乎无法指责。哈佛是个私立大学,本来就没义务跟普通人讲“公平”。当时“有资格上”哈佛的学生进哈佛相当容易,录取根本就不看重学习成绩。然而精英们很快意识到这么搞不行。一方面新的社会势力不断涌现,一味把人排除在外,对统治阶层自己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这些“贵族”子弟的学业的确不够好。


于是在1910年代,一些大学开始率先取消希腊文拉丁文考试,给公立高中的毕业生机会。然而这样一来,一个立即的结果就是犹太学生比例突然增加。精英一看,这也不行,赶紧又修改录取标准,增加了推荐信、校友面试、体育和“领导力”等要求。这才有了后来常青藤这个“体育”联盟。


类似这样的改革反复拉锯。到1960年代曾经一度只看分数录取,于是当时在校生的平均身高都为此降低了半英寸。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既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求体育等“素质”。


而到了这个时候,这些所谓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已经不是真正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素质”都有助于你被名校录取,你需要的是有贵族气质的、而且必须是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应该练吉他而应该练大提琴不应该练武术而应该练击剑;你需要在面试时表现出良好教养,最好持有名人推荐信;你光参加过学生社团还不够,还必须曾经是某个社团的领袖;你参加社区服务决不能像奥运志愿者那样一副三生有幸的表情,而应该使用亲切屈尊的姿态


一句话,这些事儿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难做到。如果你不是贵族,所有这些素质教育的要求,都是逼着你假装贵族


也就是说,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你什么素质都还没比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不服,再难也要进藤校。那么在众多“假贵族”的冲击下,现在藤校录取是个什么水平的竞争呢?


《优秀的绵羊》透露了一点耶鲁大学的真实录取标准。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一般小打小闹的奖项没用,必须是英特尔科学奖这样的全国性大奖——你肯定能被录取。如果没有,那你就得“全面发展”——对耶鲁来说,这意味着7到8门AP课程和9到10项课外活动——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录取,还得看推荐信和家庭情况。至于SAT考试成绩,没有太大意义。


我觉得考清华似乎还比这个容易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有志于名校的美国高中生其实比中国高考生辛苦得多。


但耶鲁还有第三个录取渠道。凡巨额捐款者的孩子,一定可以被录取。


名校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这样说来,美国私立名校从来就不是为全体国民服务,而是为上层阶层服务的机构。名校之所以时常做出一些“公平”的努力,比如减免学费,优先录取少数族裔(不包括亚裔),仅仅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要为精英阶层补充新鲜血液,这样系统才能保持稳定;第二,只有“公平”,才能保住自己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免税资格。


清华教授程曜,出于对学校种种不满,竟曾经以绝食抗争(《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10月29日)。德雷谢维奇的愤怒可能还没到这么极端。他认为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真正的思考能力,推崇博雅教育,甚至号召学生不要去名校。


但如果小明和Joe跑来问我,我不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建议。也许大学根本就不是教人生观价值观和思考能力的地方。也许你应该自己学那些东西,也许你根本就没必要学。德雷谢维奇说,他有好几个学生最终决定放弃华尔街工作,宁可拿低薪为理想而活,我想小明未必需要这样的建议。


但我的确觉得这个世界哪怕分工再细,专业化程度再高,也不太可能完全靠绵羊来运行。


何况绵羊的生活可能并不怎么愉快。




书商福利:国内首发,世界三大分级读物兰登SIR唯一可点读版


兰登Step Into Reading这套2-6岁英语启蒙分级读物目前是全国首发,刚从出版社出炉,正版可点读,还带中文翻译适合英语不太好的妈妈。性价比很高,不容错过!27号福利截团。


或者点击这里或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关注我:英华兰的DrBing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荐阅读


英语启蒙系列 / 插上语感的翅膀飞翔

回复 线路图 《英语启蒙线路图》

回复 磨耳朵 《0-6岁 磨耳朵》

回复 嚼舌头 《6-9岁 嚼舌头》

回复 基本交流 《9-12岁基本交流》

回复 自由交流 《12岁后 自由交流》

回复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

回复 必修课 《英华兰家长必修课》

回复 活动 《DrBing和英华兰小朋友活动视频》


精英系列

回复 精英 《培养精英装逼史》(点击阅读)

回复 省力法《学霸君省力法》(点击阅读)

回复 代代相传《为啥学霸往往代代相传》(点击阅读)


老规矩右下角可以写评论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