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宽 | 教孩子做饭,就是教孩子做人

2017-01-12 孙宽 宽余时光


🐵Tips:点击上方蓝色【宽余时光】查看往期内容🐒


人类中最有创造性的,当推厨师。

——杰罗尔德



我在新加坡美国学校教语言,刚从高中换去初中时非常不习惯。除了当班主任增加了工作量以外,在高中倍受重视的语言课,到了初中竟然成了副科,而且和生活技能课一样只是一门选修课。


我偶尔会遇到某些孩子被父母逼迫来学语言时,我也很难过,我了解他们被迫得非常不开心;但是一问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如果说是烹饪课,我心里就更难过。因为当时在我看来,这怎么能比?上生活技能课学烹饪的孩子不就是想去玩玩闹闹,下课时能吃上自己做的点心,回家还没有作业嘛?心里想我要是他们的妈妈,我肯定给孩子选语言课。

 

不过我嘴上还得说,生活技能同等重要啊!语言学了可能将来还不一定有用,但是生活技能可是受益终身啊!

 


对烹饪课的偏见,一直到我遇到马克才彻底改变了。认识马克时,我把会做饭算择偶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严格地考核过他到底会做什么菜,能做几道菜,口味如何,还认真检查过他的冰箱和厨房。不记得在什么交友指南的书籍里阅读过:爱做饭的男人,通常都热爱生活,有耐心和创意,是温柔体贴的好丈夫人选等等。

 

后来我才发现他正经是个大厨师,我才开始好奇地研究他怎么会做得那么好,而且最主要的是他那么爱做饭?单身时,马克下班后也不马马虎虎随便吃饭,一样认真地执行“三分一”理论:三分一碳水化合物,三分一蛋白质,三分一蔬菜纤维。这基本是最合理健康的膳食搭配,他每天做饭都认真设计并严格执行确实不易。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生的厨房比一个十口之家的厨房用具还齐全,结婚前他搬家时单单厨房就装了60个标准箱子,最后还把洗碗机扔了,因为我们的新家实在没有地方放。

 

原来马克小时不喜欢读书,也选修过语言,不过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烹饪课学的东西,使他培养了兴趣,是他真正能上好的课。对于这个有严重儿童多动症的孩子,烹饪课就是一剂治愈良药。另一个原因,婆婆不会做饭,经常随便给孩子喂饱了就算,他总是在朋友家吃喝,羡慕朋友的妈妈做一手好饭菜。在他眼里,最有魅力的女人形象,其中一条就是能做一手好饭菜,因此他学厨艺的时候特别专心。其实,在学校里学习到的营养学概念也非常重要,人需要的这三个方面的营养,必须按照比例来搭配,这样也更有利于全面吸收。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烹饪课不单纯只是教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做饭,它教的是一种健康理念,食物的营养搭配,色彩、味道和美食的综合艺术。烹饪艺术,甚至就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对待烹饪的态度,几乎就是一种对待人生态度。

 

吃饭,吃好饭,吃有营养的好饭,吃有美感和有艺术性的营养好饭,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通过和马克的进一步交往,也逐渐唤起我的童年记忆,我甚至常常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我父亲去世后有一段时期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我母亲不会做饭,特别是东北的大灶台,她根本不会用。早年他们吃食堂,后来有父亲做饭,父亲不仅善于做饭,而且他会做不少点心,比如花卷、糖三角、豆包、烫面饺子、蒸菜或带肉的蒸龙。我们过生日时,他会用黏米和红小豆,做好像切糕一样的生日蛋糕给我们,我们的零食丰富得让其他小孩羡慕,因为父亲还会做芝麻花生糖,炒甜豆,煮芸豆,煮茴香豆,酱油豆等。所以他活着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品质不比当时在北京的孩子差,他有随遇而安和乐观生活的能力。为了让我们的饮食多样化和更有营养,我父亲和附近村子里的老乡混得特别熟,他用大米换粗粮和各种农产品,比如各种杂粮和副食品,这样一方面在粮食缺乏的年代,我们不仅能吃饱,还能避免营养不良。

 

相比之下我母亲的生活能力确实比较差,连做饭都不会。我们还吃过失败的馒头,不是碱大就是碱小,或者就是不怎么发的馒头。幸亏母亲聪明同时也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她很快进入了角色,适应了新生活。

 

母亲虽然自己不会做什么有花样的饭菜,但是她要求我们仨孩子都必须会做饭,因为经验教训告诉她,她不能照顾我们一辈子,我们必须学习自立,培养独立生活的各方面技能。她始终认为学富五车也不如掌握好基本的生活技能有意义,特别是要吃好饭。我们每个孩子一视同仁无一例外,我最小,也不能减免。于是我们都从最简单的开始学,比如煎鸡蛋。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养鸡,于是鸡蛋成了最便宜易得、四季皆宜的原材料。


我记得,我和哥哥姐姐都练习过煎鸡蛋,完成后互相品尝。一次姐姐和哥哥打赌,得了差评的人,得把大家煎的鸡蛋都吃了,结果她吃了十个煎鸡蛋。看起来简单的煎鸡蛋,既不能煎糊了,或煎黑了,里面的黄还要完全熟透,而且鸡蛋黄要完整,整个形状要美观漂亮。我们都练习过无数次。

 

做饭的基本功掌握了以后,我们还要每个星期呈现有所创新的菜;同时我们都必须参与种菜的劳动,这样选食材时我们才懂得什么样的菜最新鲜。我母亲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吃得上饭和吃饱饭,还要像父亲在的时候那样吃好饭,吃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饭。


掌握生活技能的能力就是生活的能力,对待生活技能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后来我上初中,去在外地上学了,但是两周回去探望母亲一次,她仍然要求我必须参加做菜比赛。一次我计划做宫保鸡丁,准备回家的时候露一手,这个菜我至少练习了两个星期。那时,我住在义父家,他为支持我参加我们仨孩子的烹饪比赛,破费了不少,还足足陪我吃了两个星期宫保鸡丁。

 

这是个大众菜,菜谱上介绍得清楚明白,看起来不难。不过真的把宫保鸡丁做好,很考验火候时间和果断的判断能力。首先我得认真做准备,那时没有腰果,我用花生米,而且自己现炸,微火少油,炸到花生米微微发红即可,凉凉了待用。干辣椒少许,最主要是鸡胸肉,精选时去皮,还有贴着皮的薄膜和筋都要剔除干净,否则影响口感,然后把胸肉切成小丁后用淀粉浸裹时,撒上少许香油和盐和酱清。然后准备好葱姜蒜,菜谱上是爆炒鸡肉丁,但是开始时常常炒得太老了,经过反复练习火候掌握了,由于我不喜欢吃生蒜的味道,我把蒜先放油里炒一下,然后才爆炒鸡丁和辣椒,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蒜香和干炸辣椒的香气都会爆发出来。再后来,腌鸡肉时,我就把姜末直接放进去,并用手把各种调料揉在一起。这位老义父,也是一边表扬,一边提出一些建议,百吃不厌的陪伴真不容易。因此,两周后我回家比赛烹饪时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此,哥哥姐姐对我的烹饪刮目相看,甚至对我都刮目相看了。

 

做饭是一门艺术,它在于创意和不断地再创新。一个有创意和注意细节的孩子,一定会在选材方面就下功夫,颜色的搭配是重要方面,同时各方面都想再精益求精,每次都有新突破。比如我后来还加一点黄瓜丁,葱特别注意选葱白部分,花生要炸到发红,焦脆馨香,辣椒就会注意在切的时候,形状不美的部分都不要,只选中间部分,用油炸一下先盛出来,鸡丁爆炒得八分时再放下去,这样辣椒会更加香脆。五颜六色搭配好,宫保鸡丁就更漂亮完美了。再后来,为了调色,也为了练习时别让老义父吃得太厌倦,我还加一点红色的柿子椒。

 

一道菜,锻炼了耐心,丰富了想象,集中了各种创意和大胆尝试,并在原有菜谱的基础上,不断做些适合自己口味的调整。慢慢地,我在出去吃饭时就更注意学习别人家的烹饪,不知不觉地我喜欢上了做饭。到高中时,我能替老义父请客,做十个像样子的菜没有问题,其中还包括设计一份漂亮的营养均衡的菜单,会特别注意整桌菜的颜色、口味的搭配,同时一定有几个冷盘小菜让他和他的朋友们下酒,热菜里更会考虑到南方人爱甜味的特点及甜品小食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在意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我觉得只有吃进去的食物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且我相信吃进去的东西会慢慢成为我们自己。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有一部分美感来自外界的评论,脸上的化妆有一部分是呈现给他人的或出于对他人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唯有自己选择的食物完全无需取悦他人。


会不会吃,最终在各个层面都反应了一个人的生活品味。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个爱做饭,而且会做饭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情趣、有创意的人。



二三十年前,我在国内当老师时,学校没有生活技能课。不过我如法炮制我自己的经历,我要求我的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最好能帮父母做饭。


我觉得动手能力强的孩子,都更善于学习和不畏辛苦。一个初中生,学校的课外活动少,除了带他们运动以外,就只能要求他们回家多做家务,帮助父母分担些工作的辛苦,这样非常有利于青春的孩子释放体内过多的荷尔蒙,至少有利于身体健康。结果几年下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出来了,初中毕业时,多数孩子都考上了中专和技术学校,一些上了职业高中,后来上了大学。最可喜的是,几十年后当他们人到中年时,多数孩子都是爱做家务和爱做饭的理想伴侣,其中有位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师,上班爱做饭,回家还爱做饭。不知道这和我当年要求他们把做家务当功课有没有些许关系。

 

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我仍然记得他给我们做饭的情景;我母亲虽不擅长家务,但是她却把我们都培训成为了家务能手;婆婆让马克多做家务劳动,大力支持他上烹饪课,一个不爱读书而且多动的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工程师。这样看来,我们的父母都扬长避短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他们都是有智慧的家长。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多让孩子动手做些家务劳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对于那些爱做饭,喜欢上烹饪课的孩子要特别大力支持,说不定您的孩子一时的兴趣成就了辉煌的一生,他们很可能是未来七星级酒店的大厨或者是某个菜系的创始人,某本全球畅销食谱的作者也说不定。当然,好像我和马克这样从小当兴趣和爱好一样培养,即使不以此谋生也不错。我们单单是切磋烹饪厨艺,家庭生活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也许厨房里的情话才可能更温情、更久长吧?生活中的情趣无不和选购食材,处理食材,准备食材,创意烹饪,最后一起享用并谈论美食有关。


试想一下,会烹饪和爱烹饪的人,他们多数无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生活、慷慨大方、爱请客、人缘好,有多难过的事情,下厨做几道好菜,大吃一顿,一切烦恼忧伤顷刻都成过眼云烟,生活继续美好和阳光灿烂。

 

最后,我真想象不出有什么亲子活动,能比父母一起教孩子做饭更有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也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样的父亲形象,会比一个亲自下厨、擅长烹饪的父亲,永远在孩子心目中有无限温暖的高大的形象?

 


相关阅读请点击

爱的链接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成长是生命永恒的课题

孙宽 | 点点繁星——怀念父亲二三事




 孙宽:原名孙宽余。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若干年;现在是全职主妇,自由写作者,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2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孙宽的私人微信号:kuanyushiguang


写在后面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您订阅和关注《宽余时光》。感谢您对《宽余时光》和孙宽的厚爱和支持打赏。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