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等国趁火打劫,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由于列强的侵略,使清朝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清朝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①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华盛顿:①积极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美国民主政治的开创者,主导制定1787年宪法,并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先例。②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之后的美国南北战争留下了祸根。拿破仑:①积极方面:前期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革命思想;制定了《法典》,开创了资本主义立法典范。②局限性:后期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给被侵略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林 肯:①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②他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③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④林肯是美国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含义:“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陆路,地理位置偏北;“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海路,靠南。(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趋势: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方式:以和平交往为主)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 | | |
| | | 虽没有达到目的,但带回了西域各国的见闻和各国与汉朝加强交往的愿望 |
| | | |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3、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玄奘(唐太宗时)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4、宋朝: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大商港;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5、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十多年。6、明清:(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决定国家外交的因素:①国家利益(根本因素);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③国际形势等。1、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三大成就:(国际形势: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外交孤立、军事遏制政策)(1)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2)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印、缅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国际形势:苏美争霸,苏攻美守)(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外交:(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等。概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设立经济特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WTO等,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一带一路”的推行,是继续延续我国对外开放的策略,从广度、深度中跃升一个台阶。(1)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②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3)影响:①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4)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①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②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④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 | | | | | |
| | | | 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出现 | 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 | | | | |
| | | | | |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苏“冷战”的结束;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 。 | | | (1)利——加强了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合作与发展。(2)弊——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给人类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
| | | |
| | | |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
| | 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 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等 |
| | 受到1974-1975年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 | 1974—1975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
| | | 20世纪80年代,日本采取“科技立国”政策,经济取得发展。 |
| | | |
|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
| ①政府适时的调整经济政策;②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科技和教育。(西欧和日本还有一个共同的外因:美国的援助或扶植) |
| ③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经济: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日不落帝国”,市场需求扩大。 | 政治: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经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对商品的需求增加。 | |
| | | ② 科技的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
| | |
| 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产生与发展。 | 垄断组织产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 | 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瓜分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 |
| (1)消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积极: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 | (1)消极: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积极: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成就:1964年,成功研制原子弹;1967年,成功研制氢弹;1970年,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2)应对策略:制定了863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②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 |
资料来源 | 网络(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历史好教师”汇聚国内一线初高中历史教师,每天提供历史知识总结、学习技巧、中高考资讯、历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