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佩洛西”事件看我国的外交政策!

历史好教师 历史好教师 2023-01-06


历史君说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大家好,想必大家最近最为关心的就是台海局势了。近来,美国众议长佩洛西不顾我国强烈反对窜访台湾地区,严重侵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外交天团”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断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声。8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佩洛西众议长访台,中方必将采取坚定应对和有力的反制措施,捍卫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至于是什么措施,如果她敢去,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8月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台湾办公室、全国政协、外交部等不断宣布实施对等反制措施,有力推进统一大业。

作为历史学习者,我们看到国家的坚定决心、强大能力,更要看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前进。从巴黎和会上旧中国外交的失败,到今天新时代外交事业的成功,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现代外交史,知道从何来,才能知道要去何方。

一、初期:1949—20世纪50年代中期

(1)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背景

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形成走向对峙

②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孤立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3)政策方针

①“另起炉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势力和特权

③“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使新中国不至于孤立无援

4)成就

1、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等17个国家

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盟性质):加强中苏友谊合作、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保障国防安全、缓解经济困难

※特别要注意: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宣布不结盟政策之前一直是结盟国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内涵: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背景:国际紧张局势趋缓;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展开

目的: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进一步缓和国际局势、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完善: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

意义:①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②成为中国政府倡导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4、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第七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54年周恩来推动了会议进程,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意义: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5、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会议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意义: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产生“万隆精神”、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联系

初期中国外交的特点:革命性、结盟性、平等性

二、20世纪60—70年代

150年代末—60年代末:“两只拳头打人”——打倒美帝、打倒苏修

①中美关系不佳:美国持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试图搞“两个中国”、越南战争威胁中国

中苏关系恶化:50年代末后。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这一方面恶化我国外交环境,但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270年代外交政策重大调整:“一条线”、“一大片”

①重返联合国: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北京与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被周恩来拒绝;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根本原因:符合双方的战略需要(中国:改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经济滞涨,在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这标志着中美结束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

意义:促进两国交流,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引发第三次建交高潮

认识: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综合国力为保障、受国际形势影响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交。

意义: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无敌国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②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

③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④全方位的开放政策

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⑥积极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领导人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2)重大外交事件

2001年中国上海举办APEC领导人第九次非正式会谈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结伴不结盟”

※以历史角度直接考察的事件不多,但建议淀粉们也储备一些近期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可以在论述题的部分运用上哦

归纳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经历了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④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归纳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原因: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和冲突;②二战后,美国推行反社会主义的全球霸权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孤立、敌视中国。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原因:①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②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①中美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②中美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以上就是本期专题中国现代外交史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认真梳理,这一部分是很长效的热点,大小考试都会经常遇见!提醒大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将有规律可循的内容模块化认知和记忆,这样才能够对某个专题的知识掌握更全面、更能理解其中的历史逻辑。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主干知识的思维导图,点击查看更清晰!


来源:网络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高效学习】初中历史常考图片汇集,三年都用得到

【答题技巧】如何从材料中找答案?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备战高考】高中历史全三册重要结论和章节知识整合(文末附电子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