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爱的娃,长大都缺啥?啥都缺!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干货
最近,据说电视剧《都挺好》大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原生家庭”的问题。
里面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再次引发了网友们对重男轻女家庭的强烈控诉。比起“樊胜美”式的显性重男轻女,苏明玉式的隐性重男轻女,也是挺可怕。
就算物质上没咋大缺,光是缺爱,对娃将来的人格完整,就有致命伤。
之前“渣男”类文章说过,童年缺爱,容易导致招渣体质。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zuo。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专科学历的全职妈妈重归职场,走运找了个起薪就上万的工作,时间还很自由,按道理非常珍惜才对的。
结果干了没多久,她说——辞职了。我问原因:公司做什么坏事?她说没有,就是赌气,不能忍受领导跟她说重话。于是当天,不,应该是当时,就当着所有同事面——辞职了——今天就走,一秒不呆。
我赶紧问她说啥重话了?我一听,嘛呀,她对领导说“你行你来啊”,人家回了句“这是你的职责,你不做可以走”,然后她就怒了。
我就想,你敢对领导说上连you can you up,不是该等着下联“don't do can go”嘛。
结果后来没几天她就后悔了哭着想回去。但当时话说得那么绝,当然回不去了。
毕竟这种撒丫子跑路,给人家带来多少措手不及啊,还敢再要不?
据我所知,这朋友就是重男轻女家庭出来的,爸妈对她的无视和压榨,让她到现在都特容易擦枪走火,做出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
之前我bing有篇《NO ZUO NO DIE都是情绪障碍》,里面提到过一个个“90/10原则”的说法:当要no zuo no die时 90%以上都与过去的经历有关;而当前让你不愉快的客观因素,充其量只有10%。
今天咱们来818童年缺爱引起的人格缺陷和情绪障碍吧。
CASE 1 家庭不和型
我的童年是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印象中,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一吵架没人给我做饭,我就只能饿着。
父母也从来没有为我过过生日。我记得那年生日,腊八,我自己吃着干的裂了的馒头过了生日。
中午学校离家远,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问爸爸要,说找你妈,问妈妈要,说找你爸。
我的胃病就是那时候得的。
爸妈不是富人,但是不缺钱,就是对我抠。
就在我十岁时候,他们把我一个人送到别的地方上学,从来没有来学校看过我,从此我过着孤独、可怜,没人管、没人问的孤儿生活,只是一个星期给十来块钱生活费。
所以,长大后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活着,特别害怕做错什么,以至于完全没有了自我。
后来还是有了好的工作,还找到了很好的丈夫,有了可爱的儿女。
但是无论在别人眼中我过得多好,都一点没法感受到幸福,还觉得非常孤独。
这就是家庭问题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性格。
CASE 2 :要啥没啥型
我小时候,父母把我放在外婆家,后来外婆得病去世了,父母才把我接回家。
在我心里弟弟是亲生的,而我是个外人。如果我和弟弟出现矛盾,父亲以我是姐姐为由,总是教训、殴打我。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帮我,所以每次我都是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
最大的阴影,是小学三年级时和妈妈要学费,妈妈就是不愿意给,一通说骂,说学习不好学费都是白拿,我就站在门口,没拿到钱也不敢去学校,心里都要崩溃了。
30多年过去了,每次想起那天那时脑子里都会不由的打激凌。
小学5年级,爸妈离婚,都不要我,没人交学费,我爸给班主任写了张学费欠条,钱是老师垫的。
后来一直没还上,每次见了老师都往厕所躲。老师看钱要不回来,对我的态度也变了。
同学也欺负我。没有书,就跟同桌看一本书,天天借同学的练习册抄着写作业,大家放学都要回家,我每天都在想今天能借谁的练习册抄个题。
我只能拼命读书。18岁,我终于离开了没人待见我的家,但是成年的我性格敏感,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缺爱的童年导致我残缺的性格,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CASE 3: 寄人篱下型
小时候爸爸妈妈长期分居,有时候,我会去我姨妈家里住,有时候去我舅舅家里住,从小就饱受“寄人篱下”之苦。
我努力独立自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也算争气,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的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但我的内心明白,在很多很多的深夜里,有什么吞噬着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空虚和寒冷,眼泪不知不觉的留下来了。
我有一个男朋友,他很迁就我,但是我经常控制不住地“怀疑”他是否爱我, 他去哪儿玩没有报平安,或者微信半天没回,我都会觉得被抛弃了,脑补这一景象,直到伤心落泪!
有时候这种“怀疑”,和对“怀疑”的自我批判让我心生不宁。 而且感觉有时候我总是在不断地试探他,不断地向他索取,要他照顾我,要他宠溺我,像是一个黑洞!
我明知道这样迟早会破坏这段关系,但就是没法停止自己的行为。
好怕我这样会失去他!
童年缺爱的娃,大致都经历了这些悲剧:
a)缺乏关注、情感忽视(最常见于留守儿童和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儿)
b)家庭暴力(动辄对娃打骂,以及家里娃爸打娃妈的情况)
c)金钱缺失(父母太抠,舍不得给娃花钱,尤其是女儿)
d)安全感缺失(从来没得到过无条件的爱)
e)情商缺失(亲子关系中缺乏互动和反馈)
一个都很惨,更的是,这不是单选题哦,往往中一个就“大奖全中”,ABCDE的全套中齐。
性格格特点梳理一下大概是:
1)自卑。
童年缺爱,根本的问题在于低自我价值(low-selfesteem)。于是,自卑成了是头号杀手。
他们要么外强中干,像一颗仙人掌:我Bing妈就是,孤儿长大的她童年实在太可怜了。虽然她人心肠非常好,但跟她说不了三句话就想砸东西。
他们外表彪悍,要么容易炸毛放狠话,要么说话阴阳怪气句句损人,表面好像很不好惹,其实吧内心一碰就碎。
说白了吧,炸毛就是想自我保护嘛。
这种人,不管取得了多高的成就,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没价值。再优秀都无法掩盖内心深处的“匮乏感”。
要么就是冷漠型:潜意识认为“求助”是没毛用的——小时候求亲爹娘都没用,这世上还能指望谁呢?这逻辑没毛病。
于是这世上自己孤零零一个人飘着,朋友很少,离群索居。或者是表面高朋满座,内心一个人都没有。
还有一种是讨好人格型:习惯察言观色判断他人反应。难以说“不”,难以拒绝他人,缺乏清晰界限,做任何事目标都是要获得别人称赞。
还有一种更危险——表面讨好型,背后算盘打得piapia响。表面对你一百个跪舔,心里可能早就问候了你家祖宗几十遍。而且越是跪舔,越是需要问候祖宗作为心理补偿。
这种人不巧还高双商的话,很容易发展成传说中的绿茶婊,笑里藏刀侠。
2)懦弱、敏感。
自卑永远是伴随着敏感怯弱。
很久前《感情原型和早期体验:正确和错误的家长处理方法可能导致孩子两种人生》咱就讨论过:我们成人后的感受是基于早期感受“原型”建立的,而儿童没有成人那样发育完善的“情绪控制机制”,所以情绪是非常脆弱的,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恐惧,都会被他们放大无数倍。
长大后“玻璃心”的原理是这样的:一些特定的情景会触发他们回到童年时的场景,引发情绪雪崩。
开篇那位胖友就是栽在这里,领导的话,触发了她小时候的低价值感。小时候,她没有反抗的途径,但长大了,她可以——辞职啊,哪怕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
除了无法控制地放大负面情绪,他们还爱脑补。
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表情、话语,就会导致他们胡思乱想——这人针对我,看不起我,讨厌我,然后脑补出60集苦情剧。
3)贪婪,吝啬
因为童年太没安全感了,所以长大了要疯狂弥补,要么疯狂存钱,要么一毛不拔。
毕竟,老公可以离,朋友可以散,但是钱嘛,除了税局和马爸爸,谁也不能带走它。
这想法,实在!
但是这种人万一做了官员、财务什么的,真是实在很难不蹲,因为身体是会很诚实的。
还有的变种,表现为挥金如土,有购物癖,只有在买买买中才能找到一丝内心的宁静。
为啥呢?因为钱没花都是银行的,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啊。没毛病。
总之,很难有一个正常健康的金钱观。
要知道,金钱观不健康,是要命的。
奈非近来热播Ben Aflleck的网剧“Triple Frontier”讲的就是Ben去抢钱,忍不住打死都要带走每一个钢镚,结果超重,直升机坠机,挂了的故事。
4)不会表达情感、情商低。
缺爱的娃,长大后表达情感要么压根不会,要么就简单、直接,生硬。
亲密关系中更是容易走极端。爱就往死里爱,不爱就滚,不能接受灰色地带。
性格上内向、孤僻、认死理,缺乏表达爱的能力与技巧。
占有欲强,对亲密伴侣索取与付出很彻底,特别安静或特别暴躁,对身边人与自己有攻击性。
动不动就摔东西掀桌子,寻死觅活,割腕跳楼,情绪波动大且极端,特爱加戏,这类人十有八九童年缺爱。
新闻里杀前女友的人,基本没跑了。
但依然要感谢这种角色给我们贡献的优质表情包。
5)社惧
这个基本上也是缺爱的通病。自卑和懦弱,更是为社交雪上加霜。
初中是一个坎儿,初中娃不懂事,又不懂共情,但作恶能力又上来了——危害特别大。家里没人撑腰的娃,是他们完美的霸凌对象。
家里缺爱还没完,学校还给霸凌,完了,娃子对人类的信任崩了。
信任崩了,这是心理上的。技术上,他们更是缺乏锻炼——求学期间是情商和社交手段的学习契机,然而他们没有,每天上学靠躲。
如果没有好像那种“内强中干”型的,长出一身硬壳把自己包装起来跟你硬扛,那在职场上也会是包子角色,很难出头。
不过,自学编程黑客技术创立万亿帝国那些天才另议哈。
6)内耗
关于内耗我专门写过一篇了《干货 | 怎样为孩子建立一个“低内耗”的心理模式》。
这些人的很多精力往往都消耗在质疑自己是否做得对上,内耗严重。
比如:
“刚才我和同事说的那句话,是不是不太合适?完了,得罪人了。”
“今天碰见娃的老师,没有第一时间打招呼,完了,老师要给我娃穿小鞋了。”
你反正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相反,低内耗的我Bing,总是觉得怎么做都是对的(因为横死和竖死的区别并不大)
高内耗的人啊,就是唯唯诺诺、畏首畏尾、左思右想、精神紧张,时间一长,神经衰弱就是你的归宿。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总的来说
小时候越缺啥,
长大就越想要啥,
然后啥都缺。
虽然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确实深远,但童年缺爱,注定这辈子就没救了吗?
也并不是啊!
有些内心很强大的人,他们的哪怕历经逆境也能走出泥潭,即便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多是正面激励的作用。
比如我bing提过的《硬核老母亲》、《“鞋教”小哥》类的人物,真是命硬啊。
所以我们要相信: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可以实现自我超越的!
那么,如何走出“缺爱”的诅咒呢?
第一步:承认、自省。
其实我们看到的几个故事,都可以看到自省的影子,主人都有“自我觉察”的力量。
认识有毒家庭的模式,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没有必要为童年阴影负责,该为此负责的是父母们。这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自我觉察”就是帮你悬崖勒马的人性强光,有了自我察觉,才有被救赎的可能!
第二步:理解——从扭曲到接纳
剖析自己和家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去你的认知也许是:缺哪补哪。
我缺人爱,就要牢牢地抓住一个人来爱我。我缺钱,我就拼命追求钱。
但其实,你真正缺的不是这些,而是你在承受“不被爱”的痛苦时,没有一个心灵上的怀抱来容纳自己。
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为自己做决定并且为此负责的权利。
如果问题不算太严重,你可以自我疗愈。
具体做法很多,主要策略就是去回想这些片段,把你内心的痛苦全部发泄出来。你可以录音录下来,日记写下来,边写边哭效果最佳哦。
你需要做的是释放,而不是压抑。压抑着,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迟早把自己zuo死。
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还可以找一个治愈型的朋友或者大白式的老公。
他们就像是一个垃圾桶强有力的拐杖,可以帮你倾泻她已经压抑多年的负面情绪。
如果觉得问题实在太严重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不过这年头找好的心理咨询师比找个大白老公还难)
第三步: 整合——从内化中长出新的自我
Bing妈曾经跟我说:她童年的遭遇真是太痛苦了,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想去杀人放火,制造一些惊天惨案,报复社会。
但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没这个胆子,还是改革开放后每个努力的人都有了上升空间,还是生了娃觉得死一死好像太冒险,反正她放弃了杀人放火,而选择了开挂。
然后不小心就开挂成了系主任知名学者。
慢慢地,得到社会认可尊重和关爱以后,对自己的过去也慢慢释然了。直到她病危的时候,还在忙着帮学生写推荐信。可以说是很有爱了。
当我们可以接受、理解和安抚自己的时候,再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过不去”的坎,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都过去了,在你心里已经不是事儿了!
这种就叫做“升华”。
我觉得,经历过苦难而升华出来的人格是更有层次感和魅力的。
Bing总结:
为什么我Bing要写这个话题,因为我们的生命中除了事业、学业、成就、金钱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人生体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无条件的,恰当的爱。
只有这样的健康的“爱”,才能让我们成年后,内心更稳,更踏实,也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体验。
小时缺爱的孩子,长大一味的责怪父母,并没有什么卵用,毕竟胎是你自己投的。
现在要做的是做出改变。过好自己的人生,是对敌人最大的报复。
重视自己的感受,不要去压抑它;
找寻自我,不要去追逐他人;
当我们寻找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受害者的时候,我们才和自己的过去达到了真正的和解。
真心希望在座每一个曾经被伤害过的孩子,都能好好的。
推荐阅读
《260万保录取藤校任选,哈佛45%学生是超级富豪子弟?顶级名校你这么势利真的好么!?》
《不给娃做职业启蒙,等于让娃闭眼裸奔!》
1打捞遗失的繁星
科学家妈妈给娃设计的天文启蒙好物,新颖、有趣、高颜值!磁力扣行星+书+桌游+音频课程,一盒子科普带回家!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1德国Bubchen儿童防晒
好皮肤是高颜值的基础,认真防晒是好皮肤的第一步!这款德国专业儿童防晒霜,帮你保护娃的娇嫩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防水配方玩水游泳也可以用!详情请看这里。
2德国CONCORD安全座椅
德国大牌安全座椅入驻国内啦!bing给大家挑了transformer系列最受欢迎的四款安全座椅,年龄覆盖段全面,专业技术过硬,安装调整超方便!而且拿到了超优的推广价!详情请看这里。
3逻辑狗家庭版全套
思维锻炼神器,大名鼎鼎的德国逻辑狗返团!这次给大家找来了升级的家庭版,而且年龄段非常全!价格可能是目前全网最低,本周日晚截团!详情请看这里。
4babygo野餐垫
超轻巧便携的野餐垫,出门春游踏青必备!质材安全环保,结实耐用。防潮隔热,不管是公园野餐还是海滩玩沙都毫无压力!而且清洗非常方便!详情请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