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宽 | 面对年轻博士之死,我们唯有自律自救

2018-01-30 孙宽 宽余时光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着你

全文字数:4863

阅读时间:9分钟


最好的支持就是关注宽余时光

喜欢的文章请多多转发

成为宽粉儿就这么简单

我从不相信爱是一句白说


——孙宽

03




运动是一种自律的生活

爱运动就是爱生命、爱生活

排毒养颜符合我们作为动物的生态规律

关键时能使身体开启自救模式

也是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自由

得到安宁的有效方法之一



面对年轻博士之死,我们唯有自律自救


上一期我写(孙宽 | 凡是“我做不到”都是我们不想做,自律的人生任何时候开启都不晚)反馈不错。自律是一种习惯,慢慢成为一种能力,最后就是一种人生。自律能缓解压力,对抗抑郁症,关键时自律就是自救。习惯要从小养成,但自律的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从现在做起小到作息时间,节制食欲,大到把握自己的人生,抵抗一切对生命的压迫。


对于近日西交大博士自杀事件,各类评论铺天盖地,有读者建议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反复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资料显示他曾经好几次自杀未遂,从第一次企图自杀被救到最后历时约6个月,这期间他很可能患上抑郁症,病情日益加重,慢慢吞噬着他的生命。他可能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他逐渐被拖进黑洞可能不自知,他可能求助无门,他可能自救无果。


如果他有抑郁症,他的痛苦不是我们任何人能猜测或所能想象的,但一个年轻生命就这样消亡,真是令人痛心惋惜。


各类文章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我们期待变革,我们渴望良性循环。不过社会环境的改变需要时日,教育制度的改变需要时日,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观念的改变需要时日,万难破毁的意识形态改变需要时日......


然而生命短暂脆弱,只有一次,如何保护和关爱生命,关键时候能自救、救人,也许对于我们每个人此刻都更有意义,这是我们每个人今天就可以着手学习,也必须着手去改变的事情。


承接上期,本期我谈谈自律、自救和运动的关系,及它们对于生命的意义。



自救是生命中最基本的意识

自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常识


现在学生从儿童到博士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许多学生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无法自救。中国始终是学生自杀率的排行榜首,除了压力大以外,自我缓解压力的方法匮乏,缺乏科普常识,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救助,运动量不足,从肉体到精神都弱不禁风,没有抗压的意识和心理准备,多数人从未受过抗压心理训练,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没有自救意识,缺乏自救常识,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和求助无门等诸多原因,都使这类情况雪上加霜。


未来的20年,抑郁症自杀死亡有可能成为第一杀手,超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病人的死亡率。因此,加强认知,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我曾是抑郁症患者,儿童时期就长期失眠、头痛,那时把这种病叫神经官能症,中学时期叫青春期忧郁症,青年时期还当成精神病治疗过,直到两年前最后一次抑郁症再次光顾,我曾无数次在生死浪尖中翻滚,从黑洞里爬出来,最终恢复正常,无不仰仗强烈的自救意识,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的生活观念。


自律的人,通常都有很强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社会环境的改变,教育制度的改变,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观念的改变,万难破毁的意识形态改变,没有任何一件是能在瞬间改变或短期里看到成效的。但我们只有一次的生命,却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我们此时此刻若不能自救救人,也许熬不到改变的那一天。即使我们要求一切的一切有所改变,也只有你我都改变,这些理想才可能成为现实。


回想我每一次自救,都是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比如早睡早起,从睡好一个晚上开始。平衡营养,调节饮食,从吃好一餐饭这样最简单的事情开始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让身体每天都晒晒太阳,或流一点汗,是可行的......


自律地过一天,是可以做到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科普自救常识,学习自救的基本技能,培养自救能力,锻炼坚毅、忍耐和抗压的生存能力等,都是我们今天可以开始着手的,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坚持。无论生活里发生什么,我们总有所准备,无论怎样的境地,我们都好好地尊重生命,无不需要自律的信念去坚持。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浩劫,能熬过灭绝人性的摧残,活下来的人才看到80年代的曙光;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但不代表我们承受的压力减轻了,也不代表我们的抗压能力增强了。


我常回头看看,再看看周围,谁的人生不是千里走单骑?苦难都扮成各种样子来考验我们,最后成就我们,这就是人生。


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

最有效的辅助治疗之一


关于运动,有些人会说自己小时很会打各种球,是学校的体育活跃分子,现在也偶尔打打球。这样的运动我把它归类成爱好,将在后期文章里详述。


今天我在这里谈的运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须品。不论自己多忙,都安排出时间来,使之成为自律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的30分钟早操、跑步、骑车、健走、游泳、瑜伽、健身等,每天都能坚持的。


几乎所有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里都离不开运动这一项。为什么运动这样重要?


为什么经常关在笼子里的动物都痛不欲生,有些患上癌症而早逝。再乖的狗狗,整天关在室内,它们都会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长期关起来的动物都有精神失常的问题。


我们有动物属性,我们的身体需要运动,我们的精神情绪需要调节和平衡。国内多数人,特别学生都太缺少运动,基本平衡被破坏,加之其他方面的调节也薄弱,精神上难免不过于脆弱或出现异常。


运动使人体产生几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比如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等,不易从食物中获取,有些人又天生这些物质缺乏,需要药物补充或运动等来补充和平衡。


比如抑郁症患者,这些物质的急剧匮乏,使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不是单方面的情绪问题。运动作为辅助治疗,促进这些物质的平衡,使病人的情绪稳定,缓解焦虑,焕发精神,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集中注意力等,从而最终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就养成运动的习惯,不等一切恶化到无法挽回时才去自救。任何时候,自救都是生命最基本的意识,运动都是最重要的常态之一,这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运动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什么概念?

时间从哪里来?


我以前有个学生是渣打银行亚太地区的总裁。他每天早上430am 起床,运动一个小时,我们的中文课早上6点开始,因为没有几个老师能上这样的早课。8点下课,他和公司主要部门的会议就开始了。9点一般职员上班以前,他已经完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高,通常不加班,也非常反对加班。


我不知道家庭生活他能投入多少,但他有6个孩子,就好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无论多忙,每个孩子的重要活动和重要时刻他从不缺席。


如果有人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运动,就是“我们做不到,都是我们不想做的”。马克现在仍然是早上530am起床去运动,以前上班时,他每天比其他人早到办公室一个小时,他喜欢让一天从容地开始,并保持精力旺盛,这是一部分人的习惯。马克小时有多动症,长大后症状减轻,但仍是容易紧张的人,没有运动他很容易情绪化。


我们出去旅行的时候,坚持运动比较困难,但我发现,如果我们没有早上让自己运动到出汗,这一天感觉会更累,而且容易情绪紧张。所以,无论如何我宁愿再早起一会儿,坚持至少晨运30分钟。


运动对于我们来说,是和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日常活动,时间本没有,但一定可以安排出来的。


运动的习惯从哪里来?

为什么运动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回到习惯的养成上来,运动和早起、控制饮食一样,最好从小养成。这样形成的自律是自然的,凡是自然的都有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凡是自然的,才可能成为自己的。


首先,运动使孩子能消耗掉多余的能量,孩子学习时更专心,注意力更集中。无数专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复证实,这符合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符合人类大脑的成长。


我个人的成长经验,以及我教过的孩子都无数次证明运动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心性成长都有百益无一害。


我在国内教初中3年,每天早上我都和他们一起运动半个小时,课间和课后也有许多体育活动,定期运动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专心。我在新加坡美国学校任教期间,注意到3-18岁孩子的体育课都是主科,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而学校组织的100多项课外活动中,80%都和运动相关,课上课下,孩子们都有大量运动机会和时间。


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种下这个概念——运动是生命的一部分。


其次,有氧运动还能锻炼孩子的独处能力,耐得住寂寞,培养坚韧的性格和毅力。一些运动锻炼孩子团结合作的能力有些运动是非常孤独寂寞的,而且需要体力和毅力坚持,比如游泳、长跑。运动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有更好的体力、精力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孩子们运动或者玩儿的时间太少,我们可以说确实是国内教育制度的弊端所致,同时,国内从家庭到各级学校,从家长到老师,对运动是生活,运动是生命的一部分的认识不足也略见一斑。


很多家长从来都不让孩子玩儿,哪儿有可能让孩子运动?家长自己不运动,也不了解和认同运动的重要性,怎么可能言传身教地培养孩子去运动?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老师能真正欣赏一个爱玩儿爱运动的孩子?


爱玩爱运动的孩子被批评是不务正业或玩物丧志,都算是较为善意的调侃。运动完全不在任何考量范围内,体育精神本质上没有存活的土壤。我们全民的集体无意识: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慢慢引申成,所谓的“成就或成功”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


运动让人重建体魄和精神,

运动使人自律,自律改变人生


有人羡慕我的身材,实际上所有人的好身材都来源于自律,比如控制饮食,运动健身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小时比较瘦弱,由于过敏症,所以一直是易感人群,经常感冒发烧;加上青春期抑郁症,我曾经是个非常不健康的小孩。


我的一些中学同学仍然无法想象当年那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女生,是如何改变自己的。锻炼自己,我是从最基本的走路和慢跑开始,从5-10分钟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坚持下来的。


即使是严冬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时候,我都没有间断过。除过敏症,我还有哮喘病,在12岁以前也比较严重,先天性的心脏病,不适合剧烈运动。但是,如果不运动,心脏的机能就更差、更弱。不过长期坚持慢跑,增强了肌体的免疫力,也提高心脏的机能。


我的身材特点一直是瘦高平,以至于二十多岁时,还试过各种办法丰胸,不当的方法,我险些和癌症沾上边。直到2008年我得了腰间盘突出,在治疗过程中,因所有的复健都是锻炼恢复身体各部肌肉,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锻炼出来的,而且它们都需要经常锻炼才能保持。


观念和意识的改变就是人生的改变。经过18个月的肌肉锻炼,我的腰间盘突出复原了,我的身材产生了奇妙变化,我的人生态度也改变了。我放下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物质追求。当我们失去健康时,一切化为乌有。最后只有运动健身再次帮我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我一直都保持每天坚持锻炼,即使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因为这是我生活的一个部分。运动让我重塑体魄,恢复精神,更加自律,自律使我有能力改变自己。


自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

运动带来快乐,成就美


刚认识马克时,我们俩曾比谁的肌肉更结实,我调侃他说回家练去吧!那时马克虽然每天骑车锻炼,但是有一点小肚腩,他真的把每周两次的健身增加加到每周4-5次,经过6个月的肌肉训练,马克也看到了成绩,那种六块肌肉的成就感,使他把有氧运动加健身一直保持到今天。


我必须说我现在的身材比我20岁时好,我那时有婴儿肥,后来又太瘦,总之就是三围不标准,缺少女性的骄傲。体重可以靠节食控制,但结实的肌肉不会自己生出来,都是汗水和疼痛一块一块练出来的。


说到汗水和疼痛,应该没有人知道我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没有人知道我做平板支撑,挑战自己的那几分钟里,身上的每块肌肉似乎都疼,手臂颤抖得已经支撑不住了。我看着自己的汗珠子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最后几秒钟的坚持里,似乎有一万个想放弃的念头涌现出来,我还是告诉自己坚持住,倒数五个数.....哪怕只比昨天多坚持一秒!


有人会问,这样的快乐到底在哪里?


今天不想去运动,所以才去运动,这是我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快乐来自于战胜疾病和挑战自己的成就感。从恢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复健中,每天都感觉到自己进步了一点。我从腰疼得不能坐下,到能坐、能走、能爬山,肌肉比生病以前更强健,相比之下健身房的疼痛是快乐的,躺在病床上的疼痛是沮丧和无望的。


其次是精神上得到的满足。运动中产生的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都快乐激素和对抗抑郁所需荷尔蒙,它们的持续攀升,使人在运动后精力更旺盛,精神矍铄,情绪更易疏导释放,心情更自由奔放。


这就是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运动使我们自律,自律让我们自由!


“运动偏执狂”或“运动强迫症”

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种“病”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这有点类似偏执狂或强迫症,我把它借来说运动,那么这样的“病”就是世界上最愉快的病。所有的偏执都来自心理上的满足感,加上运动本身产生的各类快乐激素,使身体产生一种对运动的依赖和需要,完全不亚于饿的时候吃饭,渴的时候喝水,困的时候睡觉,它会自然而然地推动我们前进和坚持下去。


运动是一种来自于身体主动拥有的快乐。这种快乐使我们热爱它,唯有真爱的事情才能坚持,才能形成自律,任何不爱的东西都注定长久不了。


喜欢运动的人,都会像“偏执狂”或“强迫症”一样,必须定时定点地完成他们心中的目标。而完成目标的运动所带来快乐就好像“毒瘾”一样,这是世界上最健康的“瘾”,最快乐的“病”,是一种不运动健身的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到的仙境和快乐。


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的人,是否缺失了一种触手可及的快乐呢?


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做个爱运动的人,做个爱运动的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运动吧!爱运动就是爱生命,爱运动就是爱生活,爱运动就是爱孩子!


享受运动的快乐,不知不觉地锻炼自律和坚毅的品格,渐渐拥有承受一切和享受生命的能力。


待续


请珍惜原创,尊重作者的劳动,

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法律顾问 

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新波律师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其他文章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

(ID: kuanyushiguang-sky)


孙宽 | 凡是“我做不到”都是我们不想做,自律的人生任何时候开启都不晚

孙宽 | 精神上的“断、舍、离”——到目前为止关于抑郁症的写作总汇

孙宽 | 《钢铁侠3》中的钢铁侠为什么突然呼吸困难、不堪一击了?——浅谈焦虑症

孙宽 | 谈论死亡,我们谈什么?

孙宽 | 聚散两依依,谁的人生不是缠绵的聚散?

孙宽 | 点点繁星——怀念父亲二三事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3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

kuanyushiguang

宽余时光公号ID:

kuanyushiguang-sky



感恩您的慷慨赞赏,在此叩谢!

敬请留下您尊贵的姓名。



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