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人生感悟】朋友

2016-05-17 孙宽 宽余时光



马克曾经嘲笑我说:你们的朋友概念太奇怪,哪有一群一群的,那是朋友吗?充其量就是熟人或认识的人罢了。我认为我们对朋友的定义及需要有分歧。

马克认为特别是男性之间,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朋友,尤其是同事之间所谓吃个饭喝个酒或胡侃侃瞎聊聊的那种,绝对不能称之为朋友。因此,下班后任何形式的聚会,超过一个半小时,他都觉得无聊难耐。

我原来以为自己能通过马克的朋友,多少在婚前对他能有所了解,结果他却坦诚的告诉我,他没有朋友。这实在太可怕了,这个人怎么竟然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原来他小时候有过一个朋友,十四岁得癌症去世了。孩子父母怕孩子的离世对弟弟造成心灵的创伤,于是常常请马克过来,陪伴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朱利安。慢慢的朱利安和马克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加上朱利安的妈妈做饭好吃,于是马克就从此在自己家消失了。

这样的朋友做了几十年,无论马克在哪里工作,有没有女朋友,假期的时候他们一定互相探望,直到朱利安三十多岁也得了癌症。癌症晚期的朱利安生活已经到了无法自理的程度,年迈的母亲也兼顾不了照顾他和料理家务。当朱利安他们母子的生活陷入困境时,马克辞去了在挪威的工作,回去英国照顾朱利安的起居和帮助他们母子处理日常生活,并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六个月。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像马克这样的朋友,但是我扪心自问,我能否为一个朋友放弃一切,去照顾他/她的生活,并陪伴在朋友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呢?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首先,我学习着把自己的朋友重新归纳分类,结果发现在概念上是朋友的颇多,真正意义上是朋友的,还是没超过两个手上的数儿,即十来个儿吧!儿时的朋友,多少有些冥冥之中注定了,假如他们已经住在了生命里,我想我们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辨别。


主要是那些我们“半路出家”遇到的,假如他们常言不由衷,甚至不仅“志不同”,而且“道不合”的所谓朋友,实在不该再硬着头皮去应酬,那纯属于浪费自己的生命。还有那些把我们当“填空物品”的朋友,即她们寂寞难耐时,就拿我们填空,一有约会或任何意义上比我们重要的事情,可以把与我们确定了无数次的约会,随便找借口推掉的,也应该不需要再继续浪费时间了。也许,这样的不包容才是对我们自己的最基本尊重。

最重要是最好少拿鸡汤灌自己,“快乐的付出,因付出而快乐”,做义工绝对应该如此。因为,我们选择付出,而付出在当下是无需思索的。这种无需思索的付出,本身即是快乐。朋友亦是如此。反过来,任何勉强自己的,都一定有害身心健康。

我开始直接了当的拒绝,这些勇敢而“直接”的拒绝,都更符合我的性格。生活开始越来越简单,日子也越来越明朗。我竟然发现自己再忙也能挤时间见个面的人总有那么几个,而有些人无论多寂寞也不想去消遣。某些场合,我们发现人和人互相吸引,开心自然,恬适喜悦;反之,就那么别扭或自我否定。

以前,我无法认同马克的那种坦然面对惨淡人生的“诚实”,那种对虚伪、对友情的滥用或摧残的完全不容忍;他敢说自己只有几个熟人,但是没有一个朋友。我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太苛刻,即使对虚伪或友情的滥用;除了自己完全做不到,主要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己非常惧怕吧?

年轻时由于恐惧失去,恐惧失去朋友或失去亲人,我也曾数设法赢得他人,也曾千方百计的去取悦他人,不惜代价的委屈求全;甚至奢望以自己的真心去换真情。然而事实上,即使被众人簇拥着,甚至热闹的聚会挤满的繁华生活,也不能让自己真正拥有朋友或情谊,更何况内心的荒芜,也只能靠自己去耕耘。

而对朋友的理解和珍视,只有经过无数岁月的摧残和洗涤,大浪淘沙下来,最终静默无语的留在我们生活里的那些不弃不离的朋友,竟然没有一个是我们通过努力赢得的。他们使我们最终放弃一切恐惧,勇敢而真实的做自己。而且无论我们多么不完美或丑陋,最终我们发现“朋友”还在,爱我们的人也还在。

不再恐惧失去,我们才有机会认识更好的自己,或遇到更适合我们的朋友。

写在后面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和欣赏。如果您喜欢这类小文,敬请您关注宽余时光,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关注。欢迎您在文章结尾处留言,分享您的读后有感,也欢迎您点赞和打赏作者,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非常感谢您坚持不懈的支持!

            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