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神上的“断、舍、离” (二) 人为什么会抑郁?(1) | 孙宽

2016-09-19 孙宽 宽余时光


🐵Tips:点击上方蓝色【宽余时光】查看往期内容🐒


恐惧是收缩、封闭、摄取、逃离、隐藏、占有、伤害的能量。


爱是扩张、开放、给予、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


恐惧用服饰裹起我们的身体,爱让我们赤裸的站出来。恐惧粘住和抓紧我们拥有的一切,爱使我们给出去我们拥有的一切。恐惧纠缠,爱放手。恐惧激怒,爱抚慰。恐惧攻击,爱改变。


所有人类的思维、话语或举动要么基于恐惧,要么基于爱。这一点我们别无选择,因为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好选的了。但至于选恐惧还是爱,我们可以自由决定。


——摘自尼尔 · 唐纳德《与神对话》




精神上的“断、舍、离” 

(二) 人为什么会抑郁?(1)


现代人的显形痛苦根源主要在于社会压力:众多的道德观念,制度规范以及一切的不自由或有形无形对个体施加约束;其中也包括来自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相互指责,甚至过于追求完美以及对人事的执著追求等。


但是实际上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其实来自方方面面,且无时无刻存在着。特别是一些隐形的压力,几乎是我们所觉察不到的,或者习以为常的,这些才是真正防不胜防的,本质上是基于一种心理惯性,有可能完全无意识。


前几天我去看望我的书法老师,这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去上课,我虽然还常常在家里写字,但是教师节前后没能去看看老师,马上又要中秋节了,一直想去在心里头搁着都成个事儿了。


一聊天儿我才发现老师也在和疼痛作斗争,我的情况引起了他极大兴趣。


前些日子老师的弟弟突然检测出胰腺癌晚期,大夫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虽然最后发现是一个误诊,但是老师心里可能还是受了惊吓,寝食难安了好些日子,而且每天不知不觉的就会流眼泪,接着发现肩膀疼、手臂疼、腿疼,以至于近日连腿都抬不起来了。检查了一大圈,当然七十多岁的老人总是有这儿和那儿的一些小问题,但都不会造成周身的疼痛,这种无名的疼痛使他一度甚至迷信的想到会不会是自己撞到“鬼”,而“鬼”上了身,不然怎么浑身每一个地方都疼呢?


也许我的故事一下子打开了老师的话匣子,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压力其实也来自于方方面面,那些隐形的可能已经存在很久了,不过不自知而已。比如:师母是印尼人喜欢吃辣,老师一向口味清淡; 师母个性活泼爱热闹,老师一向喜欢安静;老师腰不好不能提着重物走远路,师母喜欢在购完物回家的路上又再买些东买西......


老师和师母两个人五十多岁才相识相爱、互相怜惜,在外人看来他们的爱情就是一个奇迹。以前师母来看望我时,我只听师母抱怨过老师,那天我坐在那里听他们互相倾诉:师母性格比较活泼倔强,希望老师能为她改变,她觉得那是为了老师好;老师墨守陈规、谦和低调、总为他人考虑、不喜欢变化......


老师一直送我到停车场,我又开车把老师送回来,他是真想说说他潜意识里身体如何“不开心”的,再比如:本来两个小时的书法课,偏偏就有同学专门到要下课的时候才去,老师的身体已经累了很想回家,还勉强自己又坚持,心里一方面觉得学生既然刚来怎好撵出去,一方面实在是累了已经力不从心,结果三点钟开始上课,通常会拖到六七点才下课。而实际上一些同学早就想回家了,老师不走他们怎么好意思走。


“生活是把杀猪刀!”原来我以为是形容岁月对容颜的改变,现在才意识到当我们每一次不能尊重自己最基本的“人性需要”, 每一次对“人性需要”以外的一切,即使做任何微小的甚至不经意的,但是无奈的妥协、退让、迁就、隐忍,都相当于在慢性自杀。


一定有人会说,这样的人都是修行不够,缺少信仰或者说“缺少爱、智慧和意志力”,但得少些贪念执着,或少些批评,多些容忍,身体哪会“不开心”?特别是那些说“抑郁”只要灵修,不需要看医生的宗教人士或灵修专家,甚至大量的心灵鸡汤传播者,我不敢说他们是在误导,但是我真没有听说有多少专家或高人,通过修行最终成为快乐的百岁高寿老人。


在此,我反复强调请不要把我分享的个人感受和认知当做理论根据,任何盲从、偏听偏信或讳疾忌医均不可取,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总之,任何事情我都反对绝对的统一思想或完全排他的做法。我觉得倒不如敞开心扉,以开放的视野和思考,以了解、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多方面探索一下,全当是一次科普。即使“抑郁”如同感冒发烧,但是由于其成因极其复杂,加之目前临床研究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不必过早的妄下断言。


它毕竟是普遍存在的,也已经对我们生活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学习研究逐步认识了解并接受它,不让无知和偏见随意践踏无辜的生命,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基本上无人能概莫能外。唯愿我们关爱自己和他人,重视心理健康,珍爱生命,


(1)


这几天过节,我收到了朋友们来自世界各地的问候。其间也有不少朋友顺便倒一下苦水,我概括了一下,把它叫“过节焦虑症”,比如:一共就休息三天,单位还要安排值班;走亲戚、看朋友、应酬来客,完全不得休息;好不容易出去玩儿一玩儿,到处交通堵塞,人满为患。一方面,家里有老人的忙乎老人,家里有孩子的忙孩子;另一方面老人也不堪其累、不胜其烦;孩子过节总该开心吧?他们也苦不堪言,一边儿想出去玩儿,一边儿又有做不完的功课,上不完的补习......


诸如此类,对照我们自己的生活,有谁没有过类似“焦虑”和“无奈”的时候?只是我们的身体“不开心”它不说话,它病给我们看。


似乎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球,滚来滚去还在原地,而且每个人都似乎在“为别人忙”,有谁没有在某个时期里做过不得不做的或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


我静静地听,我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的些许无奈和来自琐碎生活中的各种无奈与压力,这是无形的不可抗拒的压力;而且这几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恶性循环,每个人都在这个慢性自杀的或杀人的巨型机器上无奈的奔跑着,概莫能外......


所有这些有形无形的、不自知的其实都是压力,只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感知或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不同。在我们内心纠结不果的,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轻而易举;由于我们无法替别人感受,所有的不理解,甚至劝解开导,都可能使患者感觉更多的“压力”而导向自闭。因此我们不要低估表面“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绝对不随意评价谁谁怎么那么“阴暗”或“想不开”。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者潜意识里都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死结,它无形中给我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


所有这些造成“抑郁”的压力或压力的背后,有没有共性呢? 如果有,它的共性是什么?


(此文待续)




孙宽:原名孙宽余。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若干年;现在是全职主妇,自由写作者,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15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


写在后面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您对《宽余时光》和孙宽的厚爱和支持。更感谢继上篇文章之后,许多读者送来的问候。孙宽会继续在慢时光里享受生命的精彩,您的守候和等待永远是最温暖的爱。请不必担心,她一切安好,也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